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唐代小众诗人作品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
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下列对韦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B.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表现了诗人对未来
仕途美好的向往。
C.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D.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
表露无遗。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直接说明老农家境贫寒,并交代了老农的住地和耕田的数量。
B.三句以“苗疏税多”写出老农家“不得食”的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岁暮农闲时老农携子登山采橡实的情景,表现出老农的乐观态度。
D.这首新乐府诗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语言平易近人,好像与人娓娓倾诉一般。
4.全诗看似只是罗列现象,但思想倾向十分鲜明。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②。不知腐鼠成滋味,猪意鸦雏③竟未休。
【注释】①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②扁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助其实现霸业后,乘扁
舟归隐五湖。③遇雏:传说中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于是鸣得腐鼠,鹦维过之……”
庄子自比鸩■,将惠子比作鸣。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全诗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
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
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此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
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虽遭困顿,可依然有凌云之志,他希望等到把治理国
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归隐江湖。
6.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扇上画牡丹
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缺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妲娥月里栽。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扣住题目,点明诗人请人在扇上画牡丹的原因:红芳遍地,惹人怜爱。
B.颔联表现作画的动态过程,在画家笔下,牡丹叶参差生长,花在风中依次绽放。
C.“几曾,,,,不怕,,都是虚词,既写出了画中牡丹的特点,也增添了诗歌的意趣。
D.本诗语言浅近平和,通俗易懂,闲适随性的笔墨之中暗含着对盛世昌隆的赞美。
8.为了表现画者的技艺精妙,本诗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②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
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
指出使时的装束。③茂陵:汉武帝陵。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是想象苏武骤然见到汉使的情景。作者用“魂销”二字夸张地描写苏武,
表现了他得知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B.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的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渲染出浓郁的
历史氛围,“茫然”隐含了人物内心的失落。
C.颈联两句,由“回日”忆及“去时”,描写了一个历尽艰辛、白首归国的爱国志士,
在目睹物是人非的情形之后,流露出的唏嘘感慨。
D.尾联中写到苏武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逝的武帝,表露出作者对其没有被封
受爵位的惋惜,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
E.作者在诗中塑造这样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目的在于表达出复杂的情感,
既有深沉的爱国之情,又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
10.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①,陇上羊归寒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③。茂陵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⑤。
【注】①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②"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③冠
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④茂陵:汉武帝陵墓。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⑤逝川:
比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往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魂销”即“销魂”,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时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胡天”“月”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在绝塞牧羊的单调、孤寂生
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慨叹。
1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咒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胜】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月”“胡天”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
活。
D.颈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
叹。
14.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磁岭海棠花
温庭筠0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杳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②。
王孙③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注】①温庭筠:好讥讽权贵,政治上终生不得志,官仅国子助教。②蜀彩、吴妆:两
种锦绣。③王孙:《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王孙指隐居之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谁赏”“空”突出海棠花遭遇冷落、寂寞无主的处境,引发人们的同情。
B.第三句写岛屿的路径曲折、海棠花种植在岛屿的尽头,以岛、花构成了一幅美
丽的图画。
C.第四句写汩汩奔流的泉水倒映着海棠花,泉水、海棠花相互映衬着,更体现海
棠的美艳。
D.颈联的"淡''突出了海棠矜持超然的特质,“低怨思”体现出海棠的不平之气。
16.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尾联的“恨''和"迟''体现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寒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咒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
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练,
真切传神。
B.此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苏武所怀的敬意,在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同时,
也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有为苏武鸣不平之意。
C.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流露
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汉武帝的追思。
D.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的景物。“古祠高树”,写出了苏
武庙的苍古肃穆,渲染出了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的崇敬追思之情。
18.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久
茂陵®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
帐,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
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着笔就实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可以回国时的激动心情。“魂销”
二字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深刻地显示出苏武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
B.首联下句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写“古祠高树”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
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
叹。
C.颔联上句描绘了一幅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
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D.颈联从时空的角度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
旧,但当日的“甲帐”却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
20.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久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铁④,归问时裂帛久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锲:《战国策》
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铁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
指写家信。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
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暧''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
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
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
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
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
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高轩过®
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②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注】①《唐才子传》记:(贺)少“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混览其作,
奇之而未信,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援笔题目《高轩过》”。②庞眉书客:
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古体诗层次分明,跌宕有致。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先写“东京才子”“文章巨
公''高车相访,次赞二人学识文名,后言自己的处境与抱负。
B.青翠的官服,金饰的马辔,隆隆的车马,如虹的气势,前六句绘声绘色,实写
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渲染出两位大人物的非凡气派、赫赫声名。
C.作者此时初出茅庐,却自称“庞眉书客”,既为谦辞表诚恳之意,又调侃自己困
厄之心境,既以自身衬托两位大人,又借此引出枯木逢春之欣喜。
D.全诗最后四句中"秋蓬”"死草”"垂翅"等暗喻自己的失意困境;“生华风”"附冥
鸿,,“作龙,,等则直言期待明公提携实现人生转折的热切愿望。
24.本诗曾令后人击节叹赏,请赏析画横线诗句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铜仙人辞汉歌w
李贺
茂陵刘郎秋凤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金铜仙人,为汉武帝建造,舒掌捧着承露盘,矗立在神明台上。魏明帝景初元年被
拆离汉官,运往洛阳。此诗为晚唐诗人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赵洛途中所作。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曾威风无比的汉武帝终究也随那飘零的秋风逝去,只留下这茂陵荒冢。
B.“画栏”两句写宫中桂花香气飘逸,苔薛碧绿。描绘乐景是为抒发哀情作铺垫。
C.“忆君”二字一语双关,“清泪如铅水”比喻十分奇妙,切合铜人的身份特点。
D.“衰兰”两句凸显了金铜仙人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真挚而又深沉。
26.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从中可见诗人怎样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舞落®长竿②削玉开,
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
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捧(tud)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
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2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写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8.“竹”是诗歌常见的意象,用来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使用了“竹”这一意象,诗人
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歌续短歌①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②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鬟先改。
【注】①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②秦王: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宪
宗有一定作为。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
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
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
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30.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思,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
明月落石底”二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久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铁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狭:《战国策》
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锲而歌,要鱼、要车等。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客游”点明诗人客居他乡,诗中颔联“平原客”和颈联"去乡国'’都与题目“客
游''相照应。
B.首联中“满”和“暖”二字用的巧妙,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
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是诗人的想象,诗人客居千里之外的他乡,心中充满悲情,故而
想象家乡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老作平原客”一句中的“老”字写出了诗人的老迈、年岁已老,表达了诗人年事
已高却仍然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3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咏马
唐彦谦
峻增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②,梦魂犹在玉门关。
【注】①房星:星宿名。《晋书・天文志》:“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
明,则王者明。"②汗流血:相传古有宝马,奋战时流汗如血。
3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前两句语言直白,在强调马非同凡俗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
不满。
B.《马诗》中马的非凡与境遇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为马鸣不平抒发了怀才不遇的
情怀。
C.《咏马》中的马本是汗血宝马,却没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只是被远放春郊默默
终老。
D.《咏马》末句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都是借代手法,用来代指边关要
塞。
34.两首诗都写了马的“瘦”,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少酒滴真珠②红。烹龙炮凤玉脂泣③,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盘鼓④;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⑤坟上土!
【注释】①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指酿酒。②真珠:喻酒
色的柔润莹洁。③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④量(lu6)鼓:用量皮制
作的鼓。蹙:扬子鳄。⑤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35.下列选项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五句写酒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钟”,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
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物象华美,色泽瑰丽,令人心醉。
B.中间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句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
乐歌舞之美描写得尽态极妍。
C.“桃花乱落如红雨”,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
乐的日子,要及时行乐。
D.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
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
36.结合作品,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
题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韩潮州愈再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流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指
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
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
3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
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
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
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
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38.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将军书院
贾岛
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
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井当深夜泉徽上,阁人高秋户尽开。
行背曲江©谁到此,琴书锁著未朝回②。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②著:同“着”。未朝回:不打算早回去。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田将军书院花石的新颖:花木因其新栽而不落俗套,石因远来而突破常
见。
B.颔联描写田将军书院的竹子穿越到邻家生长,地上绿苔数层,突出了书院的清
静。
C.“户尽开,,一词暗示出书院主人的开放性格,说明此处经常有客人来此读书论道。
D.全诗前六句把笔墨集于视觉之上,一句一景,景景紧扣表达中心,最后两句抒
怀。
40.诗人在田将军书院不打算早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②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南,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主要描写邹明府在西畿县做主管时的情形,通过写马没有长出肥膘侧面表
现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B.颔联写邹明府三年任满离去时债多只能靠卖剑来偿还,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被后人评价为“落想异特
C.贾岛的诗喜欢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此诗中后两联中“听晓角”“客馆”
正是这一风格的体现。
D.这是一首送别诗,尾联真实的描写了邹明府到灵州时的艰难现状,表达了诗人
对邹明府的不舍与担忧。
4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从诗歌颈联中找出最精炼传神的词作筒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栗阳楼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
“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
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
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荷叶”“柳花""莺舌''美不胜收,但“千万点”
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
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
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
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浑成。
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
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
44.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
压,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
歌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②,归来煮白石③。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荆薪:柴草。③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
白石为粮,后借指道家清苦的修炼生活。
45.第一句中的“冷”字有什么妙处?
46.简析本诗所采用的间接抒情手法。
4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郝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气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蹄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
读书人就反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就有了这种味道。
4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
绶''相照应。
B.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
官而忘了读书。
C.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
然环境。
D.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
忘孝顺家中父母。
4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掷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气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哪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
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5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
绶”相照应。
B.“春山跳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
是以景衬情。
C.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
官而忘了读书。
D.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
然环境。
5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花明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5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花开满枝头的情状,表现出诗人的愉悦之情。
B.诗歌描写了夏日大自然明亮炫丽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C.尾联写诗人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眼睛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前一片闪烁。
D.整首诗观察细致,写景生动,用词贴切,语言流畅自然,毫无晦涩艰深之感。
5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夏花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劭②不自苦,膏泽③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景常晏:指天晚。⑦幼:劳苦。③膏泽:滋养土壤的雨水。
5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一、二句就写出了一幅春雨之下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
田野之景。
B.惊蛰时令正是春耕之际,农家起早摸黑劳作的身影出现在田野上、菜园里、山
涧边。
C.“饥劭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的大意是农人勤劳朴实,辛苦劳作不觉苦,春雨润
禾便喜上眉梢。
D.诗歌最后,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百姓背负沉重的徭役,批判了官吏对百姓
的不体恤。
55.近代著名学者王文濡认为本诗最后两句“结束入神”,请结合整首诗歌,谈谈诗人是
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李录事
韦应物
与君十五侍皇阁。晓拂炉烟上赤墀②。
花开汉范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飘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注]①燕:通“宴②赤墀:宫中殿庭前涂成朱红色的台阶。
5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与李录事一起在宫中任职的经历,暗示宴请李录事的原因。
B.颔联承首联的“侍”字,回忆皇帝的奢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
C.本诗前四句概写往事,后四句写现实境况,现实顺承往事而来,脉络清晰。
D.全诗“句句照应,笔笔流转”,始终围绕题目,语言质朴而韵味深长。
57.金圣叹曾说:“读之,不觉声泪为之齐下也。'‘诗中哪些内容让金圣叹“声泪齐下”?请
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视省
【唐】韦应物
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
绣衣@犹在箧,芸阁②已观书
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
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注】①绣衣,指侍御史之衣。②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
5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侍御秘书准备返回江东探望双亲,诗人写作此诗赠别,流露出浓烈的离愁别
绪。
B.诗歌以“莫叹”开篇,劝慰张侍御秘书不要因为在京城里官位不显赫而懊恼。
C.颔联中“绣衣”“芸阁”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同时也交代了“莫叹”的原因。
D.颈联对仗工整,“红稻”“白鱼”交代江左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为下文张本。
59.如何理解诗歌尾联的含意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傀无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6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二句即景生情,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
B.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
C.颈联情感深沉,因多病思辞官归田,但因为他忠于职守,所以内心充满矛盾。
D.末句直抒情怀,望月怀人,借月光来传递相互间关照之情,盼望对方的来访。
61.请赏析首联“今日花开又一年“中“又”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信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6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既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也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
的感慨。
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未来,也包含诗人个人的
前途。
C.颈联表现了诗人志在有为但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进退两难,内心倍感矛盾
和苦闷。
D.尾联诗人感激友人李僧的问候,直抒胸臆表达了急切盼望友人来访并与之畅叙
的情感。
63.请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一句在全诗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蒲美津3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
北庭。③兰山:兰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
6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
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
B.“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从北面流来。
这两句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C.“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
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D.“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成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
垒相接,声势浩大。
65.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
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落苗,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曲池荷
卢照邻②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伦:同等,同类。②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长期仕途失意。
66.下面对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中“不相伦”意谓世人重花轻叶,“金盆”表现了对花的偏爱。
B.李诗“惟有”二句与首二句形成对比,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
C.卢诗写“浮香”绕岸,实际表现的是夏荷的盛开,以嗅觉写之,十分巧妙。
D.卢诗“常恐”二字带来角色转换,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
E.两首诗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
67.这两首咏物言志诗都写了荷花,但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卢照邻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汽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②。
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注】①天山指祁连山,弱水在甘肃境内,发源于祁连山。②王粲、孔融均属“建安七
子王粲曾因关中骚乱,往荆州依刘表,有志不伸,心怀郁郁;孔融因性情耿直,与
当时权贵不和,所居官职多为闲官。
6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两人分别将去之地,照应题目,以“地道”“天山”起笔,显得雄阔大气。
B.第三联“悲”"别”二字别有意味,诗人既悲王粲又悲自己,别孔融亦指别孟学士。
C.第四联写诗人夜不能寐便听鹤声,望秋鸿,真切写出了诗人不愿与友人分别的
场景。
D.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用典、情景交融等多种手法,使得诗作情感浓烈,起伏
跌宕。
69.本诗由离别之情还触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7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
塞外广袤的环境。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
昂的斗志。
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
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
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
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71.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
何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2.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紧扣题目写景抒情,由望月而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进而表达了期盼团
圆的愿望;构思奇巧,起伏有致。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而“怨”,怨长夜漫漫;“竟夕”,写通宵都在思
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熄灭蜡烛,满屋皎洁的月光让人心生怜惜,
诗人披衣漫步户外,露水滋润肌肤,相思之情渐淡。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所思之人,不如在梦里与之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相思之切,情真意诚,感人至深。
73.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结合具体诗境,从景与情关系的角
度,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②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唐玄宗开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温湿度气候试验箱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光学有机硅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子母猪喂料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熟食冷藏展示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房屋地基买卖合同
- 2025合同模板出国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房屋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北京市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模板
- 剪辑师聘用合同资讯
- 提升残疾人的信息获取与沟通能力
- 小学生雪豹课件
- 基础护理常规制度
-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 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培训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 202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2024年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 2024年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招聘61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级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固定资产培训课件共-51张
-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预测+考前模拟题+高分范文
- 2024年演出经纪人考试必背1000题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