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2022-202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1页
辽宁省营口2022-202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2页
辽宁省营口2022-202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3页
辽宁省营口2022-202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4页
辽宁省营口2022-202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营口2022-2023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

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布洛是现代实脸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对传

统美学中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脸的研究,建立了以

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他提出,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

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

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

看待它。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

炀躁、恐慌之

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

我”难以企及的审美

之境。

为了形象地说明“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一个海上航行遇上大雾的例孑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因为海雾不仅会耽;:例子。

会令人呼吸不扬,让人因置身无边的、未知的恐惧之中而感到惊天丁把'还

让人紧张焦虑的海雾也可能会霎时成为趣味与欢乐的源泉。…:无叽可是‘那

rJ〃巳rp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1页

共12页

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躺•会神、心无旁鹫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

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

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

际需要、道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

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而成为一种“艺

术的启示”。因此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但同时布洛又指

出,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又有其矛盾的二重性。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

从实际生活中脱离出来,抛弃事物的科学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

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脸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

鸣。只有将“距离的自我矛盾''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成功。

“心理距离说”的矛盾二重性强调了“美感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

的辩证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

将其从整个有机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美感的人”,一方面必须超脱实际生活,心

中不能存有任何外在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

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脸。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其在像形式主义那

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纳粹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有利于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

的各种条件。而且“心理距离说“将美感经脸之前、美感经脸之中、美感经验之后

作为一个不可分割腐整体,综合考察美感经脸之前及之后的现实生活、伦理道德、

实用功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对美感经验的影响。

(摘编自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

材料二:

在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距离太小,主体离客体太近,客体的局部相互遮挡,会使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

整体风貌,从而造成主体对客体感知的困难。距离太大,离审美对象太远,由于光

线漫射、空气浮尘等因素,审美主体会感到对象模糊不清,自然就无法欣赏到审美

对象的美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音乐、看油画、看电影时,会保持一个适中的空

间距离。听音乐时,太远了会听不清,太近了又会觉得震耳欲聋;看电影时,如果

坐得太近,屏幕上的画面就会扁平得像一张纸,立体感的消失会使欣赏索然无味。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12页

欣赏艺术,“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

空间距离能够产生美感,同样,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旧物、往事经过时

间的沉淀,往往具有某种美的力量,让人感到情意依依。如乡情是一种人情美,时

间隔得愈久,其情愈烈。

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时回是一仝最好的过通运

是一个回想和体验过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逡美妙的艺术家。

他不仅洗干净,人且还量化工回也。”的确,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

它推远一点看,也许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还和司马桐如私奔,这在

西汉时算是一件秽行丑迹,后世却把这段情史当作佳话。在李贺的诗句“弹琴看文

君,春风吹鬓影”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画一般的美。

并且,时间距离还能使往日伤痛、悲哀的情感,转变为感人肺腑的艺术创作。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在其妻王弗离世后的第十年写下的悼

亡之作。时间的距离,使深切的哀痛变成了情真意切的艺术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审

美感受。纵观中国古代诗词史,除了悼亡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咏史怀古

诗同样如此,我想这也是时间距离具有美化、诗化作用的原因吧。

(摘编自曹熠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一浅谈审美距离》)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洛的美学理论承袭实证研究方法,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注重对审美

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

B.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中,悼亡诗、咏史怀古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这

体现了审美欣赏中时间距离的美化、诗化作用。

C.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要适中,距离太小或太大都无法欣赏到

审美对象的美。

D.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

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洛以海雾为例,证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就要忍受审美

客体所带来的危险。''

B.与布洛“心理距离说,,的美学理论相比,形式主义审美观存在明显不足,它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3页

共12页

忽视了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

C.适中的空间距离能够让人领略作品的魅力,而时间距离则不然,时间隔得越

久,产生的美感越强。

D.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却被后世传为佳话,说明

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只有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才会有各种滋味的回忆。

B.在“忆之路”上,走得愈远,愈是有味,这是苦味渐已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

的缘故。

C.真诚的回忆,将是明月的照临,清风的吹拂,它不容有迷雾和尘沙的干扰。

D.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便会发现生命之书中最美的一页莫过于其中一些段落所

勾起的回忆。

4.请从论证特点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4分)

5.鲁迅说过:“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

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年老人

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了。”请结合材料,从“心理距离”二重性的角度谈谈你对鲁迅这一说法的理解。

(4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旅馆里只住有两个美国人。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朝大海,也正对着公园和战

争纪念碑。

公园里有高大的棕桐树和绿;色长椅。雨在下着。雨水从棕桐树上滴落下来。石

子路上积了一汪汪的水。在雨中,海水呈一条长长的线,猛冲上来,又顺着海滩退

回去,一会儿又在雨中滚滚而来,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停在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

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那位美国太太站在窗口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_只猗嬉缩在一张滴水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12页

的绿色桌子下面。猫极力缩起身子,好不让雨淋着。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来吧。”丈夫在床上自告奋勇地说。

“不,还是我去吧。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下面避雨呢。”

丈夫于是继续看书,身子靠在床脚的两个枕头上。

“别淋湿了。”他说。

太太下了楼,她经过办公室的时候,旅馆老板站起来向她鞠了个躬。他是个老

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啦。”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老板颇有好感。

“是啊,是啊,太太,真是坏天气。天气真糟糕。”

他站在昏暗的房间那头的写字台后面。这位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听到任何

抱怨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郑重其事的态度。她喜欢他那种尊贵的气度。她喜欢他

乐意为她效劳的姿态。她喜欢他作为旅馆老板的自我感觉。她也喜欢他那上了年纪、

沉沉下垂的脸和一双大手。

她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大概在右边。也许她可以顺着屋

檐底下走过去。她正站在门口时,身后张开了一把伞。那是给他们收拾房间的女侍。

“您可不能淋湿了。”她面带微笑,用意大利语说。当然,这是旅馆老板吩咐

她来的。

女侍撑着伞为她遮雨,她沿着石子路一直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下面。那张桌子

就在那儿,被雨水冲刷成鲜亮的绿色,可猫却不见了。她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女

侍抬头看着她。

“您丢了什么东西吗,太太?”

“刚才这儿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有只猫。”

“猫?”女侍扑哧一笑,“雨里有只猫?”

“是呀,”她说,“在桌子底下。”她接着又说:“噢,我真想要那只猫。我想

要只小猫。”

她用英语说这几句话时,女侍者紧翎)君脸。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12页

“走吧,太太,”她说,“我们得回到里面去了。你会淋湿的。”

“我看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留在外面把伞收拢起来。美国太太经过

办公室的时候,老板在写字台后面朝她欠欠身子。太太心里感到有些闷闷不乐。这

个老板让她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同时又很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是个极其重要的角

色。她上了楼梯,打开房门,丈夫正在床上看书。

“捉到那只猫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它跑了。”

“天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他把眼睛从书本上移开,说道。

她在床上坐了下来。

“我太想要那只猫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真想要那

只可怜的小猫。做一只可怜的小猫待在雨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

丈夫又看起书来。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起手镜来照照自己。她仔细端详着自己的

例影,先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接着又仔细打量自己的头颈后面。

“要是我把头发留长,你觉得好吗?"她问道,又瞧了瞧自己的侧影。

丈夫抬眼看了看她的后脖子,头发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我喜欢你这样子。”

“我已经厌烦了,”她说,“看上去像个男孩子,我厌炀极了。”

“你看起来漂亮极了。”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天渐渐黑了。

"我想把头发往后梳得又紧又光滑,在后面挽个大髻,可以让自己感觉得到。”

她说。

“是吗?”丈夫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坐在桌边吃饭,我还想点上蜡烛。我希望现在是春天,

我想对着镜子梳头。我想有只小猫,还想有几件新衣服。”

“哦,别说了,找点儿东西看吧。”丈夫说着,又开始看书了。

太太朝窗外张望着。此时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敲打着棕桐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只猫。”她说,“我想要只猫。现在就想要。要是我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12页

不能留长发,不能有什么开心的事儿,总可以有只猫吧。”

丈夫没听她说话。他在读自己那本书。太太朝窗外望去,广场上已亮灯了。

有人敲门。

“请进。”丈夫说着,从书上抬起眼睛。

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

跃而下。

“打搅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来。”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

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

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明威称女主人公为“美国太太”,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位“妻子”代表美

国女性,她的命运也就具有了普遍性。

B.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表现了她作为新女性渴望改变处境

并且得到极大满足的喜悦心情。

C.猫的形象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主人公想救雨中的猫,隐含了她在男性

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内心的某种愿景。

D.文中借“妻子”这一形象反映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彷徨、困惑和挣扎,

以及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与追求的社会现象。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猫为行文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在国外旅馆发生

的故事。

B.小说开头部分对雨景进行了描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的发展作

了铺垫。

C.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

节链条。

D.本文中的“美国太太”,体现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玩偶之家》中的娜

拉相似。

8.文中“猫”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借助''猫”反映了“美国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7页共12页

太太”怎样的心理状态。(6分)

9.契诃夫说,“一个人写得越冷静,越不露声色,作品产生的感情就越深刻、越动

人”。请从小说语言、情节等多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冷静深刻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斗父,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

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措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

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邛

由。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

云日:“天下讪讪,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

公,私明报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兴

平元年十二月,徐州牧陶谦落多,谓别驾东海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谦卒,竺率州人迎备。备未敢当,曰:"袁公路近在寿春,君可以州与之。”典农校

尉下邳陈登日:"公路骄豪,非荐色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

下可以割地守境,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备遂领徐州,建安元年

夏六月,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吁哈、淮阴,相

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

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旅。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阳

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备闻之,引还,比至下邳,兵

溃。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壬海西饥饿因万更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

财助军备请降于布,布亦忿袁术运粮不继,乃召备复以为豫州刺史,与并势击袁术,

使屯小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九》)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8页共12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跛/吏士相食/从事东

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B,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蹑/吏士相食/从事东

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C.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蹶/吏士相食从事/东

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D.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蹑/吏士相食从事/东

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贫”中的“孤”在文中指幼而丧父,与《陈情表》中“况臣孤苦”的“孤”

含义相同。

B.部曲,最初为军队编制,将军辖部,部下有曲,后变成军队的代名词和士卒

队伍的代称。

C.疾笃,意为病势沉重。在古代称症状比较轻的病为“疾”,而“重病”则称

为“病”。

D.治乱,在文中指治理混乱的局面,其中“治”与"天下大治”中“治”的含

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从小就胸怀大志,后因进攻青州有功而受到公孙瓒赏识,被任命为平原

相。刘备年轻时就与关羽、张飞交好,授予他们别部司马之职。

B.陶谦认为只有刘备才能使徐州安定,在他去世后,糜竺率徐州官民去迎接刘

备,但刘备起初委婉地拒绝,建议把徐州交由袁术管理。

C.袁术进攻徐州时,刘备亲自率军抵抗,双方相持月余,各有胜负。当时张飞

留守下邳,与下邳相曹豹发生矛盾并将其杀死,导致城中混乱。

D.袁术写信给吕布劝其袭击下邳,但吕布在顺利攻入下邳后,因袁术不能兑现

援助军粮的承诺,于是就接受了刘备的请降,并与之一起进攻袁术。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4分)

⑵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分)

14.从所选材料看,刘备在用人上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0分)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9页共12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折轮②,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靖蜓立上头。

【注】①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他的诗集。南宋淳熙年

间,姜夔经人介绍,在杭州谒见诗坛耆宿杨万里。绍熙二年(1191)初夏,姜夔自合

肥至金陵,再谒杨万里,为杨之诗集《朝天续集》题此诗。②斫轮:指精于其艺、

经验丰富的老手。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

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忆李白》。

15.下列对姜夔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涉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诗可与李白诗相匹敌。

16.今人评依姜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请结合姜诗颔

联、颈联所体现的“诚斋体”创作内容和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6分)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10页共12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写出

了以诚待人和傲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短歌行》中","写作者求贤若渴,想

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

(3)啸,是撮口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今天的吹口哨,古人常以“长啸”

“独啸”“吟啸,,“舒啸”等表达自己超尘拔俗、洒脱豪迈的心志,比如

a”«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设置“儿童节”是有必要的。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

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①.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

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只有得到重视」

才会发展其生体意迟,一去大里主动也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子”

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②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

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

在变得灰心丧气。在成年人看来,孩子慢慢表现得③,但他们却慢慢丧失

了想象力。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

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

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①②®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设置“儿童节”的必要性。(每点不超过15个字)

(4分)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11页共12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根据下列要求,完成21〜22题。

晚清李庆辰《醉茶志怪•说梦》中有一篇辞赋,为‘'代怡红公子吊黛玉之作”,

其中有写林黛玉的句子:

①伶仃辞故里,聊投渭馆(舅家)以栖身

②仿繁英之凋谢,一杯净土,恸成舍北花坟

③现梅赏雪,闺帏擅名上风流

④床头回首,犹呼浊玉之名

⑤炉面飞灰,尽毁香奁之稿

21.请任选四句,分别写出该句在《红楼梦》中对应的情节。(4分)

22.第④句中“浊玉”指的是谁?“浊”字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耍求写作。(60分)

2022年已经过去,每年一度的汉语年度热词评选活动如火如茶。经过读者征

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

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

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

请从中选择两个或三个词语来表现你的认识、思考和感想,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词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12页共12页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D项,“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表

述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

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原文用的是“可能会”,故选项中“只要……就会……”表述

绝对。)

2.(3分)B(A项,曲解文意,抛开#忍受,原文意在说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

之境,便要与审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故选项中“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

错误。C项,以偏概全,原文中的举例并不能说明时间距离的远近与美感的强弱有确切的联

系,故选项中“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错误。D项,说法绝对,原文说时间距离

具有美化的作用,但并未说其“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故选项中“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

化过往的事”错误。)

3.(3分)A(选择论据,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一一确认选项是否与之相符。根据材料二

第四段可知,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是时间距离具有净化、诗化和美化的作用。

A项,“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强调的是漫长的生活历程可以提供丰富的回忆素材,不能

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

4.(4分)①(论证思路)点明观点,强调时间距离对美感的形成所发挥的净化、美化和诗

化的作用,与后文的举例论证相互印证。②(论证方法)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康斯坦丁•斯

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对前文“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③(论证语言)运用比喻,把“时间”比作“过滤器”“洗涤器”和“艺术家”,

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论证语言的生动性;(以上三点答对其中任何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

得满分)

5.(4分)①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一方面应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将宝黛或者

贾政与现实中的“我”分离开来,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鉴赏宝黛不同于世俗男女的心灵契合

以及贾政作为一家之长的内心世界;②另一方面,无论读到宝黛的爱情故事还是贾政的利害

打算,我们不能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分离出来,而是要依靠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中

青年男女爱情的美好或封建家长的利益打算,从而形成情感共鸣。(以上两点每点2分,共

4分)

6.(3分)B(B项“喜悦心情”的说法错误,小说只是从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反映出当

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新女性内心的苦闷。)

7.(3分)C(C项,小说叙事特点概括错误。文章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进行写作,大量留白,

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但其中仍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

1

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一寻猫未果失望而归一为了安慰她,旅店老板派人送来了一只猫。故

选项中“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错误。)

8.(6分)①蜷缩在雨中的猫隐喻女主人公,是她内心孤独无依状态的写照;②女主人公要

救雨中的猫,反映了她对改变自身状态的渴望;③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

猫,实质上是表达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④结尾女侍送来大玳瑁猫,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

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9.(6分)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②

用修饰性词语极少的平实语言进行叙述,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态度。③开放性结尾(戛然

而止式结尾),善于留白,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倾向。④使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者

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比如答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也可酌情给分。)

10.(3分)A

11.(3分)D(D项中“天下大治”中“治”意为安定。)

12.(3分)D(D项“不能兑现援助军粮的承诺”表述有误,原文是“袁术运粮不继”,即

袁术“不肯继续供应军粮”。)

13.(8分)(1)(4分)(刘备)曾经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去投靠公孙瓒。(“师事”

“由是”“依”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4分)我们州的百姓议论,投靠仁政所在的地方,并不是轻视袁绍,而是偏爱将军您

啊。(“鄙”“忽”“私”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3分)①任用关、张二人是举贤不避亲,因为三人少时就是好友;②任用赵云是唯才

是举,看重其才能。(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

鞋为生。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曾经

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去投靠公孙瓒。公孙瑞■派刘备和田楷去夺取青州,立下战功,

就任命刘备为平原相。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

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军队。刘备与关羽、张飞同床睡觉,情同兄弟,

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关羽、张飞就整天站在刘备身旁侍候,跟随刘备应酬,不畏艰难险阻。

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部队投奔公孙瓒,公孙瓒说:“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意归附袁绍,你

为什么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谁非,百姓就像被倒悬起来,痛

苦不堪。我们州的百姓议论.投靠仁政所在的地方.并不是轻视袁绍.而是偏爱将军您啊。“

刘备见到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真诚接纳他,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

兴平元年十二月,徐州牧陶谦病重,对别驾东海人糜竺说:“除了刘备,没人能使徐州安定。”

陶谦死后,糜竺率领徐州的官民迎接刘备。刘备不敢担任,说:“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

你们可以把徐州交给他。”典农校尉下邳人陈登说:“袁术骄横,不是治理乱世的君主。现在

我们想给您集结十万步兵、骑兵,上可以辅佐天子,拯救百姓,下可以割据徐州,占据一方,

如果您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也不会听从您的建议。”刘备就接任了徐州牧。建安元年夏

季六月,袁术进攻刘备来争夺徐州。刘备派司马张飞留守下邳,亲自率军在吁胎、淮阴抵抗

2

袁术,相持一个多月,各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将,与张飞发生矛盾,张飞把他

杀了,引起城中混乱。袁术给吕布写信,劝他袭击下邳,许诺援助他军粮。吕布十分高兴,

率军水陆并进,向东袭击下邳。刘备的中郎将丹阳人许耽打开城门,迎接吕布。张飞失败逃

走,吕布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及其将士的家属。刘备听说后,率军返回,到达下邳的时候,

军队溃散。刘备收集残兵,向东夺取广陵。与袁术交战,又被打败,驻扎在海西。这时将士

饥饿困乏.自相残杀,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从事东海人糜竺拿出自家的财物资助刘备。刘

备向吕布请求投降,吕布也怨恨袁术不肯继续供应军粮,就接受了刘备的投降,重新任命他

为豫州刺史,与他一起进攻袁术,让刘备驻扎在小沛。

15.(3分)C(C项中“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错,第五句使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是表达对友人不费心力自然写成优秀诗文的能力的高度赞赏。)

16.(6分)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

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

展现了山川花月的诗情画意。③小荷含苞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小荷之上,写景状物如“风行

水上”,自然成文,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晓畅。(每点2分,共6分)

17.(6分)(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3)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每空1分,共6分)

18.(3分)①薪火相传②跃跃欲试③言听计从(每处1分,共3分,意思对也可酌情

给分)

19.(4分)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

的兴趣爱好。(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

兴趣爱好”的主语不应该是“儿童的身份价值”,应改为“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

会发展其主体意识”;二是“实现……兴趣爱好”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追求……兴趣爱

好”。每处2分,共4分)

20.(4分)①教育中的仪式很重要。②“儿童”身份长期被社会低估。③孩子身份价值重

塑需要仪式。(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共4分)

2L(4分)①林黛玉进贾府②黛玉葬花③芦雪庭争联即景诗④黛玉临死,呼“宝玉,宝

玉,你好……”⑤黛玉焚稿断痴情(以上每个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