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JF××××—××××PAGE15凝血分析仪校准规范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临床上用于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凝血和抗凝、纤溶和抗纤溶功能分析的凝血分析仪。本规范不适用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流变功能检测、即时检测(POCT)的仪器。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YY/T0659-2017凝血分析仪CLSIH30-A2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方法。批准的指南——第二版(Procedureforthedeterminationoffibrinogeninplasma.Approvedguideline-secondedition)注: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术语与计量单位JJF1001-2011、YY/T0659-2017和CLSIH30-A2中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样本sample可用于检测系统测定的待测液体,主要包括校准品、质控品、新鲜血浆或全血等。反应体系reactionsystem包括样本和所加入试剂所组成的液相系统,可获得测定结果相关参数。半自动semi-automated仪器或测试系统的某些分析步骤实现了自动化,其他步骤仍需操作者参与。全自动full-automated仪器或测试系统的所有分析步骤都实现了自动化,包括样本和试剂添加、样本/试剂互相反应、化学/生物学分析、结果计算和结果读出。通道channel在一个测量周期内,能检测反应体系并获得检测结果的通路。凝固法coagulationmethod模拟生理血液凝固条件,加入某种试剂,启动血液凝集反应,使样本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交联纤维蛋白,使样本发生凝固。通过连续监测此过程中反应体系所发生的光学(例如吸光度)、物理学(例如黏度)或电学(例如电流)特性变化确定反应终点,并作为纤维蛋白原的转化时间,利用这种原理测定血液样本凝固特性或纤溶特性的方法。发色底物法chromgenicsubstrateassay以人工合成具有某种裂解位点的化合物(如苯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酰胺,Phe-Val-Arg)与产色物质结合(如对硝基苯胺—PNA)连接形成酶的特异性底物,由于待测样本中存在或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有活性的酶,底物被水解并释放产色物质,使反应体系发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的方法检测其颜色变化程度,并与酶活性或待测物含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免疫比浊法immuno-nephelometry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特点,使待测物与标记有其特异性抗体的微粒结合,使得反应体系的浊度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其光强度的变化定量待测物的方法。概述凝血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是用于凝血、抗凝、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检测的一类仪器,仪器的检测项目至少应该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测定,可为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抗凝及溶栓治疗的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指标。仪器依据测试方法分为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按照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根据可同时检测样本的数量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半自动凝血分析仪一般由检测单元、控制单元、数据处理、显示与打印单元等组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一般由自动进样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数据处理、显示与打印单元等组成。计量特性凝血分析仪各项计量性能指标见表1。表1凝血分析仪的主要计量性能指标计量性能计量性能指标温度控制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37.0℃)温度示值误差±1.0℃试剂冷却位温度≤20℃通道差(半自动凝血分析仪)≤10%FIB携带污染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10%测量重复性半自动凝血分析仪PT正常样本(样本要求:11s~14s)≤5.0%异常样本≤10.0%APTT正常样本(样本要求:25s~37s)≤5.0%异常样本≤10.0%FIB正常样本(样本要求:2g/L~4g/L)≤10.0%异常样本≤20.0%TT正常样本(样本要求:12s~16s)≤15.0%异常样本≤2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PT正常样本(样本要求:11s~14s)≤3.0%异常样本≤8.0%APTT正常样本(样本要求:25s~37s)≤4.0%异常样本≤8.0%FIB正常样本(样本要求:2g/L~4g/L)≤8.0%异常样本≤15.0%TT正常样本(样本要求:12s~16s)≤10.0%异常样本≤15.0%FIB示值误差±10.0%FIB线性相关性r0.980注:以上技术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校准条件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8℃~25℃;相对湿度:≤80%;校准设备和试剂温度测试仪,测量端可经任意弯曲折叠放入半封闭仪器内部温场,测量范围:(0~50)℃,最大允许误差:±0.1℃。血浆纤维蛋白原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一般应不大于5%(k=2),或根据用户及仪器的技术要求选择国际参考物质。校准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配套诊断试剂和临床质控血浆样本。试剂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储存并在有效期内。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温度控制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温度示值误差开机后按照厂家要求进行预热,将温度测试仪的测量端通过弯曲折叠后放入仪器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中心点,待仪器显示温度达到设定温度37℃稳定后,每2min记录测试点的温度一次,在30min内共测试15次,根据公式(1)计算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温度示值误差:(1)式中:——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温度示值误差,℃;——仪器显示温度设定值,℃;——中心点温度15次测量的平均值,℃。试剂冷却位温度(适用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仪器开机预热后,将温度测试仪的测量端放入仪器试剂冷却位,待仪器显示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稳定后,每2min记录测试点的温度一次,在30min内共测试15次,根据公式(2)计算15次温度测量平均值表征试剂冷却位温度:(2)式中:——试剂冷却位温度15次测量的平均值,℃;——温度测试仪单次测量的温度值,℃。通道差(适用于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正常条件下,在至少3个以上通道中连续测定同一正常标本PT、APTT、TT、FIB各三次。分别计算各通道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及所有通道测定值的总算术平均值(),然后按式(3)计算通道差(R)。(3)式中:——通道差;——各通道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中最大值;——各通道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中最小值;——所有通道测定值的总算术平均值。FIB携带污染率(适用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取一份高浓度的临床质控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再取一份低浓度的临床质控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按式(4)计算携带污染率。(4)式中:——携带污染率,%;——低值临床质控样本第1次测定值,g/L;——低值临床质控样本第3次测定值,g/L;——高值临床质控样本第3次测定值,g/L;注:高浓度样本测定值应大于低浓度样本测定值的2倍。测量重复性采用凝血分析仪配套的试剂、校准品及相应的测定程序,对计量特性中规定的项目和样本,每个项目重复测定至少6次,并根据公式(5)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作为重复性的表征。
(5)式中:RSD——相对标准偏差;——第次的测量值;——测定平均值;n——测定次数,n≥6。FIB示值误差用仪器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重复测量3次,计算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公式(6)计算FIB示值误差:(6)式中:——示值误差,%;——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g/L;——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或参考物质的参考值,g/L。FIB线性相关性将FIB高浓度样本至少稀释为5个浓度(涵盖测试范围的上、下限和中间值),再将各浓度的样本上机测定,每份样本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将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样本的标准值进行线性回归,按公式(7)计算线性相关系数r作为线性相关性的表征。(7)式中:r——线性相关系数;——各个浓度水平样本的标准值,g/L;——各个浓度水平样本的平均值,g/L;——各个浓度水平样本的测量值,g/L;——各个浓度水平样本的测量值平均值,g/L。校准结果表达校准结果处理经校准后的凝血分析仪应填发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JJF1071-2010中5.12的要求,并给出各校准项目名称和测量结果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见附录A,校准证书结果页参考格式见附录B。8.2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凝血分析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按JJF1059.1-2012的要求评定,温度和FIB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C。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
附录A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商出厂编号委托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温度湿度记录编号试剂批号校准员核验员温度控制时间/min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控制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测量值/℃设定值/℃温度示值误差/℃试剂冷却位温度测量值/℃平均值/℃通道差(适用于半自动凝血分析仪)项目…RPT(s)APTT(s)FIB(g/L)TT(s)FIB携带污染率(适用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项目低值高值FIB携带污染率FIB(g/L)测量重复性项目样本类型测定值RSDPT(s)APTT(s)FIB(g/L)TT(s)FIB示值误差项目标准值测量值平均值示值误差FIB(g/L)FIB线性相关性样本测定值平均值标准值线性相关系数12345校准证书结果页(参考)格式温度控制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37.0℃)温度示值误差试剂冷却位温度通道差(半自动凝血分析仪)FIB携带污染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量重复性半自动凝血分析仪PT正常样本异常样本APTT正常样本异常样本FIB正常样本异常样本TT正常样本异常样本全自动凝血分析仪PT正常样本异常样本APTT正常样本异常样本FIB正常样本异常样本TT正常样本异常样本FIB示值误差FIB线性相关性温度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FIB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员:核验员:附录B附录C温度和FIB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温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C.1.1测量方法开机后按照厂家要求进行预热,将温度测试仪的测量端通过弯曲折叠后放入仪器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中心点,待仪器显示温度达到设定温度37℃稳定后,每2min记录测试点的温度一次,在30min内共测试15次。C.1.2测量模型示值误差可由公式(C.1.1)给出:(C.1.1)式中:——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温度示值误差,℃;——仪器显示温度设定值,℃;——中心点15次测量的平均值,℃。C.1.3方差和灵敏系数依据,有,则由公式(C.1.1)得:,由于与完全不相关,故输出量估计方差的完整表达式应为:(C.1.2)由公式(C.1.2)得:(C.1.3)C.1.4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包括: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b)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c)温度测试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C.1.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计算C.1.5.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选定一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使用温度测试仪对温育部和温育位恒温装置部连续测量10次,得到一组测量值:36.8℃,36.9℃,37.2℃,37.4℃,37.3℃,37.1℃,37.3℃,37.1℃,36.9℃,37.0℃。则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实际校准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5次,以15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则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C.1.5.2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仪器的最小分辨力为0.1℃,区间半宽a=0.05℃,按均匀分布,包含因子取k=,由此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由于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大于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由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可知,当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大于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时,可不考虑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故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在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时不列入。C.1.5.3温度测试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由温度测试仪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以根据其最大允许误差假设服从均匀分布,k=,根据公式(C.1.4)计算:(C.1.4)温度测试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则由温度测试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C.1.6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1.1。表C.1.1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温度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测量重复性0.052℃温度测试仪0.058℃C.1.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公式(C.1.3)可得:C.1.8扩展不确定度取k=2,则:C.2FIB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C.2.1测量方法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参考物质,重复测量3次,计算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与参考物质参考值进行比较。C.2.2测量模型相对示值误差可由公式(C.2.1)给出:(C.2.1)式中:——示值误差,g/L;——参考物质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g/L;——参考物质的参考值,g/L。C.2.3方差和灵敏系数依据,有,则由公式(C.2.1)得:,由于与完全不相关,故输出量估计方差的完整表达式应为:(C.2.2)由公式(C.2.2)得:(C.2.3)C.2.4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包括:a)凝血分析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b)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c)参考物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C.2.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计算C.2.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文理学院《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科技学院《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中国洗衣机四角板焊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抽纱家纺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赛丽珠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效蒸洗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铁制佛帽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精密片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高效复式真空滤油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纺布锁绳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课件
- 顺丰快递公司视觉识别VI手册(清晰电子版)
-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PPT课件
- 羊奶培训手册
- XX某管道工程通信线路光缆施工组织设计
- 《First aid》(课堂PPT)
- 《生命教育》教学大纲
- 初中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必背词汇表
- 2.3 肉质根的形成生理生理ppt课件
- 逻辑电平测试器的课程设计报告书
-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