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网课期间,小朱同学推送了一期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为主题的电子海报,寄托他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和思念之情。下列诗句与“春天”这一主题无关的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D.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霞霞本次语文期末考试满分,一出门便觉天格外蓝,迈着轻盈的步伐,感觉如坐春风。B.苦吟诗人贾岛对诗歌字斟句酌的追求近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其诗作并非信手拈来。C.年轻人恶搞杜甫画像,拿名人消遣娱乐,这种穿凿附会的做法会失了分寸,辱没传统。D.文章之美贵在情真自然,而用力过猛的匠心锻造则常常使其陷入俗套,令人不忍卒读。3.阿潘主编在审阅稿件的时候,发现一段语序混乱的文字。作为助理编辑,你能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整理好顺序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吗?你觉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数字化转型起步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字技术接入和应用的双重“鸿沟”严重制约“数字丝绸之路”全面发展和成果共享。①难以在软硬件层面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②受资源禀赋、宗教文化、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③沿线部分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数量少、质量差、互联网普及率处于较低水平④数字经济服务尚未普及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数字滤镜:莫让修饰变修改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适度的修饰本无可非议。但近年来,随着网络影视剧的蓬勃发展,一些作品中对于滤镜的过度使用,却让修饰变成了修改,从而使对美的追求从真实走向了虚假。不仅众多演员在剧中因过度修脸而出现脸型“翻车”,甚至导致了由于磨皮过度,让网友误将某网剧群众演员认作假人的乌龙事件发生。(a)②当此类事件频繁出现,以至于对瑕疵的修饰影响到对主体的辨识,甚至引发真假之争,这已不再只是个人审美和后期处理的技术失误问题,而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和审美因素。③任何一张自然脸都不可能绝对完美,任何一张自然脸的图像也不可能毫无瑕疵。因此,数字滤镜需要在算法的帮助下,利用一套程式化的视觉规范对不完美的脸部图像进行“修正”。数字滤镜可以对图像进行任意修改,也可以生成任意风格。这就让脸部图像拥有了被随意修改和任意制造的可能,也使得脸部图像的修饰越来越缺乏约束性。但当数字滤镜被过度使用,修改的图像数据越来越多,生产出的脸部图像也距离真实的脸越来越远。④真实本就是美的组成部分。过度修饰不仅让个体的独特和差异失去辨识,也过滤掉了真实。脸的图像不仅是一种个体特征,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不同“时代的面容”是观察时代文化的一个切面。网络影视剧本是对时代生活的多样化反映,但当脸的图像被数字滤镜过度修改之后,脸部细节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意义的多样性也随之被抹去,反而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了美的反面。(b)⑤在各类图像和短视频社交App中,开发者通常会预置多样化的选择。既有“一键美颜”的傻瓜模式,也有精挑细选的专业模式。多样的算法和不同的滤镜,本应会产生更多的风格选择。但对于大众而言,专业参数设置的复杂性和选择上的困难都会让其产生畏难心理。简单且不会出错的“自动风格”反而容易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网络照片的“千人一面”。⑥当一种审美风格在图像社交媒体中成为主导,就迅速打破媒介的藩篱,迁移至影视剧、短视频等更多的大众媒介之中,尤其对网剧的审美风格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风格被过度追求,一张三维的脸因过度磨皮而平面化,甚至脸部皮肤和毛孔都不可见。(c)⑦一个显在的事实是,虽然人们对演员过度修图的行为时有调侃,但同时对真实的脸部图像又不太包容。各种演员颜值坍塌,以及憔悴、衰老和油腻的照片频上新闻,就是实例。(d)在错误的审美引导下,大众误将修改后的脸部图像认作真实,反而对真实面容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⑧艺术是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微妙平衡,追求美也是人类自跨入文明门槛以来延续至今的问题。对于传统影视剧创作如此,对于网络影视创作依然如此,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导致审美脱离真实。滤镜不是万能的修改器,过度依赖滤镜不仅会导致美的变形,还会让前期拍摄产生依赖心理,认为既然后期一切可为,那么前期工作就可以粗糙、任性。⑨摄影术的诞生,让画家开始重新思考精准再现的意义,并用重构的方式来对抗技术对现实图像的精准还原,更是直接催生了现代艺术的兴起。而数字时代的来临,又让这个问题再次浮现。如何对待真实,是数字时代不得不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⑩但无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数字修改都不等同于随意、任性,审美也有健康与畸形之分。我们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抵制“唯颜值”的畸形文化。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网络影视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审美的职责,不可偏离了真实性和人民性。(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8月10日)4.茜茜同学发现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唯颜值”取向和存在性焦虑影响下,对于演员而言,别人修了你不修,别人瘦脸你不瘦,就会很容易陷入形象坍塌和颜值不再的焦虑之中。根据文意,你觉得这些文字描绘的现象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一处?()A.(a)B.(b)C.(c)D.(d)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数字滤镜”的一项是()A.利用修图软件提高脸部亮度。B.化妆师开拍前修饰演员容貌。C.借助电脑后期让演员显年轻。D.在线直播博主开启美颜滤镜。6.二狗同学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为“如何正确看待美颜技术”演讲比赛,如果你从这篇文章中选择一句话推荐给他,以下不合适的一句是()A.真实本就是美的组成部分。过度修饰不仅让个体的独特和差异失去辨识,也过滤掉了真实。B.艺术是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微妙平衡,追求美也是人类自跨入文明门槛以来延续至今的问题。C.我们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抵制“唯颜值”的畸形文化。D.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网络影视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审美的职责,不可偏离了真实性和人民性。7.能够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相对于网络影视作品,传统影视剧创作中并不会使用过多的数字滤镜。B.多数人只用图像和短视频社交App中的“自动风格”模式,并不需求功能更多的App。C.数字滤镜导致当下生产出的脸部图像距离真实的脸越来越远,带来了审美失真问题。D.网络影视剧是对时代生活的多样化反映,所以数字滤镜的使用需要有所限度。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技术层面论证了算法的程式化视觉规范,使得脸部图像的修饰缺乏约束性,进而导致失真。B.文章以各类App为例,指出大众使用数字滤镜中“自动风格”模式,会导致审美走向单一化。C.文章论证了大众如果误将修改后的脸部图像认作真实,反而会对真实面容要求更苛刻。D.文章引用摄影术的例子,论证了数字时代的来临,也将让艺术家开始通过重构的方式来对抗技术对现实图像的精准还原。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④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摘自朱自清《荷塘月色》)文本二:①朱文的譬喻虽多,却未见如何出色。且以溢美过甚的《荷塘月色》为例,十一句中一共用了十四个譬喻,对一篇千把字的小品文说来,用喻不可谓之不密。细读之余,当可发现这些譬喻大半泛浮,轻易,阴柔,在想像上都不出色。也许第三句的譬喻较有韵味,第八句的能够寓美于丑,算是小小的例外吧。第九句用小提琴所奏的西洋名曲来喻极富中国韵味的荷塘月色,很不恰当。十四个譬喻之中,竟有十三个是明喻,要用“像”“如”“仿佛”“宛然”之类的字眼来点明“喻体”和“喻依”的关系。在想像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竟要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唯一的例外是以睡眼状灯光的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②朱自清散文里的意象,除了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好用女性意象。前引《荷塘月色》的一二两句里,便有两个这样的例子。这样的女性意象实在不高明,往往还有反作用,会引起庸俗的联想。“舞女的裙”一类的意象对今日读者的想像,恐怕只有负效果了吧。“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简直令人联想到广告画之类的庸俗场面;至于说白莲又像明珠,又像星,又像出浴的美人,则不但一物三喻,形象太杂,焦点不准,而且三种形象都太俗滥,得来似太轻易。用喻草率,又不能发挥主题的含意,这样的譬喻只是一种装饰而已。(摘自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有删改)文本三: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培根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摘自钱锺书《通感》)9.晓华同学找来几篇名家作品来做比较阅读,以下选项中与文本一的语言风格更接近的一项是()A.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既踏进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锅,谁不笑笑呢!B.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C.太阳西斜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水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微腥的潮味。D.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10.下列对文本一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的第②段重点写荷塘,而第③段重点写月色,两者看似分离,实际又互相渗透。B.“田田的叶子”和“亭亭的舞女的裙”都采用叠词法写景,突出了荷叶的密度与姿态。C.蝉声与蛙声打破了四周环境的寂静,令更爱冷静和独处的作者雅兴全失,进而由喜转悲。D.“脉脉的流水”中作者将流水人格化,既表现了流水无声,又赋予了其深含感情的形象。11.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散文不仅好用草率浅显的明喻,也好用不高明的女性意象。B.明喻要点明“喻体”与“喻依”的关系,不够含蓄,所以不如暗喻。C.《荷塘月色》中的女性意象容易引起庸俗的联想,只会产生负效果。D.比喻要有准确的焦点和不轻率烂俗的形象,否则只是一种装饰罢了。12.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三通感观点的一项是()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做刀笔吏的在这种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可是在都市里讼师改称“律师”,之上还要加个“大”字;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在都市社会中一个人不明白法律,要去请教别人,并不是件可耻之事。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礼治秩序的性质,我可以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意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难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文本二:城市是个陌生人社会,人们之间无法用乡土社会里熟悉社群里的“礼”来规范生活,要有一个普遍性的规则对大家一律平等,就是法律。而都市生活又是大规模的复杂体系,一个人不可能对各种法律如知礼一样熟悉,就需要专门学习法律的律师帮助了。乡土社会里的“知礼”,更多的是说道德伦理,违规也多从道德问题上来说是非曲直。而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这些权利的维护不再是靠“良心”,而是靠国家法律和相关的机构来保护。在执法上,法官判案要讲证据。法治社会的法庭是根据法律辨别权利的地方,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事实上,在法治社会里也不是动不动就打官司的。可以法庭外调解的事情人们是不会去打官司的,庭外调解依然是很重要的途径。至少在成本上,庭外调解要低得多。在一定条件下,大家也会选择庭外调解,除非双方达不成一致了。法治社会也是要有传统的,传统的形成需要时间。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结合情理与法治的信访制度不失为可以选择的——已经为实践所检验的——不错的制度。通过信访机构的调解可以把好多民众的问题解决、吸纳掉。接待上访的人要有很好的策略,有好多信息(包括法律知识),经过接访员的一番解读,上访的人通常就会把怒气和问题化解了。信访制度,如果实行得好,恰好把传统的情理和现代法治结合在一起,作为庭外调解的一个途径,确实是值得重视的。当然,重大的权利问题,必须要法律来解决。接访员毕竟不是律师。在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坚持法治的精神和实践,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法治就会形成扎了根的文化传统。经过了现代的华丽转身,“律师”成了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不再是令人嫌弃的拨弄是非的“讼师”了。(取材于陈心想《走出乡土》)13.根据文本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律师的出现,促使乡土礼治社会逐渐转变为都市法治社会。B.乡土社会中,人们认为“不懂法”者比“不知礼”者好得多。C.在维持社会秩序上,地方官的作用类似足球比赛的裁判官。D.乡土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14.根据文本二,下列对“法治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提是需要有对大家一律平等的普遍性的法律。B.不再相信人有良心而是靠法律和相关机构维护。C.并非所有的问题矛盾都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D.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信访这种庭外调解制度。15.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准则,在乡土社会是礼法,在都市社会是法律。B.判决执法上,乡土社会靠权威主观的判断,都市社会靠客观的证据。C.儿子犯了罪,父亲也得跟着受刑罚,这在法治社会中是不会出现的。D.法治传统的形成需要时间,所以当前的社会仍然是以礼治制度为主。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北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16.从字数看,这首词为()A.小令B.中调C.长调D.双调17.小谢同学找来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诗句,你觉得能表现寒食习俗的是()A.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B.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C.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D.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18.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风细柳斜斜”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是说诗人登临远眺,看到春水、春花和烟雨的景象,心情超然快乐。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的“春未老”相应,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五、名著阅读19.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的小论文时,旭旭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时势权力”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是()A.秦始皇采纳李斯“废分封,行郡县”的建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B.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C.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父亲贾政听信贾环之言,将宝玉痛打之后,贾母气得大骂贾政。D.曹操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招兵买马,号召天下群雄共同讨伐,得到群雄的热烈响应。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登泰山记【清】姚鼐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④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⑤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⑥桐城姚鼐记。文本二: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子景衡,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删改)2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皆砌石为磴蹬:石阶。B.世皆谓之天门云云:云气。C.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天边。D.多松,生石罅石罅:石缝。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余始循以入B.崖限当道者/客有吹洞箫者C.古谓之天门溪水/至其浅深之际D.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B.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C.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D.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山之北和水之南皆为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说明汶水在泰山的北面。B.行宫,指京城外供帝王出行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C.古文,文中指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与《师说》中“好古文”的“古文”意思相同。D.鹿鸣,即鹿鸣宴,常指科举考试后的一种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鹿鸣》而得名。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库全书》完成后,姚鼐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他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B.姚鼐认为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会考虑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方法能否对大众有益。C.姚鼐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他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名声和欧阳修、曾巩的名声接近。D.姚鼐著作很多,有《九经说》《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三传补注》《法帖题跋》《笔记》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南康直节堂记【北宋】苏辙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②夫物□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③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B.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C.特立不倚特立:孤立D.歌阕而罢阕:终止26.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则B.而C.其D.之27.下列关于本文写作特点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比喻B.对比C.化用D.象征2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了“直节堂”建堂及命名的缘由: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由此得名。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赞美了杉树的刚直不屈。C.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不可为曲,不可太直,应通达灵活而不失正直,令人动容。D.文章多线并行,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构思精巧,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七、混合默写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2)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作者)《虞美人》)(3)苏轼《赤壁赋》中极写人生苦短,而大自然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材料作文30.写作。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说:“您有这样的儿子,一定会感到自豪。”母亲赞同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位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A.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此句将柳树拟人化,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生动地歌咏了早春嫩柳的迷人风姿。符合“早春”主题。B.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此句写出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符合“早春”主题。C.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此句写诗人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符合“早春”主题。D.出自宋代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意思是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此句写江南初夏的风景,夏雨后万物滋长、欣欣向荣的情态令人欣喜。不符合“早春”主题。故选D。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此处是说霞霞心情好,出门面对自然的感觉,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此处是说贾岛对诗歌的字斟句酌,并不是随手拿来,使用恰当。C.“穿凿附会”,生拉硬扯的解释,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此处是说年轻人恶搞杜甫,拿名人消遣娱乐的事情,不合语境。D.“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是说陷入俗套的文章让人不愿意去读,属于用错对象,使用不恰当。故选B。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结合前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数字化转型起步阶段”可知,本段叙述的主体是“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②是交代沿线部分国家数字化发展慢的原因,③是交代沿线部分国家数字化发展的情况,故②在句首,③紧跟在②后面,排除CD;结合③可知,正是因为“数字化基础设施数量少、质量差、互联网普及率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服务尚未普及”,④是③的结果,故④紧跟在③后面,排除A。故选B。4.C5.B6.D7.C8.C【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当一种审美风格在图像社交媒体中成为主导,就迅速打破媒介的藩篱,迁移至影视剧、短视频等更多的大众媒介之中,尤其对网剧的审美风格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风格被过度追求,一张三维的脸因过度磨皮而平面化,甚至脸部皮肤和毛孔都不可见”“一个显在的事实是,虽然人们对演员过度修图的行为时有调侃,但同时对真实的脸部图像又不太包容。各种演员颜值坍塌,以及憔悴、衰老和油腻的照片频上新闻,就是实例”可知,当前一种审美风格在图像社交媒体中成为主导,人们对演员的真实脸部图像不太包容,使演员陷入形象坍塌和颜值不再的焦虑之中。题干文字的表述最适合放在C处,既承接第⑥段又引出第⑦段。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数字滤镜需要在算法的帮助下,利用一套程式化的视觉规范对不完美的脸部图像进行“修正”。数字滤镜可以对图像进行任意修改,也可以生成任意风格。这就让脸部图像拥有了被随意修改和任意制造的可能,也使得脸部图像的修饰越来越缺乏约束性。A.“利用修图软件提高脸部亮度”符合“利用一套程式化的视觉规范对不完美的脸部图像进行‘修正’”,属于本文所说“数字滤镜”。B.“化妆师开拍前修饰演员容貌”是人工进行修饰,不属于本文所说“数字滤镜”。C.“借助电脑后期让演员显年轻”符合“利用一套程式化的视觉规范对不完美的脸部图像进行‘修正’”,属于本文所说“数字滤镜”。D.“在线直播博主开启美颜滤镜”符合“利用一套程式化的视觉规范对不完美的脸部图像进行‘修正’”,属于本文所说“数字滤镜”。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网络影视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审美的职责,不可偏离了真实性和人民性”不合适,选项叙述的是“网络影视”肩负的职责,与题干的主题“如何正确看待美颜技术”不太符合。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传统影视剧创作中并不会使用过多的数字滤镜”错误,根据原文“但近年来,随着网络影视剧的蓬勃发展,一些作品中对于滤镜的过度使用,却让修饰变成了修改,从而使对美的追求从真实走向了虚假”可知,原文是叙述“随着网络影视剧的蓬勃发展,一些作品中对于滤镜的过度使用”,选项推断于文无据。B.“并不需求功能更多的App”错误,根据原文“在各类图像和短视频社交App中,开发者通常会预置多样化的选择……但对于大众而言,专业参数设置的复杂性和选择上的困难都会让其产生畏难心理。简单且不会出错的‘自动风格’反而容易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可知,原文是说“专业参数设置的复杂性和选择上的困难”会让大众“产生畏难心理”,简单且不会出错的“自动风格”反而容易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并没有说“不需求功能更多的App”,选项推断不符合原文表述。D.“所以数字滤镜的使用需要有所限度”错误,根据原文“我们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抵制‘唯颜值’的畸形文化。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网络影视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审美的职责,不可偏离了真实性和人民性”可知,原文是叙述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我们要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网络影视肩负着引导审美的职责。选项强加因果,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论证了大众如果误将修改后的脸部图像认作真实,反而会对真实面容要求更苛刻”错误,根据原文“在错误的审美引导下,大众误将修改后的脸部图像认作真实,反而对真实面容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可知,原文有一个限定条件“在错误的审美引导下”,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故选C。9.B10.C11.D12.C【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以溢美过甚的《荷塘月色》为例,十一句中一共用了十四个譬喻,对一篇千把字的小品文说来,用喻不可谓之不密”“朱自清散文里的意象,除了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好用女性意象”可知,朱自清散文具有用喻多、好用女性意象的特点。A.“忘了”“踏进”“笑笑”这些词语将小船儿人格化,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垂杨树柔细的枝条比作美人的臂膊。并且这句话中“美人的臂膊”运用的是女性意象。C.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绿藻比作油腻的长绿的带子。D.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䀹着”“冷眼”将天空人格化。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令更爱冷静和独处的作者雅兴全失”错误。蝉声与蛙声打破了四周环境的寂静,让作者再次回到现实,从而内心变得不再宁静,由喜转悲。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不高明的女性意象”错误。由原文“朱自清散文里的意象,除了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好用女性意象”可知,原文只是说朱自清的散文好用女性意象,而不是不高明的女性意象。B.“所以不如暗喻”错误。由原文“在想像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知,明喻不一定不如暗喻。C.“只会产生负效果”错误。由原文“这样的女性意象实在不高明,往往还有反作用,会引起庸俗的联想”可知,“往往”一词表示不确定性,而选项中的“只会”说法过于肯定。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句话中将“光与影”比作“和谐的旋律”“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但“光与影”是通过视觉感知的,而“旋律”“名曲”是通过听觉感觉到的。故选C。13.A14.B15.D【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不懂法’者比‘不知礼’者好得多”错误,根据原文“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可知,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更强调知“礼”,而没有说“不懂法”者比“不知礼”者好得多,选项于文无据。C.“地方官的作用类似足球比赛的裁判官”错误,根据原文“礼治秩序的性质,我可以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可知,“礼治”的作用类似足球比赛的裁判官,选项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D.“乡土社会中”错误,根据原文“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可知,应该是“理想的礼治”,选项于文无据。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不再相信人有良心”错误,根据原文“这些权利的维护不再是靠‘良心’”可知,选项偷换概念,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所以当前的社会仍然是以礼治制度为主”错误,根据原文“经过了现代的华丽转身,‘律师’成了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不再是令人嫌弃的拨弄是非的‘讼师’了”可知,社会制度已经逐渐转变为法治社会了,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故选D。16.A17.C18.B【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词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叠”。又叫“片”或者“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望江南·超然台作》有54个字,在58字以内,属于小令。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玉粽袭香”突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特色,“千舸竞”突出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特色,“艾叶黄酒可驱邪”突出了端午节挂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B.“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的人见到上元夜月能坐得住?什么地方的人听到有灯会能不来观赏?根据“见月”“闻灯”可知诗人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的习俗。C.“郊原晓绿初经雨”,郊外原野刚下过雨呈现出一派翠绿,诗人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巷陌春阴乍禁烟”,春阴中大街小巷刚刚开始禁烟火,这是寒食节禁火的习俗。D.“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因有菊花助兴,所以才赏花饮酒;恼人的是,落叶满阶,给人平添了悲秋的愁绪。根据“黄花”“红叶”可知诗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从景色特色推出诗人写的是重阳节。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看到春水、春花和烟雨的景象,心情超然快乐”错误,“试上”三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春水、春花、濛濛细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该是黯然苦闷的,而非超然快乐的。故选B。19.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思想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时势权力:这种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A.秦始皇划分天下,是横暴权力;B.明王朝颁布法律,是同意权力;C.贾政痛打宝玉,是长老权力;D.曹操讨伐董卓,是时势权力。故选D。20.B21.B22.B23.A24.C【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云”应为“助词,无实义”。句意: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以”意为“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第二个“以”意为“从”。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两个“以”用法不同。B.两个“者”都是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有会吹洞箫的客人。C.第一个“之”意为“代词,它”;第二个“之”意为“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翻译为‘的’”。句意: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到了那(经籍义理)深刻之处。两个“之”用法不同。D.第一个“而”意为“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第二个“而”和“已”语气词连用,是为了突出和加强语气。句意: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两个“而”用法不同。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桐城派的风格传统,到这时就形成了,这种风尚情趣,向南波及湘桂一带,向北覆盖了燕赵地区。“三人皆籍桐城”主谓宾齐全,“世”下一句的主语,与下句联系紧密,其前断开,排除CD;“流风作韵”是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共同作后面内容的主语,“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为对称结构陈述主语“流风作韵”,“至此”作“乃立”的时间状语,之间不断开,排除AD。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阳,山之北和水之南皆为阳”错误,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说明汶水在泰山的北面”错误,汶水在泰山的南面。故选A。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名声和欧阳修、曾巩的名声接近”错误,原文信息是“鼐世父范与大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可见应该是姚鼐的文风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故选C。参考译文:文本一: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文本二: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櫆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数学复习第2章方程与不等式第7课时分式方程及其应用课件
- 《Straight Talk on Trade-Ideas for a Sane World Economy(节选)汉译实践报告》
- 护理质量检查路径
- 直肠放疗护理查房
- 哮喘病人的护理查房
- 双膝关节中医教学查房模板
- 医学教材 标准预防
- 教师培训讲座
- 小学生语文写活动
- 特殊功能设备管理制度(32篇)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第三部分34课财报阅读方法与技巧之识别老千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40427-2021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202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赛初二组试题笔试部分完整版
- FZ/T 93015-2010转杯纺纱机
- 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 国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形考任务五实验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