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1)食物采集者: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主要进行eq\o(□,\s\up2(01))采集和eq\o(□,\s\up2(02))渔猎。时期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工具使用eq\o(□,\s\up2(03))木、骨和eq\o(□,\s\up2(04))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生活形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eq\o(□,\s\up2(05))迁徙的生活;用eq\o(□,\s\up2(06))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eq\o(□,\s\up2(07))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2)食物生产者:eq\o(□,\s\up2(08))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①时间:大约eq\o(□,\s\up2(09))1万年前。②形成原因: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2.农耕和畜牧的起源(1)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地区农耕起源情况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eq\o(□,\s\up2(10))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eq\o(□,\s\up2(11))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eq\o(□,\s\up2(12))水稻中美洲eq\o(□,\s\up2(13))玉米、eq\o(□,\s\up2(14))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2)eq\o(□,\s\up2(15))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eq\o(□,\s\up2(16))农耕和eq\o(□,\s\up2(17))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把几种主要的动物驯化为家畜。地区动物驯养情况西亚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eq\o(□,\s\up2(18))绵羊和eq\o(□,\s\up2(19))山羊东亚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eq\o(□,\s\up2(20))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eq\o(□,\s\up2(21))猪和eq\o(□,\s\up2(22))狗美洲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eq\o(□,\s\up2(23))骆马3.农(牧)业生产出现的意义(1)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eq\o(□,\s\up2(24))生产者。①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eq\o(□,\s\up2(25))自然资源的状况。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eq\o(□,\s\up2(26))人口的增长。(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人类从迁徙过渡到eq\o(□,\s\up2(27))定居。②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eq\o(□,\s\up2(28))手工业劳动。③原始eq\o(□,\s\up2(29))音乐、文学和eq\o(□,\s\up2(30))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几乎在所有早期文明古国中,eq\o(□,\s\up2(31))天文历法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②eq\o(□,\s\up2(32))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古希腊大麦和小麦从eq\o(□,\s\up2(19))西亚传入。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eq\o(□,\s\up2(20))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eq\o(□,\s\up2(21))果园。古罗马也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eq\o(□,\s\up2(22))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斯巴达人将征服的eq\o(□,\s\up2(23))希洛人全部变为eq\o(□,\s\up2(24))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续表区域食物生产社会生活古代美洲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eq\o(□,\s\up2(25))甘薯、eq\o(□,\s\up2(26))马铃薯eq\o(□,\s\up2(27))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eq\o(□,\s\up2(28))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eq\o(□,\s\up2(29))村社收回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女地位变化eq\o(□,\s\up2(0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eq\o(□,\s\up2(02))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私有制出现eq\o(□,\s\up2(03))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富分化。3.阶级与国家出现在氏族社会中,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随着eq\o(□,\s\up2(04))剩余产品的增加和eq\o(□,\s\up2(05))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eq\o(□,\s\up2(06))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思维点拨]农业和畜牧业为什么只有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可能出现?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掌握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了人工栽培的尝试;与此同时,还创造出适于农业耕作的工具,使砍伐树木、开荒种地成为可能。畜牧业的出现,则是由于弓箭在狩猎中的使用,人们能够捕捉到活的动物,随着捕获量增加与食用稍有赢余的情况出现,“拘兽以为畜”的驯养方法就逐渐产生了。[名词解释]希洛人与希洛制斯巴达把被征服来的土地和希洛人(奴隶)收为国家所有,国家将希洛人连同土地均分给每家斯巴达人。希洛人可居住在自己家里,用自己的农具和种子去耕种主人的土地,向主人交纳半数以上的收获物。斯巴达公民对份地和奴隶享有使用权,但不准买卖和转让,以防止斯巴达人内部的贫富分化。这种土地和奴隶国有的制度称“希洛制”。[名词解释]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如耕、耙、灌溉、选种、施肥等等,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名词解释]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氏族公社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为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称父系氏族社会。[思考探究]中国古代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点拨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名词解释]生产力狭义上指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名词解释]生产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主题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一从伊朗的德黑兰平原以西的山前地带,经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到叙利亚以及约旦的北部和西部呈“新月形”地区。早在公元前8000-6000年,该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在这里种植谷物、饲养家畜。在墨西哥的坦马利帕斯地区,以及瓦哈卡河谷和特瓦坎谷地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开始种植玉米,并驯养羊驼。公元前7500-5000年,黄河及长江流域已开始种植小麦、谷子和水稻,并饲养猪、狗、羊等家畜。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原始农业缓慢地向前发展。据粗略估计,新石器时代的人口大致已达5000万。……西亚地区在公元前6000-5000年出现了简陋的灌溉农业。公元前5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产生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500年,印度已普遍种植稻麦。三农业的形成概括地表现为以下过程:——摘编自张同铸《世界农业地理总论》eq\a\vs4\al()史料一主要探讨了世界上主要的农业起源区域,并概述了其地理环境。史料二介绍了农业的发展即出现灌溉农业。史料三介绍了农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即生产工具的革新。eq\a\vs4\al()(1)根据史料一,指出农业起源的区域,并归纳其起源的特点。试答:(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试答:参考:(1)区域:西亚、中美洲和中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特点:有几个起源中心;都在河流区域;农作物种类和驯化的动物种类不同。(2)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技术进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eq\a\vs4\al()农业生产形成的特点(1)经历了一个极其缓慢的发展过程。(2)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因而只能靠自然力去恢复地力。粗放地利用土地,不仅生产力很低下,而且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有几个农业起源中心,农业沿着不同的路线扩展,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主题二中国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样就使原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土地渐由奴隶主所有转变为地主所有,耕作渐由集体转变为分散的小农经营。(生产者)逐渐获得农业经营上的自由,生产多寡至少部分地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因而想办法来增加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走精耕细作的道路。二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渐被改造得更加适合小农经济的需要。耕犁从二牛三人到二人二牛,到一牛一人,最后,比较轻便灵巧的曲辕犁得到普及,农业工具的这种发展,促使唐宋以后小农经济重新得到了加强。而我国精耕细作农业也进一步向多劳集约、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向发展。——韩昊《人口膨胀与精耕农业原因初探》eq\a\vs4\al()史料一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原因,依据有“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样就使原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土地渐由奴隶主所有转变为地主所有”“耕作渐由集体转变为分散的小农经营”等。史料二主要叙述了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发展的特点,依据是“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发展”“比较轻便灵巧的曲辕犁得到普及”。eq\a\vs4\al()(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原因。试答:(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试答:参考:(1)原因:铁农具使用,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小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需要。(2)特点:农业生产工具向小巧轻便发展;农业生产由精耕向集约、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影响: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动人口增长。eq\a\vs4\al()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的体现及其形成原因(1)体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2)形成原因:人多地少,小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需要;铁农具使用,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从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过渡史密斯在《农业起源与人类历史——食物生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玉美等译,载《农业考古》1989年第1期)一文中介绍了默多克对食物生产社会的界定:一个社会所提供的全部食物中,如果有半数以上的食物来自农耕加畜牧,或只是农耕,或只是畜牧,那么这个社会就可称为“食物生产社会”。利德等则认为,假设食物生产社会中能够生产一定程度的有效的食物是一种必然的状况,那么食物生产社会的标准应有两个:至少在一年中的一定时期,其共同体所需要的食物中有半数左右是通过直接生产获得的;栽培、家畜化的动植物,严格地讲,不能再返回到自然生息地和野生生物群系中。课堂跟踪训练1.灌溉农业为西亚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下列作物中最有可能被原始社会时期的西亚农民种植的是()A.大麦B.水稻C.甘薯D.玉米答案A解析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故选A项。2.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历法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编订历法主要是为了()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C.指导古代的农业生产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统治者重视历法编订是为巩固其统治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要促进农业发展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3.一般认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明大约是在距今近万年前,最早种植成功的谷物主要是粟、黍和水稻。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农业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炭化的谷粒 B.稻谷遗存C.规模较大的粮仓 D.幼体猪骨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黄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粟是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故选A项。4.希洛人在战争中被斯巴达人征服,在斯巴达城邦中占到多数,而且承担着社会生产的主要任务,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公民权利。这是因为他们()A.不能积极参政B.不属于本邦人C.集体荣誉感差D.民主意识不强答案B解析古希腊各城邦公民往往祖籍本邦,希洛人属于被征服的外邦人,不在斯巴达城邦公民之列,故选B项。5.原始社会后期,一些墓的墓坑大,既有葬具,又随葬着各式各样的手工业器物,而有些墓的墓坑仅能容身,毫无随葬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私有制逐渐产生B.国家开始形成C.手工业相当发达D.奴隶制已衰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墓坑大,既有葬具,又随葬着各式各样的手工业器物,而有些墓的墓坑仅能容身,毫无随葬品”,可得出墓葬主人生前的财富差异明显,说明私有制逐渐产生,故选A项。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才能说明国家开始形成,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存在手工业,但无法判断是否发达,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而且当时奴隶制处于发育时期,故排除D项。课后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农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其主要推断的依据是()A.远古神话传说B.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C.古代史籍记载D.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答案D解析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故D项正确。远古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存在虚构,不是主要的推断依据,排除A项;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无法体现农业革命发生的情况,排除B项;古代史籍记载是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不是推断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2.1973年在余姚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A.新石器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B.“文革”时期发现,事实已经严重夸大C.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D.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答案D解析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遗物,说明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粮食,故选D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不能粗暴地认为“文革”时期的考古发现就会严重夸大事实,要实事求是,有考古遗物作证,排除B项;单从材料无法得出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排除C项。3.下图为出土于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木制画“乌尔之旗”,据此可知()A.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B.两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骆马C.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尚未分离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答案A解析材料中绘制有许多马和羊等家畜,这说明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故选A项。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4.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B.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答案C解析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属于农业形成与发展时期,农业比采集与渔猎,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故选C项。手工业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不属于采集和渔猎的时期,故排除D项。5.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工具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才使种植、饲养以及定居成为可能,故选C项。人工取火的发明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不是原始人类演进的决定因素,排除A项;建筑技术的发展,只是上述演进过程的一方面,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畜牧水平的提升是上述演进过程的一方面,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6.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谈道:“对于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而言,天文历法的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谁就有资格成为人民的领袖。”材料主要强调了()A.天文学对农业的重要性B.天文学的政治功能C.天文学中的民本精神 D.天文学的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的统治基础是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关乎国家政治和农业生产,历代统治者对此都非常重视。材料中“谁就有资格成为人民的领袖”说明了天文学的政治功能,故B项正确。天文学对农业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不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本精神,排除C项;材料强调天文学的政治意义,而不是其研究方法,故D项错误。7.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时间成就战国都江堰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A.注重农业精耕细作B.农业成就最为突出C.重视农业生产发展D.农业工具不断更新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等关键词可知,我国古代农业投入较多的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以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选A项。材料主旨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农业成就,未涉及其与手工业、商业成就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农业成就,未涉及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排除C项;“农业工具不断更新”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本质,排除D项。8.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铁制生产工具发展B.自然灾害日益严重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由春秋战国以前零星的沟渠到战国才出现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说明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从而推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故选A项。自然灾害严重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原因之一,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修建,排除B项;“发达”说法欠缺,可以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原因还在于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排除C项;中国古代国家一直重视农业生产,排除D项。9.“玉米是最好的粮食作物。种植业保证了粮食供应,使阿兹特克人不再受狩猎的限制。因此,人们有时间去思考将来的事情。”作者旨在强调()A.农业是阿兹特克人生活的基础B.阿兹特克人是玉米的培育者C.阿兹特克人不再从事狩猎活动D.阿兹特克人不关心现实生活答案A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依靠种植玉米,阿兹特克人可以满足粮食需求,从而有利于其他活动的开展,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10.“氏族之间掠夺战争的产生,使得氏族出现了军事首长。军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而且由选举产生逐渐变为世袭制。”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私有制的发展B.世袭王权的萌发C.生产力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使得氏族出现了军事首长”可知,这是国家形成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导致私有制与贫富分化出现,这样就产生了阶级,为调节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因此国家形成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相对于生产力来说,私有制的发展并非根源,故排除A项;世袭王权的萌发、国家的产生是上述现象影响的结果,故排除B、D两项。[等级提升]11.在古埃及,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而畜牧业仅仅成为辅助的生产部门。但是居于其南部草原地带的部落则大量繁殖牲畜,畜牧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上述生产方式差异长期维持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环境的差异B.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C.商业与城市的发展D.人种与民族的差异答案A解析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适合发展农业,而南部草原地带适合发展畜牧业,故这种差异长期维持是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故选A项。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属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没有解释材料中的“长期维持”,故排除B项;草原生产和农业生产,都有可能出现城市和商业,故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人种与民族与生产方式无关,因为同一民族也可能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从事不同的社会生产活动,故排除D项。12.《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氏族公社之下的群居生活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D.人口高度膨胀工商业萧条答案B解析“千耦其耘”“十千维耦”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大规模集体耕作,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13.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于对历史的讨论答案C解析诗里提到麦作、稻作,只能作为稻麦都有栽种的佐证,不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排除A项;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也不足以说明轮种制,排除B项;诗中确实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确实不足为据,C项正确;诗人的描述多依据事实,虽有夸张,但不失其真实,因而可以作为历史讨论的佐证,排除D项。14.古希腊农业文明与大河流域不同,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古希腊人更早地提出节育、晚婚的理论,也更早地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B.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C.古希腊节育政策导致了小国寡民D.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古代希腊人地矛盾更为突出,为此希腊人提出节育、晚婚,并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而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这些充分表明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小国寡民,C项错误;材料未提到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的问题,D项错误。15.阅读下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奴隶制”,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马克思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被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恩格斯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列宁起初是无阶级的社会,即氏族社会,没有贵族的原始社会;然后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即奴隶占有制社会。整个现代文明的欧洲都经过这个阶段A.奴隶制是落后的社会制度B.奴隶社会产生于国家形成后C.奴隶制与生产力天然对立D.奴隶制的出现是合乎规律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