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_第1页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_第2页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_第3页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_第4页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口容量第三节人口容量1目标素养1.结合资料和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强化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比较并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目标素养1.结合资料和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2知识概览知识概览3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

生态环境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4如果要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提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现和开发新的资源,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等。如果要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5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极限值。(2)悲观者:目前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3)中间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

100亿

左右。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6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

健康

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

人口战略

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人口合理容量7从人口数量看,当前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差别?提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远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数量看,当前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差别?82.人口数量增加造成的问题(1)

人口合理容量

是人口的“合理规模”,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用量和使用量就越多,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过量的人口消费,导致

资源短缺

问题。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

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

增加,导致环境问题。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

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人口数量增加造成的问题93.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合理

的规模之内。

(2)建立

公平

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各国、各地区都应尊重

人地协调

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3.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10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重难归纳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重难归纳11相对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更具不确定性。关闭水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①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环境与人口的关系;②有利于了解各种环境问题;③促使人类自觉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解析:第1题,“1500万”是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人口合理容量,A项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C两项错误;由于在不同时期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故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D项错误。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广泛接纳移民,缓解劳动力的短缺(5)漫画A、B、C中,漫画最容易导致漫画D中的问题。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确定人口合理容量有何意义?351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4)漫画D说明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该指标是一个确定精确数值提示: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对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更具不确定性。12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短板效应”。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资源贫乏的地区就意味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吗?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13提示:虽然资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还与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如果该国家或地区的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利用外部的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日本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提示:虽然资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但一个国14典例剖析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典例剖析15(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是(

)A.跨流域调水B.关闭水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C.减少森林的数量D.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2)下列区域中水资源压力最大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1)A

(2)B(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是()16解析:第(1)题,减少森林的数量会降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人类目前开采的地下水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现实;对于水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宜采取节水技术,循环用水,不宜直接关闭;跨流域调水能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增大该流域水资源总量。第(2)题,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但降水总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水资源压力最大。解析:第(1)题,减少森林的数量会降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人类17学以致用资源限制度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读图,完成第1~2题。学以致用资源限制度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181.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的变化表明(

)A.超载地区总人口在减少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C.多数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短缺D.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D1.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的变化表明()D192.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①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②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③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C2.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20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逐渐增加,说明水资源限制性逐渐增强,人口和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趋于紧张;超载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第2题,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是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根本措施。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21二

人口合理容量重难归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1)从实质和意义上理解二者的区别。二人口合理容量重难归纳22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如在目前状况下,世界人口合理容量为60亿人,而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为100亿人左右。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23(2)从影响因素和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基本相同的。具体如下表所示。(2)从影响因素和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24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ppt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25相对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更具不确定性。确定人口合理容量有何意义?提示: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如下图所示。相对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更具不确定性。26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ppt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27拓展延伸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三个特点: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其含义如下图所示。拓展延伸28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ppt课件: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29典例剖析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典例剖析30(1)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1)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C31(2)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提高④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2)图中反映了()B32解析:第(1)题,图中横坐标上“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第(2)题,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会使生活质量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会使生活质量相对提高。解析:第(1)题,图中横坐标上“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33学以致用某市提出到2021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第1~2题。学以致用341.下列关于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指标是指该市的人口合理容量B.该指标与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该指标是一个确定精确数值A1.下列关于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352.为了让这“1500万”人口“活得舒服”,该市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B.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C.广泛接纳移民,缓解劳动力的短缺D.扩大区域开放,承接污染工业转移B2.为了让这“1500万”人口“活得舒服”,该市应采取的发36解析:第1题,“1

500万”是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人口合理容量,A项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C两项错误;由于在不同时期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故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D项错误。第2题,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A项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B项正确;广泛接纳移民会使该市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C项错误;扩大区域开放,承接污染工业转移会加剧该区域的环境污染,D项错误。解析:第1题,“1500万”是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人口371.现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B.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答案:B解析:现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利用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B项正确。1.现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38下图为某城市2019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前提条件:自然条件不变,消费水平不变)。读图,完成第2~3题。下图为某城市2019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前提条件392.该城市2019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

)A.351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3.制约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根本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答案:2.C

3.D解析:第2题,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据此可知,该城市2019年人口容量是由供养该城市最少人口的因素决定的,图中数值最小的为97.3万人。第3题,最短板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2.该城市2019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40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读表,完成第4~5题。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读表,完414.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数值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5.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区中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答案:4.B

5.D4.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数值主要考虑的是42解析:第4题,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第5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