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课件_第1页
中级宏观经济课件_第2页
中级宏观经济课件_第3页
中级宏观经济课件_第4页
中级宏观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級宏觀經濟學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什麼是宏觀經濟學?1.個體行為、價格制度與經濟福利局部均衡假設:(i)完全竟爭的經濟系統(ii)消費者在某種商品q與所有其他商品m之間選擇(iii)q的價格為P

(iv)m的價格為1消費者效用最大化選擇:MaxU(q,m)s.t.I=pq+m最優解:

=>市場需求函數:P=D(Q)Q=n個同一消費者需求量相加:=>單個消費的需求函數P=d(q)

I=pq+m廠商利潤最大化選擇:

Max(q)=Max[pq-c(q)]最優解:=>單個廠商的供給方程:p=MC(q)=s(q)=>市場供給函數:P=S(Q)競爭性均衡個同一廠商供給量相加:Q=均衡結果:

pQS(p)D(p)什麼是經濟福利?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支付的貨幣金額減去其實際支付的貨幣金額。生產者剩餘:廠商實際獲得的貨幣金額減去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社會總經濟福利:SW(Q)=CS(Q)+PS(Q

社會福利最優化條件:

最優化:MaxSW(Q)=CS(Q)+PS(Q

最優解:D(Q)=S(Q)

結論:完全競爭經濟的競爭性均衡會導致社會福利最大化。(福利經濟學第一定律)=>(競爭性均衡結果)=>微觀市場失效:壟斷(包括自然壟斷)外部性公共產品不完全資訊價格制度的缺陷與社會福利損失結論:微觀市場失效,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從而造成社會損失。=>對宏觀經濟調節的缺陷:市場經濟不能通過價格制度平滑地自我調節。例:1929——1933大蕭條10%40%30%法國20%30%40%德國15%25%10%英國18%30%50%美國平均失業率(1930-1938)物價下跌(1929-1932)工業產值下降(1929-1932)指標國家結論:市場經濟不能平滑地自我調節,導致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從而造成社會福利損失。凱恩斯革命:(i)由於價格(工資)粘性,經濟不能自我平滑調節。(ii)通過政府實施穩定政策可以防止經濟波動及衰退。

=>標誌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

2.宏觀經濟學:對經濟中眾多個體行為的總體結果的研究定義:現代宏觀經濟學將整個經濟活動視為一個整體,

通過對經濟系統總體行為的分析,研究一國經濟的總體趨勢。換言之,它研究總量經濟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內在關係。如,總產出、總就業水準和平均物價水準的決定因素以及國際收支或匯率的變化如何影響這些總量。宏觀經濟總量模型的建立:解釋定義假設假說檢驗預言修正說明:(i)對研究對象簡化是建立一個有用經濟模型的前提。(ii)過分簡化的經濟模型會導出錯誤的結論。

(iii)每一個模型只適用於解釋特定的一類經濟現象或經濟生活的某個側面。經濟模型中的內生變數與外生變數內生變數:模型要解釋的變數,內生變數在模型之內決定。外生變數:模型給出的作為既定的變數,不能由模型本身決定。[例]:均衡價格模型(以某正常商品市場為例)PSQ作為外生變數的消費者收入的減少=>市場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內生變數價格和交易量由()變為().第二節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主要依據[資料]:2002年拉美經濟烏雲密佈據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拉美經濟今年將出現0.8%的負增長,人均產值負增長2.4%。報告稱拉美地區的經濟前景“令人沮喪”。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的拉美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今年的失業率將超過9%,上半年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8%,“從80年代以來還沒出現過這樣的逆境。”由於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今年的出口將下降1.5%。外來資本流入量依然很少,今年是連續第4年出現資本流出超過資本流入…..

結論:總產出,通貨膨脹率,失業率以及國際收支等指標能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四大宏觀問題:(A)總產出(GDP)=>長期經濟增長問題:例:(1)經濟增長的源泉(2)宏觀經濟政策與增長之間的關係=>商業週期,即經濟短期波動問題例:(1)商業週期的形成原因(2)短期生產暫時下降的原因

(3)政府政策與經濟波動之間的關係

(4)短期總產量水準的決定

(B)失業例:(1)失業水準的決定有素(2)總產出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3)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關係(C)物價水準例:(1)政府赤字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2)通貨膨脹的成本(D)國際收支與匯率國際收支和匯率的變化怎樣影響一國總產出水準、就業水準和價格水準第三節宏觀經濟模型的微觀基礎問題:宏觀經濟學如何保證宏觀經濟模型中的總體行為變數同眾多家庭和企業的基本行為相吻合呢?換言之,如何為宏觀經濟理論尋找微觀基礎?解決方法:(1)選擇典型的企業和家庭分析其微觀行為。(2)將典型企業和家庭的行為複合為總量行為(?)(3)利用宏觀經濟數據檢驗模型中總量行為的可靠性。困境:宏觀經濟學缺乏堅實的微觀基礎

[例]:典型家庭消費但由於不同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難以加總得出總消費

第四節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內容簡介

課程內容;(1)宏觀經濟總量均衡的基本框架(2)核心理論(3)專題(自修)圖示:宏觀經濟均衡基本框架總量概念AS-AD均衡第2章第3章跨時期選擇理論核心理論貨幣經濟學總產出決定理論第4章至第7章第8章至第11章第12章至第18章專題政策金融貿易債務通脹第19章第20章第21章第22章第23章

第二章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第一節總產出的衡量:國民收入核算體系1.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支出流量迴圈模型模型:

家庭

企業收入支出商品和服務生產要素

會計規則(i)顧客總支出企業總收入(ii)顧客總支出

對最終商品和服務的支出+對中間商品的支出(iii)企業總收入工資+資本收入(利潤+利息)+對中間商品的支出(iv)企業增加值總和企業總收入—對中間商品的支出結論:對最終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企業增加值總和工資+資本收入2.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定義: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在其地理邊界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市場價值的總和。

核算方法之一:支出加總法,即將國內生產總值視為對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的總支出。

=>GDP=家庭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淨出口

注:(i)家庭對新住宅的購買歸入投資支出類(ii)企業新增存貨歸入投資支出類,可視為企業對

自己產品的購買。

核算方法之二:增值法,即將國內生產總值視為所有廠商對商品價值貢獻的加總。說明:

廠商

增值

售價

農場1010

麵粉廠

1020

麵包廠

1535

食品店540

總增值40結論:最終需求價值=所以企業對商品價值貢獻之和。核算方法之三:三部門收入加總法,即將國內生產總值視為所有經濟主體收入的加總。(1)居民收入=工資+租金+利息+利潤

=工資+資本收入

=居民消費(C)+居民儲蓄

(2)企業收入=折舊金+未分配利潤

=企業儲蓄(3)政府收入=直接稅+間接稅-轉移支付

=政府淨稅收(TA)

=>總產出的其他衡量指標定義:國民生產總值(GNP)=>一國國內居民在一定時期所獲收入的總價值。

注:(i)GDP核算一國邊境內要素總收入,而不管收入歸哪國居民。(ii)GNP核算一國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來自哪國。GNP=GDP+來自國外的收入—向國外的要素支付

=GDP+從國外獲得淨要素收入(NFP)國民生產淨值(NNP)=GNP—折舊

個人收入(PI)=NI—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個人對非居民部門利息支付+紅利+政府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PDI)=PI—個人所得稅國民收入(NI)=NNP-企業間接稅

第二節物價水準的衡量:價格指數定義1: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商品和服務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定義2:通貨膨脹=>一國物價水準持續而普遍的上漲。問題:假設一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那麼到底是由通貨膨脹引起還是商品和服務實際數量增加而帶來的?

解決途徑:(i)利用價格指數的變化衡量物價水準的變化。

(ii)利用真實國民生產總值衡量實際總產出水準。1.價格指數

定義:利用一組不變權值,相對於基年計算的一國當年N種商品和服務的加權平均價格。消費價格指數(CPI)的計算方法:

假設:(i)有N種商品,在t年度和基年的實際消費數量均為:

(ii)基年和t年度N種商品的價格分別為:=>t年度的消費價格指數:例:

商品

數量

基年價格T年價格A50.500.60B150.400.45C251.502.502.隱式GDP價格平減指數和真實國內生產總值定義1:t期真實國內生產總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計算的t期國內生產總值。定義2:t期隱式GDP價格平減指數:即計算方法:

第三節失業的衡量:失業率定義:失業=>想工作而沒有得到工作。失業者:(i)正在找工作者

(ii)暫時下崗者

(iii)正等待去一個新單位報到者奧肯定理:一國的失業率與其實際GDP具有負相關關係。美國數據:GDP相對於潛在GDP每下降3%,失業率將上升1%。

第四節宏觀經濟學中的流量和存量定義1:存量=>在一定時點上取值的經濟變數定義2:流量=>在一定時期取值的經濟變數流量---存量關係之一:資本存量與投資當期期末資本存量=上期期末資本存量+當期淨投資

即流量---存量關係之二:財富與儲蓄當期期末財富存量=上期期末財富存量+儲蓄即流量---存量關係之三:淨國際投資頭寸與經常專案定義3:淨國際投資頭寸(NIIP)是一國向他國貸款的淨存量。=>NIIP>0表明該國為淨貸款方或淨債權國。NIIP<0表明該國為淨借方或淨債務國。

定義4:經常專案(CA)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向他國的淨貸款=>CA>0表明該國借出資金。CA<0表明該國借入資金。兩者的關係:流量---存量關係之四:淨債務存量與赤字DEF>0表明政府支出大於收入DEF<0表明政府收入大於支出第五節跨時期選擇理論中的現值與預期概念1.現值定義:現值指未來收益的當期價值。—›計算公式:假設未來n年某經濟主體的收入流為則其收入流的現值為例:每年利息為R的無期債券未來收益的現值為2.預期經驗法則一:靜態預期=>某些農戶的預期經驗法則二:

適應性預期

定義:經濟行為人根據上期對現期所做的預期被證實的誤差程度來形成對未來的預期。其中=>陌生人之間的預期理性預期:利用所有可能得到的資訊以及他們對治理經濟模型的理解來形成預期。=>股民的預期第三章產量的決定:引入總供給和總需求第一節總供給函數的決定定義:總供給=>在各種價格水準下,一國所有企業和家庭所願意提供的總產出量。1.總供給函數的一般形式假設:(i)該國所有企業和家庭都生產同樣的產品,且具有同一的生產函數。(ii)家庭和企業的生產函數是一種短期生產函數。(iii)家庭和企業的供給決策基於當期的價格和工資。(iv)家庭或企業的供給函數直接被視為總供給函數。數學推導:設典型企業生產函數為:且=>企業的短期生產函數:Q=Q(L)典型企業對勞動需求的決策原則:[證明]:即完全競爭下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結論1:企業勞動需求函數為:且結論2:總供給函數(即單個企業的供給函數)為:結論3:短期總供給函數:且第二節古典學派勞動市場模型及其總供給曲線1.勞動需求曲線2.勞動供給曲線工人的勞動---閒暇決策假設:(i)工人的時間將在工作和閒暇之間被配置。(ii)工人在閒暇中消費掉全部工資收入,而收入全部來源於工作。(iii)工人可以選擇每天工作任意個小時數。效用函數U=(C,L)=>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正消費---閒暇可能集最優勞動供給量LC勞動供給曲線的推導令初始均衡點實際工資為假設LLC結論:實際工資與勞動供給同方向變動。勞動供給與實際工資增加的雙重效應=>工資增加,替代效應趨於增加L,而收入效應趨於減少L。=>在理論上,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供給曲線斜率為正,而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供給曲線斜率為負。=>在經驗上,供給曲線斜率為正。3.古典學派的總供給曲線古典學派關於勞動市場的中心假設:給定價格水準,名義工資具有完全伸縮性,能夠非常迅速地調整以使勞動的供求達到均衡。=>實際工資水準會停留於市場出清的位置。總供給曲線的推導:設勞動市場初始在實際工資為則即勞動市場又恢復到初始均衡狀態QQQQLLP結論:古典學派的總供給曲線是在充分就業產量水準上的一條垂線。推論:一國資本存量的增加會使總供給曲線沿橫軸向外移動。古典學派對失業現象的解釋:(i)自願選擇失業。(ii)真實工資由於制度因素而處於充分就業水準之上。第三節凱恩斯學派勞動市場模型及其總供給曲線中心假設:名義工資和價格具有粘性,從而不能迅速調整以維持勞動市場均衡。=>實際工資難以停在市場出清位置。名義工資和價格粘性假設的依據=>名義工資具有粘性,因為:*工會的力量*最低工資法*“效率工資”=>價格粘性的原因:企業和顧客之間鑒定了長期契約。總供給曲線的推導(基於名義工資粘性假設)

不妨設實際工資初始處於勞動市場出清的位置,其大小為則=>實際工資高於市場出清水平=>勞動需求小於充分就業水準QQQQLLP結論:凱恩斯學派的總供給曲線向上傾斜。推論:非自願失業的原因在於名義工資粘性。總供給曲線的特例:極端凱恩斯學派總供給曲線假設:勞動的邊際產量為常數

廠商需求勞動原則:總供給曲線:PQ總供給曲線的移動總供給曲線移動,因為:

(i)技術水準的變化。(ii)資本存量的變化。(iii)影響企業成本的其他外生因素,如自然災害,政府環境法規等。

第四節總需求曲線定義1:總需求=>在各種價格水準下,人們對商品和勞務的的總購買量。定義2:實際貨幣餘額=>根據貨幣可以購買的商品和勞務量來表示的居民持有的貨幣量。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假設M保持不變,則=>對產出的需求量增大QP總需求曲線的移動:第五節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1.時間範圍與宏觀經濟模型的類型短期模型:理論假設=>(i)工資和價格具有粘性,從而資本和勞動有時得不到有效利用。(ii)資本和技術水準是給定的。適用範圍=>解釋那些逐年逐月發生的經濟波動。長期模型:理論假設=>(i)工資和價格具有伸縮性,從而資本和勞動能得到充分利用。

(ii)資本和技術水準是給定的。適用範圍=>解釋在數年的時間範圍,價格如何調節總量經濟,以達到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特長期模型

理論假使=>(i)工資和價格具有伸縮性,從而資本和勞動能得到充分利用。(ii)資本、勞動力、技術都會發生變動。

適用範圍=>解釋在幾十年的時間範圍,宏觀經濟如何運行。2.經濟衝擊與短期經濟波動需求衝擊與短期經濟波動點達到均衡,再假設中央銀行

令經濟初始狀態在

擴大貨幣供給M,則QPAB(凱恩斯學派模型)QPAAB(極端凱恩斯學派模型)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均衡點由點移至B點。凱恩斯學派:需求衝擊既影響總產出水準,又影響價格水準。

極端凱恩斯學派:需求衝擊只影響總產出水準,不影響價格水準。供給衝擊與短期經濟波動如圖,A點為宏觀經濟初始均衡狀態,假設作為外生變數的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則油價上漲提高企業產品的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價格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或上方)移動(凱恩斯學派模型)(極端凱恩斯模型)兩派的一致性結論:供給衝擊既影響總產出水準,也影響物價水準。第六節從短期到長期:凱恩斯學派與古典學派的綜合假設經濟初始於E點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由於需求衝擊總需求曲線由移至短期名義工資粘性產量由下降至產生失業

推論: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國民儲蓄率將上升。2.凱恩斯消費函數的經驗證據短期驗證結論:(i)收入高的家庭消費更多,同時收入高的家庭儲蓄也更多。

(ii)高收入家庭將其收入中的較大的份額用於儲蓄。[說明]:其中,=>短期證據支持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長期:驗證結論:庫茨涅茲的反論1869---1938年平均儲蓄傾向經驗數據0.141899-19080.11929-19380.151894-19030.61924-19330.151889-18980.111919-19280.161884-18930.111914-19230.151879-18880.131909-19180.141874-18830.131904-19130.141869-1878APS十年期APS十年期=>從1869—1878年十年期到1919—1928年十年期,國民收

入增加了七倍多,而根據上表可知APS僅在0.11與0.16

这一狭窄范围波动,這與凱恩斯消費函數的推論相矛盾。問題:為什麼凱恩斯消費函數得到短期經驗研究的證明,但卻與長期經驗研究相悖?解釋:(i)基於家庭跨時期選擇的持久收入理論。(ii)基於家庭跨時期選擇的生命週期理論。消費之迷(i)家庭只生產一種“綜合商品”Q,其價格為1。基本假設:第二節家庭關於消費和儲蓄的跨時期選擇=>以實物經濟為研究背景,商品Q為計價單位。(ii)家庭通過金融資產市場實現消費的跨時期選擇。=>通過積累債券將現在收入移至未來消費,而通過負債將未來收入移至現在消費。(iii)家庭生活於兩個時期,即時期1和時期2。(iv)家庭既沒有從上一代接受資產,也沒有留給下一代資產,但也沒有負債死亡(不會小於0)。跨時期預算約束,收入分別為,而r代表金融債券的利率。令:家庭在時期1和時期2產出分別為則:(4.1)(4.2)(4.3)(4.4)由等式(4.1)和(4.2)得:(4.5)再利用(4.5)將(4.3)和(4.4)結合起來得:

結論:消費者在既定時期內的消費可以大於收入但不能超過其一生的總資源。跨時期預算約束方程方程:圖示:BQA說明:(i)Q點稱為稟賦點,即在任何利率水準上,消費者總可以選擇稟賦點為實際消費組合點。(ii)在A點上,消費者在第一期為淨借方,在第二期為淨貸方。在B點上,消費者在第一期為淨貸方,在第二期為淨借方。(iii)橫軸的截距代表兩期產量的現值。

(iv)斜率的絕對值為(1+r),代表在第一期每增加一單位消費而必須在第二期放棄的消費量。消費者偏好=>跨時期效用函數=>無差異曲線最優跨時期選擇E結論1:在E點上,MRS=1+r,即消費者對兩個時期消費的選擇要使MRS等於(1+r),以保證效用最大化。=>結論2:在跨時期選擇中,第一期的消費不僅取決於第一期的產量,而且取決於第二期的產量,還取決於利率以及消費者的偏好。第三節持久收入假說定義:持久收入=>家庭在長期視界內各個年份所獲收入的預期平均值。假說:(i)人們一生的經歷是隨機的,從而家庭不同年份的收入具有波動性。

(ii)家庭對穩定消費的偏好勝過對不穩定消費的偏好。換言之,家庭將試圖通過金融資產市場維持完全穩定的消費路徑,以使每一個時期的消費都等於持久收入。兩時期持久收入模型=>偏好:=>約束:持久收入給家庭帶來的跨時期預算約束同收入流波動時跨時期約束相同。=>第一時期家庭的最優消費和儲蓄決策E結論:家庭會使現期消費等於持久收入。當現期收入大於持久收入時,家庭會增加儲蓄;而現期收入小於持久收入時,家庭會動用儲蓄。收入衝擊與家庭現期消費和儲蓄最優決策現期消費增量和儲蓄增量的運算式:(i)暫時的現在衝擊結論:在暫時衝擊下,持久收入和現期消費都沒有多大改變,消費者會增加或動用儲蓄。(ii)持久衝擊結論:在持久衝擊下,持久收入的變動和衝擊幅度大致相等,從而消費增加(或減少),而儲蓄幾乎不變。(iii)預期的未來衝擊結論:在預期衝擊下,由於持久收入發生變化,消費者會通過調整當前儲蓄來增加或減少當前消費。持久收入假說對消費之謎的解釋持久收入假說認為:(i)現期收入(Y)=持久收入()+暫時收入()(ii)現期消費所以,平均消費傾向[解釋]:=>就短期而言,收入變動主要來自暫時收入的變動,因此APC

隨著Y的增加而下降。=>就長期而言,收入變動主要來自持久收入的變動,因此APC

基本保持不便。第四節生命週期假說假說:(i)人在一生過程中,收入將會有規律地波動。(ii)家庭會通過金融資產市場以理性的方式統籌安排一生的資源,實現一生中最平穩的消費路徑。兩時期生命週期模型=>偏好:一生有平穩的消費=>兩階段:工作年份和退休年份=>收入變動的原因:退休(工作年份收入為Y,退休年份收入為零)=>圖解:結論:由於人們對平穩消費的偏好,所以工作年份進行儲蓄,退休年份動用儲蓄。負儲蓄儲蓄時間收入消費財產積累開始退休生命結束YC生命週期假說對消費之謎的解釋:生命週期假說認為:經濟中的總消費既取決於家庭的財富水準,又取決於家庭的收入水準。所以,平均消費傾向[解釋]:=>從短期來看,隨著收入的增加,財富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平均消費傾向遞減。從長期來看,隨著收入的增長,財富也會同比例增長,因此平均消費傾向不變。生命週期假說的反例(i)遺產的存在(ii)流動性約束的存在(即某些個體沒有能力用未來收入作擔保而獲得貸款,從而所能進行的最大消費只能是當期收入。)第五節利率與儲蓄問題:單個家庭儲蓄是否隨著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答案:不能肯定。=>可能性之一(圖a)第一期消費新預算約束舊預算約束(圖a)在圖(a)中,利率上升使預算線繞稟賦點旋轉,

減少,從而第一期儲蓄增加。第一期消費新預算約束舊預算約束(圖b)在圖b中,利率上升使預算線繞稟賦點旋轉,增加,從而第一期儲蓄減少。=>可能性之二(圖b)對兩可結果的解釋:利率提高對儲蓄的影響利率上升淨借方淨貸方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對儲蓄的總影響+?[說明]:宏觀經濟學通常假定一個經濟系統,淨借方和淨貸方的收入效應在總體水準上趨於相互抵消,所以替代效應佔優勢,即利率提高,總儲蓄水準將上升。第六節企業儲蓄和家庭儲蓄問題1:企業儲蓄決策會不會影響家庭跨時期消費選擇?答案:不影響。[證明]:設在兩時期框架下家庭從企業所獲得的紅利分別為(4.6)(4.7)將(4.6)和(4.7)結合起來得即(4.8)針對家庭跨時期選擇而言,(4.9)(4.10)(4.11)將(4.9)、(4.10)和(4.11)結合起來可得:(4.12)再將(4.8)式代入(4.12)式得:=>企業儲蓄決策與家庭跨時期選擇問題2:企業儲蓄決策會不會影響私人儲蓄?答案:不會。[說明]:

企業增加一單位儲蓄,家庭必然減少一單位儲蓄,從而企業儲蓄決策不會影響私人儲蓄,即家庭“戳穿了企業的面紗”。第五章投資第一節家庭投資決策理論相關概念的界定=>資本:積累的機器、設備、廠房以及其他耐用生產要素存量。投資:用來維持或增加經濟中資本存量的產出流量。投資的類型:(i)固定投資(ii)存貨投資(包括原料積累、半成品積累和成品積累)(iii)住宅投資(包括房屋維修和建造新房的開支)=>總投資包括:(i)折舊,即用於替換因磨損而需廢棄的資本的支出。(ii)淨投資,即用於增加經濟中資本存量的支出。設經濟中資本存量在每一個時期按固定比例折舊,則:I=J+dK其中,I是總投資,J是淨投資,d是折舊參數,K是資本存量。=>資本積累方程顯然,=>生產函數

Q=Q(K,L)[說明]:(i)將資本的各種不同形式抽象為一種單一形式,並用一個單獨變數K表示。(ii)經濟中資本利用率被假定為一個常數。(iii)家庭可以通過現在做出的投資選擇影響未來的資本存量。基本假設(i)家庭只生產一種所謂的“綜合商品”Q,其價格為1。(ii)家庭有兩種方法將購買力作跨時期轉移,其一是通過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其二是通過投資以增加未來的產量。(iii)家庭生活於兩個時期,即時期1和時期2。(iv)家庭既沒有從上一代接受資產,在生命結束時也無任何財富遺留,但也沒有負債死去。跨時期預算約束將上面三式結合起來得:結論:當家庭可以通過購買債券和投資這兩種方式將購買力做跨時期轉移時,家庭所面臨的預算約束是消費的現值等於產出的現值減去投資支出。家庭最優投資決策模型家庭實現效用最大化所面臨的跨時期選擇:(i)如何決定消費水準和儲蓄水準。(ii)如何將儲蓄在投資和債券之間分配。兩種跨時期選擇的分離原理:(i)家庭投資決策獨立於消費決策,與個人偏好無關。(ii)家庭首先通過選擇投資,實現總財富最大化;然後通過選擇消費實現總效用最大化。最優投資決策:結論:當家庭通過投資使得第二期資本的邊際產量等於資本成本時,便實現了財富最大化。最優消費決策:s.t.效用最大化選擇圖解:E家庭最優投資決策模型的拓展-----多時期的情形拓展模型對假設的修改與補充:(ii)家庭在第二時期結束時將把第一時期投資所購買的資本品按原價折舊後賣掉。=>第一時期投資只增加第二時期產量,而不影響其他各個時期產量。令家庭的生命週期由T個時期組成,則家庭在T個時期總財富水準為:(i)與多時期相適應,第二時期的資本存量在時期3以及以後各時期仍然具有使用價值。總財富最大化條件結論:在多時期框架下,當家庭通過投資選擇使得第二時期的資本的邊際產量等於利率加折舊率時,便實現了財富最大化。第二節企業投資決策理論1.企業固定投資的決策理論企業性質的界定(i)企業所有者是資本所有者,依靠雇用勞動來運行企業。(ii)企業所有者在支付勞動成本之後獲取利潤。(iii)企業的目標是企業所有者的財富最大化,而不考慮所有者的跨時期偏好。兩個重要命題命題1:假設整個經濟分為家庭和企業兩部分,如果讓家庭通過市場供給勞動並擁有企業,那麼家庭和企業的分離並不影響家庭財富的運算式。[證]在兩時期框架下,企業在第一時期和第二時期短期利潤分別為:(5.1)(5.2)

企業市場價值即兩時期企業現金流量的貼現值為:(5.3)

擁有企業的家庭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所擁有的總財富為:(5.4)將(5.3)、(5.1)和(5.2)依次代入(5.4)得:命題2:如果企業選擇的能夠使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那麼也能使家庭財富達到最大化。顯然,家庭和企業的分離並沒有改變財富的運算式。[證]: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條件:即也即(5.5)而根據以下等式:(最適勞動量投入原則)可知第一時期投資的變化帶來的第二期利潤變化為:即(5.6)將(5.6)代入(5.5)得知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條件等同於:即家庭財富最大化條件。家庭與企業相分離條件下企業的固定資本投資決策原則:=>(i)在兩時期框架下,投資決策原則為:(ii)在多時期框架下,投資決策原則為:固定投資的決定因素=>預期資本邊際生產率未來資本邊際生產率具有不確定性,因為:(i)未來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ii)未來生產技術條件的不確定性結論:投資行為取決於預期,而預期極可能基於有關商業條件的證據,也可能反映了某種“動物情緒”。=>實際利率投資需求曲線:Ir推論:預期資本邊際產量的提高會使投資需求曲線向外移動。=>政府的稅收和補貼對企業收益和成本的影響:(i)政府稅收(如公司所得稅)使企業投資邊際收益變為MPK(1-t)。(ii)政府補貼(如投資稅減免)使企業資本成本變為(r+d)(1-s)。政府干預下的企業投資決策原則:即結論:(i)=>投資將減少(ii)=>投資將增加2.企業存貨投資決策理論存貨的基本類型:(i)原材料(ii)半成品(iii)成品企業最佳原材料存貨管理理論持有原料的收益:(i)節省市場交易費用(ii)避免生產中斷持有原料的成本:(i)利息成本(ii)保險和儲藏費用(iii)折舊適時(just-in-time)原料存貨管理原則:原料存貨要控制在最低水準,同時還要保證供應商能及時供貨。企業最佳成品(或半成品)存貨管理理論持有成品存貨的收益:(i)能夠維持平穩的生產,以避免生產率忽高忽低。(iii)能夠避免缺貨,從而可防止企業利潤和聲譽受損。持有成品存貨的成本:(i)利息成本(ii)保險和儲藏費用(iii)折舊=>成品存貨管理的S-s規則:企業的目標產量既要能滿足預期市場需求,又能使存貨維持在最佳水準S,所以:(i)當實際市場需求大於預期水準,以至存貨降至某個低水準s(S>s)

之下時,企業將在下一期生產中特意擴大產量,以補充存貨。(ii)當實際市場需求小於預期水準,以至存貨升至最佳水準S之上時,企業將在下一期生產中特意減少生產,從而使存貨保持在S水準。第三節投資支出研究的經驗模型1.投資的加速數模型模型所基於的經驗研究結論:=>投資支出水準與總產出的變化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模型所基於的基本假設=>假設之一:企業意願的資本存量與總產出水準之間存在穩定的函數關係,即(其中,h為常量,且0<h<1)。[理論說明]:令經濟系統中總生產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即:又因為最優投資決策原則為:MPK=r+d顯然,在資本成本為常數的條件下,上述假設成立。假設之二:企業總是願意並且能夠使實際資本存量等於意願資本存量,即加速數模型=>結論:經濟中淨投資支出取決於總產出的變化,即當總產出加速增長時,投資將會增加。加速數模型的局限=>(i)資本成本(r+d)會使h發生變化。(ii)資本到位會出現時滯。(iii)決定下一期意願資本存量的預期可能與下一期實際總產出發生偏差。2.調整成本模型模型所基於的經驗結論=>企業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使實際資本存量達到意願資本存量,因為:(i)技術約束(ii)成本約束,即快速投資會產生較高的總體投資成本。模型對加數模型假設的修正=>企業通過逐步調整實際資本存量來彌合實際資本與意願資本之間的缺口。模型的數學表述其中,g代表實際資本存量向意願資本存量的接近速度。對模型的理論闡述

投資決策所面臨的難以兩全其美的選擇:一方面,如果企業增加投資支出速度,那麼雖然下一期實際資本和意願資本的缺口會較低,從而企業可以獲得較多的潛在利潤,但投資成本也會隨投資支出速度的提高而上升。另一方面,如果企業降低投資支出速度,那麼雖然企業的投資成本可以降低,但所獲得的潛在利潤也會較少。=>企業調整實際資本存量的原則:令在下一期某一實際資本存量水準上企業的潛在利潤損失為:而相應的投資成本為:(其中,為大於0的常數)則企業的總損失為:(其中,為大於0的常數)結論: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會逐步彌合實際資本與意願資本之間的缺口。3.托賓的q投資理論q理論所基於的經驗結論=>淨投資波動與股票市場波動存在正相關關係。q理論=>定義:=>內容:如果q>1,那麼企業會增加投資。如果q<1,那麼即使面對資本損耗,企業也不會重置。=>[理論闡釋]:由於企業的股票價值等於未來企業所支付紅利的貼現值,所以q值就是單位資本未來紅利的貼現值。假設未來資本邊際產量不變,則:顯然,當q>1時,MPK>r+d成立。當q<1時,MPK<r+d成立。4.依據信貸配給的理論=>信貸配給產生的原因:(i)非均衡利率(ii)差別風險=>面臨信貸配給時企業投資支出的決定因素:(i)資本成本(ii)投資盈利性(iii)投資基金的可獲得性結論:(i)由於信貸配給,經濟中企業的內部資源成為影響總投資水準的一個重要因素。

(ii)由於信貸配給,企業只能緩慢將實際資本存量調整到意願水準。第六章儲蓄、投資與經常專案第一節經常專案1.封閉經濟中均衡市場利率封閉經濟中儲蓄水準決定於:(i)市場利率水準

(ii)現在暫時收入(iii)未來收入封閉經濟中投資水準決定於:(i)市場利率水準(ii)預期利潤率(iii)未來收入令儲蓄函數為:

S=S(r)=>S(r)Sr令投資函數為:

I=I(r)=>I(r)Ir市場均衡利率的決定:結論:在封閉經濟中,經濟中總儲蓄通過金融市場調節能夠全部轉化為總投資。S(r)I,SrI(r)E(i)現在暫時收入增加(或減小)市場均衡利率的變動:I,SrISEE’S’=>(ii)預期未來收入的增加(或減小)I,SrISEE’S’=>I’2.開放經濟下資本和物品的國際流動命題1:開放經濟下,一國居民的總儲蓄不必總是等於該國居民在國內的總投資。=>當S>I時,沒有用於國內投資的儲蓄會用於向外國人貸款。=>當S<I時,國內額外的投資會通過向外國借款來籌資。命題2:開放經濟下,國際間為資本積累籌資的資金流動和國際間物品和勞務的流動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在一定時期內,若某國向國外的淨貸款大於零,那麼該國出口的商品和勞務一定大於其進口的商品和勞務。在一定時期內,若某國向國外的淨借款大於零,那麼該國進口的商品和勞務一定大於其出口的商品和勞務。國際資本流動所採取的主要形式=>(i)國與國之間相互借貸貨幣(ii)國與國之間相互購買對方的債券和股票。(iii)國與國之間相互購買對方的不動產。3.經常專案概念的不同定義經常專案定義之一:

設淨國外資產頭寸B*代表一國居民對別國居民的淨債權,即用B*

度量本國居民擁有的外國總資產減去本國居民對外居民的總負債。=>經常專案CA定義為:當CA>0時,該國在這一時期增加了對他國的債權,從而外國總資產得到積累或對外總負債得以減少。當CA<0時,該國在這一時期增加了對他國的負債,從而外國總資產縮減或對外總負債增加。=>一國經過t年後淨國外資產頭寸可表示為:經常專案定義之二:=>經常專案可定義為國民儲蓄和投資之間的差額,即CA=S-I。[說明]:對一國單個家庭而言,有:(6.1)(6.2)(6.3)將(6.1)、(6.2)和(6.3)結合在一起,得:(6.4)因為國內家庭之間的債權對有些家庭來說是資產,但同時對其他家庭來說又是等量負債,所以將國內所有家庭的(6.4)式加總可得:[含意]:一國國內儲蓄在開放經濟下既可以用國內投資(I),又可用於對外投資經常專案定義之三:經常專案可定義為國民收入和國內總吸收之差,即CA=Y-A。(其中,A=C+I)[說明]:因為CA=S-I,S=Y-C及A=C+I

所以,CA=Y-C-I=Y-A經常專案定義之四:=>經常專案可定義為貿易餘額加上來自國外的淨要素支付,即CA=TB+NF[說明]:由於:A=Ad+IMQ=Ad+XTB=X-IM=>TB=Q-A所以,CA=Y-A=Q+NF-A=TB+NF作為模型對現實的簡化,令則由上式得:第二節經常專案的決定基本假設:(i)以小國經濟為研究對象。(ii)經濟行為人是理性的跨時期效用最大化追求者。(iii)經濟行為人能區分暫時收入衝擊和持久收入衝擊。(iv)經濟行為人能夠按世界利率自由地借款或貸款。世界利率對經常專案的影響

圖解:CACArrS,ISI

結論:r=>CAr=>CA而投資衝擊對經常專案的影響令經濟初始處於均衡狀態(CA=0),則,市場投資前景改善=>投資曲線外移

=>CA出現逆差(CA<0)圖解:CASI’IrI(i)產出暫時的下降(或上升)產出衝擊對經濟專案的影響令經濟初始處於均衡狀態(CA=0),則,產出暫時的下降=>總儲蓄水準下降

=>經常專案出現逆差(CA<0)(ii)產出持久的下降(上升)令經濟初始處於均衡狀態(CA=0),則,產出持久的下降=>總儲蓄水準不變

=>經常專案保持不變(CA=0)圖解:CAS,IISS’r貿易條件衝擊對經常專案的影響定義:貿易條件是一國出口價格指數對進口價格指數的比,即

=>TT會使一國實際國民收入增加;會使一國實際國民收入減少。TT(i)貿易條件的暫時上升(或下降)令經濟初始處於均衡狀態(CA=0),則,貿易條件暫時上升=>收入暫時上升

=>儲蓄水準上升

=>經常專案出現盈餘(CA>0)(ii)貿易條件的持久性上升(或下降)令經濟初始處於均衡狀態(CA=0),則,貿易條件持久上升=>持久收入增加

=>儲蓄水準不變

=>經常專案保持不變(CA=0)結論:“為暫時衝擊融資,對持久衝擊調整。”=>(i)宏觀經濟學的實證結論(ii)IMF的貸款政策準則(規範結論)第三節一個國家的跨時期預算約束1.兩時期模型中的國家跨時期預算約束在將(6.5)式和(6.6)式結合起來得:在兩時期模型中,令(6.5)(6.6)結論:在兩時期框架下國家跨時期預算約束是總消費的貼現值必須等於現在總產出加上未來總產出的現值減去投資支出。

推論1:在兩時期框架下國家跨時期預算約束又可表示為:=>這表明第一時期貿易逆差必須有第二期等量現值的貿易順差來平衡。*1*1*2221

0BBBCACACA-=-==+推論2:在兩時期框架下,國家跨時期預算約束還可以表示為:這意味著如果某國在第一時期經常專案出現赤字,從而出現了對外債務,那麼該國必須在第二時期保持經常專案盈餘以償還債務。2.多時期框架下國家跨時期預算約束償還全部債務有限期的情形(t期)=>跨時期預算約束的三種運算式:(i)(ii)(iii)償還全部債務無限期的情形問題:在無限期的情形,一個國家能不能實行龐茲計畫(即先過分舉債進行高消費,然後不斷地通過借新債來換舊債)?答案:不能。因為這時該國的債務會以(1+r)的幾何速率增長,貸方的謹慎行為會迫使該國量入而出。=>無期限跨時期預算約束:結論:如果一個國家在第一時期初期欠債,那麼它未來必須出現貿易盈餘,且全部未來貿易盈餘的貼現值等於其初始的淨債務。淨資源轉移(NRT)與債務國的預算約束定義:淨資源轉移是指某一時期某債務國從它的債權國所獲得的淨貸款減去該國對其債權國的債務償付。即結論:當TB>0時,NRT<0;當TB<0時,NRT>0。=>債務國的預算約束可表示為:第四節世界利率的大國效應經濟類型的界定:封閉經濟:國內利率使國內儲蓄與國內投資均衡,從而國內的儲蓄或投資決策會改變國內的均衡利率。小國開放經濟:國內經濟不會影響世界利率,且本國可以按世界利率無限量地向外國居民借款或貸款。大國開放經濟:國內經濟總量在整個世界市場佔有較大的份額,從而國內儲蓄和投資決策會對世界利率產生影響。世界均衡利率的決定設統一的世界資本市場由n個國家組成,則,由於世界作為一個整體是封閉經濟,所以均衡利率的決定條件為:圖解:Er,大國進入世界資本市場對世界利率的影響令和分別為某大國的國內投資和儲蓄,而且結論1:大國經常專案餘額在均衡世界利率水準上必須等於其他國家經常專案餘額的相反值。假設該大國在進入世界資本市場之前儲蓄率較低,從而具有較高的國內市場利率,而世界市場則具有較低的市場利率,則該大國進入世界市場後世界利率的大國效應可圖解為:結論2:儲蓄率較低的大國進入世界資本市場,其國內市場利率會下降,而世界利率會上升,最終會重新形成一個較高的單一世界利率。大國儲蓄和投資衝擊對世界利率和其經常專案的影響=>儲蓄衝擊令初始狀態的均衡利率為則大國儲蓄率下降政府赤字預算與公債=>命題1:政府預算赤字等於政府淨債務的變化量。[說明]:令為政府的淨金融資產存量,T為扣除轉移支付後的一次性總付稅收收入,=>命題2:政府預算赤字等於公共部門投資和儲蓄的差額。[說明]:令政府儲蓄=總稅收收入—政府經常性支出(G+Tr+)(7.2)將(7.2)式代入(7.1)式得:則有:(7.1)政府為預算赤字融資的途徑:(i)向私人部門借債。(ii)向中央銀行借債,從而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量來融資。引入公共部門後的經常專案概念=>概念之一:=>概念之二:CA=Y-(C+G+I)=>概念之三:

第二節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相互作用:一次性總付稅收的政策效應1.平衡預算下政府支出增加的政策效應基本假設(i)政府稅收是一次性總付稅收。(ii)家庭生活於兩個時期,即時期1和時期2。(iii)政府在兩個時期始終維持平衡預算。政府支出暫時增加的政策效應=>政策令某政府初始時對兩時期所制定的財政政策是平衡預算政策,即均為零,現設政府擬通過稅收融資來暫時增加G,且該財政計畫滿足:=>政策對家庭行為的影響=>政策對經常專案的影響結論:

pp經常專案的惡化下降至SS

下降至SS1010®®®1G(i)小國開放經濟S,I圖解:CAIr(ii)資本控制經濟圖解:CAIS,Ir結論:(iii)大國開放經濟圖解:ABCDIS,Ir結論:。擴至目盈餘由國外經常項,擴至大國經常專案赤字由A

上升至r世界利率從r

下降至SS

私人儲蓄下降

1010****CACDBDB®®®®1G­政府支出持久性增加的政策效應政策令某政府初始時對兩時期所制定的財政政策是平衡預算政策,即均為零,現設政府擬通過稅收融資持久性增加G,且該財政計畫滿足:維持不變。和S,G和

G21ggiii21S)(

)(。且TTGG2121D=D=D=D­­=>政策對家庭行為的影響保持不變。+S=SS

保持不變。下降,而C

持久收入的下降。

。且和

和g1p11®®®D=D

®­­ppTTTG11212121S,TG=>政策對經常專案的影響

和G21G均無影響。或、對S保持不變1r1CAS®®­­2.李嘉圖等價李嘉圖等價原理只要政府稅收的現值保持不變,稅收的時間路徑對家庭預算約束沒有影響,從而也不會影響私人消費支出。李嘉圖等價原理的推論:=>在家庭生活於兩時期的框架下,給定政府消費支出,,政府投資支出和第二期政府債務,則稅收的時間路徑對家庭預算約束沒有影響。[證]在家庭生活於兩時期框架下,(7.3)(7.4)顯然,當給定時,稅收現值也得以確定,從而根據李嘉圖等價原理得知此時稅收的時間路徑對家庭預算約束沒有影響。李嘉圖等價原理的政策意義=>政府支出不變時減稅政策對國民儲蓄沒有影響,從而也不影響經常專案和利率。

由於政府會通過將第二期稅收增加來償還第一期的債務,所以實施減稅後仍為零。(i),且政府初始時對兩時期制定了平衡預算政策,即:[說明]:

現假設政府擬通過債務籌資使其在支出不變的情況下將減少。

又因為政府支出在減稅時保持不變,所以根據“推論”知減稅政策對家庭預算約束沒有影響,從而

由於支出不變時的減稅不影響,所以也不影響國民儲蓄,從而也不影響經常專案和利率。李嘉圖等價原理的局限(i)公共部門可能比家庭具有更長的借債視界。(ii)流動性受限制。(iii)存在不確定性。第三節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相互作用:非一次性總付稅收的政策效應非一次性總付稅收的額外經濟損失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結論:稅收會扭曲家庭和企業在其經濟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相對價格,從而扭曲人們的選擇行為,造成資源的不合理配置,最終導致額外經濟損失。=>宏觀經濟學的經驗結論:以個人所得稅為例,MTR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工作量普遍降低。總供給減少。最佳稅收制度:巴羅(Barro)的建議建議:政府應該實行長期保持不變的稅制,因為邊際稅率保持不變的稅制比起邊際稅率忽高忽低的稅制扭曲成本要低。實現途徑:通過在政府支出較高的時期增加預算赤字和公債使預算跨時期得到平衡,而不是在每一個時期都保持平衡,從而使各時期稅率維持在相同水準。稅率與稅收收入之間的關係:拉弗(Laffer)曲線=>總稅收收入函數單調性之謎:t對努力工作既有收入效應,又有替代效應。t時Y(t)即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t時T=tY(t)即可能增加,又可能減少。拉弗的推斷:

從零稅收開始,t的提高會帶來總稅收收入的增加,但在達到某一點之後,稅率再提高會使總稅收收入減少。=>拉弗曲線:tT01政策含義:如果高稅率對創造收入造成嚴重負激勵,那麼政府按高稅率收取的稅收收入很可能低於按低稅率收取的收入。

第八章貨幣需求第一節貨幣:定義、職能和度量貨幣的定義貨幣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被廣泛接受用來作為支付手段的那種“東西”,如現金、支票帳戶等。種類:(i)商品貨幣,如金銀、牲畜等。(ii)信用貨幣,即由貴金屬或其他商品支持的紙幣。(iii)法定貨幣,即沒有商品支持從而沒有內在價值的紙幣。貨幣的職能(i)交易媒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能夠避免物物交易所要求的需求的雙重偶合,從而節約交易費用。

(ii)價值尺度

=>貨幣作為計價單位可簡化相對價格的決定,從而節約交易費用。

(iii)儲藏手段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被賦予對資源的支配權,從而可以廉價地充當財富儲藏手段。

貨幣的度量(i)貨幣層次的劃分=>劃分的依據: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即在其價值沒有任何損失的條件下迅速兌換為現金的能力。=>貨幣供應量指標類別:=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轉賬信用卡存款=+儲蓄存款=+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ii)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指標的界定=流通中的現金+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

+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金融債權+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款第二節貨幣經濟和家庭預算約束1.貨幣經濟中的實際變數、名義變數與價格若干名義變數的定義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為Q實際可支配收入為名義國民生產總值為PQ名義可支配收入為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定義:實際利率:現在增加一單位產出去購買金融資產在下期所能多消費的產出數量。名義利率:現在增加一單位貨幣去購買金融資產在下期所能多獲的貨幣數量。

=>兩者之間的關係:(8.1)(8.2)2.貨幣經濟下的家庭預算約束假設(i)家庭生活於兩個時期,最初和最終都不持有資產,

(ii)家庭儲蓄既可以用於投資,也可以用於積累債券,還可以用於積累貨幣,(iii)貨幣利率為零。預算約束(8.3)(8.4)將(8.3)式和(8.4)式結合起來得:(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