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海南省屯昌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1分)
1.(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新时代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
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之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
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揆诸当今世界发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
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味模仿,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倒容易受
制于人。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隼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
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
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
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一一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
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
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于当今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如要实现“形于中”而“发于外”的效果,必须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
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
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使各国加深对当令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走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
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
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
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
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
“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
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
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
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大
有可为。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材料二
遗址获批,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遗产组织的认可。当一些学者还在为夏遗存在哪里争论
不休时,考古新发现的良渚、陶寺、石敬、石家河等,直接跨过夏代,呈现给我们一个个500000年前,东西南
北都有分布和联系的灿烂辉煌的古文明遗址,这是何等令人高兴的事。大家知道,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
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当时,中国考古尚未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其归纳总结也未必全面。这几十年来中国的
史前晚期考古的一系列发现,足以让人重新思考文明的新形态和新标准,给国家文明以新的定义。中国近代考古
学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西方传入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都并不妨碍
我们通过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其
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
见。如已发现的石郎、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海昏侯等等。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
5000年文明遗址的底气和实力。
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中国考古学者自身充满了文化自信,也让中国人
找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
(摘编自高大伦《良渚申遗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学为我们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使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
源和发展。
B.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水平居世界前列。
C.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而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
学不能缺席。
D.考古学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就能引导国际
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学于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让中国人找
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树立。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中国考古学
定大有可为。
C.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而中国考古在当时并未开展,因此,其归纳总结未必全面。
D.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因此我们有底气,有实力。我们的方法、理论、技术思
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西北大学考古学构建形成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
色。
B.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
术史的。
C.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如安阳殷墟、石蔚、二里头、三星堆等等。D.王
建新教授说:“中国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特别是中亚地区开展考古……成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一个
特色了。”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新时代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那么,如何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
要回答。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
(节选)
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他想,而现在开始刮风了。但是正好靠它来把这鱼拖回去。我多需要这风啊。
“等它下一趟朝外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一下,”他说,“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
你现在忙你的吧,鱼啊,他想。你转身时我再来对付你。海浪大了不少。
鱼兜到第三圈,他才第一次看见它。他简直不相信它有这么长。
“不能,”他说,“它哪能这么大啊。”老人看见它的尾巴露出在水面上,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
是极淡的浅紫色。这回鱼兜圈子回来时,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和绕着它游的两条灰色的乳鱼。它们有时候依附在它
身上,有时候倏地游开去,有时候会在它的阴影里自在地游着。它们每条都有三英尺多长,游得快时全身猛烈地
甩动着,像鳗鱼一般。
又兜了一圈,鱼的背脊露出来了,不过它离小船还是太远了一点。再兜了一圈,还是太远。老人深信,
再收回一些钓索,就可以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
永远行的。在兜下一圈时,他差一点把它拉了过来,可是这鱼又竖直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
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你现在头脑糊涂起来啦,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
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
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
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
压下去。
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
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楚东西。然而他放松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划破了皮的双手之间慢
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截出来,海水
被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
他动手把鱼拖到船边,这样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进它的鳏,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紧绑在船头边。我
想看看它,他想,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的财产,他想。现在得把它拖过来,牢牢绑住,用一根套索拴住它的
尾巴,另一根拴住它的腰部,把它绑牢在这小船上。
“战斗既然结束了,就有好多辛苦的活儿要干呢。”
他抬头望望天空,然后望望船外的鱼。他仔细望望太阳。晌午才过了没多少时候,他想。而风刮起来了,
这些钓索现在都用不着了。回家以后,那孩子和我要把它们捻接起来。
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如果去掉了头尾和下脚,肉有三分之二的重量,
照三角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我需要一支铅笔来计算,他说。我的头脑并不清醒到这个程度啊。不过,我想那
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今天会替我感到骄傲。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
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颗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
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
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他不需要罗盘来告诉他西南方在哪里。我还是放一根系着匙形假饵的细钓丝到水里去,钓些什么东西来
吃吃吧,也可以润润嘴。可是他找不到匙形假饵,他的沙丁鱼也都腐臭了。所以他趁船经过的时候用鱼钩钩上了
一簇黄色的马尾藻,把它抖抖,使里面的小虾掉在小船船板上。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沙蚤
一般。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去它们的头,连壳带尾巴嚼着吃下去。它们很小,可是他知道它们富有营养,而且味
道也好。
现在他知道这鱼就在这里,他的双手和背脊都不是梦中的东西。这双手很快就会痊愈的,他想。它们出
血出得很多,海水会把它们治好的。鱼闭着嘴,尾巴直上直下地竖着,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可是他们是并
排地拴在一起航行的,所以老人想,只要它高兴,让它把我带回家去得了。我不过靠了诡计才比它强的,可它对
我并无恶意。
他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
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
前一个钟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老人忍着饥饿、伤痛、疲倦、孤单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B.老人每次尝试杀死大马林鱼时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但他还有坚持再试一次的想法,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
C.老人认为马林鱼“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即使被自己打败也把它当作伟大骑士而非手下败将。
D.老人由积云、卷云的变化情况预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说明老人有着丰富的出海经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林鱼和灰色乳鱼在海里游走的样子。
B.小说描写人物心理主要运用的是旁白,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硬汉”形象特点。
C.小说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等多种手法描写了老人与马林鱼搏斗的场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结尾“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暗示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最终失败的结局。
(3)本小说的叙述视角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4)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
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从意象运用、语言风格两个方面中任选
其一,简要说明在本小说的体现及其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共27分)
3.(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谖学,复从程颍、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西入
官,父公著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其子雾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
欲先用之,希哲辞曰:“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矣。”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
弟已官省茅希哲独滞管库,久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著叹曰:“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
命也夫!”希哲母贤明有法度,闻公著言,笑曰:“是亦未知其子矣。”终公著丧,始为兵部员外郎。范祖禹,其
妹婿也,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见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诏以
属崇政殿说节。基劝导人主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其言曰:“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
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论,况天下乎?”握右司谏,辞,未听,私语祖禹曰:“若不得请,当以杨畏、杂之邵为
首,”既而不拜。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
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唱;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
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希哲力请外,以直秘
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徒邢州,罢为宫祠。羁窝淮泗间,十余年卒。希哲乐易简俭,有至行,
晚年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
(节选自《宋史•吕希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B.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C.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D.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如“封妻荫子”“荫庇”。
B.省寺,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朝时,“省”有中书、尚书、门下三
省。
C.说书,一般指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宋朝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的职官也叫“说书”。文中使用的是
后一义项。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称为“薨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希哲才名卓显。吕希哲师从焦千之、孙复等人,后又与二程、张载三人交游,王安石因其名声,想先任用
吕希哲。
B.吕希哲无意仕途。其父曾官至宰相,且与王安石是好朋友。但吕希哲却无意于官场,并推辞相关任命,这一
点吕希哲的母亲比较了解。
C.吕希哲注重修养。吕希哲被皇帝下诏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他劝导君主以修身为根本,修身以正心诚实为主,
并因此升职担任右司谏。
D.吕希哲操行不改。绍圣和崇宁年间,吕希哲都受到政敌的谗言攻讦,仕途受阻。吕希哲晚年时却名声更高,
远近的人都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
②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
(5)绍圣时期吕希哲为何“但守本秩”,请结合文本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路遥人去马嘶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从满腔愁绪中惊醒。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
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有泪湿衣襟,词
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柳永《雨霖铃》的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
晓风残月”的异同。
五、情景默写(共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张阅读经典时,只摘抄词句,不注重领会思想,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用(师说》中
“,”来评价。
(2)《琵琶行》中,“,"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两句。
六、语言文字应用I(共15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并不知道,当他看着一堵老墙时,①。两个老去的身子,在彼此的凝视里,也在彼此模糊
和漠然里,把一份孤独,扯棉线一般,一丝丝一缕缕地拉长,一丝丝一缕缕地丈量着一颗心与时间的关系,丈量
着一颗心在时间里的不断沦落,直至彻底消失。老墙的旁边是牛厩,②,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
已经退役;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父亲从来没有想到一头牛的命运还会被改变,相对于
他自己而言,他一直以为一头牛贴身于土地之上,便可以是时间与岁月的久远。只是他不知道,时间与岁月的本
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一直要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得面目全非。当年父亲把一幢房子和一间牛厩稳稳地立在土
地上,父亲一定看到了在一个屋檐下瓜陵绵延的生命场景。只是让父亲预料不到的是,如今房子老了,牛厩也老
了,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并在属于各自的房子里离散而居。所谓瓜脆绵延的生命场景,到头来就只剩下他
一个人,孤独如斯。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夸张排比
B.拟人反复对偶
C.对比反复排比
D.对比夸张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只是让父亲想不到的是,如今房子、牛厩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了老屋。”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12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经典的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这些优美至极、
充满诗画意境的戏词,有着永恒的文学价值,是民族文化宝库里_____的艺术奇葩,承载着光辉灿烂,延续不断
的中华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戏曲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又如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
着中华儿女的血脉。
在丛空间上来看,.经过演变、孕育而形成的地方大量剧种,向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族地
区有京剧、越剧、黄梅戏、川剧等,少数民族地区有傣剧、侗剧等,凡是有人聚居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戏
曲,这在世界文化中是的。从介入深度上来看,戏曲文化几乎,不论是民间节日庆典、拜神请愿,
还是婚丧嫁娶、联络感情,都被戏曲垄断,戏曲成为世俗生活中的内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永不谢幕奇妙无比包罗万象至关重要
B.永不凋谢独一无二包罗万象不可或缺
C.永不凋谢奇妙无比面面俱到至关重要
D.永不谢幕独一无二面面俱到不可或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B.从空间上来看,经过演变、孕育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向集中居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八、材料作文(共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长辈常说:“零零后的世界我们不懂。”2018年,零零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
长的热词有天宫一号、抗战胜利70周年、金砖会议,有王者荣耀、QQ空间、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还有诗词
大会、选秀、成人礼。
作为零零后的你,处在一个国力空前的时代,要在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面对一个“智能”的时代,要
做时代的主人;面对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
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可从上述三个角度选择立意,也可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热词注释:
天宫一号,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
金砖会议,囊括全球最大的五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阿尔法狗,一款围
棋人工智能程序。
2023年海南省屯昌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1分)
1.(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新时代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
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之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
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揆诸当今世界发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
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味模仿,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倒容易受
制于人。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箪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
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
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
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一一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
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
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于当今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如要实现“形于中”而“发于外”的效果,必须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
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
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使各国加深对当令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走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
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
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
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
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
“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
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
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
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大
有可为。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材料二
遗址获批,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遗产组织的认可。当一些学者还在为夏遗存在哪里争论
不休时,考古新发现的良渚、陶寺、石敬、石家河等,直接跨过夏代,呈现给我们一个个500000年前,东西南
北都有分布和联系的灿烂辉煌的古文明遗址,这是何等令人高兴的事。大家知道,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
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当时,中国考古尚未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其归纳总结也未必全面。这几十年来中国的
史前晚期考古的一系列发现,足以让人重新思考文明的新形态和新标准,给国家文明以新的定义。中国近代考古
学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西方传入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都并不妨碍
我们通过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其
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
见。如已发现的石郎、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海昏侯等等。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
5000年文明遗址的底气和实力。
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中国考古学者自身充满了文化自信,也让中国人
找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
(摘编自高大伦《良渚申遗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考古学为我们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使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
源和发展。
B.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水平居世界前列。
C.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而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
学不能缺席。
D.考古学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就能引导国际
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考古学于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让中国人找
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树立。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中国考古学
定大有可为。
C.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而中国考古在当时并未开展,因此,其归纳总结未必全面。
D.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因此我们有底气,有实力。我们的方法、理论、技术思
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B
A.西北大学考古学构建形成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
色。
B.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
术史的。
C.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如安阳殷墟、石茄、二里头、三星堆等等。D.王
建新教授说:“中国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特别是中亚地区开展考古……成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一个
特色了。”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新时代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那么,如何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
要回答。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
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
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结构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
行分析。
【解答】(1)A.“使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错误,曲解文意,“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
非前句表述的内容所造成的结果,原文是说“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B.“居世界前列”错误,无中生有,应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C.正确。
D.“就能”错误,过于绝对,由材料一“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
论”可知,“就能”应为“从而”。
故选C。
(2)D.“因此我们有底气,有实力”错误,强加因果,由材料二“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
立完成,其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可知,“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
学者独立完成”与“我们有底气,有实力”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D。
(3)材料一的观点为考古学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B.该选项是界定考古学概念内涵,不能证明这一观点。
故选B。
(4)材料一第一段“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
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知,开头先总体提出重视考古
学,考古学有重要意义;
由第二段“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第三段“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第四段“重视考古学
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第五段“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可知,中间第二至五段采用并列结构,从推
进伟大实践、顺应时势发展、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传承文化基因等四个方面分别论述其意义;
由最后一段“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可知,结尾总结引申,
指出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材料一整体论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局部论证采用并列结构。
(5)由材料一第三段“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一一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
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可知,建设立足于中国的历
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才能涵育文化自信;
由材料一第二段''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来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
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可知,发挥考古学学科优势,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示中华文化
的文化密码“长寿密码”才能涵育文化自信;
由材料一第四段“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
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可知,提炼标识性概念,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
认知和理解才能涵育文化自信;
由材料二第二段“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都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吸收、实践、消
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可知,通过对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
色才能涵育文化自信。
答案:
(DC
(2)D
(3)B
(4)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①首先总体提出重视考古学,有重要意义的观点。②然后分别从推进伟大实践、
顺应时势发展、为文明交流互鉴所歌、传承文化基因四个方面以并列层次论证。③最后总结,指出中国考古事业
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
(5)①建设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
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②发挥考古学学科优势,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示中华文化的文化密码“长寿密码”。
③提炼标识性概念,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④在考古学领域,提炼文化基因,融汇理念体系。
⑤通过对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
(节选)
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他想,而现在开始刮风了。但是正好靠它来把这鱼拖回去。我多需要这风啊。
“等它下一趟朝外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一下,”他说,“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
你现在忙你的吧,鱼啊,他想。你转身时我再来对付你。海浪大了不少。
鱼兜到第三圈,他才第一次看见它。他简直不相信它有这么长。
“不能,”他说,“它哪能这么大啊。”老人看见它的尾巴露出在水面上,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
是极淡的浅紫色。这回鱼兜圈子回来时,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和绕着它游的两条灰色的乳鱼。它们有时候依附在它
身上,有时候倏地游开去,有时候会在它的阴影里自在地游着。它们每条都有三英尺多长,游得快时全身猛烈地
甩动着,像鳗鱼一般。
又兜了一圈,鱼的背脊露出来了,不过它离小船还是太远了一点。再兜了一圈,还是太远。老人深信,
再收回一些钓索,就可以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
永远行的。在兜下一圈时,他差一点把它拉了过来,可是这鱼又竖直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
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你现在头脑糊涂起来啦,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
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
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
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
压下去。
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
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楚东西。然而他放松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划破了皮的双手之间慢
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截出来,海水
被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
他动手把鱼拖到船边,这样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进它的鲤,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紧绑在船头边。我
想看看它,他想,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的财产,他想。现在得把它拖过来,牢牢绑住,用一根套索拴住它的
尾巴,另一根拴住它的腰部,把它绑牢在这小船上。
“战斗既然结束了,就有好多辛苦的活儿要干呢。”
他抬头望望天空,然后望望船外的鱼。他仔细望望太阳。晌午才过了没多少时候,他想。而风刮起来了,
这些钓索现在都用不着了。回家以后,那孩子和我要把它们捻接起来。
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如果去掉了头尾和下脚,肉有三分之二的重量,
照三角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我需要一支铅笔来计算,他说。我的头脑并不清醒到这个程度啊。不过,我想那
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今天会替我感到骄傲。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
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颗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
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
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他不需要罗盘来告诉他西南方在哪里。我还是放一根系着匙形假饵的细钓丝到水里去,钓些什么东西来
吃吃吧,也可以润润嘴。可是他找不到匙形假饵,他的沙丁鱼也都腐臭了。所以他趁船经过的时候用鱼钩钩上了
一簇黄色的马尾藻,把它抖抖,使里面的小虾掉在小船船板上。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沙蚤
一般。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去它们的头,连壳带尾巴嚼着吃下去。它们很小,可是他知道它们富有营养,而且味
道也好。
现在他知道这鱼就在这里,他的双手和背脊都不是梦中的东西。这双手很快就会痊愈的,他想。它们出
血出得很多,海水会把它们治好的。鱼闭着嘴,尾巴直上直下地竖着,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可是他们是并
排地拴在一起航行的,所以老人想,只要它高兴,让它把我带回家去得了。我不过靠了诡计才比它强的,可它对
我并无恶意。
他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
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
前一个钟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小说叙述了老人忍着饥饿、伤痛、疲倦、孤单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B.老人每次尝试杀死大马林鱼时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但他还有坚持再试一次的想法,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
C.老人认为马林鱼”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即使被自己打败也把它当作伟大骑士而非手下败将。
D.老人由积云、卷云的变化情况预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说明老人有着丰富的出海经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C
A.第四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林鱼和灰色乳鱼在海里游走的样子。
B.小说描写人物心理主要运用的是旁白,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硬汉”形象特点。
C.小说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等多种手法描写了老人与马林鱼搏斗的场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结尾“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暗示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最终失败的结局。
(3)本小说的叙述视角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4)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
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从意象运用、语言风格两个方面中任选
其一,简要说明在本小说的体现及其效果。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
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错误,由“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他想,你必须保持
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等可知,他一直在坚持,没有矛盾。
故选B。
(2)A.“比喻”错误,“像鳗鱼一般”不是比喻,是表示比较。“有时候依附在它身上,有时候倏地游开去,有
时候会在它的阴影里自在地游着”为排比。
B.“旁白”错误,文中很多像“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
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等类似的心理描写,属于人物内心的独白。
C.正确。
D.”暗示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最终失败的结局”错误,是为了写下文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作铺垫。
故选C。
(3)”他想,而现在刮起风来了”“他的草帽被推到后脑勺上去了,他感到鱼在转身,随着钓索一扯,他在船头
上一屁股坐下了”“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等,运用“他”叙述,客观的描绘了老人的状态,
“他”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对主人公圣地亚哥与马林鱼的搏斗故事进行讲述,叙述客观全面而又具体。
“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等,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采
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限知视角,真实细腻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
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主人公圣地亚哥与马林鱼的对话,称呼马林鱼为“你。通
过主人公自身的视角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主观上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体验性。
(4)意象:“老人看见它的尾巴露出在水面上,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是极淡的浅紫色”“这时候是
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小说中运用了大海、马林鱼、鲨鱼等大量平常的意象,这只是小说“露出
水面的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是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是情感和思想。在小说中,大海、鲨鱼作为人的对立面象征着神秘莫测的
命运;老人与大海、鲨鱼的搏斗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命运的抗争。在老人与自然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
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的一个形象,完美地
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语言风格:
从“等它下一趟朝外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一下”“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它哪能这么
大啊”等句可以看出,这篇小说语言明白如话,简洁凝练,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这些简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的丰富内容;比如“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沙蚤一般",寥寥数
语,写出了小虾富有生机活力的特点;“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暗示了下文老人与鲨鱼将
会有一场搏斗。
透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的简练的文字,作者写一个老渔夫在海上的冒险经历,不露声色地为读者提供有
关人物行动、心理及周围环境的客观描写,去探测那隐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使文章富有意蕴,给人以“言已
尽而意无穷”之感。
答案:
(1)B
(2)C
(3)①小说主要使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巧妙地通过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对主人公圣地亚哥与马林鱼
的搏斗故事进行讲述,客观全面而又具体。②小说辅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限视角”叙述。主人公圣地亚哥
的内心独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限知视角,真实细腻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主人公圣地亚哥与马林
鱼的对话,称呼马林鱼为“你”,通过主人公自身的视角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主观上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和体验性。
(4)意象运用:
①小说中运用了大海、马林鱼、鲨鱼等大量平常的意象,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但是这些惯常
的意象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大海象征着人生的搏斗场和命运,鲨鱼象征着生活中的恶势力,大马林鱼象征美好
的愿望,它也是圣地亚哥硬汉精神的延续,即使大马林鱼一直在与老人对抗着,但老人夸它“更庞大、更美丽、
更沉着或更崇高”;③小说通过一系列惯常却蕴含着丰富内涵的意象,引起读者对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语言风格:
①小说在叙述中客观冷静平实,语言明白如话,简洁凝练,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读者通过简
单平实、简洁凝练的文字却能解读、咀嚼蕴含着的丰富内容;比如“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
沙蚤一般“,寥寥数语,写出了小虾富有生机活力的特点;③语言风格简洁凝练却富有意蕴,简洁含蓄,使读者
于平淡处感到新奇,给人以“言己尽而意无穷”之感。
三、文言文阅读(共27分)
3.(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谖学,复从程颍、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南入
官,父公著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其子雾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
欲先用之,希哲辞日:“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矣。”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
弟已官省茅希哲独滞管库,久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著叹日:“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
命也夫!”希哲母贤明有法度,闻公著言,笑日:”是亦未知其子矣。”终公著丧,始为兵部员外郎。范祖禹,其
妹婿也,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见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诏以
属崇政殿说节。基劝导人主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其言日:“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
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论,况天下乎?”握右司谏,辞,未听,私语祖禹日:“若不得请,当以杨畏、杂之邵为
首,”既而不拜。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
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唱;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
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希哲力请外,以直秘
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徒邢州,罢为宫祠。羁窝淮泗间,十余年争。希哲乐易简俭,有至行,
晚年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
(节选自《宋史•吕希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B.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C.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D.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如“封妻荫子”“荫庇”。
B.省寺,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朝时,“省”有中书、尚书、门下三
省。
C.说书,一般指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宋朝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的职官也叫“说书”。文中使用的是
后一义项。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土之死称为“卒。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称为“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吕希哲才名卓显。吕希哲师从焦千之、孙复等人,后又与二程、张载三人交游,王安石因其名声,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 高一化学达标训练: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 2024届随州市重点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试题 数学
- 2024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知识整合学案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感应6互感和自感达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2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95旅游地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61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5高考数学考二轮专题过关检测六 解析几何-专项训练【含答案】
- 乡村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华润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案例研究》
- 2024-2025高考英语全国卷分类汇编之完型填空(含答案及解析)
- 2024年露天煤矿地质勘查服务协议版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年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中考三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届新高考数学大题训练:数列(30题)(解析版)
- 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每日一练13份)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项目风险记录及跟踪表
- 5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卡(1000道打印版)每日100道
- 《生物发酵行业智能制造第2部分:生物反应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