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2章课件_第1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2章课件_第2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2章课件_第3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2章课件_第4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2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问题§2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3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4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1.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问题1§1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问题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什么是生产)二、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谁在生产)三、产出及其类别(生产了什么)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如何计量)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如何计量)2.§1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问题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什么是生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经济生产的定义综合生产概念的确立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3.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经济生产的定义3.经济生产的定义种植粮食炼钢运输野生大熊猫的自然生长人工养鱼野生植物生长人类采摘野生中药材人的吃、喝、睡、锻炼照顾小孩打扫卫生做饭(是)(是)(是)(是)(是)(是)(不是)(是)(是)(不是)(不是)纯自然生产过程纯自然生产过程基本的人类活动,这些活动不能由他人代替完成4.经济生产的定义种植粮食(是)(是)(是)(是)(是)(是)(生产:利用投入获得产出的过程。经济生产:在人类参与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它应该由一个特定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为得到产出要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5.生产:利用投入获得产出的过程。经济生产:5.综合生产概念的确立限制性生产观: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MPS国民收入:V+M已经成为历史概念。综合性生产观: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活动。SNA国内生产总值:C’+V+M经济生产在综合性生产观意义上得以确立。6.综合生产概念的确立限制性生产观:综合性生产观:6.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经济生产>市场化生产经济生产=市场化生产+非市场化生产第一:自产自用;第二:其他非市场化生产(政府或非营利机构的生产)7.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经济生产>市场化生产第一:自产自用;7.生产核算的范围是一个折中的结果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活动范围(生产核算范围):1、所有市场化的生产(货物和服务);2、为自己最终使用的货物生产;3、其他非市场化生产。(不包括住户内部自给性服务生产)8.生产核算的范围是一个折中的结果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活动范围(生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空间限定:“国内”范畴是指该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即生产核算的“属地”原则。时间限定:年度、季度、月度“权责发生制”的具体表现。9.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空间限定:9.二、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生产者的确认生产者的分类10.二、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生产者的确认10.生产者的确认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从生产核算的目的出发,应选择基层单位作为最小生产单位)主要生产活动:其增加值占有最大比重。次要生产活动:其增加值所占比重次于主要生产活动,但以对外提供产品为目的。辅助生产活动:其产出不对外提供,只是为企业的主要和次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创造条件的生产活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之中【工厂法】11.生产者的确认主要生产活动:其增加值占有最大比重。次要生产活动生产者的分类产业分类:投入产出分析机构部门分类:经济组织机构;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算。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身份和性质:市场生产者;自给性生产者;其他非市场生产者。这种分类可以分析市场化程度12.生产者的分类产业分类:投入产出分析12.三、产出及其类别产出的类别(1):货物与服务产出的类别(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13.三、产出及其类别产出的类别(1):货物与服务13.外在形态货物:有形的产品特征:1、可以储存2、可以运输服务:无形的产品特征:1、即时性2、不可储存3、缺乏耐久性货物与服务的划分是观察产出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变化及其趋势的前提。14.外在形态货物:有形的产品服务:无形的产品货物与使用性质中间产品

在一个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中间产品只是获得最终产品的过渡性产品。最终产品最终消费投资(积累)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在实物形态上只对应最终产品。15.使用性质中间产品最终产品15.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实物量指标:粮食产量、钢产量等(直观但综合性差)价值量指标(产出总价值)=∑(各种产品产量×价格)国内总产出(重复计算)16.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实物量指标:粮食产量、钢产量总产出重复计算的例子生产企业总产出C+V+M新创造价值V+M重复价值C煤矿厂5(5+0)50炼焦厂15(5+10)105(煤炭)钢铁厂30(5+10+15)1515(焦炭)合计503020国内总产出的重复计算使其不能客观地反映生产成果,社会分工越细其重复计算就越多。因此不宜直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17.总产出重复计算的例子生产企业总产出新创造价值重复价值煤矿厂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思路扣除这种重复计算,其方法有两种:第一、产出总价值—中间性消耗价值=增加值将各单位的增加值相加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总量。1、价值形态2、收入形态第二、从宏观上只就最终产品计算其产品价值。3、实物形态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1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思路扣除这种重复计算,其方法有两种:生产法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不同环节: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贸易活动加价+运输费用+增值税+中介费用=购买者价格生产者角度: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税=生产者价格生产法支出法19.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不同环节:生产者价格价格的分解生产中所消耗的其他货物和服务价值(C’’)生产中磨损的固定资产价值(C’)劳动者价值(V)生产中形成的剩余价值(M)第一部分是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后面三部分就是要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20.价格的分解生产中所消耗的其他货物和服务价值(C’’)20.§2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一、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二、总产出核算三、中间投入和固定资产消耗核算四、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五、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21.§2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一、增加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黄金储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四个主要指标。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在此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失业率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2.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GDP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GDP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一国的联合国会费比额=该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1-宽减率)

宽减率=(世界人均GDP-该国人均GDP)÷世界人均GDP×85%

GDP与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GDP与我国在国际组织的地位和发言权23.GDP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GDP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2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和发展建立:1、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原苏联、东欧国家的MPS。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部门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联合国的SNA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1985年3月19日,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1985年4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在继续做好国民收入核算的同时,抓紧建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我国统计部门当年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24.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和发展建立:24.发展:1、从附属指标上升到核心指标1993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2、从生产核算到使用核算在建立初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只包括生产核算,不包括使用核算,即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89年,开始试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93年,正式开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3、从间接推算到直接计算在建立初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也不是独立地计算出来的,而是以国民收入生产核算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得到的。199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改变了以国民收入为基础的间接推算方法,采用了直接利用原始资料计算的方法。25.发展:25.4、从年度核算到季度核算1992年,我国在总结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季度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5、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993年以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6.4、从年度核算到季度核算26.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发布程序初步估计过程及其数据发布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其初步估计的数据在次年年初发布的《中国统计公报》和上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上公布。初步核实过程及其数据发布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其数据在次年下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提要》上公布。最终核实过程及其数据发布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其数据在隔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提要》上公布。历史数据的调整及其数据发布2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发布程序初步估计过程及其数据发布27.一、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可以按两种部门分类提供增加值核算数据从生产活动看,比较适合从产业类别提供增加值核算数据增加值从两个角度计量:1、从形成过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从分配角度看:通过不同要素收入项目加总计算。28.一、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可以按两种部门分类提供增加值核算数据总产出核算中间投入核算增加值各要素构成项目的核算29.总产出核算29.二、总产出核算总产出的含义:P47实物构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价值构成: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30.二、总产出核算总产出的含义:P4730.总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在制品、半成品生产与销售自给性货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变通31.总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在制品、半成品31.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1、工业工业总产出:“工厂法”P49“工厂法”特点:企业之间允许重复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的项目构成:P4932.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1、工业32.企业产品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棉花棉花50棉纱厂纱锭55505织布厂坯布6555(50+5)10印染厂花布10065(50+5+10)35服装厂服装200100(50+5+10+35)100合计-420(55+65+100+200)270(50+55+65+100)150(50元)棉花——纱锭——坯布——花布——服装(1件,价值200元,增加值是150元)如果企业细分,各企业的总产出之和是420元,但其为社会创造的最终成果仍然是一件服装(200元)。由此可见,社会分工越细,总产出的重复计算就越多。无论企业细分程度如何,增加值始终不变(150元)。33.企业产品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棉花棉花50棉纱厂纱锭555052、农业“产品法”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通常采用“产品法”统计,即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林牧渔产品的价值,然后加总。34.2、农业“产品法”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通常采用3、建筑业“工厂法”和“产品法”的结合建筑业总产出统计是工厂法和产品法的结合,即针对各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建筑产品的总产出,是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和自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价值,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件制造产出和装饰装修产出。35.3、建筑业“工厂法”和“产品法”的结合4、批发零售业批发零售业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及其他损耗+应交增值税36.4、批发零售业批发零售业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36.5、金融业金融业总产出=直接收取的佣金、手续费等服务收入+隐含的服务收入银行和证券业的隐含服务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投资收入保险业的隐含服务收入=保险业务收入-应付赔款-提取的保险准备金37.5、金融业金融业总产出=直接收取的佣金、手续费等服务收入+隐三、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一)中间投入核算(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38.三、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一)中间投入核算38.(一)中间投入核算概念:中间投入(intermediateinput)又称中间消耗(intermediateconsumption),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39.(一)中间投入核算概念:39.从实物形态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要么改变了形式,要么被完全用掉。40.从实物形态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要么改变了形式从价值形态中间投入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地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部分,不是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价值。41.从价值形态中间投入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地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注意到五点原则(1)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都是非耐用性货物与服务,不能把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耐用性货物消耗计入中间投入。(2)中间投入要在其进入实际生产过程的时间予以记录,核算的是当期消耗使用额而不是当期购买额。(3)要注意中间投入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区别。生产单位向雇员提供的货物与服务,如果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应该作为中间投入;如果属于为雇员直接满足自身需要、由雇员自主使用的,则应该作为实物性劳动报酬。(4)中间投入核算要与总产出核算保持一致处理,即中间产品的消耗应是包含在总产出中的部分。(5)理论上中间投入应该采用当期价格估价。如果涉及到原材料存货变动,则需要针对价格变化进行估价调整。

42.注意到五点原则(1)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都是非耐用性货物(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概念

固定资本消耗(consumptionoffixedcapital,CFC)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计算的固定资产在每一时期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俗称固定资产折旧。43.(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概念43.计算方法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照一个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估算其折旧。

44.计算方法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44.固定资产消耗与会计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别(1)范围不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住户和非企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也需要计算折旧。(2)固定资产总价值的计价方法不同。企业会计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而国民经济核算在整体上要求以现期价格进行估价。45.固定资产消耗与会计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别45.四、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一)增加值的含义1、概念:增加值(valueadded)是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之后的余值,代表该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也称为最初投入。增加值在微观上不受生产中所消耗价值大小的影响,能够反映各单位运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生产活动净成果,在宏观上不存在重复计算,加总起来,即可以表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的总成果。46.四、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一)增加值的含义46.2、关于总值与净值总增加值(grossvalueadded)=总产出-中间投入价值净增加值(netvalueadded)=总增加值-固定资本消耗

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更加符合增加值的定义,因为它扣除了总产出中包含的全部转移价值,不包含任何重复计算。但是,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却是总增加值。47.2、关于总值与净值总增加值(grossvalueadde3、固定资产折旧为何要计入增加值?P55

计算固定资本消耗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在使用上的特殊性48.3、固定资产折旧为何要计入增加值?P55

计算固定资本消耗的(二)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49.(二)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生产法49.1、生产法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GDP=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中间投入:在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投入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50.1、生产法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50.2、收入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社会保险费。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折旧:指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或虚拟计算的价值。营业盈余:主要是指营业利润。指生产者因从事生产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而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规费。指生产者因从事生产活动得到的政府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51.2、收入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指生产者因从事五、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一)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二)生产法GDP核算应用分析1.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2.各产业增加值率分析3.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

(三)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应用收入法GDP核算数据,可以就各产业增加值在不同要素构成项目上的初次分配状况进行分析,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初步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52.五、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一)生产法与收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分配关系逐步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分配政策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农村实行“缴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放权让利”的“经营责任制”,同时采取多种放开搞活的措施,促进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大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的初次分配关系从1978年的33.9%、11.1%和55.0%变为2007年的24.1%、18.4%和57.5%。30年间,国家收入比重下降了9.8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比重上升了7.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比重上升了2.5个百分点。53.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分配关系逐步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分§3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三、资本形成核算四、支出法GDP核算表及其应用分析54.§3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一、支出法GDP核算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一)核算方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55.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一)核算方法:55.(二)核算原则

1.记录时间:最终支出各项目核算都是以获得产品、形成支出为记录时间,即根据货物服务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作为支出发生的时间。

2.记录价格:核算中所采用的价格是购买时点的购买者价格。56.(二)核算原则

1.记录时间:最终支出各项目核算都是以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一)定义最终消费支出(finalconsumption)是指当期消费者为获得消费货物与服务所花费的支出。57.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一)定义57.(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最终消费与中间消耗。最终消费是出于非生产目的而使用货物服务,由此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相区别。2.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最终消费是为了满足即期生活需要,不是为了增加所持有的资产,由此与资本形成相区别。58.(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最终消费与中间消耗。58.(三)构成1.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consumptionexpenditure,PCE):指由国内常住居民个人或住户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获得货物服务而花费的支出。2.公共消费支出(governmentconsumption):指由政府等部门为满足整个社会或社会某部分成员公共需要而花费的支出。59.(三)构成1.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consump(四)核算方法—居民个人消费1.居民个人获得消费用货物服务,可能作出货币性购买支出,可能是通过实物性分配获得的,还可能是自给生产方式下获得的,在后两种情况下,需要估算实现这些消费支出数额。2.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的内容(1)耐用消费品(2)非耐用消费品(3)各种消费性服务(4)住房服务3.结合用途考虑,具体分为八大类。60.(四)核算方法—居民个人消费1.居民个人获得消费用货物服务,(四)核算方法—社会公共消费1.公共消费支出核算的主要部分是政府消费支出,此外还包括为住户服务的各种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的最终消费支出。2.公共消费支出是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的,一是针对确定的某类人或某类住户提供的部分;如教育、卫生保健服务。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发生的。如行政管理服务、国防服务等。61.(四)核算方法—社会公共消费1.公共消费支出核算的主要部分是3.从消费提供方式看,公共消费支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政府等机构补贴某些部门,使其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住户提供货物服务。公共消费支出是所提供的货物服务市场价值减去由住户支付部分后的差额;二是政府等部门作为非市场生产者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公共消费支出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花费的支出,即政府等机构的经常性支出与固定资产虚拟折旧之和。62.3.从消费提供方式看,公共消费支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政府等机构(五)关于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另一种定义1.定义实际最终消费(actualfinalconsumption)是从消费获得来定义的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63.(五)关于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另一种定义1.定义63.2.实际最终消费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二者的差别在于政府为特定个人或人群花费了支出,这部分支出应该如何归属,即将原本划归政府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分离出来,作为个人实际消费的一部分。两种定义下的消费概念并不影响最终消费的总数额,只影响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二者的相对规模。64.2.实际最终消费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二者的差别在于政府为特定3.实际最终消费的意义

通过核算实际最终消费,可以更清楚地体现政府等机构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核算居民个人消费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数据的可比性。

65.3.实际最终消费的意义通过核算实际最终消三、资本形成核算(一)定义资本形成(capitalformation)从产品使用角度看代表用于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从积累结果看,资本形成对应由于经济交易引起的生产资产当期净变化,即花费于生产资产积累上的投资支出。66.三、资本形成核算(一)定义66.(二)生产资产1.定义生产资产(producedasset)是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出现的非金融性资产。“生产”包含两层意义:(1)生产资产是由各期生产的产出积累形成的;(2)生产资产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其消耗会转化为新的产出价值的组成部分。67.(二)生产资产1.定义67.2.类型(1)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中可以反复或连续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以下类别:住房,其他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牲畜和林木等培育性固定资产,计算机软件和矿物勘探价值等无形固定资产。在核算上,界定固定资产常常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资产使用寿命要长,一般规定要在一年以上;二是单位价值要高,应该在规定限额以上。68.2.类型(1)固定资产:68.(2)存货:是指各单位出于各种目的持有的、处于流动状态的货物,具体包括材料和用品存货、在制品存货、制成品存货、转卖商品存货以及国家物资储备。69.(2)存货:69.(3)贵重物品:(中国目前没有将其作为单独的构成项目进行核算)是指主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而获得和持有的资产,目的是通过持有而保值或增值,本身与生产消费没有直接关系。70.(3)贵重物品:(中国目前没有将其作为单独的构成项目进行核算(三)核算方法1.固定资本形成核算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

在中国,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础核算固定资产资本形成总额71.(三)核算方法71.2.存货变化核算存货变化净值=当期获得的存货价值-处理的存货价值=期末存货价值-期初存货价值的差额注意:1、价格2、平衡项72.2.存货变化核算存货变化净值=当期获得的存货价值-处理的存货四、支出法GDP核算表的应用分析(一)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与分析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二)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与分析1、恩格尔系数2、耐用消费品(三)关于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1.资本形成的产业配置分析2.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

73.四、支出法GDP核算表的应用分析(一)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情况

74.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情况74.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情况

75.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情况75.§4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一、GDP的总体核算二、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三、GDP核算的扩展76.§4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一、GDP的总体核算76.一、GDP的总体核算三方等价原则:国民经济是一个包含生产、分配、流通以及使用诸环节的循环过程,生产的成果在实物上必然要使用,在价值上必然要进行分配,由此可以在不同环节上计量一个时期的经济活动生产成果。这种在生产、收入、支出三方面计算GDP的原理就是三方等价原则。在美国,以支出法为主。在中国以生产法为主,其次是收入法。77.一、GDP的总体核算三方等价原则:77.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生产2000年使用2000年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89468260713171245894684836612991

1415413957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净出口出口进口(-)二、统计误差8934154601428961919723699117053250032624-1242240231432090312778.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生产2000年使用2000年一、生产法国内生二、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一)GDP与GNP

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但是,创造价值并不一定获得价值,一国创造的价值总量和该国从生产中所获得的收入总量不一定相等。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反映一国从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指标。79.二、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一)GDP与GNP79.什么是人均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再减去对国外的要素支出。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出)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指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利息、红利等。80.什么是人均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