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庚学习目标学会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1了解文艺评论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2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3提升鉴赏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4情境导入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树叶”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诗人风骨
学者风范作者介绍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作者介绍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皎如白雪,煦如阳春。——吴组缃作者介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钱理群袁行霈作者介绍北大学子葛晓音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他抬起头,微微含笑,望着屋宇的东方,目光中有坚毅,有安详,有回忆,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解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初读课文筛选信息关键句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关键词理思路①总结句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②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③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
“木”字上。④结尾句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过渡句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⑥上段尾句——过渡句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⑦独立成段的句子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初读课文理思路发现问题(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是为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分析问题(4-6段)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解决问题(第7段)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一字之差
巧析不同作者说:“‘木叶’之于‘树叶’,不过只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试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木(叶)”与“树(叶)”。填写下表,区别“木(叶)”与“树(叶)”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木(叶)树(叶)
1品读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思考诗句中“高木”与“高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树叶变黄扫:风大、猛烈树叶多,密密层层、起伏不平悲风:强劲的风叶子越来越少,“落木千山”的空阔。高木空阔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越绵密,感情越饱满。高树饱满
2“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什么“木”会有这个特征呢?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联想联想叶子落下来,光秃秃的
3“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木颜色触感微黄干燥联想联想
4品味探讨诗句“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落叶”与“木叶”的不同意味。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柔:树枝的柔嫩冉冉:柔软鲜嫩、饱满、饱含水分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风吹物而摇动的样子秋季,树叶变黄,干燥下:树叶的飘零木叶——干燥微黄而飘零文本探究分析问题概念季节颜色意味树叶树叶春夏绿色繁茂湿润木叶树叶清秋微黄干燥疏朗绵密落叶落叶春夏之交/秋黄/绿色繁润/干燥落木落叶深秋黄褐色疏朗空阔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字”之差
相去千里小结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木(叶)树(叶)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干燥
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密密层层浓阴满地生机活力枯黄“木(叶)”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第一第二木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木
叶联想想象落叶微黄干燥暗示性叹息漂泊清秋一字千金
得到启示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真正目的: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通过对诗歌意象“木叶”艺术特征的学习,为我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暗示性联想诗歌语言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得到启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提问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色彩较强,不利于大众的接受与理解。“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回答说“木
叶”“木
叶”成为诗人所钟爱的对象“木”的艺术特征及原因小结“木叶”“树叶”的异同诗人们钟爱“木叶”古诗很少用“树叶”“木叶”与“树叶的不同”代表树干,含有落叶的因素微黄与干枯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一字千里发现问题暗示性分析问题总结另选意象
学以致用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巩固练习谈论交流以“流水”意象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阻隔“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绵绵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闲适悠然的自然风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世事无常”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相思”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请思考下列诗中“梅”的暗示性。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强调了凌寒独开,不畏严寒,高洁品质(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寂寞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乐观坚定,壮美豪放,充满自信。(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以上三首诗虽都是咏梅,但是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情境不同,导致其暗示性也不同。学以致用
对接高考(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献检索步骤课程
- 中班小树叶课程
- 基础护理:病人搬运技巧与注意事项
- 秋期学校德育工作方案2025年范例
- 2024年五月制图教学元学习
- 儿科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 蓝色简约工作述职报告
- 诚实守信立身之本道德讲堂教案课件宣传资料
- 员工消防培训课件
- 2025年幼儿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2024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 DB4228∕T 24-2021 包装用箬叶
- 运维工作大纲
- 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以智联招聘为例
- 放弃治疗同意书
- USP 1225检验方法验证和USP1226检验方法确认(中英文稿)
- IDC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