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1页
总复习-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2页
总复习-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3页
总复习-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4页
总复习-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总复习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总复习1第一章导言宏

学第一章导言宏

学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总复习-宏观经济学-ppt课件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33年,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提出了“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ohnMaynardKeynes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诞生。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33年,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51776年,Adam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诞生。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诞生,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国际收支平衡。1776年,Adam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6宏观经济学的涵义

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考察对象,这样形成的经济学理论即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总量,又称总量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涵义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考察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8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储蓄投资产品平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货币平衡财政收入政府支出财政平衡就业工资物价劳动平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汇平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经9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第二节经济的循环流转★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10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境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创造出来的以货币表示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说明:①GDP是指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②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一般不包括在内;③GDP是一个时间概念,并且它所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④GDP是一个国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不同于含国民概念意义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11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GDP与GNP的关系:

GDP=GNP-NFP国内生产净值(NDP):一国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GDP-折旧额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地域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GDP=GNP-NFP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GNP大于GDP;反之,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GNP小于GDP。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13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货币价值之和。个人收入(P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和使用的全部收入。GDP一资本消耗(折旧)=NDPNDP-企业间接税=NINI=工资+利息+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PI-个人所得税=DPI其中,前三个量是对总产出的核算,后两个是对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14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1)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产生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通常得不到反映。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地下经济如非法经济、未申报或未登记经济等不计入。(2)即使GDP反映了所有市场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毒品交易的盛行(3)GDP难以反映那些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如人们闲暇时间的数量和质量;环境污染程度(4)GD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如一国以初级农产品为经济支柱,一国以高科技产业为经济支柱,但可能拥有同样数值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1)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产生的价值,15第二节经济的循环流转流量(flow)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中一般为一年)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而存量(stock)则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概念。国民收入流量循环过程可以抽象概括为不同的模型。第二节经济的循环流转流量(flow)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16一、两部门模型

这是最简单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假设一个经济体系中只有厂商和家庭两个部门,并假定所有家庭把他们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支出(没有储蓄),同时也假定所有厂商也将其收入全部用于对生产要素的支付,并假定产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不变。则该经济社会的活动体系如图1-1所示。家庭厂商家庭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厂商对家庭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企业向家庭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如地租、工资、利息、利润)1000家庭向企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消费者支出1000)货币流程产品和劳务流程一、两部门模型这是最简单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7由此可以得到下列恒等式:国民产品和劳务的总供给(消费品+资本品=消费+储蓄)≡国民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的支付消费品+资本品≡个人消费C+投资I≡个人消费C+储蓄S900+100≡900+100≡900+100即:总需求AD≡总供给ASC(900)+S(100)≡C(900)+I(100)或C+S≡C+I或

S≡I由此可以得到下列恒等式:18二、三部门模型

假定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由厂商、家庭和政府部门组成。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和家庭、厂商发生联系,这时收入流量循环的模型如下: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00)私人储蓄90消费者支出(81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二、三部门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由厂商、家19三、四部门模型把对外贸易因素考虑进入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中,增加了进口M和出口X,这样就有了四部门模型,如下图所示: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税收100政府购买90财政结余10(或赤字)家庭收入(厂商支出1010)私人储蓄100消费者支出(760)家庭厂商资本市场私人投资100国际市场进口50出口50政府家庭厂商资本市场国际市场三、四部门模型把对外贸易因素考虑进入国民收入流量20该图与前图不同之处在于,假定一国厂商净出口值为60-50=10,从而获得净出口支付10,将该项用于国内收入分配,因此家庭收入(厂商支出)相应增加10,即为1010。同时假定家庭将增加的10收入作为私人储蓄流入资本市场,即私人储蓄增至100。在四部门经济中,总供给除了家庭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Y)外。还有国外的供给,即进口M。这样:总供给AS=Y+M=C+S+T+MAS=Y+M=760+100+100+50=1010四部门经济总需求中,不仅包括家庭的消费需求C、厂商的投资需求I与政府的需求G,而且还包括国外的需求,即出口X。所以:总需求AD=C+I+G+XAD=760+100+100+50=1010该图与前图不同之处在于,假定一国厂商净出口值为60-50=21四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就是:C+S+T+M≡C+I+G+X(760+100+100+50=760+100+100+50)或S+T+M≡I+G+X或S+(T-G)≡I+(X-M)或I≡S+(T-G)+(M-X)上式左边S+(T-G)代表全社会的储蓄;右边I代表私人部门的投资,(X—M)表示出口净额,表示本年期间新增加的一笔外汇储备或对外资产的所有权或支配权。总之,储蓄、税收和进口都是漏出,而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都是注入,只要总注入和总漏出相等,收入流量的循环就会处于均衡状态。四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就是:22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和原理,可以采取三种不同方法来进行统计。▲一、增值法二、收入法三、支出法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和原理23一、增值法(不作要求)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而成,称为增值法、生产法或部门法。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但在实际经济上,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是很难分清的。为此采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在用这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各物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的产值。商业、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等无法计算增值的部门按该部门职工的工资收入来计算,以工资代表他们所提供的劳务的价值。一、增值法(不作要求)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24二、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经济活动中各行为主体获取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宏观经济学把各行为主体区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因此总收入就包括家庭收入(工资、租金、利息、利润)、企业收入(未分配利润、资本折旧)和政府收入(企业间接税)。严格说来,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除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生产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二、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经济活动中各行为主体获取收入的角25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利润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转移支付指公司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赊账。企业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这些税收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加价转嫁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是成本。这和直接税不同,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已包括在工资、利润及利息中,故不能再计入GDP中。从广义上说,工资应当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补助和福利费,其中含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非公司企业收入指各种类别的非公司型企业的纯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商铺等等的收入。从业者自我雇佣,使用自有资金,其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是合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收入的。资本折旧属于资本的耗费,也不是生产要素的收入,但由于包括在支出法中的总投资中,故应计入GDP中。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利润税(26按收入法核算得到:

国民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这样计得的国民收入称为国民总收入(GNI)。总复习-宏观经济学-ppt课件27三、支出法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这种核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投入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即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外国购买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故由此计得:国民生产总值(GNP)=个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出口X-进口M)即:GNP=C+I+G+(X-M)三、支出法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来计算28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什么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什么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怎样理解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含有时间内容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一切产品和劳务活动都计作国民生产总值?2.▼

用两部门流程图说明经济运行的循环过程及总供给和总需求恒等式。3.▼用三部门流程图说明经济运行的基本过程及总供给和总需求恒等式。4.用四部门流程图说明经济运行的基本过程及总供给和总需求恒等式。5.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6.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什么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29资料习题与答案:

下表是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相关数值:项目单位(亿元)个人租金收入341员工薪资21663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间接税3278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红利598社会保险税253个人所得税5140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转移支付3475个人消费支出20016资本折旧4325

根据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结合上表相关数值,计算GNP、NNP、NI、PI及PDI等数据。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资料习题与答案:30解:根据题意,NI=员工薪资+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1663+2649+341+1648+1203=27504亿元NNP=NI+间接税

=27504+3278=30782亿元GNP=NNP+资本折旧

=27167+4325=35107亿元PI=NI-社会保险税-公司利润+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

=27504–253–1648+1051+3475+598=30727亿元PDI=PI-个人所得税

=30727-5140=25587亿元解:根据题意,3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下表)。单位:10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

356.4雇员酬金

1866.3企业支付的利息 264.9间接税

266.3个人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 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8红利

66.4社会保险税 253.0个人所得税 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4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政府转移支付 374.5个人消费支出

1991.9请计算:(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下表)。32解:根据题意可知:(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3+264.9+34.1+164.8+120.8=2450.9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2450.9+266.3=2717.2

(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2717.2+356.4=3073.6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50.9-(164.8+253.0)+374.5+105.1+66.4=2579.1

(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79.1-402.1=2177(10亿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消费者支付的利息=2177-1991.9-64.4=118.7

单位:10亿美元解:根据题意可知:33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4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储蓄函数第四节投资函数第五节乘数理论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5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决定国民收入均衡的主要因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储蓄、税收等。)国民收入发展的最佳结构和规模【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国民收入制约机制的影响,研究国民收入发展的最佳结构和规模,包括各种因素与国民收入间的相互关系(各种函数)与相互影响的机制与程度(各种乘数)。】国民收入理论主要采取短期分析假定国民经济的组织、设备与技术条件不变。也就是在假定总供给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变动:GNP=C+I+G+X总需求主要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等项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要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的问题;国民收入决定要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简单”:主要考察的是“两部门”、“产品市场”情况。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36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简单经济模型的假设二.总需求决定原理三.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简单经济模型的假设37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在两部门模型中,无论哪个国民收入均衡式都只包含两个因素:或是C、I,或是S、I。进一步假定投资I为自发变量,不受收入的影响,则所要分析的只有一个因素:C或S。这样一来,C与S实际上可以只看成是一个因素:C+S=个人可支配收入,故只要求出C,便可推出S。二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为Y=C+II=S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在两部门模型中,无论哪个国38第二节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反映个人消费与影响个人消费的各因素素之间的关系。(2)、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财产、利率、收入分布、利率和消费者的预期心理因素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的是收入水平——个人可支配收入。因此,消费函数实质上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这一概念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3)、消费函数的形式在不考虑政府税收的条件下,消费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消费函数即

C=C(Y)(C为消费,Y为国民收入)在线性函数的假设下,消费函数可表述为:C=α+βY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第二节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39(6)消费曲线 根据消费函数可以作出消费曲线。习惯上采用横铀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C代表消费。(7)边际消费倾向

(MPC,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ption):是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费增加量。

例:某人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1200元,其消费由800元增加到940元。则其边际消费倾向:

MPC=C/Y=(940-800)/(1200-1000)=0.7(6)消费曲线例:某人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120040(8)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是一定收入水平所对应的总消费C与相应的收入Y之间的比值。即指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

APC=C/Y例:某人收入1000元,其中800元用于消费,则其平均消费倾向:

APC=C/Y

=800/1000

=0.8(8)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41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五个要点①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中的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②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现期”是指本期收入,不考虑过去的和未来的收入;所说“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考虑收入的相对水平;所说“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考虑按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③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五个要点①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42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最大缺点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是一种很大程度的主观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后来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不存在的,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是相等的,以致产生了使许多经济学家不断探索的消费函数之谜。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①存在自发性消费。②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这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APC和MPC递减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凯恩斯提出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③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该相等。④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⑤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C>Y,APC>1;C<Y,0<APC<1;C=Y,APC=1。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最大缺点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是一种很大程43二、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PropensitytoSave):是总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储蓄的增加量:

MPS=ΔS/ΔY=dS/dY(0<MPS<1)

在线性函数的假设下有:MPS=(1-b)例:某人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1200元,其消费由800元增加到940元。则其边际储蓄倾向:

MPS=S/Y=(26-20)/(120-100)=0.3(i.e.=1-0.7)二、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44三、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PropensitytoSave),是储蓄总量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S=S/Y在线性函数的假设下有:APS=(1-b)-a/Y例:某人收入1000元,其中消费为800元,其余200元用于储蓄。则其平均储蓄倾向:

APS=S/Y=200/1000=0.2三、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Ave45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是分别是反映消费与收入、储蓄与收入的关系的重要指标,各自表示增加的消费/储蓄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除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常要用到另两个相类似的概念: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APC与APS、MPC与MPC之间的关系

APC+APS=1 MPC+MPS=1储蓄曲线 收入未消费部分即为储蓄。根据消费函数可以作出储蓄曲线。习惯上以横轴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S代表储蓄。四、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如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1200元,消费由800元增加到940元。则边际消费倾向MPC=0.7,边际储蓄倾向MPS=0.3,0.7+0.3=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是分别是反映消费与收入、储蓄与收入46五、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从公式看:

C=a+bYS=-a+(1-b)Y∴C+S=a+bY-a+Y-bY=Y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则APC>MPC;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则APC<MPC。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Y=△C+△S∴△Y/△Y=△C/△Y+△S/△Y即:MPC+MPS=1由此可知,1-MPC=MPS,1-MPS=MPC类似可知APC和APS之和也恒等于1。∵Y=C+S∴Y/Y=C/Y+S/Y即:APC+APS=1由此可知,1-APC=APS,1-APS=APC五、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二者之和等于总47第四节投资函数1、投资的含义

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增量。总投资是某个时期内的资本投入量。

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净投资即期末资本存量与期初资本存量的差。

净投资=期末资本存量-期初资本存量=总投资-折旧2、投资函数:投资函数反映投资与影响投资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决定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投资的获利能力(投资报酬率、资本收益率)、投资的成本(市场利率)、国民经济的总产出水平、企业所得税、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等。 投资函数一般表示为:I=I(r)

在线性的假设下有:I=e-dr

;e为自发投资;d为投资的利息率弹性。第四节投资函数1、投资的含义483、投资曲线投资函数I=I(r)的几何表示即为投资需求曲线。如图所示,横轴I代表投资,纵轴r代表利息率。3、投资曲线49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一.总需求与消费、投资函数1、总需求分析的几个基本假设:

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短期条件)。生产能力、资源条件,技术水平是不变的。第二,各种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根据总需求的变动而调整(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说,总供给不能成为决定与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这种情况在短期中是存在的。第三,价格水平不变,即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一.总需求与消费、投资函数50二部门模型

一.两部门模型

1、两部门简单模型的假设经济中没有政府部门。经济是封闭的,与国外部门没有任何经济联系。固定资本具有无限期的寿命,没有折旧。物价水平不变,产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不变。无供给方面的限制,实际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二部门模型一.两部门模型51

(2)扩展的两部门流量模型 居民的收入实际上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居民把一部分收入用来向厂商购买产品与劳务,把另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厂商在居民的购买支付之外又获得了其他来源的投入。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图8-11所示。YS=各种生产要素收入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C+S(2)扩展的两部门流量模型52(3)国民收入方程组YD=C+I(1)YS=C+S(2)(4)均衡国民收入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YE=YD=C+I=YS=C+S;即:I=S

引入简单消费函数C=a+bY,构成一个新的方程组:

YD=C+I;C=a+bYS

将消费函数代入第一个方程中,可得:

YE=(a+I)/(1-b)(3)国民收入方程组53第五节乘数理论一.乘数原理(TheMultiplierPrinciple)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重要的工具。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1、乘数原理:在国民收入的某个均衡水平YE0上,如决定国民收入的某因素变动ΔF单位,导致国民收入达到新的均衡水平YE1,ΔY=YE1-YE0。ΔF与ΔY之间的关系满足:|ΔY/ΔF|=λ>1

国民收入增量与决定因素增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乘数原理”,λ为乘数。2、总需求所含的因素的(ΔY/ΔF)是正值,所以,总需求因素对国民收入有正向拉动作用,是国民收入的注入因素。3、总供给所含的因素的(ΔY/ΔF)是负值,所以,总供给因素对国民收入有反向拉动作用,是国民收入的漏出因素。第五节乘数理论一.乘数原理(TheMultiplie54乘数(1)乘数:K=K=K=△Y/△I

乘数是自发支出的变化量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倍数。(2)乘数的条件:闲置资源的存在。乘数(1)乘数:K=55三、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双重性乘数发生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只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闲置资源)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充分利用,或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三、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双重性乘数发生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只56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加到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课堂作业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57解:(1)Y=(100+50)/(1-0.8)=750…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同)C=100+0.8×750=700………消费S=Y-C=750-700=50………储蓄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S=-a+(1-b)Y=-100+0.2×750=50(2)总支出C+I=100+0.8XY+I=100+0.8×800+50=790实际支出Y=800,故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800-790=10(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Y'-Y=1000-750=250)解:58(4)Y=(100+50)/(1-0.9)=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Y-C=1500-(100+0.9×1500)=1500-1450=50……储蓄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S=-a+(1-b)Y=-100+(1-0.9)×1500=50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Y=2000-150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后,乘数从

5(K=1/(1-0.8)=5)变为10(K=1/(1-0.9)=10)(4)Y=(100+50)/(1-0.9)=1500……消费59第一节失业第二节通货膨胀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失业第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60第一节失业一、失业及其分类二、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三、失业的经济损失第一节失业一、失业及其分类61一、失业及其分类1、失业和失业率2、失业的分类3、隐性失业和自然失业4、充分就业一、失业及其分类1、失业和失业率621、失业和失业率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就业(employment),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而进行的活动。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一定劳动年龄之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在规定的调查时间范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未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经在就业机构作过登记)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即: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未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状况。

1、失业和失业率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63一般说来,失业有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大类。自愿失业(voluntaryunemployment),是指劳动者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或其实际得到的工资收入大于其边际生产率而出现的未被雇佣的状态。非自愿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的工资水平就业的劳动者,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找到工作的未被雇佣的状态。2、失业的分类一般说来,失业有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大类。2、失业的分类64非自愿失业按其原因可分为:(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工作转换而导致的暂时的失业,这是因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形成的,有时也被看作是求职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调整导致的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所引起的,具有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特征;(3)技术性失业(technicalunemployment),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也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4)季节性失业(seasonalunemployment),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是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导致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有时也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这是由于经济不景气,有效需求水平过低,引起生产能力过剩而造成的。非自愿失业按其原因可分为:653、隐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还存在另一种失业:隐性失业。隐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这些人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性失业。如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期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的“低就业”现象。根据引起失业的不同原因,在经济分析中,人们又把上述的各种失业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及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是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都是必然存在的。这类失业,凯恩斯称之为自愿失业。前述的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都属于自然失业。3、隐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还存在另一种失业:隐性失业。664、充分就业不存在周期性或需求不足型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的存在,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该概念由弗里德曼提出,指的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作用,使得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要的。4、充分就业不存在周期性或需求不足型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67奥肯定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奥肯定理。它是描述实际国民收入增长和失业率变动之间关系的一条经验性定律。这条定律可以概述如下:(1)假定潜在国民收入每年增长X%;(2)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每年增长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3%,则失业率下降1%。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假定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为6%,而实际失业率为8%,再假定潜在国民收入每年增长3%,而实际国民收入每年增长6%,则充分就业失业率将在两年内实现。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每年增长4.5%,则充分就业将在四年内实现。奥肯定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奥肯定理。它是68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概念1.通货膨胀的含义2.通货膨胀的衡量:物价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Ptqt/∑P0qt)×100% 三种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通货膨胀通常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在理解这一含义时,应注意:一,物价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二,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是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升。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通货膨胀的69二、通货膨胀的种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当物价上涨小于2%~3%时属于爬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当物价上涨在3%~10%之间属温和型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当物价上涨超过50%时就属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胀率非常高(有时在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种类70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按通货膨胀能否预期,又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71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引起通货膨胀。其一是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其二是货币主义的解释,强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分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原材料和能源等涨价等几种。(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结合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72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考察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效应,也就是要弄清楚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主要从两方面来考察其效应。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考察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效应,也就是要弄清73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同样,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因为工人的工资一般比较固定,而雇主则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不利。再次,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差额,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就是负值。实际研究表明,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常常是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的。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74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前面假定国民经济的实际产出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而实际上,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是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而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引致失业。第三种情况:极度膨胀导致经济崩溃。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前面假定国民经济的实际产出固定在充分就75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浦斯曲线▲二、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浦斯曲线▲三、短期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浦斯曲线76一、菲利浦斯曲线上述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表明,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然而又接近充分就业时,存在一个“准通货膨胀”的区域,这时提高总需求水平,一方面会提高总产量和就业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使物价上升。这样,在物价水平上升和就业水平之间就会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Phllipscurve)是一条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它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浦斯1958年提出的。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一、菲利浦斯曲线上述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表明,在未达到77菲利浦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P/P65432198765430123456Ut△W/Wa△P/P8765432110987654301234

567Ut△W/Wa菲利浦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78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失业和失业率?2.什么是自然失业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时还有失业吗?为什么?3.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如何用紧缩性缺口说明需求不足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说明需求不足的原因的?4.什么是奥肯定理?▼怎样用此定理来解决经济如何增长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问题?5.什么是通货膨胀?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哪些?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将通货膨胀分为哪几类?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失业和失业率?79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80总需求曲线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curve)是描述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入的图形。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的数量关系。总需求曲线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81总需求函数假设一个经济中存在以下关系收入恒等式消费投资货币需求总需求函数假设一个经济中存在以下关系82总需求函数从产品市场均衡看:IS曲线从货币市场均衡看:LM曲线总需求函数从产品市场均衡看:83将IS-LM方程联立得:总需求曲线

即:如果P=1,y=5250 如果P=1.25,y=5000 如果P=1.3,y=4962说明:均衡产出水平会随物价总水平变动而反方向变动。将IS-LM方程联立得:即:如果P=1,y=84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D)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是表示产出量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curve)是根据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D)是85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时的个人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放在一个以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国民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就得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得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86P0YAD1AD2P1P2ASY*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物价水平会随总需求变化,但总供给并不会变化。总供给对物价水平没有弹性,总需求不会创造就业和产量,总供给决定总需求。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曲线P0YAD1AD2P1P2ASY*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物87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PASAD1AD2P1P2Y1Y2Y0凯恩斯主义者假设货币工资具有刚性或粘性,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平缓的向右上方倾斜的线。总需求曲线的右移虽然仍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但对国民收入的增加却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凯恩斯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PASAD1AD2P1P2Y1Y88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三、IS-LM模型第六章

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第六章IS-LM模型89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由来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注入量与漏出量相等。投资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消费是收入的递增函数。IS曲线是描绘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由来90在二部门的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y=α+e-dr1-β上式可化为:r=dα+ey-1-βd式中1-βd即是IS曲线的斜率在二部门的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y=α+91OrY产品市场的失衡ISrAYArEAA’BB’I>SI<S产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figOrY产品市场的失衡ISrAYArEAA’BB’I>SI<S92交易动机投机动机预防/谨慎动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动机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交易动机投机动机预防/谨慎动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931、货币需求动机

货币需求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有以下三类动机:⑴交易动机。即个人和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持有部分货币。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⑵谨慎动机。谨慎或预防动机是指为预防诸如疾病、事故、失业等意外事件所需开支而应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此时,货币需要数量和收入成正比,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认识。⑶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1、货币需求动机

942.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通常,把出于交易动机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量统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并用L1来表示,用y表示实际收入,那么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与收入的关系可表示为:

L1=f(y)设其表达式为:L1=kyk: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对实际收入的反应程度,即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上式反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与实际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关系。2.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953、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利率,则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2=L2

(r)或:L2=-hrh: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上式反映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实际利率的反方向变动关系。4、货币总需求函数对货币的总需求就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因此,货币的需求函数L可表示为:L=L1+L2=L1(y)+L2(r)=ky-hr(6.10)

L=(ky-hr)P(6.11)

(6.10)代表名义货币需求函数,(6.11)代表实际货币需求函数。3、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96LM曲线的由来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LM曲线: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Liquiditypreference-Moneysupply),LM是描绘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表示产出Y和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移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L=L1(Y)+L2(r)。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是由政府的货币政策决定的。LM曲线的由来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97利率由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决定。而货币供给是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所控制,在货币供给量已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的均衡就是m=L=L1(y)+L2(r)=ky–hr

当m为一定量时,L1增加时,L2就须减少,否则就无法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当m给定且货币市场均衡时,由m=ky-hr的公式表示的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的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被称为LM曲线。利率由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决定。而货币供给是由代表政984、代数表达式: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作表示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但由于该曲线图形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利率,横坐标表示的是收入,因此,一般用下列公式表示LM曲线4、代数表达式:99三、IS-LM模型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反向关系;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即IS-LM模型。三、IS-LM模型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当投资等于100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20003EIS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fig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20003EIS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101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EISDCBAI<SL<MI<SL>MI>SL>MI>SL<M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八种失衡fig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EISDCBAI<SI<SI>SI>102oYrELMISIIIIIIIVABCDI:I<S,超额产品供给II:I<S,超额产品供给III:I>S,超额产品需求IV:I>S,超额产品需求I:L<M,超额货币供给II:L>M,超额货币需求III:L>M,超额货币需求IV:L<M,超额货币供给两个市场失衡及其调整两个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oYrELMISIIIIIIIVABCDI:I<S,超额103rLMYY1r0E0IS1E1r1Y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IS0(a)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rLMYY1r0E0IS1E1r1Y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104rLM1YY1r1E0E1r0Y0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IS0LM0(b)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rLM1YY1r1E0E1r0Y0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I105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LM曲线不动,IS曲线变动例如: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IS曲线不动,LM曲线变动例如:政府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变动新的均衡点由二者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决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LM曲线不动,IS曲线变动106消费倾向收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c投资i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投资乘数k=1÷{1-(Δc/Δy)}交易动机由m1满足谨慎动机由m1满足投机动机由m2满足流动偏好(L)(L=L1+L2)货币数量(m=m1+m2)预期收益(R)重置成本或资产的供给价格资本边际效率(MEC)利率(r)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消费倾向收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c投资i平均消费倾向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