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6)作者或外界对人物评价议论的信息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注意事项:(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3)应注意答题句式的完整、规范!例: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例题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8.解释加点词(1)道有梨:___________(2)或问之:___________9.翻译句子。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10.许衡离世后世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11.本文赞美了许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练习(一)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5)-(8)题(12分)武训①传略(节选)蒋维乔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白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注释】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9).解释文中加点字。(4分)(1)得一钱 得:__________ (2)至万余缗 余:_________(10).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B.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C.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D.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11).根据提示,分析武训的特点及表现,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5分)人物特点人物表现(1)“(2)”(摘抄原文)义(3)(自己概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强干县令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1\*GB3①时,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3\*GB3③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日:“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4\*GB3④,后卒为名臣。(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旧时指衙门中的听差)”。③苏子美,即苏舜钦。=4\*GB3④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2)皆投书即还()11.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为了他回了一片答书,(使者)才离开。B.于是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使者)才离开。C.于是为了要回一书信回答,(使者)就去了。D.于是就写了一片纸回答他,(使者)就去了。12.(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行为表现是“”和“”。(2分)(2)从上文可知,蒋堂是一位、的人。(3分)(三)(10分)顾荣施炙①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炙:烤肉。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8.解释加点字(1)同坐嗤之:_______(2)每经危急:_______9.翻译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10.顾荣和受炙人各有什么品质?(四)(12分)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虽处鄙事_________(2)作笔荐_________8.从文中可知陆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9.不能成为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的原因的一项是()A.有侠义之气B.有知遇之人C.有改过之心D.有神异之姿(五)(6分)雨雪不寒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①陛:宫殿的台阶。7.解释下列文中加点字:(1)公被狐白之裘_________(2)晏子入见入_________8.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才下令下官出门去分发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受寒的百姓。B.(景公)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C.(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D.(景公)才令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给百姓。9.从晏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六)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xiāngmóu: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是岂不足为政邪()(2)比一岁()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B.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C.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D.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13.选段中的“子厚”即代(朝代)文学家(姓名),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本文表现了他为官的品质。(5分)(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苏子美饮酒子美①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②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④。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注释】①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宋代文人。②妇翁:岳父。③率:标准。④大白:大酒杯。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闻读《汉书•张子房传》()(2)—斗诚不为多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12、文中“有如此下物”中的“此”指的是 213、下列不属于苏子美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A、性格豪放B、不务正业 C、喜欢喝酒D、热爱读书(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连处士①,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鳏寡孤独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②。”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③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④,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远近皆赖之。注释:①处士:古时候有德才而未做过官的读书人。②恨:遗憾。③赒:zhōu救济。④粜:tiào,卖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家故多资()⑵卒不能增()2.对划线句语气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A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B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C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D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3.连处士的“德”在两个特殊时期分别表现为“”和“”。(4分)4.上文写鳏寡孤独说的话,起到的作用是:。(2分)(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掠夺,恐江、岭以南,向化①心阻,狼顾麕惊②。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③注释:①向化:归顺。②狼顾麕(qian)惊:比喻惊恐万状。③别驾:官名。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文本说孝恭 (2)自隋无道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恭赞同岑文本说的话,所以下令阻止侵略。B.孝恭赞同岑文本说的话,立刻下令停止侵略。C.孝恭认为岑文本很善良,立刻下令停止侵略。D.孝恭认为岑文本很善良,所以下令阻止侵略。13.(1)岑文本向孝恭提出的建议是“ ”。(3分)(2)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十)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陆平湖先生先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①,捕者以闻。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②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③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④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注释】①入寇:入侵,进犯(县城)。②捕逐:(由于某事而被)抓捕追逐。③贳:赦免。④蒲伏:匍匐。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邑有大盗为民患()(2)业已许汝矣()12.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县令来,想要劝导你们共同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B.现在县令来,想要偕同你们共同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C.今天命令你们来,要让你们一起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D.现在命令你们来,要和你们一起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13.“众皆流涕蒲伏”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陆平湖是个、的人。(5分)(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②,握手③扣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⑤,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②瞿然:惊喜的样子。③握手:拉手,拱手。④扣:同“叩”,求教.⑤溥(pǔ):大。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自为记()(2)必将名世()1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根据意思(帮你)变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B.我想很容易(帮你)换一个字,这样就更完美。C.我可以轻易地(帮你)换一字,这样就更完美。D.我大胆地想(帮你)更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13.上文李泰伯改字的具体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从范仲淹对李泰伯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5分)(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亟:紧急。⑤即:如果。⑥第:只管。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使者及门()(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C.如果皇上责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D.如果皇上责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1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5分)作业(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6分)汤敦甫善待卖菜翁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翁叩谢去。()(2)假贯钱足矣()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2分)有卖菜翁弛担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8分)雨雪不寒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①陛:宫殿的台阶。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字:(4分)晏子入见入饱而知人之饥知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景公)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B.(景公)才下令出门去分发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C.(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D.(景公)才令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给百姓。3.从晏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6分)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号焉()(2)向许百金()2.贾人在求救时对渔者的承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3.本文表现出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6)作者或外界对人物评价议论的信息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注意事项:(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3)应注意答题句式的完整、规范!例: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例题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参考译文: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人们赠送他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乡内庭院里有棵果树,(每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他们的家人感化他们像这样。”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辞谢了。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8.解释加点词(1)道有梨:___________(2)或问之:___________9.翻译句子。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10.许衡离世后世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11.本文赞美了许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8.①.路,道路②.有人9.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10.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11.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惑。【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路上有一棵梨树。道:路,道路。②句意:有人问他。或:有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遗,赠送;一毫,一点;弗,不。句意: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注意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从“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可知,许衡离世后世人的表现是: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人物的相关描写和事迹分析。根据“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可知,许衡不擅自拿别人的梨,物无主,心不可以无主,坚守自己的道德情操。所以,他是一个品行方正,坚守本心,做事有原则,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能抵挡住诱惑的人。练习(一)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5)-(8)题(12分)武训①传略(节选)蒋维乔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白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注释】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译文:武训,山东堂邑人。三岁父亲去世了,家里贫穷,只能靠乞讨过日子,吃饭必先是侍奉母亲吃,人们都说他是孝顺的乞丐。六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了,只剩下了他孤身一人,他白天出去乞讨,夜里帮人家搓麻线,每得了一文钱就存起来。慢慢地积累到了一万多缗。因为自己贫穷,目不识丁,所以他慷慨地想建立免费的私塾。在这期间有人劝武训该讨个媳妇了,但是被武训谢绝了,他说:“我想办学堂的想法,一日不曾忘记过。”他先在柳林庄购买了土地,建立免费私塾,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他请来教课的老师,一定给予丰厚的报酬,礼节周到,情意真挚。私塾开学,武训先拜老师,再拜学生,武训给老师们准备很好的饭菜,邀请地方上的绅士来参加,老师们吃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门外恭敬地守候。(9).解释文中加点字。(4分)(1)得一钱 得:__________ (2)至万余缗 余:_________(10).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B.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C.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D.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11).根据提示,分析武训的特点及表现,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5分)人物特点人物表现(1)“(2)”(摘抄原文)义(3)(自己概括)【答案】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9) (1)得到 (2)多10) C11) (1)孝;(2)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3)行乞兴办义学(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强干县令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1\*GB3①时,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3\*GB3③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日:“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4\*GB3④,后卒为名臣。(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旧时指衙门中的听差)”。③苏子美,即苏舜钦。=4\*GB3④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的时候,下属各县按照惯例送来贺信以表示祝贺,都是送信之人放下书信后便回去了。唯独有一个县令所派来的送信之人不肯离去,一定要等到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左右之人给他讲道理他不听,以至于呵斥驱逐他也不肯离去,说:“宁可获罪,拿不到回信不敢返回县里。”当时苏舜钦也在场,感到非常奇怪,说:“连奴仆都如此蛮横无理,他的县令也就可想而知了。”蒋堂说:“不是这样,这个县令肯定是一个能干的人,能让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便回复了一封书信,送信的人这才离开。苏舜钦回到吴中一个多月后,收到了蒋堂的信说:“那个县令果然是个能干之人。”于是便为他传播美誉,后来最终成为名臣。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2)皆投书即还()11.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为了他回了一片答书,(使者)才离开。B.于是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使者)才离开。C.于是为了要回一书信回答,(使者)就去了。D.于是就写了一片纸回答他,(使者)就去了。12.(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行为表现是“”和“”。(2分)(2)从上文可知,蒋堂是一位、的人。(3分)【答案】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评价测试语文试题10.(1)担任(2分)(2)返回(2分)11.B(3分)12.(1)(独不肯去)须索回书(1分)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1分)(2)判断力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识人之明(善于识人)(3分,答对一点给2分)(三)(10分)顾荣施炙①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炙:烤肉。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顾荣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道理呢?”后来顾荣过江避乱,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问他原因,原来他就是接受烤肉的人。8.解释加点字(1)同坐嗤之:_______(2)每经危急:_______9.翻译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10.顾荣和受炙人各有什么品质?【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8.(1).(1)讥笑(2).(2)遇到9.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10.顾荣: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平等待人,能为别人着想。受炙人:知恩图报【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1)句意: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嗤:讥笑。(2)句意:每逢遇到危急。经:遇到。【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岂:哪里。执之:端着烤肉”的翻译要准确。【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文中“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可以看出顾荣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有同情心、同理心,能为别人着想;从“同坐嗤之”可以看出,顾荣能做到平等待人,不摆架子;从“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可以看出,受炙人知恩图报的特点。(四)(12分)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译文:戴渊年轻时,任侠气盛,不修品行,曾经在长江、淮河上劫掠商贸游客。陆机休假后回洛阳,携带的行李物品很多,戴渊指使一些少年抢劫。戴渊当时在岸上,坐在胡床上指挥手下行动,面面俱到。戴渊神情傲兀特出,即使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显得洒脱异常。陆机在船舱里,隔着很远对他说:“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罢哭了,丢掉佩剑归附了陆机。戴渊言辞气度,非同一般,陆机越发器重他,两人结为好友,陆机给他写了推荐信。渡江以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虽处鄙事_________(2)作笔荐_________8.从文中可知陆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9.不能成为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的原因的一项是()A.有侠义之气B.有知遇之人C.有改过之心D.有神异之姿【答案】上海市静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7.①.(1)鄙陋、无知②.(2)写、写作8.①.爱惜人才②.善于教育9.D【解析】【7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鄙”:鄙陋、无知。“作”:写、写作。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8题详解】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等句,即可归纳出陆机是一个爱惜人才,善于教育的人。【9题详解】原文有“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一句,意思:戴渊神情傲兀特出,即使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显得洒脱异常。所以“有神异之姿”自然不是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的原因。其它三项都是戴渊改过后成大器的原因。故选D。(五)(6分)雨雪不寒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①陛:宫殿的台阶。参考译文: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景公)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7.解释下列文中加点字:(1)公被狐白之裘_________(2)晏子入见入_________8.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才下令下官出门去分发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受寒的百姓。B.(景公)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C.(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D.(景公)才令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给百姓。9.从晏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7.(1).同“披”,穿。(2).进入8.B9.关心百姓疾苦(具有民本思想);善于劝谏【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被:同“披”,穿。②句意:晏子进宫拜见(景公)。入:进入。2.本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根据重点词语:乃:于是,就。饥寒:饥饿寒冷的老百姓。省略主语“景公”。故选B。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结合“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可看出晏子是一个具有民本思想,善于劝谏的人。(六)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xiāngmóu: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元和年间,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是岂不足为政邪()(2)比一岁()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B.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C.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D.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13.选段中的“子厚”即代(朝代)文学家(姓名),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本文表现了他为官的品质。(5分)【答案】上海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卷11.(4分)值得及,等到(各2分)12.(3分)C13.(5分)唐柳宗元《小石潭记》《黔之驴》二选一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为官)清正、(正直善良)、爱民如子(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前3空各1分,第4空2分)(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苏子美饮酒子美①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②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④。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注释】①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宋代文人。②妇翁:岳父。③率:标准。④大白:大酒杯。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闻读《汉书•张子房传》()(2)—斗诚不为多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12、文中“有如此下物”中的“此”指的是 213、下列不属于苏子美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A、性格豪放B、不务正业 C、喜欢喝酒D、热爱读书(四)(12分)10、(4分,每空2分)(1)听说(2)实在11、(3分)杜正献对此非常怀疑,派晚辈秘密地去观察他。12、(2分)如《汉书》一样引人人胜的好书13、(3分)B(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连处士①,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鳏寡孤独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②。”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③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④,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远近皆赖之。注释:①处士:古时候有德才而未做过官的读书人。②恨:遗憾。③赒:zhōu救济。④粜:tiào,卖出。【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鳏寡孤独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家故多资()⑵卒不能增()2.对划线句语气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A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B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C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D悉散/以赒乡里,而以学教/其二子。3.连处士的“德”在两个特殊时期分别表现为“”和“”。(4分)4.上文写鳏寡孤独说的话,起到的作用是:。(2分)

1原来最终2B3悉散以赒乡里出谷万斛以粜4侧面描写,表现连处士的仁爱之心。(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掠夺,恐江、岭以南,向化①心阻,狼顾麕惊②。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③注释:①向化:归顺。②狼顾麕(qian)惊:比喻惊恐万状。③别驾:官名。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文本说孝恭 (2)自隋无道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恭赞同岑文本说的话,所以下令阻止侵略。B.孝恭赞同岑文本说的话,立刻下令停止侵略。C.孝恭认为岑文本很善良,立刻下令停止侵略。D.孝恭认为岑文本很善良,所以下令阻止侵略。13.(1)岑文本向孝恭提出的建议是“ ”。(3分)(2)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12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劝说,说服(2)道义,仁道 12.B(3分)13.(1)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多抄“谁非王人”扣1分,1点1分,共3分)(2)善于劝谏,为百姓着想,深谋远虑(1点1分,任意两点2分)(十)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陆平湖先生先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①,捕者以闻。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②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③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④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注释】①入寇:入侵,进犯(县城)。②捕逐:(由于某事而被)抓捕追逐。③贳:赦免。④蒲伏:匍匐。【译文】陆平湖先生担任嘉定县令,管辖的区域有大盗成为人民的祸害,更换了数个县令都没有治理好,眼见马上就进犯(县城)了。抓捕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陆平湖告诫官吏和人民不要行动,县令会自己解决。他骑马直冲进盗贼那里,大盗们见他自己冲过来都很惊讶。陆平湖对他们下令说:“你们这些人都是纯良的百姓,只是因为(由于某事而被)抓捕追逐被迫做盗贼,现在县令来,想要偕同你们共同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各自遣散了回家,赦免你们的罪责;不然的话,官兵马上来了,没要人逃的过。”这些盗贼都痛哭流涕的拜伏在地说:“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是生是死我们都听您的(或者我们把生死都交给您)。”陆平湖回到了县衙,盗贼相继来等待降罪。陆平湖说:“我已经答应你们免罪了,不会惩罚你们的。”那些人都哭谢着走了,这一带于是就没有了盗贼为患。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邑有大盗为民患()(2)业已许汝矣()12.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县令来,想要劝导你们共同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B.现在县令来,想要偕同你们共同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C.今天命令你们来,要让你们一起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D.现在命令你们来,要和你们一起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13.“众皆流涕蒲伏”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陆平湖是个、的人。(5分)(四)(12分)(4分)(1)成为(2)答应(各2分)12.(3分)B13.(5分)感动于县令理解他们本是良民,被迫为盗(1分);感激县令既往不咎,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1分)治理有方(2分)高度责任感、智勇双全等言之有理(1分)(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②,握手③扣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⑤,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②瞿然:惊喜的样子。③握手:拉手,拱手。④扣:同“叩”,求教.⑤溥(pǔ):大。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自为记()(2)必将名世()1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根据意思(帮你)变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B.我想很容易(帮你)换一个字,这样就更完美。C.我可以轻易地(帮你)换一字,这样就更完美。D.我大胆地想(帮你)更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13.上文李泰伯改字的具体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从范仲淹对李泰伯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5分)(四)11.(1)写(2分)(2)出名(2分)12.D(3分)13.“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2分)谦逊大度(3分)【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更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地拱手请教。他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亟:紧急。⑤即:如果。⑥第:只管。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使者及门()(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C.如果皇上责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D.如果皇上责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1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11.(1)到,到达(2)全部,详细地(4分)12.A(3分)13.因饮酒误了皇帝召见,却能以实情相告(3分)诚实正直(2分)【译文】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不肯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鲁宗道)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要是这样你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问了,使者就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了鲁宗道,他(“他”指鲁宗道)(向皇上)谢罪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喝酒.”皇帝因为鲁宗道的忠诚与诚实认为他可以重用。作业(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6分)汤敦甫善待卖菜翁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参考译文】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