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1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2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4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A)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故选A。2.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D)A.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业生产D.冶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私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3.“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A.汉代素纱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丝织技术水平B.宋代出现缂丝技艺C.元代黄道婆改进丝织技术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汉代素纱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丝织技术水平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缂丝技艺是唐朝出现的,故B项错误;元代黄道婆改进的是棉纺织技术,而不是丝织技术,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前,故D项错误。4.《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其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A)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解析:劳动地位的并列说明其生产作用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的重要性,而不是指妇女地位或其经济收益。5.“……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B)A.白瓷 B.青花瓷C.粉彩瓷 D.珐琅彩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可知B项正确。6.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D)A.西周 B.春秋战国C.宋朝 D.明清解析:青铜器产生于商周时期,铁质农具发明于春秋战国时期,珐琅彩瓷器发明于清朝时期,西周时的墓葬中不可能存在铁质农具与珐琅彩瓷器,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不可能存在珐琅彩瓷器,故B项错误;宋朝时不可能存在珐琅彩瓷器,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才可能具备材料中三种墓葬品,故D项正确。7.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B)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解析:男耕女织是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材料中“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8.《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B)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解析: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到城市,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9.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B)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解析: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不能解释明朝时期绢价下降,故A项错误;明朝工商业繁荣,私营手工业的繁荣,供应增多引起价格下降,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会制约手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引发国内价格上涨,故D项错误。10.《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解析: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工有不当,必行其罪”等信息主要反映了在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工艺的严格要求。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1.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D)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解析:宋代私营手工业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由材料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判断“叮叮当当的去处”并非官营,而是私营手工业作坊,排除A项。1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D)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解析:清代手工业者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A;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B;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C不符合题意;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二: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妇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三: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1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6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12分)答案:(1)官窑: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民窑: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2)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官府对手工业者的干涉。(3)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0分)答案:示例一: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