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2)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3)《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辅佐蜀国两代君主的句子是
。(4)《陈情表》中形容自己孤苦无依的成语是
、
。2.按要求选择。(1)下列语句表达较为得体、合适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美味大餐,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对此事我百思不得其解。B.多谢您惠赠给我的大作,据悉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我定当细细拜读并望不吝赐教。C.细心研读该论文后发现其数据不够准确,内容较浅显,恐难刊登,真可谓不刊之论。D.贵国参加了本届冬奥会比赛,且在多个项目独占鳌头,忝列奖牌榜前列,特此恭贺。【答案】(1)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琳琅满目”,意思是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用来修饰“美味大餐”,不当。C.“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与语境中的“数据不够准确,内容较浅显”矛盾,不当。D.“忝列”,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谦辞,此处用于对方,不当。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①“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②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③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④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⑤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A.④③②①⑤
B.②③⑤④①
C.①②④⑤③
D.②④①⑤③【答案】(2)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文段的层次是先指出“礼”和“法律”的相同点,接下来谈“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因此先选出②,然后对“礼”和“法律”的不同点进行具体阐释。④①讲法律靠国家的权利推行,进而诠释国家的内涵。⑤③先承接上文指出礼不需要这些有形的权力机构维持,最后明确礼靠传统维持,因此正确排序应该是②④①⑤③。故选D。
二、阅读70分(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3-7题。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
熊易寒①既然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②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一般通过丰富细腻的个案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而文学艺术通过虚构和艺术加工将人类置于两难境地,借助灵与欲、善与恶的冲突来展现人性的伟大与卑微。③不同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以简洁为美,崇尚简化的逻辑,为了逻辑的周严和推理的方便,社会科学通常会将人性简化为经济理性,假定人类行为的核心是利益最大化;出于价值中立的原则,社会科学研究者总是极力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经济理性作为“超善恶”的桌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虽然具有较强解释力,但现实世界也存在无数反例。譬如,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搭便车者,很多时候也会为了公共利益或集体目标奋不顾身。人类的利他行为似乎与自利行为并行不悖。为此,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为这一假说增加了若干约束条件。④我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情感和认知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选择。利益因素往往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情感来影响人的行为。在族群冲突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了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性。⑤法学与政治学学者唐纳德·霍洛维茨认为,“对灭绝的恐惧”是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族群冲突有充满激情的、象征性的和忧虑的一面。“不满”、“恐惧”和“仇恨”等心理驱动力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因为这些动机都暗含了“求变”的心态。“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行动者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而寻求改变现状,“恐惧”则反映了行动者由于害怕潜在的损失(安全、地位)而试图改变现状。⑥社会科学研究之所以难以呈现复杂人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科学的精致化和科学化。现代的学术训练要求严谨的方法、小心的求证、充分的证据,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水准。但同时,也让很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趋向琐碎的主题,在我看来,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思想、有创见,同时逻輯周严、证据充分的研究,自是上上之选。既无思想、又无证的陈词滥调,则与学术垃圾无异。此外,还有两类学术作品介乎二者之间。⑦一种有证据无思想,我称之为“精致的平庸”这一类研究在方法和技术层面可圈可点,符合现代学术规范,但是选题往往较为琐碎,用一套精致的方法论证了一个不重要的问题或者重复了他人的学术发现缺乏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另一种有思想无证据,我称之为“自负的深刻”。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书就是典型。作者属于在工人运动中自学成才的“工人思想家”,虽然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但长期的斗争经验和极其敏感的个性,让他对人性的本质洞若观大。在这本书当中充满智的顿悟和洞见俯拾皆是。虽然这种蒙田式的警句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撑,但却可以轻易打动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③相比之下,我个人更为欣赏自负的深刻,因为它富有启发性,可以发展为理论假说,经由数据检验之后形成实证性的理论。而精致的平庸很少带给我们新东西,他们总是在重复我们已知的事情,或者说出我们不想知道的事情。⑨社会科学家要真正地理解人性、揭示人性,一方面,需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严格的学术训练这是我们区别于一般观察者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要倚重感性认识,重视自己的直觉和体悟,而不是过度地依赖数据和技术,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洞见。(有删改)3.第③段画线的词语“价值中立”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4.用第④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⑤段“族群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5.下列对“自负的深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负的深刻”在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末能找到平衡点。B.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是“自负的深刻”类的典型代表C.与“精致的平庸”相比,“自负的深刻”更能轻易地打动读者D.“自负的深刻”类的理论富有启发性,最终发展成实证性的理论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人文学科呈现的是具体的人,而社会科学更多地涉及抽象的人。B.人类的利他行为证明社会科学中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说的正确性。C.注意研究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通常来说是可以准确地测量人性。D.一般观察者如果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真正理解和揭示人性。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3.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
4.示例:在“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这一事例中,“不满”、“恐惧”和“仇恨”等是心理因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或安全、地位等)是利益因素;由于害怕利益的损失而试图改变现状的心态,是通过不满与仇恨的心理和情感因素表现出来,这些心理因素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引起族群冲突。
5.A
6.A
7.示例:本文先给出讨论对象,再通过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的比较,得出社会科学的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及其存在的反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这一观点,并用族群冲突的例子加以论证。然后指出精致化和科学化是社会科学难以呈现复杂人性的原因,从对精致的平庸和自负的深刻的比较中,得出社会科学研究人性要在借助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倚重感性认识的结论。【解析】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把握住题干的要求,然后认真研读文本,最后找准答题的区间,最好是用原文中的语句进行作答,也可对原文的语句进行简单的加工,但是不要改变原文的文意。本题题干问的是:第③段画线的词语“价值中立”在文中是指。根据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价值中立”是指:社会科学研究者总是极力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经济理性作为“超善恶”的桌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注意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作答,作答的时候尽量用原文的信息。本题题干问的是:用第④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⑤段“族群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本题主要要从第五段“族群冲突”的内容中进行筛选:“对灭绝的恐惧”是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族群冲突有充满激情的、象征性的和忧虑的一面。“不满”、“恐惧”和“仇恨”等心理驱动力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因为这些动机都暗含了“求变”的心态。“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行动者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而寻求改变现状,“恐惧”则反映了行动者由于害怕潜在的损失(安全、地位)而试图改变现状。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自负的深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题干说的是对“自负的深刻的理解”,选项中说的是某人的作品;选项C,“更能轻易地打动读者”扩大了对原文的理解。原文说的是:但却可以轻易打动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选项D,“最终发展成实证性的理论”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可以发展为理论假说,经由数据检验之后形成实证性的理论。故答案选A。6.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B,人类的利他行为证明社会科学中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说的正确性。原文没有说正不正确;选项C,注意研究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通常来说是可以准确地测量人性。“准确测量人性”的表述过于绝对;选项D,一般观察者如果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真正理解和揭示人性。原文说的是“社会科学家”。故答案选A。7.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要结合对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的把握,进行分析文本中的论点的提出是: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然后下面是结合论点的论述部分,考生只要一一列出论述的内容即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八月的车前草简平①八月,这是最热的时期,所以知了叫得特别响:“热死啦!热死啦!”那时候,我们新村里有好多树的,知了就躲在树上的繁枝密叶里,不知疲倦地歌唱,响彻天地。我们这些男孩被吸引住了,都想爬到树上捉一只知了回家养着。
②可是,不是人人都有爬树的本事的。班里块头最大的大模子拍着胸脯说,你们看我的!说着,他往两个手掌里各吐了一口唾沫,然后用手臂和脚掌紧贴树干,试图也做出青蛙蹬腿那样轻巧而敏捷的动作,可他试了几回都没成功。这时,我们班最瘦弱的“老病鬼”站出来说,其实,捉知了用不着爬树的。
③老病鬼有过敏性哮喘,这病一年四季说发就发,根本不知道究竟哪个是过敏原,吃了鱼会发,闻到油漆味会发,摸摸鹅卵石也会发。哮喘发作起来时,他的喉咙里就像拉风箱一样,嘶啦嘶啦地响。因为生病,他来上课的时间不多,所以大家不大想得起他来。虽然他不大来上学,可他很想让我们告诉他班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语文数学都教到哪里了,但我们对他却心不在焉,不太搭理。有件事我不太明白,老病鬼看见我吃冰棒的时候,两只眼睛会盯着我,我问他你想吃吗,他摇摇头说,他不能吃冰棒,一吃就要发哮喘的,但他却央求我,不要把冰棒棍扔掉,让我吃完后送给他。
④我们问老病鬼,不爬树那该怎么捉知了。没想到,他居然头头是道,说只要在晾衣服的竹竿上粘上面团,然后去粘停在树上的知了就是了。我们连忙问,怎么去弄面团呢?因为那时面粉是定量供应的,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他想了想说,他去找他奶奶。因为平时他发病时不想吃饭,只吃些馒头,所以,他奶奶用籼米跟别人家换了一些面粉。他说,他回家去让奶奶和面做馒头,到时,趁她不注意,将面团偷出来分发给大家。我们吩咐他现在就回家去,缠住他奶奶做馒头。大模子还说,要是你奶奶不肯,你就立刻发作哮喘,倒在地上,嘴里吐白沫。我说,他是哮喘,又不是羊癫疯。
⑤我们将信将疑地跟着老病鬼一起走了。他走进自己的家里,而我们则蹲在他家的窗台下面。他家的窗子外面,长着一丛车前草。这时的车前草还没结子,正在开花。车前草的花不是那种大花朵,没有一片片的花瓣,说是花,不如说是粗粗的草,看上去让人想到女孩子的小辫子。车前草的花也没有五颜六色的浓彩,就是淡淡的绿色,草色青青,草香浅浅。我们一边抚弄着车前草,一边竖起耳朵探听窗子里面的声音。
⑥一切顺利。不多会儿,我们已经每人拿着一根晾衣服的竹竿在新村里的树上扑来扑去,竹竿顶头都糊着小面团,一看到树上的知了,立刻粘上去。这个捕蝉神器真是非常管用,不消多时,我们个个都捉到了知了。
⑦我到家后才想起来,还没有给知了准备好“蝉窝”呢,于是,只好放进了饭罩里。我一动不动地守着知了,期待它发出嘹亮的蝉鸣。可是,这只知了却一声不吭。
⑧傍晚的时候,大模子到我家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笼,里面放着他先前捉到的那只知了,知了正在鸣啼。大模子看了看我放知了的饭罩,不由得大笑,说我是用炮弹打蚊子。接着,他又将手伸进饭罩,抓住知了看了看。这下,他笑得更响了,甚至还弯下了腰去。“哈哈哈哈,你捉了一只不会叫的知了!”“你怎么知道它不会叫?”“哈哈哈哈,它是雌的,不是雄的!”我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会鸣叫的只是雄性的知了。大模子笑着而去,而我蓦然间泪水上涌。
⑨那天晚上,老病鬼来了,他佝偻着后背,脸色灰白,喉咙里拉着风箱。他告诉我说,他又发哮喘了,他奶奶说一定是知了过敏,随手就把他的知了连笼子扔出了窗外,他不顾奶奶阻拦,跑出去捡了回来。他还说,他一直希望我能多跟他说说话,在他听到大模子说了我的事后,他想把自己的知了送给我。他说,他一直在等候,希望这是一次机会。他将一只精致的四四方方的笼子放在我的面前。笼子里的知了在大声歌唱。忽然,我瞪大了眼睛--那只笼子竟是由三四十根冰棒棍叠架起来,然后用橡皮筋绑紧的,上面还沾有车前草的叶子。
⑩许多年过后,我才知道,车前草原是有“花语”的。车前草的花语是“留下足迹”:它太不起眼了,所以期望人们能够注意到它的存在,并在它身边留下足迹。我想,其实,车前草自己也留下了足迹的,它的足迹便是耐心的等候,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份等候有时太过艰难和漫长。
(1)分析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文章多次写到“大模子”,有哪些作用?(3)题为《八月的车前草》,全文写车前草的笔墨却不多,构思独具匠心,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答案:(1)第③段补充交待了“老病鬼”的病情,以及我们对他的态度;运用了插叙;为后文他努力接近人群的叙述作铺垫;他向我央求冰棒棍的事,则是为后文送我知了笼的情节作伏笔。(2)“大模子”身体强壮,乐于在人群中积极表现;与“老病鬼”的瘦弱及他与人群的疏离形成反差;“大模子”教“老病鬼”口吐白沫骗奶奶的情节,反映出我们对“老病鬼”颐指气使的态度;“大模子”转告“老病鬼”“我”的知了不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全文围绕着与车前草一样不起眼的人物进行构思;前四段丝毫没有提及车前草,留下了悬念;第⑤段仔细描摹了我们蹲在窗台下所看到的车前草的样子,与上文老病鬼的人物特征相吻合;后文写老病鬼给我送来的笼子上沾有车前草叶子,与前文情节照应,显示笼子来之不易;最后卒章显志,用车前草的花语,点明不起眼的人为了引起人们关注而做出的努力。全文对车前草着墨不多,但是处处画龙点睛,推动情节,揭示主旨,构思可谓独具匠心。(4)本文揭示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卑微不起眼的人,他们为了等待人们的关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等待往往是艰难和漫长的,有时可能没有结果;这对于我们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人的生存状态很有启示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对于那些卑微不起眼的弱势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卑微者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温暖。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12-14小题。蚕
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①!蚕
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②浑身着苎麻?【注】①黄金屋里人: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为什么。12.12.这首诗会被编入以下哪本书(
)A.《诗余选集》
B.《乐府诗选》
C.《律诗集粹》
D.《绝句选集》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诗“晓夕”和“不闲身”都点明了采桑叶的时间之长,突出了蚕妇劳动的艰苦。B.杜诗写蚕妇的美貌不因贫穷而减色,表达了对她们在美好年华却远离美好的惋惜。C.杜诗与北宋诗人张俞名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D.两首诗对于造成蚕妇悲苦命运的原因,都未直接说出,因而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14.两诗的后两句主旨相近,写法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3.B
14.主旨之近;均揭示了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写法之异;来诗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教蚕妇们也学会享受奢华的生活,那么富贵人家女子就会因没有华美衣裳穿而冻死,用感叹语气对剥削者予以警示;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陈述自己织蚕丝却只能穿芒麻,用疑问语气表达了蚕妇们对不平等现象的困惑。【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美貌不因贫穷而减色,表达了对她们在美好年华却远离美好的惋惜”错,“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意思是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写脸色蜡黄,贫穷而饥饿,因饥饿而减色,为下文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做铺垫,深刻表现了养蚕妇人穷困处境,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农民的同情。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可先确定大的答题角度,然后细析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差异。根据分值,一般应答出三点。这三点可以根据两个文本的具体表述形式来确定,比较典型且有明确差异的主要是表述口吻、句式运用、手法三大方面。考生可从中梳理对应性的差异,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当然,也要适当结合原文中的词句。“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用反问句,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比,直接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剥夺蚕妇劳动果实的强烈不满和怨恨。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陈述自己织蚕丝却只能穿芒麻,用疑问语气表达了蚕妇们对不平等现象的困惑。“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用感叹句。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蚕妇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上层阶级依赖劳动人民养活的不满。来诗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教蚕妇们也学会享受奢华的生活,那么富贵人家女子就会因没有华美衣裳穿而冻死,用感叹语气对剥削者予以警示;这两首诗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表述方式同中有异,主旨之近;均揭示了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小题。秦士录(明)宋濂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一日,独饮酒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有删改)15.解释加点字。(1)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
(2)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
)16.选择合适的释义。邻牛方斗不可擘(
)A.分出胜负
B.分开
C.冒犯
D.斥责反奄奄欲绝(
)A.恹恹欲睡的样子
B.情绪低下的样子
C.反感的样子
D.气息微弱的样子17.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弼
自
据
中
筵
指
左
右
揖
两
生
坐
呼
酒
歌
啸
以
为
乐。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19.简要概括邓弼的人物特征。20.有评论者认为,此文在写作思路上“通篇围绕‘雄’字而作”。你是否同意这一判断?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答案】15.
让血沾染
问
16.B
D
17.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
18.不要跑,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先生何至于把我看得像眼泪唾液一样呢?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
19.(1)身怀绝技、勇猛无敌;(2)豪爽狂放、博学多才
16.同意。文章开篇点明邓弼以力雄人,以举石鼓为例,表现其恃气力雄人。第二段则表现其恃学力雄人,以其读书精博、读书养气的言行傲视俗儒。由此,全文围绕“以力雄人”塑造了智勇双全、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血:动词,让血沾染。(2)句意: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扣:问。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邻居两只牛在打架,谁也分不开。擘:分开。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反而气息奄奄。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邓弼自坐中间,拱手示意书生陪坐左右,随即大声要酒,吟啸高歌,尽情作乐。“据”是动词,后面省略“于”,“中筵”是其后置状语,“中筵”后断开;“据”“指”“揖”“呼”都是动词谓语,主语相同,都是“弼”,故“指”“揖”“呼”前面均要断开。最后的断句是: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走”,跑;“弼亦粗知书”,判断句;“相视如涕唾”,看作和鼻涕、唾液一样的东西,极言轻视;“速”,邀请;“少”,稍微。1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概括出:身怀绝技、勇猛无敌。结合“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概括出:豪爽狂放。结合“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概括出:博学多才。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构思思路的能力。首先理解“通篇围绕‘雄’字而作”的含义,“雄”指的是“以力雄人”的英雄形象。然后,明确观点,再结合文本分析。第一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可知,开篇点明邓弼以力雄人,以举石鼓为例,表现其恃气力雄人。第二段,“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表现其恃学力雄人,以其读书精博、读书养气的言行傲视俗儒。全文围绕“雄”塑造了邓弼智勇双全、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参考译文: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身高七尺,双眼藏锋芒,很有威势,眼睛睁开便闪闪如电。臂力过人,凭力量称雄于人。邻居两只牛在打架,谁也分不开,邓弼只需一拳,就砸断牛脊,斗牛应声倒地;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个大汉都无法抬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不过,他老是借醉酒发脾气,怒目视人,人们看见就躲,都说:“这是一个狂人,不可靠近,否则就是自取其辱。”有一天,邓弼独自在酒楼上喝酒,忽然看见萧、冯两个书生从下面经过,不由分说,就强拉着他们一起喝酒。两个书生平日就瞧不起他的为人,极力推拒。邓弼不由大怒,威胁道:“二位如果不依从我,就将你们杀死!哪怕杀了人亡命草泽,我也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两个书生迫于无奈,只能任由他摆布。邓弼自坐中间,拱手示意书生陪坐左右,随即大声要酒,吟啸高歌,尽情作乐。喝得兴起的时候,便叉开双腿,大敞衣襟,拔出佩刀拍在桌上,咣当一声。两个书生素来听说他常借酒寻衅,见此光景,就想起身溜走,邓弼厉声制止说:“不要跑,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先生何至于把我看得像眼泪唾液一样呢?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两人听了惊奇不已,说:“竟有这样的事?”当下,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于是,又问各朝史事,上下三千年,邓弼洋洋洒洒如数家珍。至此,邓弼笑问:“这下,二位服不服气?”两个书生,四目相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邓弼要来酒碗,开怀痛饮,披头散发,跳跃呼叫:“老子今天,镇服老儒啦!古时学者,重在培养浩然之气,今日书生,一穿长衫,反而气息奄奄,光想凭着舞文弄墨的雕虫之技,小看天下豪杰。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你们这种人,还是趁早算了罢!”这两个书生一向以多才多艺自负,听了邓弼此言,无地自容,下楼梯时,连脚都不知该怎么迈步了。回去以后,向和邓弼有来往的人悄悄打听,却都说,从未见他捧过书本,吟过诗文。(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陆宫保适园记①明·陈继儒(1)东坡云:“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此善适山川风月者也。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以目与足所到为界。【甲】假令瞽者、兀者,扶携而游,目不及赴,足不及领,虽有园,无园矣。【乙】设以常人而埒夸父之步,离娄之睫,则园于顷刻判为大小。【丙】然园之权在目与足,而目与足之权在我。【丁】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2)先生解学士之绶东归,治园二亩以息躬。树无行列,石无位置,独一小阁出于树杪竹条之间,玲珑翕张,以收四面胜。先生篮舆造之,日偕鱼鸟,相与咏歌以共适其中。盖世之雕镂奇丽之观,先生淡而不御,如逃三公,而共云物之变幻,草木之郁蒸。则若先生之学问名节,日引月长,所谓生则恶可以已者也。先生以我适园而不以园适我,故杖履所至,虽撮土卷石,宛若五岳砺而五湖带□。(3)今先生八十余矣,垂老而神明不衰,其目与足矫若少年,而又与性之善适者会,则先生之婆娑偃仰于是园也,岂减香山之池上,司马之独乐哉。嘻!古今之园多矣,然皆化为落叶蔓草,而惟二公之荒坡遗迹,至今人称之,将无为世所欣慕者不独在园乎!知此而后可与先生谈适园□。【注释】①陆宫保,指陆炳,明代松江府人。母为明世宗乳娘。官至太保,因称宫保。他曾保全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曾结交权臣严嵩,积财百万,庄园遍四方。21.可分别填入第①②③段方框处的词语是(
)A.矣,焉,哉
B.矣,哉,焉
C.焉,矣,哉
D.哉,焉,矣22.小青在检索文献时,发现“非园之俄大俄小也,目与足所到异也。”句未选入本文。现要将这几句放入本文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23.对文章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陆先生辞官归隐后回乡开辟适园,时而休息,时而躬耕其中。B.陆先生在适园尽赏奇丽美景,体会天人合一,躲避公卿造访。C.陆先生认为应该停止那些生活中令人憎恶的欲望,加强修养。D.陆先生能够“以我适园”,所以即使地方狭窄也能有山河之感。24.文本紧紧围绕“适”字行文,层层推进,变幻多姿,请分析其思路。25.结合全文,概括第③段画线句中“知此”的内容及意图。
【答案】21.D
22.C
23.D
24.文章首先开篇引用苏轼名句,表明其善“适”山川风月。然后论述,园不在大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感觉是否舒适,才能与之“适”,文意更进一层。照应题目(点题),表明观点。接着,转入现实,写陆先生在园林中享受美景,共“适”其中;不仅如此,他还在其中体悟自然,提高道德、学问,真正做到了以我“适”园。然后,由个别上升到一般,陆先生又在园中与同道、知己聚会(性之善“适”者会),甚至能体会到白居易、司马光等名流士大夫的园林之乐。最后文意又转,人们羡慕的却不仅在园,应该还有其它,令人深思、回味。可谓围绕“适”字,层层递进,变幻多姿。
25.此,指的是很多园林都荒废了,但是白居易、司马光的遗迹令人称道,可见人们不仅仅羡慕园林,更看重一个人的学问、道德、品格、成就。作者以此委婉暗示、规劝,甚至微讽陆宫保,不要仅重视广置园林,也应该有些成就和令人景仰的品格。(结合注释)【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处,“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意思是“我不愿意使用它们,那么即使有大士的千里眼,韦驮的每天能绕四部洲行走不停止的脚力,对于眼睛和脚又有什么用呢!”,从语气上看,这里是表示感叹的语气,需要表感叹的语气词,应选“哉”;②处,“故杖履所至,虽撮土卷石,宛若五岳砺而五湖带□”,意思是“所以他拐杖和脚丈量的地方,即使只有一撮土一块石头,也宛如那里有五岳的石头、五湖的流水一样”,此处需要一个相当于“于此”的兼词,应选“焉”;③处,“知此而后可与先生谈适园□”,意思是“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就可以跟先生谈‘适园’了”,这里是陈述语气,应选“矣”。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非园之俄大俄小也,目与足所到异也”意思是“不是园子忽大忽小,是眼睛和脚所到的地方不同罢了”。此句是总结句,上文应是谈到园子有“大”和“小”的差别,且与“目”与“足”有关。“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设以常人而埒夸父之步,离娄之睫,则园于顷刻判为大小”,意思是“假如让正常人迈着夸父那样的步伐,拥有离娄那样的目力,那么园子顷刻间就能知道大小”,这几个句子都是围绕园子有“大”和“小”的差别、且与“目”与“足”有关在谈,而下句“然园之权在目与足,而目与足之权在我”是转入另一个层次,因此表示总结的这句话应放到这个层次的末尾,也就是【丙】处。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时而躬耕其中”错,“息躬”的“躬”不是“躬耕”,而是代指自己,“息躬”可理解为“修养身心”。B.“躲避公卿造访”错,“逃三公”指的是“逃避三公的高位”,指的是先生辞官归隐的事。C.“应该停止那些生活中令人憎恶的欲望”错,“生则恶可以已”意思是“一产生就抑制不住了”,其中“恶”不是“憎恶”,而是相当于“何”,怎么。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第一段引用苏轼名言“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指出其“善适山川风月”;接着以“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以目与足所到为界”总领,说明园不在大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感觉是否舒适,“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哉”。这样就照应了题目,并点明了观点。第二段交代陆先生辞官东归,在园中享受美景,共“适”其中,“先生篮舆造之,日偕鱼鸟,相与咏歌以共适其中”“共云物之变幻,草木之郁蒸”;不仅如此,他还在其中体悟自然,提高道德、学问,“则若先生之学问名节,日引月长,所谓生则恶可以已者也”,真正做到了以我“适”园。第三段,先写陆先生“与性之善适者会”,在园中与同道、知己聚会,并体会到了白居易、司马光等名流士大夫的园林之乐,“则先生之婆娑偃仰于是园也,岂减香山之池上,司马之独乐哉”。然后文意一转,指出“古今之园多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全面质量管理ol》课件
- 《沙盘游戏治疗》课件
-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
- 某砖混结构住宅楼招标文件
-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课件
- 明确财务数据分析目标的路径计划
- 公园保安工作职责概述
- 2023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必考】
- 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800字(九篇)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听力音频)
- 2024年医院副院长工作总结范文(2篇)
- UL1017标准中文版-2018吸尘器UL中文版标准
- 【MOOC】诊断学-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体寄生虫表格总结超全(原虫部分)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 合作投资酒店意向合同范例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物流合同
-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模版(3篇)
- 机械设备招投标授权委托书模板
- 科研年终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