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美国拉拢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意图是()①建立世界霸权②与华约抗衡③遏制苏联④控制西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列属于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是()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需要联合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③战后欧洲地位下降需要一体化④统一舆论支持和法德和解需要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阻止共产党人的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进行军事援助4.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援助国之间的矛盾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C.制造英法矛盾,以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5.为了对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联联合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①建立经互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6.2010年10月5日,朝鲜、美国围绕“天安”号事件在板门店举行了第六次大校级工作会谈。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在这60多年中()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③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热战的反映④中国迫使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驻守边防的民主德国士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情景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柏林市被一分为二B.意识形态不同阻碍交通发展C.美苏冷战结束D.两个德国已经形成8.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一计划提出的最初目的是()A.从根本上结束法德之间的冲突B.与英国争夺欧洲市场C.联合西欧抗衡苏联D.推动西欧经济发展9.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10.1950年法国政府计划“成立一个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其高级联营机构管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都能参加的组织”。你认为各国政府对此计划的评论最符合事实的是()A.英国:他们企图吞并英国的煤钢工业B.美国:这是对美国和英国的挑战C.德国:将最终结束两国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D.苏联:这是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加紧军国主义化11.“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12.美国发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目的是()A.遏制苏联B.以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制度C.镇压人民革命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13.下列关于美国和苏联“冷战”对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②两国都竭力避免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根除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③美国发动的局部“热战”导致了其霸权势力的衰落④两极对峙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4.右图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拆除柏林墙A.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B.德国人民实现民族统一C.世界局势从此动荡不安D.“和平演变”政策胜利15.对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独联体的成立A.1991年底在莫斯科正式成立B.是主权独立国家的联合组织C.原苏联的各加盟国全部加入D.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仍存在16.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17.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C.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抗衡D.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18.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红场上的人们看到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次更换国旗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是()A.促成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统一B.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导致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D.社会主义理论在欧洲彻底破产19.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20.右图漫画画的是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等国的反对,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趋势()A.美国独霸世界 B.多极化趋势发展C.经济区域集团化 D.全球一体化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21.仔细观察下面三幅不同时期的欧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根据三幅地图指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3分)(2)图一反映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后来这个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有哪些?(9分)(3)从图一到图三体现出的欧洲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与2007年3月齐聚在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的首都柏林,签署了进一步加强欧盟发展的《柏林宣言》,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的成为现实。材料二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国家欧盟日本美国东盟贸易额1944.41915.11509.71163.3材料三自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新华网请回答:(1)二战结束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其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8分)(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8分)【答案解析】1.C2.D3.B4.B5.A6.D7.D8.A9.D10.C11.C12.A13.D14.C15.B16.A17.B18.B19.C20.B21.(1)图一反映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图二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图三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形成原因:二战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均势;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尖锐对立。变化原因: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壮大;中国的振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相对衰落。(3)变化:二战后初期,欧洲听命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欧共体、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源:欧洲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22.(1)特征:通过和平方式,由经济联合到谋求政治上的统一。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2)原因:地域上接近,民族文化传统接近,内部经济联系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