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古人做“朋友”-部编版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_第1页
我和古人做“朋友”-部编版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_第2页
我和古人做“朋友”-部编版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_第3页
我和古人做“朋友”-部编版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_第4页
我和古人做“朋友”-部编版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我和古人做“朋友”—部编版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元的第一篇课文,整个单元围绕“美好品质”展开。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内容很简短,全文只有30个字,从文言句式的表达来看,言简意赅,多是单字成意,字少意丰。文中司马光和群儿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司马光当时的动作,想象司马光当时的神态、心理以及群儿的表现,从而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二、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弃、持”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登、跌、众、弃、持”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想画面等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画面等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四、教学过程任务一:班级朗诵会——书声琅琅,读好古文

1.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有点不一样,它是古人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写的文章,是我们小学阶段要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文言文),像这样篇幅短小的文章,我们也叫它小古文。

2.文言文学起来很有意思。我们先来看一看编书的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内容。

文章、注释(注释有什么作用?帮助理解课文)、插图(看了插图就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内容)、生字(这些是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蓝色“通道”里的这些字谁会读?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课后习题(帮助我们学习课文用的),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源。

活动:读好文言文

学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

(1)教师范读。

(2)请大家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与句之间的停顿(第一遍读半句,第二遍句子变长,第三遍读长句子)。

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注意了哪些地方的停顿?(出示课件)是不是这些地方?请你们标出来。

(3)文言文停顿很有学问,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己读读课文,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体会。

(4)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学文言非诵读不可”,文言味首先是读出来的。读准字音、读准音调、读准节奏这样的诵读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借助声音进入情境。因“音”利导,循“声”问道,帮助学生创设其会意的条件,让文字“活”起来。任务二:故事我能讲

——趣读古文,读出画面

活动一:读古文,教方法。

1.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还要读明白。怎样能读懂这篇小古文?有什么好方法?(注释、插图、联系生活、联系学过的知识等)

2.接下来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读完后再借助注释及其他方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3.对于没有解决的词语,小组内提出来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组内交流。

4.指名小组汇报说故事,其他组评价补充。(师:其他组有补充吗?有不同看法吗?有什么需要向他提问的?)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此板块教学,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中提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来设计的。在此板块学习中,学生有较为充分的自学自悟空间,特别是“配合注释”的阅读模式,能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初步引出新的阅读能力。

活动二:品古文,想画面

1.默读课文,你看到了哪些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圈画出关键的词语。

2.学习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你看到了哪幅画面?

(2)你看到的是——“群儿戏于庭”(点红)的画面。庭院里会有些什么吸引一群小孩子在哪儿游玩?(假如你来到这个庭院里,会和这些小朋友干些什么?)(指名读)

(3)预设:戏于假山、石凳、小池、树林,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从哪个字看出这些画面的?

(板书:戏)你看,一个字就能看到这么丰富的画面,这就是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读:群儿戏于庭。”(舒缓、快乐)

(4)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你看到的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画面。

瓮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把这个注释读出来吗?这位同学是借助注释来理解“瓮”的。)我们来看看:(出示图)区别“瓮”和“缸”。

仔细看插图,这个瓮怎么样?(大,能装很多水;很高,比这些孩子高。小孩子掉进去更不容易爬出来。)一个小朋友跌入瓮中,情况怎么样?(危险)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贴词: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教师比划)水到腿不是没,水到腰不是没,过了头顶整个浸人水中才叫没。(你感觉怎么样?痛苦、挣扎……生活中你有在水中的经历吗?其他人呢?)

(5)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事情的变化。(师范读,指导,评价)

一句话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3.学习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从这句话,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A.画面一:“众皆弃去。”

①大家都跑了。你是从哪个词里感受到的?(板书:弃。“弃”是生字,是丢弃的意思,“弃去”就是离开的意思)

想象一下,当时可能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众人为什么离开?干什么去了?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多人说)。

②师:场面一片混乱啊!谁能读出画面?

(评价)

B.画面二:“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你看到的是——司马光砸缸的画面。

②司马光是怎么砸的呢?(很用力)

(你是从哪个词里面看到的?(板书:击)

③师读,生做动作(先慢,后加快速度)。

这瓮可结实了,这样的速度砸不破(加快速度)。

④用语气读出来(这个瓮又大又结实,再用点力气)。

谁来读?要读出众儿的慌乱和司马光的从容不迫。

c.画面三:“水迸,儿得活。”

最后一个画面是——“水迸,儿得活。”(齐读句子)(板书:“得活。”)

①结果,瓮破了,这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读出这样的画面。

面对危急情况,众人慌乱,而司马光却从容不迫,此时你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聪明、勇敢、冷静、急中生智

4.当危险发生时,大家都离开了,只有司马光当机立断击瓮救人,让我们感受到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引导学生用看注释、观插图、想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来学习,遵循从“习得”到“学得”的言语生长规律。任务三:品质我懂得——读懂古文,讲出人物品质

学习提示:小组合作讲故事,一人讲起因部分,一人讲经过部分,一人讲结果部分,一人发表对司马光的看法:司马光真是一个

的人。

1.出示评价量表,生合作讲故事。

2.小组上台展示,结合评价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3.小结:短短30个字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机智勇敢、聪明果断的司马光。和我们刚刚讲的故事相比,你认为这篇课文有怎样的特点?(言简义丰)

4.介绍司马光: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设计意图:学生第—次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