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粕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
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称赞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的呢?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
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
题。
1994年,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
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
契合。随后同样回国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
了粕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
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
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
职业化的育种工作由来已久,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
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
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
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
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
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从开始到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邸利会《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
2017年7月2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
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导,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亚利桑
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
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OlO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
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
新品种的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
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
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
中。这将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摘编自常理《设计水稻不再是梦》,
2018年4月29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
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
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粕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茂范把
粕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粘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
用此命名。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
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
的物、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粘、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
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
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
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
至朝鲜、日本。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
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
物、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
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存在9万个
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研究人员再次挑选
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知、粳稻亚种都
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
论。
(摘编自张田勘《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
2018年5月17日《光明日报》)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相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
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
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
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
稻的粒、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答案:D
解析:D项,“从而确定水稻的粘、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这句话中“从而确定''错误,原文
材料三的第5段中,原句是“得出物、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假说”并不是确定结
论。
2.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决心投入水稻研究,为我国
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
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在各有侧重的研窕基础上有机结
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
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答案:D
解析:D项,偷换概念,“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这句话中的“也不强调”说法错误,原文材料
一的最后一段中说的是“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不宜片面强调“不等于“不强调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
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
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釉、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
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
D.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
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的课题。
答案:B
解析:B项,混淆时态,“恢复了和、粳亚种的正确命名”错误,材料三只说中国研究人员“要求恢复
使用打、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并未说结果如何。
4.为什么中国能夺回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中国科学家通过对3OlO株水稻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发现日本学者“印度型”“日本
型”的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水稻的和、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②在化石证据上,考古学
家研究发现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进行的,水稻的推广种植是由中国传到其他国家的。
5.以上三则材料中,《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科技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领先世界,并分析了原因;《经济日报》
侧重报道中国主导国际16家单位共同完成“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成果及
其意义;《光明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和化石两方面探寻水稻起源。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推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四两
力。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爪儿”,发挥一
下我的“四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片片红薯片
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娘分派给我的任务,是把湿
红薯片子运到刚精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这么多红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
一见就有些发愁。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快,快,
手脚放麻利点儿!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只得打起精神,用
竹篮子把红薯片子装满,抵在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
经升起,照得地上的红薯片子白花花的。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
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来,夹在石磨两扇
间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绳套叫
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
杆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
上往前推,我呢,只能举着双手,举得像投降一样,低着头往前推。人的力量藏在身上看不见,只有
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可因为我和娘推的是同一根磨棍,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娘增加一点
儿力量。娘一个劲儿鼓励我,说,好,好,不错,男孩子就是劲儿大。得到娘的鼓励,我推得更卖力,
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一开始我觉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好多游戏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不动的东西动起来,不转的东西转起来。推磨不就是这样嘛!可很快我就
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只推了一会儿,我
就不想推了,拔腿就往外跑。娘让我站住,回来!我没有听娘的话,只管跑到院子外边去了。
等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于
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推磨说不上前进,也说不上后
退,因石磨和磨盘是圆形的,磨道也是圆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着磨道转圈,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
复,没有尽头。
推磨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力。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多是后天经过
锻炼积累起来的。对我的耐心最大的考验来自每年春节前的推磨。一年一度过春节,要蒸白馍,
包饺子,炸麻花,需要比较多的面粉。过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麦子磨出来的。在所有的
粮食中,因麦子颗粒小,坚硬,是最难研磨的品种之一。没办法,人总得过年,总得吃饭,再难推的磨
也得推。年前学校已经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
平常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都是吃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锅饼子,锅饼子结实又粘牙,一点儿都
不好吃。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去。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通电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着了。我小时候反复推过
的、曾磨炼过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时代结束了,怀念就开始了。
(摘编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了“我”干晒红薯片子和推磨的活,体现出“我”生活的年代特征以及娘对孩子的教育
方法等,解说了第1段中娘的思想观点。
B.文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亲切自然,特别是对娘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娘对“我”的关爱之情,还
体现了娘对“我”教育的循循善诱。
C.“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表达了“我”晒红薯片子时劳累的真实感受,但从“当时”一词推
测,“我”现在很怀念当年生活的诗意。
D.“我”认为推磨是围着磨道转圈的循环往复,再结合打面机普及后就不再用石磨的事实,可知
“我”喜爱劳动但讨厌重复劳动的思想。
答案:D
解析:D项,“讨厌重复劳动的思想”错误,作者写推磨“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是客观描述推磨的过
程,没有体现作者对重复劳动的厌恶之情。
7.文章第4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具体作用?(6分)
参考答案:内容:石磨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名称——石磨分为上下两扇,上扇上有磨系眼,可以拴磨
系子,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以下扇上的轴为中心转动;石磨的作用——通过石磨上下扇的摩擦可以
把粮食磨碎;推磨的方法——把推磨棍穿过磨系子形成杠杆,人往前推带动石磨转动。作用:让
读者明白有关推磨的内容,因为现在的读者大多没有推过磨,交代有关石磨的内容,让读者对石
磨、推磨有个明确的认识,更容易理解文章;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对推磨内容的描写。
8.作者在体力劳动(晒红薯片子、推磨)的过程中有哪些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①所有人都有体力干活,体力也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②孩子参与劳动需
要大人的不断督促和鼓励。③所有的劳动都不是游戏,过程可能比较单调、乏味,需要付出体
力、耐力才能完成。④人的耐心多是后天锻炼积累出来的。⑤希望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它能
产生一种动力,引导人们继续工作。(答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骂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
殊,殊妻以女。仁宗复阚化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
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但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
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
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
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
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基,益以官縻,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
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原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
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携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
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
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名为救之而实杀之O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
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
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
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藜,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
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
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
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
而实杀之
答案:B
解析:“救灾者'’是"聚民城郭中”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意思是“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不能在“而仆”前断开,排除D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公,古代封建五等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
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
答案:B
解析:B项,“粟……即高粱”错,粟是“小米”。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
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IL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予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
对宰相迟钝的反应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
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
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
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答案:D
解析:D项,富弼人气之高,令宋仁宗都为之喜出望外,而不是心生嫌隙。宋仁宗所说“古之命相,
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是指人心所向比"梦卜'’更为可靠。梦卜:殷王武丁以梦得傅
说,周文王以卜得姜尚,故以“梦卜”代指任命宰相。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参考答案:(1)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大致内容以进纳贤才斥退无能之人、阻止侥幸之
徒、革除过去的积弊为根本。
(2)富弼当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有:“大略”,大致内容;“进”“退”,进纳、斥退;“不肖”,无能之人;“宿”,
旧有的;“典故”,典章制度;“故事”,旧例;“傅”,参考;“容”,掺杂。
13.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3分)
参考答案:一是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要;二是有效动员官员;三是鼓励民众自救;四是采取措施避
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参考译文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年轻时爱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是
帝王的辅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仁宗恢复制科,范
仲淹对富弼说:“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仕途。”推举他为发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
官。这时西夏有两位首领前来归降,朝廷只是让他们补借奉职。富弼说应当给他们丰厚的赏赐
以便规劝人前来降服。事情下到中书,宰相起初不知此事。富弼叹息说:“这难道是一件小事吗?
而宰相却不知道!”更加极力论说此事,这样就听从了富弼的建议。仁宗急切地用天下太平来督
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促富弼与范仲淹等,又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他们想要
做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
余条,大致内容以进纳贤才斥退无能之人、阻止侥幸之徒、革除过去的积弊为根本,富弼打算逐
步更换监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这样小人就开始不高兴了。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治区内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上官仓的粮
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分散让人居住,以便于供给柴薪和饮水。官吏中前资、待缺、寄居
的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挑选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并记下这些官吏的功劳,
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每隔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于最大的诚
心,人人都愿为之尽力。山泽森林池塘之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去
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共救治
五十余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在此之前,救灾者把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结果导
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上是济灾民,实际上是杀
死灾民。自从富弼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相传来作为样板。
至和二年,诏令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那天,士大夫在朝廷互相庆
贺。仁宗暗中观察知道此事,对学士欧阳修说:“古人任命宰相,有的得之于做梦和占卜,哪里像现
在人心如此呢?”欧阳修叩头致贺。富弼当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
其中不掺杂私心。这个时候,百官各自任职,天下太平无事。于是请求告老回乡,加拜司空,进封
韩国公辞官归居。元丰六年八月,去世,终年八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西阁夜D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②。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
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于时间,“风”“月”着眼于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答案:c
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
他乡的痛苦之情。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
局纷乱的忧虑。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
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
道:“,?”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渐渐爱上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
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一头栽到床上,go熟睡中,踢来绊
去的乱梦,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吗,①像
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啮嘶的闹
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
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
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嘴嘴的马蹄
声又仿佛一路轻地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吗?不,
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
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
几乎笑了吗?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
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无娜的一项是()(3分)
A.①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答案:D
解析:错在“运用比喻的修辞”。“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表达
的是观赏迎春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对感觉的描绘,不是比喻。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
的声音。”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原句有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的特点。②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人
物恬然的心境。③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19.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案示例:甲: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乙:跳下床来推开窗子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方案2025年
- 2025年五一劳动节各活动促销策划方案
- 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演讲稿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扩展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春新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成语选词填空练习
-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周考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毕业班3月适应性线上测试(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浙东北联盟2025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器学习与量化投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粘液囊肿病例
- 工务系统职工岗位必知必会培训手册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捣固车运用检修
- 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游戏成瘾问题
- 妇产科三基考试题及答案
-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无锡星洲工业园低碳园区规划方案
- 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方案
- 河北石家庄旅游PPT介绍石家庄幻灯片模板
- 宴席设计与菜品开发第二版劳动版宴席菜肴与菜单设计课件
-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 电力现货市场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