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
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是重大体育赛事的门面,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作品,获得了海内外
的一致赘誉。它的成功,也为我们当下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致力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展现,活字印刷、太极八卦、千人击缶、夸父追
日……大量的传统元素使人应接不暇。我们有着陈列家底的强烈欲望,努力向世界展现悠久历史和深厚
蕴。
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做了一次减法,主题更为凝练——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如何和
其他成员会聚在世界海洋里,并发挥积极作用。学者曹卫东认为这种呈现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明喻”到
“暗喻”的转变——从间接告诉世界“中国像什么”,到直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什么”,向世界讲述
“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由此,实现从展示“安”变为展示“*审”,展现“一起向未来”这样
人类共同的奥林匹克情感。冬奥会开幕式讲述的依然是“中国故事”,这些故事不光“凝聚了中国人共
同的经验与情感”,也是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走向世界并发挥作用的故事。比如,。
这变化源于14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在世界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变化,展现了与时代变化的同频共
振。时代不是背景板,历史不是几张旧照片,而是切实地改变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所以冬奥会开幕式
特别注重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呈现。比如,o呈现方式上也更能代表时代的发展。比
如,O
当下一些文艺作品尽管也想要展现时代风貌,但对于“时代感”的呈现太过元素化,以为展现了几
个标志性的时代场景就算捕捉到了时代的特殊风貌,其实并未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没能真正反映时代所
关注的价值。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重构自我、重构世界、重构知识的时代,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变
化,所以观众越来越被具有''时代感”的作品所吸引,想从作品中找到自己来时的轨迹和前进的方向。
冬奥会开幕式提供了一个示范,时代是生生不息的寻常生活,时代是给予每个努力者以机会,时代是科
技改变生活,时代是不断消除隔膜增进了解。
冬奥开幕式还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不断促使观众进行探寻。北京市退休
警察邓小岚2004年就开始在马兰小学开展音乐教学,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办了四届马兰儿童音
乐节。北京崇文小学原副校长付宝环,作为第一批下乡老校长来到阜平县石猴小学支教。他们的共同努
力让来自贫困地区的马兰花合唱团登上冬奥的舞台,用天籁般的嗓音演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
克颂》。还有,o这些“幕后故事”“背景线索”使得开幕式可以被反复观看。每一次观看都
能带来新的发现,产生新的启迪。
一些创作者经常抱怨观众被网络媒介熏染,胃口越来越刁钻、“太阳底下无新事”,却对发生在身
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他们喜欢情节性强的故事,却对那些细水长流的日常缺乏耐心。其实人民的生活
才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如何主动贴近平凡生活,耐心观察、充分积累,真正做到与人民在一起,从
人民出发,是文艺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2008年奥运会排山倒海般的中国形象展示,到2022年举重若轻的中国精神诉说,中国历经了14
年的发展。我们的文艺创作也因为媒介发展,从精致化走向了碎片化。文艺对一个时代的发展至关重
要,引领着时代风范。作为中国优秀团队打磨出来的精致文艺作品,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做到了民族特
性与人类共性的统一,做到了时代与历史的融合,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积极参
与的精神气质。这也使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变得更为具象,更易被世界所接受。它带给当
下文艺创作的诸多启示,将深刻影响着未来艺术创作的走向。
(摘编自霍艳《冬奥会开幕式带给当前文艺创作的启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
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树立大历
史观、大时代观,要求我们不仅看见脚下和眼前,还要望向历史的纵深处与延长线,在更为宏大的历史
坐标系中看到“我”之外的广阔天地,看见历史长河中的“我”和“衣⑴”,探寻历史运行的规律,勘
察人世变迁的奥秘。有了这样的大历史观与大时代观,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与喧嚣的信息洪
流中深刻把握社会的内在结构,于风起云涌和沧海桑田中清醒、清楚、清晰地认知我们所处的历史方
位,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如何完成艺术使命、担当历史重任的重要问题。由此而来的
作品,才能既着眼于总体性的社会实践,又能落实到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既有着创作者个人真切的生
命体验,又具备普遍性的认知视野与情感结构;可以从生活的静水深流中观见时代的波澜壮阔,从现实
的纷繁复杂中辨析历史的节奏与步伐,见历史之大势,发时代之先声。
(摘编自铁凝《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间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什么”,而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则是向世
界讲述“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
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讲述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经验情感不断与世界遭遇、求同存异的故事,将重心从“中
国”的故事转移为中国的“故事”。
C.北京冬奥开幕式是一场具有开放性结构的晚会,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主线内容,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套
着更多的故事,吸引观众不断探寻。
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广大观众越来越切身感受到了时代给予每个人生活的变化,比如上升的机会越来
越多,科技改变了生活等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奥会开幕式讲述“故事”的侧重点变化,背后源于14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我们在世界中所
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B.文艺作品不能只是标榜个性小众,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只落到故事“新鲜”的层面,而不
是创造性地去表达身边的故事。
C.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去引领,当下的人民群众就会依靠短视频、非虚构作品,自己去描
摹他们心中的这个时代精神。
D.两则材料中的“我”、“我们”内涵不同。前者指的是中国文化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文化,后者指
的是作家个人和所有中国人民。
3.文中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论据,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用地屏展示300多张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场景照片
②“掉队的小鸽子”回归队伍,灵感源于彩排中的一次失误
③火炬点燃方式展现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持续努力
④山区孩子因为脱贫攻坚获得接触世界的机会
A.①④③②B.③④①@
C.①②③④D.③④②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请结合材料,谈谈曹禺的剧作《雷雨》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答案】1.B2.C3.B
4.首先指出2022冬奥会开幕式为当下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这一中心;接着通过对比两场开幕式,
分析了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特点;然后从关注时代、贴近人民两个角度阐述了冬奥会开幕式对文艺创作的
启示;最后总结了强调了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启示了文艺创作。
5.(1)《雷雨》揭露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
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既有对历史和当下的思考、又呼唤一场社会的大变革,对未来有美好希望;
(2)《雷雨》塑造了鲁侍萍、四凤、鲁大海等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受凌辱受欺压的劳
苦妇女、工人阶级的苦难命运,有力地控诉了旧中国旧时代黑暗而又罪恶的现实。
(3)曹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创作
了话剧《雷雨》,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自身的体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间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什么'”错误,原文是“中国像什么”,
并不是“是什么”。
C.“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主线内容”错误,根据原文“主题更为凝练一一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
员”,可知有明显的主题。
D.“比如上升的机会越来越多”错误,原文中没有提到,属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去引领,当下的人民群众就会依靠短视频、非虚构作品,自己去
描摹他们心中的这个时代精神”错误,根据原文“文艺对一个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引领着时代风
范”,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也是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走向世界并发挥作用的故事”,可知,此处应是讲中
国哪些方面对世界有影响,故选③。
第二空:根据前文”所以冬奥会开幕式特别注重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呈现”,可知,此处应选择与生活有
关的,故选④。
第三空:根据前文”呈现方式上也更能代表时代的发展”,可知,此处选择与呈现方式有关的文字,故
选①。
第四空:根据前文“用天籁般的嗓音演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可知,此处应与开幕
式有关,故选②。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根据原文“它的成功,也为我们当下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可知,首先指出2022冬奥
会开幕式为当下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这一中心。
第二、三段:根据原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致力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展现,活字印刷、太极八卦、千
人击缶、夸父追日……大量的传统元素使人应接不暇。我们有着陈列家底的强烈欲望,努力向世界展现
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做了一次减法,主题更为凝练一一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一员”,可知,通过对比两场开幕式,分析了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特点。
第四、五段:根据原文“冬奥会开幕式提供了一个示范,时代是生生不息的寻常生活,时代是给予每个
努力者以机会,时代是科技改变生活,时代是不断消除隔膜增进了解”“其实人民的生活才是文艺创作
的不竭源泉,如何主动贴近平凡生活,耐心观察、充分积累,真正做到与人民在一起,从人民出发,是
文艺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可知,从关注时代、贴近人民两个角度阐述了冬奥会开幕式对文艺创作
的启示。
第六段:根据原文“这也使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变得更为具象,更易被世界所接受。它带
给当下文艺创作的诸多启示,将深刻影响着未来艺术创作的走向”,可知,文章最后总结了强调了冬奥
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启示了文艺创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
根据原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
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结合《雷雨》内容,可知《雷雨》揭
露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
现实。既有对历史和当下的思考,又呼唤一场社会的大变革,对未来有美好希望。
根据原文“其实人民的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如何主动贴近平凡生活,耐心观察、充分积累,
真正做到与人民在一起,从人民出发,是文艺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结合《雷雨》内容,可知,《雷
雨》塑造了鲁侍萍、四凤、鲁大海等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受凌辱受欺压的劳苦妇
女、工人阶级的苦难命运,有力地控诉了旧中国旧时代黑暗而又罪恶的现实。
根据原文“落实到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既有着创作者个人真切的生命体验,又具备普遍性的认知视野
与情感结构”,结合《雷雨》内容,可知,曹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学生运
动,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创作了话剧《雷雨》,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自身的体
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体面的失败者
[美]理查德•耶茨
五月的一天下午,在列克星顿大道的办公大楼里,沃尔特坐在桌前假装工作,等着被解雇。现在没
人能看出他背后冷汗直流,也看不到他左手藏在口袋里,慢慢捻着扯着纸板火柴。几周前他就明白这迟
早会发生。今天早上,走出电梯时他就有预感;下午,他从工作间里往外瞟了一眼,正好与部门经理克
罗威尔对上眼神。
沃尔特九岁时发现,在警察抓强盗的游戏中真正有意思的就是假装被枪打中,捧着胸口,卧倒在
地,陶醉在伙伴们的欢呼声中。他个头瘦小、协调能力差,这是唯一他能胜任的活动。儿时的回忆袭上
心头,他突然想到——这想法让他的指甲深深掐入口袋内的纸板火柴里——顺其自然,体面地接受,从
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种模式。整个青年时代,他都擅长此道:与比他强壮的男孩打架时,
总是勇敢地输给对方;打橄榄球时无心恋战,渴望受伤而被抬出场外。大学时竞选落败,后来,空军又
让他品尝了一次被淘汰的滋味。现在,他不得不要再体会一次了。
“沃尔特?”工作间的门给推开了,克罗威尔站在那里。“你能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吗?”
克罗威尔坐在办公桌前,俯身向前,两手摊开,撑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沃尔特,我们考虑了很
久,觉得你不适合这里的工作。”克罗威尔抬起双手,玻璃上留下两只湿乎乎的手印,像骷髅的手。沃
尔特盯着手印,看着它们慢慢变小,消失。
“哦,”他抬起头来,说道,“你说得很对,谢谢。”回他的工作间大概要走五十米的距离,沃尔
特颇有风度地走完了。他感觉得到,在克罗威尔眼里,他的背影相当整洁、笔直;他也意识到,在他穿
行在办公桌时,他脸上每一个表情都控制得很好。整个事情看上去像是电影里的一个场景。
点头、微笑、握手。沃尔特不停地说“谢谢”“再见”,还有“我当然会的“:他退进电梯里,微
笑定格在脸上,朝那些热情的、表情丰富的脸,轻松地招手,这个场景最后以电梯门缓缓合上、关紧而
告终。
走到大街上,他猛然做出一连串举动,理理帽子,动动下巴,在人行道上跺着两脚,试着让自己看
上去像忙于工作、心急火燎的样子。他决定不告诉妻子。唯一可做的是马上开始找工作。今晚,当她问
他今天过得怎么样时,他要说“啊,还好,不错”。早上他要在平时同样的时候出门,在外面呆上一整
天,直到找到工作。
走进家门,孩子们在厨房里吃晚餐:他在盘子的叮当声里分辨妻子哄他们吃饭的声音,话语里透着
疲惫。他关上门,就听到她说,“爸爸回来了。”孩子们开始叫着,“爸爸!爸爸!”
他走进厨房,立刻感到被厨房的湿润明亮包围住了。他的眼睛忧郁地扫过牛奶盒、蛋黄酱罐子、汤
盆、麦片盒,窗沿上桃子摆成一排,还没熟。两个孩子柔弱娇嫩,叽叽喳喳说着话,小脸蛋上沾着土豆
泥。
进到卫生间。他在里面呆了好久,远远超出洗手准备吃晚餐所需的时间。在这里他可以再单独呆上
一会,他往脸上浇点冷水让自己振奋一点。不多久,传来刮盘子,叠盘子的声音,孩子们吃完晚饭了。
又是一阵鞋子的跋拉声、摔门声,孩子们回了自己房间。
沃尔特仔细擦干双手,走回起居室的沙发处,拿了本杂志窝在那里,他缓慢深长地吸了几口气,自
己控制得还不错。他呷了一小口冰凉的酒,开始很苦,他想平静下来,但杜松子酒让他的思维滑入混乱
之中。有一个想法执意浮现,像酒般冰凉清冽:挺住。
随着孩子们洗澡时泼水的声音飘进房间,挺住越来越不容易;到他们给领进房来说晚安时梃住更为
艰难。孩子们手里抱着泰迪熊,穿着干净的睡衣,小脸亮光光的,一股香皂的清香味,看到这一切后简
直不可能再在沙发上坐得住。他跳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着,香烟一根又一根地抽。
妻子将孩子房间的门关上后,走进来。看见他站在窗边,像一尊悲哀的雕像,望着下面黑漆漆的院
子。“怎么啦,沃尔特?”
他转身,咧开嘴笑一下,“没什么”。声音有空洞的回音,电影摄影机开始转动了,是他紧张的脸
部特写镜头。她站在咖啡桌边,找东西。“嗯,”她说,“我想先抽支烟,再端菜上桌。你有火柴
吗?”
他走过来,在口袋里掏了火柴给她。
“天啊,"她说,“这是火柴?”
她接过他颤抖的手递过来的火柴,睁大眼睛、严肃地盯着他。“沃尔特,出什么事了,是吗?”
“当然没有。怎么会有什么——"
“说实话。是工作上的吗?是不是——你上周担心的?克罗威尔说什么了吗?告诉我。”她脸上的
细纹似乎更深了,她看上去那么严肃,有魄力,现在突然老了许多,也不再美丽个惯于处理紧急
事件,随时准备承担责任的女人。
他朝房间里一把舒服的椅子走过去,背影明确宣告失败即将到来。他在地毯边停下脚步,身体僵
硬,正努力撑着;他转过身,面对她,想朝她忧郁淡然一笑。
“嗯,亲爱的——”
他开口道。他的右手伸出来,摸着衬衣中间的纽扣,好像要解开它,接着长叹一声,颓然地向后倒
进椅子里,一只脚套拉在地毯上,另一只脚蜷在身下。这是他一天中做过的最体面的事。“他们找我
了,”他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通过“背后冷汗直流”“左手藏在口袋里,慢慢捻着扯着纸板火柴”等细节刻画,为情节
的展开张本。
B.沃尔特盯着克罗威尔在玻璃桌面上留下的“骷髅”手印,直至其变小消失,暗示了他被解雇时内心的
不满和克制。
C.沃尔特走上大街后,猛然做出一连串的举动,试着让自己看上去像忙于工作,表现了他要极力隐藏被
解雇的事实。
D.两个孩子的生活情景,给家里带来了欢乐的气息,也给沃尔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的平静己到
了崩溃边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补充介绍了沃尔特童年、青年时期的故事,既为人物的行为举止提供了依据,也为情节的发展作
了必要铺垫。
B.小说善于蓄势,如被解雇后,作者集中笔墨写沃尔特的从容风度和礼节,这与结局形成强烈反差,增
强了表现力。
C.小说虽然对沃尔特的妻子着墨不多,但还是通过有限的文字,从侧面暗示了沃尔特时常会因失败而陷
家庭于困境。
D.小说采用客观视角,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能让读者从中体味到冷酷现实和人物不屈意志
之间的冲突。
8.“体面的失败者”中“体面”一词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9.故事离不开场景,场景对小说形象塑造及题旨揭示有着重要意义,请从这一角度谈谈你对《孔乙己》
与《体面的失败者》的理解。
【答案】6.B7.D
8.沃尔特是失败者,保持体面是他自尊的体现,也是他最后的自我安慰;沃尔特竭尽努力想保持体面而不
得,赋予了故事更多的悲剧意味;“体面”一词也寄寓了作者对这类不幸的小人物的同情。
9.两篇小说都塑造了社会底层的失败者形象。《孔乙己》是将人物置于酒店这一公共空间,在孔乙己与社
会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展示其悲剧命运,揭示了社会对苦人的凉薄。《体面的失败者》则把人物置身于公司与
家庭中,通过叙写沃尔特遭遇解雇前后的种种表现,展示人物内心可怜的自尊和最后的崩溃,突出了小人
物因个人无能而导致的悲哀和无奈。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B.“暗示了他被解雇时内心的不满和克制”理解错误。这
里揭示了沃尔特得知被解雇后,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沮丧和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状态。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能让读者从中体味到冷酷现实和人物不屈意志之间的
冲突”“不屈意志”分析错误,由原文“他的右手伸出来,摸着衬衣中间的纽扣,好像要解开它,接着
长叹一声,颓然地向后倒进椅子里,一只脚宜拉在地毯上,另一只脚蜷在身下”可见他已经崩溃。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能力。由原文“现在没人能看出他背后冷汗直流,也看不到他左手藏
在口袋里,慢慢捻着扯着纸板火柴”“回他的工作间大概要走五十米的距离,沃尔特颇有风度地走完
了”,可以归纳出沃尔特是失败者,保持体面是他自尊的体现,也是他最后的自我安慰;
由原文“顺其自然,体面地接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种模式”“与比他强壮的男孩打
架时,总是勇敢地输给对方”中的“勇敢”可见他竭尽努力想保持体面而不得,赋予了故事更多的悲剧
意味;
由原文“他在地毯边停下脚步,身体僵硬,正努力撑着;他转过身,面对她,想朝她忧郁淡然一笑”可
见作者对他的同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场景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场景对小说形象塑造及题旨揭示方面谈谈对
《孔乙己》与《体面的失败者》的理解。两篇小说都塑造了社会底层的失败者形象。
先谈谈《体面的失败者》。
依据原文“五月的一个下午,在莱克星顿大道的办公大楼里,沃尔特坐在桌前假装工作,等着被解
雇”“走到大街上,他猛然做出一连串举动,理理帽子,动动下巴,在人行道上跺着两脚,试着让自己
看上去像忙于工作,匆忙急躁的样子”“他走进家门,孩子们正在厨房里吃晚餐;他在盘子的叮当声里听
得到他们大声咕哝着,还有妻子哄他们吃饭的声音,话语里透着疲劳”,从场景上看,“办公大楼
里”“大街上”“家里”三个场景中,写了沃尔特被解雇前后的心理活动,强装镇定与尊严的行为举
止,在街头的无助与惶惑,以及回家后面对生活日常的精神崩溃,记录了沃特被解雇那天的所见所闻所
思。因此可见,《体面的失败者》把人物置身于公司与家庭中,通过叙写沃尔特遭遇解雇前后的种种表
现,展示人物内心可怜的自尊和最后的崩溃,突出了小人物因个人无能而导致的悲哀和无奈。
再谈谈《孔乙己》。《孔乙己》的场景描写很独特。文章开头占用三个自然段描写咸亨酒店的场景,为孔
乙己出场做了铺垫。咸亨酒店独具风格:曲尺形的大柜台;随时温酒的方式;下酒的小菜一一盐煮笋、
茴香豆、荤菜;“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买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做下酒物;长衫主顾则踱进店里“要酒
要菜”,“慢慢坐喝”。这其中一长一短,一里一外,一荤一素,一坐一站,鲜明地对比揭示了顾客贫
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旧社会的缩影。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一个人”,“站
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经济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是读书人,长衫
是他的身份和象征;“唯一”表明孔乙己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他和短衣帮、穿长衫的人都有差距。这句
话表明孔乙己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贫穷而又清高的读书人。
从主题上看。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
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在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思
想受到禁锢,使人们变得麻木不仁十分势力,对强者敬畏,对弱者却肆意凌辱,因而会有后面人们打折
孔乙己的腿,他坐着蒲团来喝酒的场景,鲜明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暗示了人物的悲惨结局.
而孔乙己的到来,咸亨酒店中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哄笑之声迭起,但表现的却是一场令人心酸痛楚的悲
剧。孔乙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穿长衫”又“站着喝酒”的特殊地位,揭示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尖锐
矛盾。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社会的批判,对孔乙己这一类迂腐守旧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以
及对黑暗的若有若无的希冀。
综上所述《孔乙己》是将人物置于酒店这一公共空间,在孔乙己与社会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展示其悲剧命
运,揭示了社会对下层人的凉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登嘉靖八年进士,知东平州。设
方略捕盗,民赖以安。
三十年秋,上边务事,谓:“去秋俺答掠兴、岚,即住的征兵,克期深入。守臣皆论闻之。而巡抚
史道、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待其压境,始以求贡上闻。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他境。
今山西之祸,实大同贻之。宜亟置重典,以厉诸镇。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芟逃漠北为寇用今宴以便归有
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勃旅也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大同最敌冲,为镇巡者较诸边独难。今
宜不拘资格,精择其人。丰给禄磨,使得收召猛士。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彼必不为苟且旦夕计,
又必稍宽文纲,非大干宪典,言官毋得轻劾,以坏其成功。又寇贪而好利,我诚不爱金帛。东赂黄、毛
三卫以牵其左,西收亦不剌®遗种,予善地,以缀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
全胜矣!”他所条析,成切边计。帝嘉其忠恳,进秋左参政。
松疏上,当事者已恶其侵官。及迁擢,益忌之。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②听用,欲因以陷之。寇大
入,抵太原。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珀■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
松虚议无补,遂斥为民,家居十余年。屡荐,辄报罢。
三十五年,起陕西参政,复条严保甲、均赋税数事。三迁江西左布政使,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
南丰、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倭功,两赐银币。
居三年,召理部事。代郭朴为吏部尚书。奏言:“抚按举劾,往往失实,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
且巡抚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申饬其欺玩者。”帝嘉纳之。
松洁己好修,富经术,郁然有声望。晚主管酒,以振拔淹滞为己任。甫七月,病卒。赠太子少保,
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胡松传》)
【注】①亦不剌:古部落名。②三关:泛指边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B.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C.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D.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以传箭为号。文中指朝廷传令征兵以抗击侵扰。
B.秩,俸禄,也指官员的品级。文中“进秩”指皇上奖赏胡松,为他增加俸禄。
C.条,文中指“条陈”,下级向上级分条陈述事情、建议或意见。
D.锋柄,文中指根据资格条件,选拔任用官吏、考核官吏的职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松进言边关要务,矛头直指镇守大同的官员,说他们面对敌情不仅不作防备,还贿赂敌寇借道大同
侵袭其他地方。
B.胡松认为大同是抗敌的最重要的地方,跟其他边关比,镇守此地更难,因此他认为必须不拘资格,精
心选人去镇守。
C.胡松抓住敌寇贪婪好利的特点,建议用各种手段去贿赂他们,让他们首尾受制,互相戒备,这样就可
以坐收其利了。
D.胡松上疏引起了当事者的不满,后来接连有官员论列其罪,说他空谈于事无补,于是被贬为民,不被
任用有十多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听用,欲因以陷之。
(2)抚按举劾,往往失实,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
14.“恭肃”有忠诚守正、刚毅决断之意。请结合文中实例(不少于两例)分析胡松谥为“恭肃”的原
因。
【答案】10.D11.B12.A
13.(1)不给他兵权,让他在三关听候调用,想趁此来陷害他。
(2)巡抚、巡按推举弹劾,常常与事实不符。(这样)赏罚不当,拿什么来激励规劝人呢?
14.胡松任职期间,设计捕捉盗贼,使百姓安居;上疏皇上言边关事务,抓住要害;被无故弹劾,重新起
用后依旧上奏如故。这充分表现出他忠君爱民、勤于国事、正直、有决断的性格特点。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大同自从兵变以来,壮士大多逃往漠北而被敌寇所用,现在应当招他们回来。有携带牲畜及生产
器械归来的人,这些东西归他们所有。安抚而使用他们,都能成为劲旅。怎能遗弃他们而资助强大敌人
呢?
“为”的意思是“被”,其后宾语应是“寇用”,应在“用”后断句,排除AC;
“有……者”为固定结构,应在“者”后断句,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指皇上奖赏胡松,为他增加俸禄”错误,这里指晋升他的官阶。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还贿赂敌寇借道大同侵袭其他地方”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他
境”,意思是又暗地里对敌人进贿赂,叫敌人不要侵略自己的分地,希望嫁祸给他人的防区。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畀”,给:“听用”,听候调用;“因”,趁机。
(2)“举劾”,推举弹劾;“何”,什么;“激劝”,激励规劝。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设方略捕盗,民赖以安”可知,他任职期间,设计捕捉盗贼,使人民安居。
结合“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待其压境,始以求贡上闻”“他所条析,咸切边计。帝嘉
其忠恳”可知,给皇上上奏边关要务,切中要害。
结合“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遂斥为民,家居十余年。屡荐,辄报罢”“起陕西参
政,复条严保甲、均赋税数事”可知,被当事者弹劾陷害,被起用后依旧上奏如故。
结合“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
倭功,两赐银币”可知,削平盗贼,援闽破倭,屡建功受赏。
结合“抚按举劾,往往失实,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且巡抚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
申饬其欺玩者”可知,上奏弹劾巡抚。
结合“晚主钱柄,以振拔淹滞为己任”可知,晚年以选拔滞于仕途的官员为己任。
这些事件充分表现出他忠君爱民、勤于国事、正直、有决断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进
士,任东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
嘉靖三十年秋天,他奏上边关要务十二事,说:“去年秋天俺答骚掠兴、岚两县,立即传令征兵,
约定进击敌人,守臣都熟知这件事。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的守备防御则向来没有准备。等到大兵
压境,才向皇帝奏报俺答求贡。又暗地里对敌人进贿赂,叫敌人不要侵略自己的分地,希望嫁祸给他人
的防区。现在的山西之祸,实是大同兵变所留下的。应当尽快以重法进行处置,以勉励诸镇。大同自从
兵变以来,壮士大多逃往漠北而被敌寇所用,现在应当招他们回来。有携带牲畜及生产器械归来的人,
这些东西归他们所有。安抚而使用他们,都能成为劲旅。怎能遗弃他们而资助强大敌人呢?大同是抗敌
的最重要的要道,镇守这个她方的人比其他边关更难。现今应当不拘资格,精心选择人才担任。多给他
禄粮,使得他能招收猛士。又让他长期任其职,不到十年不能代替。他知道他不会突然调迁,一定不会
有苟且的短期打算,又应该稍微放宽法网,不是很严重地违反法典,言官不得轻易弹劾,以免破坏他成
功。再加上敌寇贪婪好利,我们应该不惜金帛。东边贿赂黄、毛三卫用以制其左方,西边收亦不敕遗
部,给他好的牧地,用以连结其右方,让他们首尾受制,自顾不暇,则我方可以起承其敝,坐收全胜
了。”他的逐条分析,都切中边关之要害。皇帝嘉奖他的忠恳,进升他为左参政。
胡松的上疏,当事的人已厌恶他侵权。等到胡松升迁后,就更加忌妒他。不给他兵权,让他在三关
听用,想以此来陷害他。敌寇大肆入侵,抵达太原。给事中冯良知于是弹劾胡松以空言冒赏,毫无寸
功。记功科道官张尧年、王衍弹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说胡松的提议是空谈,于事无补,于是胡松被贬
斥为民,回家乡居住十余年。屡次被推荐,总未得到批准。
到嘉靖三十五年,胡松被起用为陕西参政,又逐条奏上严保甲、均平赋税数件事。三次迁官后为江
西左布政使,江西多盗贼,胡松奏请设立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派将士讨捕盗贼,依次削平了盗
贼。因为会师讨伐广东巨寇张琏及援助福建破倭贼之功,受到皇上两次赐赠银币。
过了三年,诏封为理部事。代郭朴为吏部尚书。他向皇帝奏言:“巡抚、巡按推举弹劾,往往失
实。这样赏罚不当,拿什么来激励规劝人呢?而且巡抚年终例行有册子献上,排列所属的官吏贤与不
贤,现在搁置不行,请求告诫整治其中欺玩的人。”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他的话。
胡松洁身自好,富有治理之术,颇有声望。晚年掌管选拔官吏之权,以选拔滞于仕途的官员为己
任。刚刚任职七月,病故。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恭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步入衡山
[南宋]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听到小溪那边有鸡鸣之声,推断应有人家,这是以倒装手法起笔,写入山见闻。
B.颔联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尤其以“凤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满山“竹笋”,美感十足。
C.颈联写乌云缭绕如瘴气,雨小如丝,但山道并不因此而泥泞,以此可知诗人游兴不减。
D.全诗紧扣题目落笔,脉络清晰,前三联可谓移步换景,写衡山之景,最后以感慨收束。
16.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5.B16.(1)对官场生活的厌倦;(2)对自然山水的热爱;(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以‘凤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满山‘竹笋'”错,凤尾,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写漫山遍野的翠竹,
迎风摇曳,枝叶繁茂,整整齐齐。此句没有运用比喻。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意思是,此时没有那喧闹的出行鼓乐,可以逍遥自在地随意
骑马游玩。此联以情语作结,直抒感慨。上句写的是过去。诗人回想以往出游时,前呼后拥,喧嚣热
闹,十分排场,但却极受拘束,令人厌烦。下句写的是现在。只身一人步入衡山,愿走就走,愿停就
停,信马由缰,逍遥自在,独享山水之秀,风光之美,真是人生一大乐趣。这两句于质朴中见真情,反
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这两句以好马为喻,从反面论证了坚持
下去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道理。
(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
因是“。”《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两
句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
【答案】①.骐骥一跃②.不能十步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④.弊在赂秦⑤.
白露横江⑥.水光接天/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骐骥”“施”“弊”“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熟知的典故“一苇渡江”,,影响甚广,一直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题材。它赞颂
一种所凭借者微,所承载者大,勇猛精进、的开拓担当精神;它告诉世人,只要有决心,一苇
也可以渡过大江。
距今九百多年前,有一位文豪,也曾在长江之上天水之间“一苇横江”,他就是苏东坡。因为“乌
台诗案”,东坡被贬黄州,因为心中,与朋友来到长江泛舟遣怀。()当是时,月白风清,
江去一色,—孤舟如苇,凭虚凌空,苏轼在万顷水波中纵情.造意,一在帆波浩淼中随性自由,在浩■瀚汪禾中
遗世独立,颇有一种任情放诞的魏晋遗风。于是感叹人生如''蜉瞬天地,沧海一粟”,生发“吾生须
臾,长江无穷”之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耳熟能详喜闻乐见坚贞不屈郁郁寡欢
B.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坚忍不拔怏怏不乐
C.耳熟能详脍炙人口坚贞不屈怏怏不乐
D.流传千古喜闻乐见坚忍不拔郁郁寡欢
19.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而苏轼没有折芦化舟的法力,却能将小船比作一叶芦苇,因为在烟波浩淼的水中,更易体会自己如
一叶芦苇般渺小。
B.因而苏轼没有折芦化舟的法力,却能将小船比作一叶芦苇,也许在烟波浩淼的水中,更易体会自己如
一叶芦苇般渺小。
C.只是苏轼没有折芦化舟的法力,而是将小船比作一叶芦苇,也许在烟波浩淼的水中,更易体会自己如
一叶芦苇般渺小。
D.只是苏轼没有折芦化舟的法力,而是将小船比作一叶芦苇,因为在烟波浩淼的水中,更易体会自己如
一叶芦苇般渺小。
2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D19.C
20.(1)修辞:比喻。“孤舟如苇”,形象地写出小舟之渺小。人生如“蜉蟾天地,沧海一粟”,形象
地写出人之于天地宇宙中渺小,表达对个体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排比。“在万顷水波中纵情恣意,在水雾浩淼中随性自由,在浩瀚江天之中遗世独立”强调苏轼月下泛
舟赤壁时的洒脱自由。
(2)句式:多用四字句“月下风清,江天一色,孤舟如苇,凭虚凌空”,富有节奏感、音韵美,有文学
意蕴。
(3)语言风格:文学色彩浓厚,化用名句,典雅富有韵致。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耳熟能详:释义为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流传千古:意思是指事迹或精神年代
长久地在社会上传扬。语境讲典故流传和影响的时间长,选用“流传千古”。
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脍炙人口: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诗文或事
物。修饰“题材”,突出受欢迎,选用“喜闻乐见”。
坚贞不屈:意思是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
摇。修饰“开拓担当精神”,突出精神信念的坚定,不可动摇,选用“坚忍不拔”。
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闷闷不乐。怏怏不乐:心中郁闷,很不快活。语境讲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心
情,应该是苦闷的,选用“郁郁寡欢”。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前面说“与朋友来到长江泛舟遣怀”,与后面内容不是因果关系,不需要用“因而",排除AB。
“在烟波浩淼的水中,更易体会自己如一叶芦苇般渺小”是作者的推测,用“也许”更好,排除D。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孤舟如苇”,把“孤舟”比作“苇”,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天地之间,孤舟的渺小。”于是感叹人
生如'蜉蟒天地,沧海一粟’”,把人生比作“蜉蟾天地,沧海一粟”,如同蜉蟾置身于广阔的天地
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运用比喻,写出对个体生命和广阔宇宙的思考。
“在万顷水波中纵情恣意,在烟波浩淼中随性自由,在浩瀚江天中遗世独立”,连用三个“在……
中”,构成排比句,写苏轼月下泛舟游赤壁的感受,突出洒脱自由之感。
“月白风清,江天一色,孤舟如苇,凭虚凌空”,前面连用四个短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且写景
富有美感和诗意。
最后“人生如'蜉蛆天地,沧海一粟‘,生发'吾生须臾,长江无穷'之悲”,化用“寄蜉蟒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化用名句,文学色彩浓厚。且“纵情恣意”“烟波
浩淼”“遗世独立”等词语,文学色彩浓厚,且富有意蕴等。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观众不是坐在观众席上,而是起身随戏剧中人物行走互动,身份从“参观者”变成“参与
者”,获得全然不同的欣赏体验。沉浸式概念拓展到展览里,一方面带来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境
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展示相结合的风潮,②:另一方面带来主办方与观众互动关系的思辨,_
③。
沉浸式展览乘“国潮”之风,以别样的方式沟通古今。这一产业站在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的文化宝库
上,驾驭沉浸式概念,把握''黑科技"、数字艺术等科技手段,摸索中国文化和传统与当下潮流融合,
刷新时尚都市生活,挑战文化变革表达。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驾驭沉浸式概念,把握“黑科技”、数字艺术等科技手段,摸索中国文化和传统与当下潮流融合,挑
战文化变革表达,刷新时尚都市生活。
B.把握“黑科技”、数字艺术等科技手段,驾驭沉浸式概念,摸索中国文化和传统与当下潮流融合,刷
新时尚都市生活,挑战文化变革表达。
C.把握“黑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通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企业股权收益权转让居间协议书模板3篇
- 2024铁路电气化工程安全施工协议及质量监控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视频监控系统维护与升级
- 2024版广告设计与推广合同
- 潍坊理工学院《半导体元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物流服务合同认定条件与服务内容规定
- 2024版石油买卖合同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招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广西劳动合同
- 工作证明模板下载免费
- 颠茄流浸膏实验方案及总结
- 投标人情况表
- GB/T 34241-2017卷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 GB/T 12494-1990食品机械专用白油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北京语言大学保卫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考聘用【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肺癌的诊治指南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完整版课件
- 商场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教材解读 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