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中学东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
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
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
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
界”。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
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
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
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
遥。《庄子?列御寇》云:“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
荡来比喻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世俗之心,忘
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
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
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
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
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
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怀着
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于
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
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6.请根据文章第二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6分)
1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原因。(6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参考答案:
16.摆脱世俗纷扰(2分),与世无争的精神世界(2分);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达到物我
交融的艺术境界(2分)。(共6分)
17.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品性,深入中国文人
之心(2分);现实生活中或政治失意的处境,或功成后全身远祸、保全天性的愿望,让
中国文人或弃官或归隐(2分);“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哲学
诱因(2分)。(共6分)
18.首先,提出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观点(2分);其次,阐述舟居情结的精神实质
(2分);最后,分析产生舟居情结的理论基点(2分)。(共6分)
2.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8--11题。
九公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龄最
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地数也数不
清。
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子乎者也”十分烦感。
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岁成诗时,
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
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
盆泼也瓢倒也
一滴雨一个大豆也
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
“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
“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
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
“从”,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一一多形象!多生动!”
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
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
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字。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不是字?”九公面向
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将军。“这个字念堆人!”
从去年入冬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袭击,大片大
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
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
里。
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伙计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
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这里求雨,当天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方
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看热闹。
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柱香,双手捧着擎过头顶,
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之后,真正的求雨过程开始了。
九公身背一个簸箕一一此时他就是是千年鳖精的化身。四个帮手分列东南西北,围成一个
圈,每人手中还提着一壶水。九公就在中间爬爬去。爬到东面,就抬头问:“东海龙王下
不下雨?”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浇一阵。爬到西面,九公又问:“西
海龙王下不雨?”西面的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又浇了一阵子。“南海
龙王”“北海龙王”也都声称:有雨!九公就这样爬爬去,衣服渐渐湿透了。说也怪,天
真是渐渐地阴沉下,起风了。甚至还滴下几滴雨。
轰隆隆,轰隆隆!一阵响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的巨响在天空回荡。
“打雷了!要下雨了!老天爷显灵啦!”九公激动地老泪纵横。“都别傻站了,快跪
下求老天爷吧!”九公向周围的人群喊去。有两个老太太当即就跪下了。就在众人不知所
措的时候,村支书刘义气喘吁吁地跑过。“别瞎闹啦!部队趁着今天的有利天气正在人工
降雨呢。炮弹已经打过了,马上就要下雨。谁要是不想饿肚子,就赶快去地里挖沟引水,
我只通知这一次啊!”刘义说完又转头跑掉了。
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哎!别走!哎!”九公的四个帮手最后也随着人流
不见了。九公一下子瘫坐地上。
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从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对着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
不厌其烦地说:“娃呀,好好读书。将有知识才能长本事!”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九公不识字,从小对“之乎者也”之类的私塾教育就非常反感,这说明九公的性格
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反封建性。
B.参加扫盲学习时,九公不但再次拜会“周公”,而且还倚杖辈分当堂捣乱,这样描
写既照应了上文,也突出了九公不尊重知识的思想根深蒂固。
C.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育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诙谐,洋溢着浓
郁的生活气息。
D.九公求雨之后,天色的确变得阴沉,继而雷声轰隆,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
的,但最后一天一夜的透雨靠的还是部队利用天气条件进行的人工降雨技术。
E.接到村支书通知后,人们一哄而散纷纷回地里挖沟引水,连九公的四个帮手也随着
人流不见了,小说这样描写隐含着对人们势利自私的委婉批评。
9、小说中的九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详细描写了九公“求雨”的过程,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1、右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
8.(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项说九公的性格具
有“反封建性”拔得过高;D项“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错;E项对小说这样描
写的意图理解错误)
9.①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
②愚昧迷信,顽固自大;
③天真率直,知错能改;
④热心公益。(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①②③点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
10.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
笑,含有讽刺效果。
我认龙t6tea?.
里由,超人5湖灯即6炭・太大.不“买.九公量一个惠型就国、
A.巧・传交,《像■跳出过杵哂d如ti这杵的透.8主
■B0过于・白,没有■醉.如累去獐这一股,以M13天■,天空升42-逝美85K彩
亚能衣而能收过・可—5网、弓ie人们雳"x求敢案.③
从0个上津设,夏至中小失致、人工修鬲成功.已经足以硼科学妁僖这
-r*.*■在近金靖■.鼻澳而止.18汽*M上这一股反给人9HE津星.常外生
枝之*
IR点二*我认为是百代名..______
.氤8知眼人勺叫rmit舄.九公的惠加历了从府除,过的巨大”变.
a启的出好光考成■■对鲤.公的彩象要,可聚可夏、充的M.②便王星
*W曼如―之.九公♦区认0*了通书的■襄修.尹公■菽手从小武・
坏好鹏.始・无二了知4%的■大作雨,突出了小设的主旨.工雨・节的更蛆■.
九公这一人施IMF.•他肝九公•已从小不・0节,娥于他热心“小♦生
UH5.这・#。、也笆懂比蝴E更样打或了人*元王11.
(8分,・wmr•冶2分,q・%t-r绐2分.・》/1用可.)
3.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文后各题。(每道题3分,共计9分)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
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
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
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
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
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
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
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
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
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
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
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
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
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
“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
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
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
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
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
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
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
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
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
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
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
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
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10.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
1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从儒家的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
修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
B.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
国需要文化多样性。
C.第三段以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
警惕这种现象。
D.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
保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0.D
11.C
12.C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这是考查
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D项,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的儒家被拉回到一种
“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没有说“成为……的核心”。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
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
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
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选项D源自文章
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
‘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
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并
没有说“成为……核心地位”。
11.
【试遁分析】题干同6提“下湖原文殖蟀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直学生对文意相解能力.c
嗔,“只要”太财,不将合原文■思.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
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C项,源自文章最
后一段,文中的表述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选项中说“只要”过于绝对。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C项,建筑单调,语
言多样性削弱,并不是单一性。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
中,“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
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是针对第三段设置的,考生应重点分析
第三段,找到与“建筑”“语言”相关的内容,再分辨其中的差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勾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轼,轼
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
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鼾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集弓弩,於革千王爱之,给其衣
食。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式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
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奉下
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散,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
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
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
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
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予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
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
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镶,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
恨,愿无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B.拜送书于庭
C.存亡不可知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蒙斧钺汤俊,诚甘乐之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单于壮其节
C.序八州而朝同列D.圣益圣,愚益愚
8.下列各句加点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故使陵来说足下B.皆为陛下所成就
C.衡下车,治威严D.师不必贤于弟子
参考答案:
6.C7.B8.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o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
比。
A项,“去”同“养”;
B项,“庭”通“廷”;
D项,“畔”通“叛”。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具体考查活用。解
答此类题目,要熟记活用的类型和例句,结合句子成分弄清活用的原因。做题时仔细比
对。例句“诚甘乐之”意思是“的确是以此为快乐”,乐,以之为甘乐,意动用法。
A项,“严大国之威”意思是“尊重大国的威严”,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
B项,“单于壮其节”,意思是“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很豪壮”,壮,认为豪壮,意动用
法;
C项,“朝同列”意思是“使同列来朝拜”,朝,使……来朝拜,使动用法;
D项,“圣益圣”意思是“圣人更加圣明”,第一个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
只有B项和例句相同,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
比。
A项,足下,古今都是对对方的尊称;
B项,成就,古义:载培,提拔;今义:业绩;
C项,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D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用,没必要。
故选Ao
【点睛】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二)语境分析法;(三)语法分析
法;(四)妙用修辞法;(五)成语印证法;(六)课文求义法;(七)结构求义法;
(八)联想推断法;(九)代入检验法;(十)古今对比法
参考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
来,放在大地窖里面,让他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
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认为他是神,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
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苏武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
所储藏的野果来吃。他拄着汉延的符节放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耗牛尾
毛全部脱尽。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任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
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干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
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
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我离开
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
只有两个妹妹,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我刚投降时,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
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况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
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你即使归汉也)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
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
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几人都是皇帝的亲
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奉献生命。现在能够牺牲自己来效忠国家,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镶
这样的极刑,(我)实在是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
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什么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
王,有显,故其后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日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
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
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
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
“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
日:“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奋扬往杀太
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
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
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
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
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
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
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
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
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
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
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
体,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
奢俱死,何异蟋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
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媚:讨好。
C、不能无怨望望:盼望。
D、赐粟五万石,爵执硅赐:赏赐。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③此剑直百
金,以与父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
鞭之三百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瞧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
据为已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
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
害。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期,他一
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
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
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硅,哪里只是赐百金剑?”
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句子和及课文造句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3分)
(2)不诛且为楚忧(2分)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4)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参考答案:
8.C9.C10.D
11.(1)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
(2)如果不杀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3)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
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了。
(4)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
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6.文言文阅读(10分)
张京江①遗事
[清]葛虚存
京江风度端凝,为清朝第一。故乾隆南幸,常御书此四字,以颜其闾,父老至今犹传
为佳话。殊不知公之生平,固不独以度胜,其器量亦实有大过人者。
幼时攻制艺,尝诵公"不患不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节题文,至束股(曩时制艺
有八股,或六股,其篇末二股,谓之束股)"不受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重
轻之誉"二语,辄信公人如其文,具此胸襟,安得不光国而迈种②耶?
与公入词林③时,府中有一力④,年已老矣。某年,公归自京师,晨兴诣斋,执卷
坐此,力入洒扫,率呼曰:"玉书且起,公为徙别室待之。”事已而后,入不少怪也。其徒
语力曰:"相公今贵矣,汝犹当束发受书时而名之耶?”力闻之,爽然⑤。翌日,遇公则改
貌,而称谓亦如仪,公愕然诘之曰:"谁教汝者?"力曰:"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
耳。"公欷太息曰:"是何黠物,斫汝天真矣。"
又公入相时,其府垣外有隙地,邻有兴作者越用之,家人与之争,则不听,将怒而鸣
诸县,先以书驰白公,公还笺曰:"千里来书止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长城万里今犹
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呜呼!此二者,皆琐事也,然富贵人处之,鲜有不怒其侮己者,
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
传闻公之辅政也,日入值,一日上问曰:"天下以何物为最肥,何物为最瘦乎?"有满大
臣抢白曰莫瘦于豺狼莫肥于猪羊上顾问公曰张蛮子(清初称南人往往以此)汝谓何如公曰
臣以为莫肥于春雨莫瘦于秋霜耳。上太息曰:"此真宰相语也!吾满臣中能及此哉?”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
(注)①张京江:名玉书,江苏镇江人,康熙时任宰相。②迈种:行德种仁。
③词林:翰林院的别称。④力:仆人。⑤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
26.用现代汉语解释第一句第二句的划线句子并用斜线给第三句断句。(10分)
(1)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耳。(3分)
(2)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3分)
(3)有满大臣抢白日莫瘦于豺狼莫肥于猪羊上顾问公曰张蛮子汝谓何如公曰臣以为莫肥
于春雨莫瘦于秋霜耳。(4分)
参考答案:
⑴(3分)听说礼仪就应当像这样,觉得昨天的称呼错了,今天的称呼才对。(句意正
确、语言通顺1分,两个"是"译对各得1分。)
(2)(3分)然而张京江的宽容大度竟然到这种程度,现在还能找得到这样的人吗!(句意
正确、语言通顺1分,"乃""其"译对各得1分。)
(3)有满大臣抢白曰/莫瘦于豺狼/莫肥于猪羊/上顾问公曰/张蛮子汝谓何如/公曰/臣以为莫
肥于春雨/莫瘦于秋霜耳。
张京江的风度端庄凝重,是清朝第一的。以前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经亲笔题写“风度
端凝”这四个字,作为张京江故乡里巷的匾额,当地的老人至今还把这件事作为一段佳话
流传着。人们不很清楚张京江的一生,本来就不只是依靠风度取胜,他的器量也确实有远
超常人的地方。ks5u
我小时候学习八股文,曾经诵读张京江“不患不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文,读到
束股(以前八股文有八股,或者六股,其中文章的最后两股,称为束股)“不受朝廷不甚
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这两句话时,就相信张京江人如其文,具有这样的
胸怀度量,怎能不光耀朝廷行德种仁呢?张京江入翰林院任职时,府中有一个仆人跟随,
年岁已老。有一年,张京江从京城回家,早晨起床来到书斋,拿着书卷坐下来诵读,仆人
进入书斋扫地,直呼其名地对他说:“玉书你暂且起来一下,到别的房间等我扫完了再进
来。”仆人扫完地以后,张京江再回到书斋,一点也没责怪他。有人告诉仆人说:“相公如
今已经当了大官,你怎么还把他当作束发读书时的孩子,对他直呼其名呢?仆人听了,茫
然若失。第二天,仆人遇到张京江就改变了态度,称呼也符合礼仪,张京江吃惊地追问
他:“是谁教你这样做的?”仆人说:“听说礼仪就应当像这样,觉得昨天的称呼错了,今
天的称呼才对。”张京江叹息道:“是哪一个狡猾的东西,砍去了你的天真!”
又有一件事,张京江担任宰相时,他的老家宅子墙外有一块空地,一个想要建房子的
邻居越过界线占用了这块地,家人与邻居争辩,邻居却不接受劝阻,家人就发怒了,将要
到县衙门去中诉,在此之前,先派人赶快送信告知张京江,张京江回信说:“千里来书止
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可叹可敬啊!这两件事,
都是小事,但富贵之人对这样的事,很少有不恼怒这种事对自己的侮辱,然而张京江的宽
容大度竟然到这种程度,现在还能找得到这样的人吗!
传闻张京江担任辅政大臣时,每天都要入宫值班,有一天,康熙皇帝问:"天下以什么东
西为最肥,以什么东西为最瘦呢?"有一个满族大臣抢先回答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豺狼更
瘦,没有什么东西比猪羊更肥。"康熙皇帝回头问张京江说:"张蛮子(清初称呼南方人往
往用这个词),你认为怎么样?"张京江回答说:"我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春雨更肥,没有
什么东西比秋霜更瘦。"康熙皇帝感叹地说:“这真是宰相说的话啊!我的满族大臣中有人
能达到这种境界吗?"ks5u
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
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2)说明该标志的寓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总体上为“心”形;(1分)中间是一个像手(1分)又
像鸽子(1分)的图案,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2)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
(1分)把爱心献给世界,(1分)将美好撒满人间。(1分)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
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
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
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
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鹫。
参考答案:
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
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
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B项,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C项,言之凿凿:凿凿:确
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D项,趋之若鹫: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
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结合句意内容“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
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分析,感情色彩不当。故选D。
9.根据语境,说说下面一段文字中孔子说的“鸡”、“牛刀”分别比喻什么?孔子说“割
鸡焉用牛刀”有什么含义?(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
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参考答案:
鸡:治理小(武)城(教化百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安防及弱电系统2025年度施工合同
- 2025年天津货运从业资格证题
- 2025年廊坊货运从业资格证在哪里练题
- 土石方装卸作业2025年度物流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卫生应急预案与租户安全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教育合同:国防奖学金项目实施与管理协议6篇
- 事业单位市场营销合作协议(2024年修订版)3篇
- 二零二五年高性能混凝土运输及安装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瓦产品售后维修及保养协议3篇
- 2025年度窗帘行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合同3篇
- 中国末端执行器(灵巧手)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北京离婚协议书(2篇)(2篇)
- 2025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Samsung三星SMARTCAMERANX2000(20-50mm)中文说明书200
- 2024年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2篇)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高中学校开学典礼方案
- 内审检查表完整版本
- 3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