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艰难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艰难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艰难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艰难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艰难转型的近代政治一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时间国际背景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与影响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国门的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作为主要侵略方式;侵略过程中,列强之间的关系以相互勾结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侵华的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侵华的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的方式: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日本侵华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百年反侵略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抗争探索1.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主线各阶级在抗争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两个阶段(1)19世纪40~90年代,以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和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主(2)19世纪90年代至1919年,以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掀起戊戌变法;革命派,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掀起辛亥革命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激进派,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为主主要内容学西方器物、学西方制度、学西方思想文化涉及领域军事、经济、政治、思想

2.近代后期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性质和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阶段和中心5月4日至6月初,在北京;6月5日起,在上海主要特点彻底、不妥协(取得初步胜利)、群众基础广泛参与阶层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民族资产阶级是重要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领导国民革命——民主革命力量的联合斗争革命成果歼灭孙传芳、吴佩孚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重要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主要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兴起的标志;北伐战争是高潮的标志;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是结束的标志土地革命——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重要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主要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抗日战争——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抗战路线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主要战场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革命任务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两次谈判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四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胜利阶段

整合三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②鸦片战争后,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4)新思潮的萌发①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四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比较项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义和团运动(1899~1900)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反帝爱国运动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后者是主要原因);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连年的自然灾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主要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时也反侵略帝国主义组织方式利用宗教(拜上帝会)形式组织,有统一的领导中心和军事制度没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具有自发性、分散性理论来源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西方基督教教义封建迷信思想规模建立政权,持续14年,转战18省,波及大半个中国,主要在东南经济较发达地区未建政权,持续时间短,波及范围小,主要在山东、直隶地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对外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反对侵略盲目排外影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打破了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失败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根本原因);没有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认识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五从不同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史角度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思想史角度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史角度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迅速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社会史角度辛亥革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移风易俗,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六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角度解释思想启迪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组织准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革命转折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七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政治民主化层面: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①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民主的声音。②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经济层面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中华民族人民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1942年,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八规律趋势——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1.演变过程时期特征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全民族抗战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掀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台湾与祖国分离,祖国长期不能统一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专题训练】1.1894年前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资本单位:万元)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资本一般绅商资本增值资本总计军用工业9311401071官办民用工业91341954官督商办工业10885875265262803007商办工业2805608771717合计2932768806108611576749占总数(%)43.4411.3811.9416.0917.14100表格反映出当时中国(

)A.洋务运动成效有限 B.列强侵华转为资本输出为主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经济结构体现鲜明时代特征2.下图为中国某沿海城市的发展趋势图,据图可知该城市为(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成都3.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德国修筑由胶州湾经潍县、益都(今青州)、博山、邹平等地达济南及由胶州湾经沂州(今临沂)、莱芜至济南等两条铁路;山东境内开办各项工程,需用外国人员、资金、器材时,德商有优先承办权。该条约的签订(

)A.使山东事实上成为德国势力范围 B.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延续C.打破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D.推动了山东民族工业的发展4.下表是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

)言论出处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彼使我变,利为彼得;我自欲变,权为我操王韬《答强弱论》A.完全突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西学结合C.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D.揭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序幕5.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开民智最切要者莫过于“开官智”。他曾说:“绅权固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即今日欲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上不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这一主张(

)A.勇于突破君主体制束缚 B.切实体现出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思想C.旨在提高官员政治素养 D.试图通过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变革6.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 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7.“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对文中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正确解读是(

)A.“制夷”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B.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C.第三次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共和的传播D.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8.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政党政治有一定影响力 D.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9.1919年4月1日至5月1日,北京《晨报》刊载了陈溥贤的一系列文章,《近代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指出《资本论》是“不朽名著”;《各国要承认列宁政府了》解释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真实含义;《人类三大基本权利》指出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论述(

)A.指导了上海工人罢工斗争 B.实践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启发了中国人民思想觉悟 D.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0.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决议,将传统的祀孔典礼改为“孔子诞辰纪念会”,“大成殿”三字改成“孔子庙”,每年阳历8月27日举行纪念典礼,至此国家祀孔典礼在南京国民政府治下得以重兴。国民政府祀孔的主要意图是(

)A.凝聚民族抗战的力量 B.彰显国民党统治的正当性C.重振传统儒学的权威 D.实现党内的团结与和睦1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C.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12.中国共产党从“以俄为师”到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从幼稚走向成熟。其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C.遵义会议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3.《申报》主题词《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申报》政治类主题词频率历时变化图——摘自饶高琦、胡星雨《自晚清到民国<申报>主题词的历时演变和分期》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上图中《申报》政治类主题词的变迁进行解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月,刘铭传进京陛见,同时呈递奏请筹造铁路一折,明确提出:“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包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对此,内阁学士张家骧上折,力陈铁路之弊。他认为,兴办铁路必将出现三弊:其一是修路将导致工商繁盛,从而吸引洋人前来通商贸易,“利尚未兴,患已隐伏”;其二是民不乐从,徒滋骚扰;其三是虚靡帑项,赔累无穷。同年,降调顺天府府丞的王家璧上折,指责刘铭传筹造铁路的奏折是李鸿章授意而为,攻击刘、李倡议兴办铁路“似为外国谋而非为朝廷谋也”。而此时又有翰林院侍读周德润及通政司参议刘锡鸿上折反对修路,其中尤以刘锡鸿的反对最为激烈,影响也最大。因为刘锡鸿此前曾作为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手出使欧洲,有实地考察欧洲的经历,因而他的《罢议铁路折》成为反对派的经典作品。中法战争结束后,战争中暴露出海军调度协调的问题,清廷最终同意成立“海军衙门”,同时陆军调兵遣将行动迟缓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清廷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重新考虑是否应当修铁路。于是经过李鸿章和奕䜣的努力,清廷终于在1886年将铁路事宜划归由奕䜣为总理,李鸿章等人会办的海军衙门办理。——改编自凌懿《晚清官场铁路大争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80年代晚清官场关于修筑铁路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刁莉、唐倩《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93—1937)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前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图表主要反映了不同性质企业的资本来源和投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商办资本额数较少,占总数的比例也较低,面临资本不足的困境,会导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投资比例,未涉及具体结果,不能得出洋务运动成效有限,排除A项;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的内容,是投资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观察图画内容可知,该城市在1840年后,发展趋势下降,之后长期在稳定在0.005%-0.01%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在鸦片战争之前是中国的外贸中心,在鸦片战争后,发展趋势减缓,其发展趋势与图画一致,故A项正确;在鸦片战争后,上海的经济地位上升,呈现上升趋势,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深圳发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是图画显示该城市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一定的发展,排除C项;成都位于中国内陆地区,在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后方,其发展水平上升,但是材料显示的城市在20世纪40年代却呈现下降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根据材料“山东境内开办各项工程,需用外国人员、资金、器材时,德商有优先承办权。”可知,该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在山东拥有优先权或独占地位,使山东事实上成为德国的利益范围,A项正确;该条约的签订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尚未爆发,排除B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时间是1899年,排除C项;该条约的签订不利于山东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早期(中国)。根据表格中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言论可知,早期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主动变革,挽救民族危机,这些主张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早期维新派并没有完全突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A项;这些主张没有体现和西学的结合,只是提出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魏源林则徐等人揭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开民智最切要者莫过于‘开官智’”“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和所学可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梁启超主张通过开启“官智”的方式来推进政治改革,即试图通过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变革,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开官智”的方式进行改革,非勇于突破君主体制束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方式,非体现出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思想,排除B项;提高官员的政治素养是手段,非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连同原有广州在内的五个口岸对外通商。而材料中所体现的是上海在通商口岸贸易地位的提升,成为全国各对外贸易港口货物总值占有量最多的地方,这表明中国贸易重心由广州向上海转移,C项正确;材料没有完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故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中国外贸重心转移,未涉及美英在华利益角逐,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上海在国内进出口贸易中占重要位置,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1949年近代(中国)。据材料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指的的是新思想萌发、第二次指的是洋务思想、第三次指的的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下面选项正确的是D项,他们都推动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D项正确;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师夷”,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没有主张政治民主,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是民主平等,不是民主共和,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立宪派,即使是封建军阀迫于形势也参与组党参政,这表明当时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C项正确;“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是对材料信息的高度概括,没有指出这个现象的本质,排除A项;“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体现为袁世凯利用政党操纵国会局面,实现独裁统治,材料主要体现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的风潮,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而“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19年(中国)。陈溥贤的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宣传十月革命,明确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文章肯定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宣传了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对于国人的思想解放有很大意义,C项正确;这一时期五四运动尚未发生,上海工人罢工还未开始,排除A项;陈溥贤的文章是介绍理论,而非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排除B项;第一次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项错在“系统”,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熟谙传统“礼治”之道的国民党看来,应当充分利用和掌控传统的政治仪式和文化符号以标榜其统治的正当性,即通过国家祀孔以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B项正确;此时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A项;“重振传统儒学的权威”并非国民党祀孔的主要意图,排除C项;“实现党内的团结与和睦”不是国民党祀孔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的变化,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所以说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彻底性,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是其结果,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这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C项正确;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示例:1908年,宪政、圣鉴、上谕、改革、内阁这五个主题词出现频率较高,是社会关注热点。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有: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国人不懈的探索救国之路。此时,清政府主导新政、预备立宪这些变革,“宪政”“改革”“圣鉴”“上谕”成为这个时代政治探讨的主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申报》中的出现频率;预备立宪的实行、责任内阁的政治改革目标,使得“内阁”主题词在《申报》中屡次出现。1917年,宪法、内阁、参议院、参议员四个主题词出现频率较高,关注热度上升。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有:随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曲折前进,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