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外存储器8.1数据磁记录方式和编码技术8.2外存储器接口标准8.3软盘存储器8.4硬盘存储器8.5磁带存储器8.6光盘存储器1第八章外存储器8.1数据磁记录方式和编码技术1本章学习目标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
EIDE接口和SCSI接口的特点
软盘控制芯片82077AA
硬盘存储技术的发展
磁带存储器工作原理
光盘存储器工作原理2本章学习目标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28.1
数据磁记录方式和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
把要记录的二进制数据转换成有规律的脉冲序列,脉冲序列在磁头线圈中形成电流使磁头周围产生磁场,磁场使在磁头下运动的磁盘的介质磁化。
数据磁记录方式:利用某种规律将二进制数据序列转换成介质磁层相应的磁化翻转的方向。38.1数据磁记录方式和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把要记
磁记录编码:对有用的数据序列和作同步用的时钟序列进行编码,或者对于数据序列的位置重新进行编排,将其变换成记录脉冲序列。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8.1非编码磁记录编码磁记录归零制不归零制FM制MFM制M2FM制GCR(4/5)制(d,k)RLL制4磁记录编码:对有用的数据序列和作同步用的时钟序列进行(1)归零制RZ
利用脉冲的有无来表示二进制数据1和0。当要记录的数据为1时,用正脉冲或负脉冲表示;当要记录的数据为0时,没有脉冲。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01101数据介质磁化状态记录脉冲5(1)归零制RZ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0(2)不归零制NRZ
①逢1翻转不归零制NRZ-I
当数据为1时,写电流的方向就翻转一次,介质磁化状态随之翻转一次;当数据为0时,写电流不翻转,磁化状态不变。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1001011数据介质磁化状态记录脉冲6(2)不归零制NRZ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
②异码翻转不归零制NRZ-C
当相邻数据位不同时,写电流方向才翻转,使介质磁化状态随之发生变化。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0011001数据介质磁化状态记录脉冲7②异码翻转不归零制NRZ-C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3)FM制
在不归零制基础上插入同步脉冲,叠加后的记录序列再按NRZ-I制写入磁介质。
每个位单元的起始位置是时钟位,时钟位始终为1,出现脉冲;每个位单元的中心位置是数据位,当数据为1时出现脉冲,数据为0时无脉冲。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时钟数据10001011FM制编码位单元8(3)FM制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时钟数据1(4)MFM制数据位仍在位单元中间,记录数据1或0时按FM制编码规则。仅当相邻两个位单元中的数据位都是0时,才在位单元之间插入时钟位。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时钟数据10001011MFM制编码位单元9(4)MFM制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时钟数据1(5)M2FM制数据位仍按MFM制编码规则。当数据序列中连续0的数目大于或等于2时,在头两个0的位单元之间插入时钟脉冲,以后每隔两个0仅在下一个数据0的位单元起始位置插入一个时钟脉冲。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时钟数据10001011MFM制编码位单元10(5)M2FM制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时钟数据1(6)GCR(4/5)制
成组编码的原理是把数据序列按几位编成一组,对应每一种组成就有一种记录序列。
GCR(4/5)编码是把数据按4位编成一组,与之对应,再变换成5位的记录序列,每组以及各组记录连接后的序列中不允许出现两个以上的连续0。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1(6)GCR(4/5)制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1(7)(d,k)RLL制
RLL(游程长度受限)编码是使记录序列中两个“1”之间“0”的个数受限制,用主要参数d和k来表示其特征:
d表示记录序列中两个“1”之间需要插入“0”的最少个数
k表示记录序列中两个“1”之间需要插入“0”的最多个数还有三个参数m、n、r:
m表示编码前的数据序列位数n表示编码后记录序列的位数r表示m和n的值是否可变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2(7)(d,k)RLL制8.1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128.2
外存储器接口标准
ST506/412接口为低性能5MB和10MB的磁盘驱动器设计
数据传输率5Mb/s
ESDI(EnchancedSmallDeviceInterface)接口速率可达15Mb/s
EIDE(Enhanced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接口
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接口138.2外存储器接口标准ST506/412接口138.2.3EIDE接口1、IDE接口具有ST506和系统的接口
具有ESDI的速率
具有类似SCSI接口的智能,能接受高级命令不适合多媒体时代信息容量大、速度快、种类多的要求148.2.3EIDE接口1、IDE接口14IDE接口的主要信号线16位数据线
DD0~DD15
3位地址线
DA0~DA22根读/写线
DIOR-,DIOW-2根DMA线
DMARQ,DMACK-1根中断线
INTRQ1根I/O就绪线
IORDY1根16位选择线
IOCS16-2根片选线
CS1FX-,CS3FX-1根从驱动器存在/驱动器工作指示线DASP-1根通过诊断/从驱动器失败指示线PDIAG-8.2.315IDE接口的主要信号线16位数据线DD0~DD152、EIDE接口8.2.3(1)容量扩大
IDE驱动器的容量由BIOS和IDE接口共同决定,导致容量的限制。EIDE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在CMOS中设置:①自动配置
使用标准的驱动器参数表(DPT)将IDE驱动器容量信息直接传送给操作系统。②自动转换
通过增强的驱动器参数表(EDPT)来实现BIOSINT13HEDPTIDE接口硬盘驱动器EIDE162、EIDE接口8.2.3(1)容量扩大BIOSINT2、EIDE接口8.2.3(2)速度加快
IDE有PIO和DMA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最初,IDE采用处理器控制的PIO方式随着快速总线的引入,EIDE采用DMA方式(3)驱动器数量增加
IDE最多连接2个设备
EIDE建议要求BIOS和系统制造商支持基本和第二两组控制器同时使用,使得一个系统中能同时存在4个IDE设备(4)设备种类增多通过ATAPI建议支持CD-ROM、磁带机等设备172、EIDE接口8.2.3(2)速度加快(3)驱动器数量增加8.2.4SCSI接口1、SCSI的体系结构
SCSI接口是系统级接口,是处于主机适配器与智能控制器之间的并行I/O接口SCSI规范中,用3位编址或信号电平来产生ID号SCSI总线上的设备分为启动器(Initiator)和目标器(Targeter)2、SCSI接口总线由8根数据线、1根奇偶校验线、9根控制和状态线及地线组成
规定单端和差分传送两种电气条件188.2.4SCSI接口1、SCSI的体系结构2、SCSI接3、SCSI的基本操作SCSI总线的操作分阶段进行,由控制线的各信号线组合来表示8个不同的阶段。8.2.4总线空闲阶段仲裁阶段选择或重选阶段启动或复位信息传送:命令、数据、状态或消息传送阶段193、SCSI的基本操作SCSI总线的操作分阶段进行,4、SCSI的高数据传输率(1)异步方式启动器到目标器的传送:
当目标器准备好时使REQ信号有效
主机使ACK信号有效并把数据放到总线上
目标器锁存总线上的数据,并使REQ无效启动器查到这种情况使ACK无效目标器到启动器的传送:目标器把数据放在总线上,使REQ有效启动器锁存数据,使ACK有效8.2.4204、SCSI的高数据传输率(1)异步方式8.2.4204、SCSI的高数据传输率(2)同步方式启动器和目标器协议“窗口化”传送以避免等待联络信号。
目标器在每个字节发REQ信号,启动器同步地发送ACK信号允许两个信号相互超前8.2.4214、SCSI的高数据传输率(2)同步方式8.2.4218.3
软盘存储器盘片定位和驱动器机构
磁头和加载机构
磁头驱动和定位机构索引信号检测机构写保护和读/写电路8.3.1软盘驱动器228.3软盘存储器盘片定位和驱动器机构8.3.1软盘驱动8.3.2
软盘控制器主机与软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设备82077AA芯片
可控制4个驱动器能以4种速度传送数据片内有接口信号缓冲以及磁盘驱动接口信号的驱动电路
具有磁带驱动控制电路238.3.2软盘控制器主机与软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设备231、82077AA结构8.3.2241、82077AA结构8.3.2241、82077AA结构8.3.2
先进先出缓冲区接口逻辑片内振荡电路
软盘接口的驱动和控制电路驱动器接口控制电路
输入/输出缓冲区
数据分割电路
串行接口逻辑电路预补偿电路251、82077AA结构8.3.2先进先出缓冲区252、82077AA引脚信号8.3.2A2A1A0寄存器允许的操作000状态寄存器A读001状态寄存器B读010数据输出寄存器读/写011磁带驱动寄存器读/写100主状态寄存器读100数据速率选择寄存器写101数据FIFO读/写110保留111数据输入寄存器读111系统配置控制寄存器写262、82077AA引脚信号8.3.2A2A1A0寄存器允许的2、82077AA引脚信号8.3.2H272、82077AA引脚信号8.3.2H272、82077AA引脚信号8.3.2HIDENT信号MFM信号接口模式11或NCAT模式10非法01或NCPS/2模式00PS/230模式282、82077AA引脚信号8.3.2HIDENT信号MFM信8.3.3
光磁软盘将光学技术和磁记录技术结合起来磁记录技术读/写数据,光学技术伺服定位特殊的模压工艺在记录磁道中间埋入光伺服道工作原理
红外光通过磁头块中间的小孔照到光伺服道上
反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控制伺服电机298.3.3光磁软盘将光学技术和磁记录技术结合起来298.3.4
软盘存储技术的进步1、改进盘片介质、磁头性能和记录方式
采用了高矫顽力的存储介质、MIG磁头或硬盘非接触式磁头、垂直磁记录方式,使位密度可达80KB/英寸,3.5英寸软盘容量从4MB直到50MB2、充分发挥ECC纠正技术
扩大软盘驱动器中可纠正突发码的位数和允许的个数,并用控制器内置CRC电路保证ECC的正确性
308.3.4软盘存储技术的进步1、改进盘片介质、磁头性能和记3、采用先进的伺服定位技术扇区伺服、埋入伺服和光伺服技术4、使用SCSI接口按SCSI标准设计嵌入式控制器,把与驱动器接口的部分留在驱动器中,把与主机打交道的部分移到适配器中,驱动程序固化在主机适配器的BIOS内,速度快、连接方便、具有通用性8.3.4
软盘存储技术的进步313、采用先进的伺服定位技术4、使用SCSI接口8.3.41、基本机构
盘片组主轴电机和主轴驱动机构
磁头和磁头驱动定位机构读/写电路
接口和控制电路8.4
硬盘存储器8.4.1硬盘驱动器321、基本机构8.4硬盘存储器8.4.1硬盘驱动器322、温彻斯特技术8.4.1磁头、小车、导轨、主轴、盘片等封装在一个腔体内,称为头盘组件采用质量轻、浮力小的磁头和接触启停工作方式
主轴电机上装有缩短摩擦过程的制动机构,在盘片上涂有一层润滑剂332、温彻斯特技术8.4.1磁头、小车、导轨、主轴、盘片等封主机与硬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
处理机接口接受来自处理机的命令、参数及写入数据,并向处理机输出命令结构及读出数据
智能控制电路一般由微处理器、DMA控制器、硬盘专用控制芯片、RAM和ROM组成,统一管理对驱动器的操作
驱动器接口8.4.2
硬盘控制器34主机与硬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8.4.2硬盘控制器341、温彻斯特技术
采用全密封结构
采用非接触的头、盘结构,能获得极高的数据传输率,提高存储数据的可靠性
2、采用高精度、轻型的磁头驱动和定位系统
8.4.3
硬盘存储技术的发展3、采用液态轴承马达
以油膜代替滚珠,避免了金属面的摩擦
351、温彻斯特技术2、采用高精度、轻型的磁头驱动和定位系统4、磁盘和磁头的技术进步8.4.3采用电镀和溅射工艺制成厚度极薄的高磁性能金属薄膜硬盘,其金属薄膜媒体具有高记录密度、高制磁和高矫顽力,并使盘径缩小、驱动器变薄使用窄道宽的磁阻(MR)磁头和巨磁阻(GMR)磁头容易测出窄道宽磁盘上的读出信号,可以提高面密度及容量。用于读的磁阻磁头和用于写的磁感应磁头可以分别优化以得到最好的性能364、磁盘和磁头的技术进步8.4.3采用电镀和溅射工艺制成5、局部响应最大相似通道技术8.4.3利用局部响应原理抑制记录位间的干扰,大幅度提高盘片的记录密度
由于磁盘密度增大,磁头在相同时间可读取更多信号,提高了读取速度运用最大相似原理,通过多点采样,把磁头读取的信号与标准信号进行对比,得出最匹配的信号再传送,提高可靠性
375、局部响应最大相似通道技术8.4.3利用局部响应原理6、具有数据保护功能
8.4.3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SMART)根据历史记录及预设安全值对被监测的磁头、磁盘、电机、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可以发生警告、自动降速并把重要数据文件备份到其他安全扇区、硬盘或存储设备新一代硬盘嵌入如DataLifeguard系统在硬盘闲置时间离线执行错误修复,减少在使用时执行错误修复的必要性,可以改善硬盘的整体性能
386、具有数据保护功能8.4.3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1、磁盘阵列技术(RAID)的优点
海量存储
高可靠性并行处理
便于维护
8.4.4
磁盘阵列技术2、磁盘阵列的冗余结构
ECC错误检测和校正
奇偶校验盘镜像盘
391、磁盘阵列技术(RAID)的优点8.4.4磁盘阵列技术3、磁盘阵列的容错结构
8.4.4
RAID-0数据分拆(Striping),条块交叉存储,高速高性能。RAID-1
数据分拆,扇区交叉存储,镜像盘备份。冗余量大,可靠性高。RAID-102个RAID-0互为镜像构成一个RAID-1。性能最好,代价较高。RAID-2
海明码校验,位交叉存储,有冗余。适于大量顺序I/O请求的计算。RAID-3
数据分拆,位/字节交叉存储,奇偶盘校验。适于超级计算,大数据量传输。403、磁盘阵列的容错结构8.4.4RAID-0403、磁盘阵列的容错结构
8.4.4
RAID-4
数据分拆,扇区交叉存储,奇偶盘校验。适于事务处理小数据量传输。RAID-5
数据位与奇偶位组合分拆,按扇区交叉存储。可靠性高,适于小数据量传输。RAID-6
数据分拆,块交叉存储,双盘存放检纠错冗余码。可靠性很高,I/O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