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河道整治规划建设探讨_第1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河道整治规划建设探讨_第2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河道整治规划建设探讨_第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河道整治规划建设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河道整治规划建设探讨摘要: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防洪安全、生态环境保障等要求越来越高。河道整治是当前乡村振兴新时期的一项长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规划是关键。本文选取荆门革集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中河道整治为例,探讨生态河道整治规划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革集河流域;河道整治;生态湿地

1场地分析

革集河流域上游,冯庙村与荣星村段,地块内临水长度为5891米,面积约360673平方米。地块自然条件:地块地势平坦,以种植水稻,棉花,玉米为主。地块内有大量乔、灌木、草本植物及水生植物。该地块东侧位于荣星村,西侧位于冯庙村,地块内有房屋建筑,地块内有G55二广高速从地块东侧穿过。地块水域内有六个水坝,三个桥梁。

革集河流域中游,革集村和荆钟村段,临水长度约4201米,区域面积约267651平方米。

地块自然条件:地势较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场地的东边有大片的农田,农田整齐有序,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为主。区域的植被主要是乡土植物,以构树和桑树为主,缺乏管理,较为杂乱。地块临近革集村和荆钟村,区域内有少量的房屋建筑,荆门东三环横穿此区域。选址区域内有四处桥梁,二处水坝。

革集河流域下游,皮集村和火山村段,临水长度约7507米,区域面积约995721平方米。

地块自然条件: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大块农田,以种植水稻、棉花,花生为主。区域的植被主要是乡土植物,以构树和枫杨为主。该地块临近皮集村和火山村,距离村庄较远,区域内有少量房屋建筑。东北面有G42高速经过选址,区域内有三处拦水坝。

2河道整治措施

河道整治:先进行河道清淤、再进行雨污分流、后打造生态湿地。

2.1河道清淤治理

打造生态湿地,先要将河道进行清淤,清淤主要采用人工清理配合机械运卸的施工方法,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图1为部分河段机械清淤施工。

具体措施:填筑围堰抽水------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车运卸------人工清理渣土(含垃圾、石块)------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进入下一分段施工

意义: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

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图1机械清淤施工

2.2雨污分流

雨污分流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别用一根管道输送,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收集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到标准后再排到河道,防止河道污染。

具体措施:首先是截污治污,在革集河流域沿线较大湾处进行拦截,增加水域面积,对革集河及其周边区域现有排水管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禁止污染物随意排放,维持革集河良好的生态本底。因雨水污染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河流内,经过自然沉淀,可作为天然的景观蓄水池,也可作为农田灌溉水源、生态湿地修复功能。因此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

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时,让污水排入人工打造的渠道,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再生回用。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

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项目区域内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2.3生态湿地建设

生态湿地——根据河道治理的需要,综合考虑水面面积、水体深度、停留时间等多种因素确定采用地表人工湿地系统(敞流型)。充分利用该地块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按照湿地串联系统的原理及要求设计水系的水深和水体形式,依地势高低建成初级人工湿地、二、三级人工湿地、多级曝气区。

初级人工湿地——水深约40厘米,水景以漫滩为主,配置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这里既是景观水系的源头,又初步吸收、利用、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水流经挹清池的多级跌水后,水体含氧量增加,更具活力。

二、三级人工湿地——水深约40~90厘米,水生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为主,对流入的水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处理。水流在重力作用下呈推流式前进,在流动过程中与土壤、植物,特别与地表根垫层及节根上生物膜相接触,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得

到净化。这些景点串起一条天然过滤线,进一步提升经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的出水水质。

多级曝气区——在充分发挥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同时力求艺术性,配合地势与景观的变化,“延而为溪,聚而为池,落水为

瀑”,使理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弯窄的水道串联起各个池体,水流在其中蜿蜒流淌,一静一动各自性格鲜明,相映

成趣。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的地势落差,为其造“瀑”提供了良好条件。基于地势高差较小,公园因地制宜的“片落”式多

级人工跌水,既达到了曝气目的,又具形式美感,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公园池岸采用缓坡自然延伸入水,种植固土地被、水生植物,既可防止水土冲刷、截留污染物,又营造了阔水低岸的自然意境。图2为生态湿地实景图。

图2生态湿地实景图

2.4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水体能给予项目区灵动的空间和丰富的生境及多样的景观,驳岸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驳岸以生态驳岸为主,植物从深水—浅水—湿地—岸边—坡地都是一个自然的过渡,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类型,最终完成的工程保持了水土的流失,对水体静化也取到很大作用,同时为动物和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水生植物驳岸——适用在湖面较开阔的区域和水系坡度比较缓的区域。栖生物丰富,景观自然,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坡度自然舒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内,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驳岸边生长的水生植物可大量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植被繁茂的根系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由此形成的生物膜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体进行初级净化。另外,凹凸不平的驳岸自然形成的鱼道、鱼巢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在驳岸生态设计时,一般选用的植物类型有漂浮植物、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挺水草本植物类型、沉水植物类型以及其它类

型的植物。不同类型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在生态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这些植物的特性和功能,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湿地驳岸。图3为生态驳岸设计图与实景图。

图3生态驳岸设计图与实景图

3河道规划建设中植物配置与品种选择

河道植物配置是河道景观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被配置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河道植物的姿形、优美的线条、多样化的组合方式可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3.1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按生活类型主要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基叶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在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

料。比较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芦苇、菖蒲、慈姑、黄花鸢尾等。

(2)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

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它多数以观叶为主,随着漂浮的地点的变化,植物可以改变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观效果。如凤眼莲、水鳖、大薸等。

(4)沉水植物:沉水型水生植物根基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沉水植物有:竹叶眼子

菜、狐尾藻、黑藻、苦草、金鱼藻、菹草等。

3.2陆生植物

陆生植物:为营造河岸景观,主要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

(1)乔木:在功能和艺术处理上能起主导作用,如界定空间、提供绿荫、防止眩光、调节气候等.

(2)灌木: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繁殖简单、管理粗放等优势,起着丰富空间层次性、连接和过渡硬质景观等作用。

(3)地被:地被植物可用于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

4总结

加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中的河道整治,还原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生态湿地原貌,是当今城乡建设发展的潮流,在政策背景下,也是较好的机遇与挑战。荆门革集河流域乡村振兴建设中,河道整治项目占较大比例,通过河道整治,使其城镇、基础设施等防洪标准有了较大提示,为乡村振兴、群众安居乐业、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耿金,张冉冉,杨骕.生态河道整治工程在我国河道环境改造中的应用——以无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