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通过孙中山的个人生平、研读史料和教材,能够准确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2.通过阅读教材,准确陈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通过研读史料,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也能认识到亥革命和民国的建立未能从根本上铲除封建势力、未能实现民族独立。重点: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的背景,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难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及局限性。【基础知识梳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目的试图通过“新政”进行“”内容在、军事、商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点与维新变法举措类似,但更为广泛深入结果①由于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②许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中国才有希望(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与预备立宪1.原因(1)清政府沦为的统治工具,激化,清末新政失败。(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力量壮大。2.革命准备(1)组织: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1894年)和(1905年)(2)思想:三民主义(、、),与论战。三民主义对应纲领具体主张所属革命积极方面局限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只是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核心根本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补充(3)军事:一系列的革命起义,起义(林觉民)(4)时机:四川,湖北守备空虚。3.预备立宪背景革命运动高涨,清朝统治危机加剧过程开始1906年,清政府宣布发展1908年,清政府颁布《》,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结束1911年,清政府组织“”,立宪成为一场“骗局”影响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武昌起义1.有利条件:1911年,四川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发动起义。2.过程: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枪。随后,新军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3.结果: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等14个省和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颁布《》(1)时间:为防止,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2)内容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3)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性质的重要文件。3.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等列强的支持;利用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的让步;袁世凯对清政府施压,迫使退位。(2)结果: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开始北洋军阀独裁统治。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起。(2)经济:打击了在华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思想:冲破了的藩篱,传播了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风俗文化:促使和社会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2.历史局限(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的领导。3.失败原因:(1)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2)混入革命政权中的、从内部破坏革命。(3)资产阶级人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4)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重点问题探究】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有哪些?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总结反思】【达标检测】1.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C.宣布“铁路国有”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2.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B.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清朝统治的目标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3.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可以嫁接4.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这主要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A.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B.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时机C.最早实现了四川的独立D.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5.1911年10月15日,上海有报刊登载“京城失守,清帝逃去”“清摄政王昨晚暴卒,清皇太后自缢死”等新闻。这表明()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中华民国业已成立C.时局突变,舆论混乱 D.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9年,洪仁玕到达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虽然长期脱离太平天国军事斗争的实践,也没有什么行政上的才能,但还是提出了《资政新篇》。从结构上看,全篇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四个部分。其中“法法类”提出了29条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设施的建议。1861年春,曾国藩的谋士赵烈文得见此书,认为“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等等。”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3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目的及其各自的地位。(2)《资政新篇》未能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部文件出现这种结局的共同原因。参考答案【重点问题探究】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法制及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政治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思想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4)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剧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意义及局限(1)特点=1\*GB3①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GB3②为了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3\*GB3③为了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2)意义=1\*GB3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GB3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3\*GB3③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3.局限=1\*GB3①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2\*GB3②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缺乏确实的保障。=3\*GB3③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达标检测】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言论自由,使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思想迅速传播,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即“改则助亡”,故B项正确。2.【答案】A【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故选A项。3.【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的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说明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C项正确。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保路运动对武昌起义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强调保路运动掀起了革命高潮,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促进因素,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时机,故B项正确;最早实现独立的是湖北省,故C项错误;保路运动没有推动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失守,清帝逃去’‘清摄政王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