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皇帝的烦恼1、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2、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3、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皇帝的烦恼1、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2、如何防止地方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汉初: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汉初之兴,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东汉]班固《汉书》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与思考西汉初期地方实施什么制度?材料:汉初之兴,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汉初:郡国并行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面对西汉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推恩令”面对西汉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推恩令”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汉初:郡国并行结果:七国之乱应对措施: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列侯归郡统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唐:设节度使影响: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边镇兵:中央军49万:9万2、唐:设节度使影响: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边镇兵:五代建立者简历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共性何在?五代建立者简历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共性何在?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将领,960年他和部将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废后周建立宋宋太祖赵匡胤材料: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阅读与思考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实行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宰相赵普对曰:“国2、唐:设节度使影响: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3、宋朝:(2)影响A积极:B消极:(1)措施:军事、行政、财政改变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2、唐:设节度使影响: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3、宋朝元朝行省图元朝行省图4、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直接管理——行省之下——河北(冀)、山西(晋)、山东(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宣慰司拥有权利,与中央关系——经济、军事大权,但受节制(1)内容(2)背景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改变北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现象4、元朝:行省制度河北(冀)、山西(晋)、山东(鲁)路府州县元朝行省图元朝行省图4、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直接管理——行省之下——河北(冀)、山西(晋)、山东(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宣慰司拥有权利,与中央关系——经济、军事大权,但受节制(1)内容(2)背景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改变北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现象4、元朝:行省制度河北(冀)、山西(晋)、山东(鲁)路府州县(3)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宣政院直辖地河北、山东、山西中书省直辖地元代的行省宣政院直辖地河北、山东、山西中书省直辖地元代的行省(3)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认识: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3)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认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武帝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治标)姓名离任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2月许昌免职3年8月田蚡去世3年9月薛泽免职7年6月公孙弘去世2年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10月赵周下狱死2年7月石庆去世8年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2月刘屈髦下狱腰斩2年2月田千秋(昭帝时死)2年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治标)中朝制度(治本)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执行机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中朝)2、魏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2)构成及职责:魏晋南北朝形成;隋唐完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隋唐中央制度:

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决策)(审议)(执行)

吏户礼兵刑工(中心)皇帝

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决策)(审议)(执行)分工合作牵制监督

吏户礼兵刑工(中心)皇帝

皇帝加强皇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削弱相权(决策)(审议)(执行)分工合作牵制监督

吏户礼兵刑工(中心)皇帝3、宋朝: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宰相)设参知政事分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宰相的财权4、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3、宋朝: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宰相)设参知政事分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汉朝魏晋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孝、廉(品行)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科举制才能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汉朝魏晋隋唐察举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3、隋至清——科举制(选官标准:才能)(1)科举制形成背景(2)形成发展过程:(3)评价A扩大统治基础B加强中央集权文、炀、唐宋元、明清(八股取试)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A扩大统治基础文、炀、唐宋元、明清(小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小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走进高考走进高考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B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2.(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2.B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2.(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3.(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C.理藩院 D.行中书省3.A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吐蕃,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3.(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4.(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C.南北朝 D.唐朝4.B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4.(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D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6.(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6.C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B是在明清时期。D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6.(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7.(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7.B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排除A;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7.(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8.(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8.(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10.(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0.C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10.(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11.(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解析: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11.(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12.(2009年江苏历史2)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C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12.(2009年江苏历史2)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13.(2009年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解析:B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13.(2009年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14.(2009年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14.(2009年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15.(2009年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D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15.(2009年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16.(2008年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