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Ⅰ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吗“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贫,皆如此。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虽然喝得很劲,但是毫不讲究。我的祖父则不然,他平日生活俭省,喝茶却颇考究。并且他喝茶喝得很醪,一次要放多半壶茶叶。我的喝茶浓甜,跟小时候的①也有点关系。昆明茶馆里卖的都是青茶,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研究生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我在杭州喝过一杯好茶。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狮峰茶果然②。茶还可入馔,制为食品。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制为茶粥;四川的樟茶鸭子乃以柏树枝、樟树叶及茶叶为熏料,吃起来有茶香而无茶味;而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长”与文中加点的“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B.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大。C.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20.画波浪线句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狮峰茶之妙,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答案】18.①耳濡目染②名不虚伪③别出心裁19.D20.①从视觉、味觉两个角度来描写。视觉上刻画茶叶在杯中的姿态和颜色,味觉上突出茶香沁人心脾的感受。②句式上,运用短句,增强节奏感,突出作者品茶的畅快之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前面讲到祖父喝茶,“我”喝茶的习惯与小时候受到的影响有关,可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②前面夸赞狮峰茶“真是好茶”,可见茶的名气果然不假,可填“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③用龙井茶包饺子,真是与众不同,可填“别出心裁”。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长”意思长时间在某处。A.生长;B.生长;C.高;D.长时间在某处。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首先考虑写作手法,其次考虑用词、句式等。①从视觉、味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这是视觉描写,写出狮峰茶泡在茶杯里的独特姿态和茶色;“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这是味觉描写,突出茶香沁人心脾的感受。②句式上,“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这些都是短句,一句一停顿,颇有节奏感,明快的节奏突出了作者品茶的畅快之感。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他们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东郊的庙里,他掌管着春的气息以及整个一年的收成,他甚至还会给有福的人延长寿命。他小小的庙宇在树木的深处,这里人迹罕至,在冬日将尽的时节,满山的树木像还没来得及点染的枯笔水墨画,显得颇为荒凉。②立春的前一天,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远处的村边小道上,一条长长的充满威仪的队伍逶迤而来。从那非同寻常的鼓乐声中就可以听出,是天子前来迎春了。满天的青旗,掩映着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A。叩拜句芒神的礼仪庄严而隆重。在跪拜之后,天子高高举起酒爵,然后徐徐泼洒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着又是跪拜。礼罢,人们给句芒让出道路,乐工们高奏鼓乐,句芒在人们的簇拥下向都城进发。稳稳站立在壮汉们肩头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鸟身,方脸,神色端庄,目视远方,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头顶上,青色的春幡迎风而舞。在他旁边站着的,是一头雄壮有力却又憨态可掏的泥牛。③④句芒进城的路上,欢迎的人挤在道路的两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着,B,边走边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随之C:春天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在”与文中加点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事情发生在去年。B.风在刮,雨在下。C.只要有利于人民,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D.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20.“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18.A浩浩荡荡

B欢呼雀跃

C奔走相告(每空1分,符合文意表达流畅即可)

19.A(A项,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B项,副词,正在。C项,“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后面多跟“不”。D项,动词,在于,决定于。文中加点的“在”字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故选A项。)

20.B(第二段写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放在②处,起启下作用,引出第二段的内容,所以放在②处最恰当。)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联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旁边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叫女主人文嫂。文嫂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①,不贪小便宜。除非你给她,她从不伸手要东西。每天一早,文嫂打开鸡窝门,这些鸡就急急忙忙、②地奔出来,散到草丛中去,不停地啄食。有时又抬起头来,把一个小脑袋很有节奏地转来转去,顾盼自若——鸡转头不是一下子转过来,都是一顿一顿地那么转动。到觉得肚子里那个蛋快要坠下时,就赶紧跑回来,红着脸把一个蛋下在鸡窝里。随即得意非凡地高唱起来:“郭格答!郭格答!”文嫂伸手到鸡窝里取出一颗热烘烘的蛋,顺手赏了母鸡一块土坷垃:“去去去!先生要用功,莫吵!”这鸡婆子就只好咕咕地叫着,很不平地走到丛草里去了。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把碎米,一面撒着,一面“啯啯,啯啯”叫着,这些母鸡就都即即足足地回来了。它们把碎米啄尽,就鱼贯进入鸡窝。进窝时还故意把脑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鸡教”。先生们越来越穷。他们的衬衫穿脏了,脱下来换一件。过两天新换的又脏了,看看还是原先脱下的一件干净些,于是又换回来。有一些先生,就完全③,衣衫褴褛,囚首垢面,跟一个叫花子差不多了。他们的裤子破了,就用一根麻绳把破处系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那么”与文中加点的“那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那么就按我的意思去做吧。B.星星围着皎洁的月亮,恰似儿女们围着母亲一样,是那么亲切。C.之所以我要插那么一段,是说明我与市民们一样都在学习。D.他这几天一直没回家,没给家里打电话,也没上班,那么他可能出事儿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把碎米,一面撒着,一面叫着,这些母鸡就都回来了”,意思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5分)18.①洁身自好②迫不及待③不修边幅(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根据空缺①处下文语境“不贪小便宜”“除非你给她,她从不伸手要东西”的提示,该处可以填成语“洁身自好”。根据空缺②处上下文语境“急急忙忙”“奔出来”等的提示,该处可以填成语“迫不及待”。根据空缺③处下文语境“衣衫褴褛,囚首垢面,跟一个叫花子差不多了”等的提示,该处可以填成语“不修边幅”。19.B【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原文中的“那么”表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B项中的“那么”表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因此选B项。A项中的“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C项中的“那么”表示修饰“数量”结构,指代数量范围。D项中的“那么”表示推测,在句中用来表明说话人根据前文内容做出相应的推论。20.①原句用叠音拟声词“啯啯,啯啯”描摹文嫂唤鸡归巢的叫声,用拟声词“即即足足”描摹鸡归巢的叫声,具体形象,生动传神,现场感更强;(2分)2原句综合运用不同重叠形式的叠音词,更细腻地传达了文嫂与鸡的亲密关系,营造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生趣盎然的温馨氛围,与原文上下文语境、行文风格也更协调。(3分)【解析】本题考查借助已有的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相似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描写了文嫂唤鸡归巢的情景。原文分别运用“啯啯,啯啯”和“即即足足”这两组拟声词(前者是“AA,AA”式叠音词,后者是“AABB”式叠音词),描摹了文嫂唤鸡的叫声和鸡归巢的叫声;运用叠音拟声词摹声,具体形象,生动传神,现场感更强;同时,也细腻地传达了文嫂对母鸡的喜爱,突出人与动物的亲密、默契关系,凸显生趣盎然的温馨氛围;再者,这样写也与原文上下文语境、行文风格更为协调。河南省许昌高级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拉练(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①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坎坷与风浪的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②、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歌和滟预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③、提心在口的心情中,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0.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18.①若隐若现

②全神贯注

③战战兢兢19.B20.①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形容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的词语来形容三峡的雄奇秀美。②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湍急的特点。【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修饰的是“云封雾障中的山峦”,可用“若隐若现”。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很难分清。②语境的是船工们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可用“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③根据“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提心在口的心情中”,可用“战战兢兢”。战战兢兢: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峡”比作“国画诗笺”“惊险之作”。A.用典,“后庭遗曲”运用典故。B.比喻,将“万事”比作“东流水”。C.借代,“丝竹”代指音乐。D.反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反问。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句子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手法的词语来表现三峡的雄奇秀美。“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湍急的特点。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何?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____)。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看待

于是

训诫

也 B.对待

于是

教训

却C.看待

因此

教训

也 D.对待

因此

训诫

却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秦腔死不离窝,如秦人一样;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B.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C.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D.唯秦腔死不离窝,如秦人一样;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秦腔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文武最正经、是非最汹汹的戏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17.B18.C19.①语体色彩不同:改句语言较为通俗;原句具有文言色彩,生动活泼,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