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专题解读】物质的组成、分类常以组合选项的形式考查物质的组成特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标准,题型是选择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辨认和再现能力,而胶体的考查通常以工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现象、生活常识为命题背景,将胶体的知识渗透到某一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变化主要考查物质性质与变化、用途的关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题型是选择题,命题角度灵活,难度较小。化学用语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注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和书写,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预计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仍然是今后考查的方向。【考点精讲】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不能否导电的化合物.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5。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1~100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mol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mol。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解题指导】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1)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2与C6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炔,后者为苯。(2)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4)胶体粒子不一定都带电。如某些分子组成的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的胶粒不带电。【例题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C.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3。古文中化学知识的常考点: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解题指导】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液化等。(4)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例题2】下列各项中,左、右两边说明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乙烯使溴水褪色;苯使溴水褪色均发生了加成反应B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试纸均需要蒸馏水湿润C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均发生了水解反应【解析】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苯与溴发生了萃取现象,不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用蒸馏水湿润后,盐酸的浓度减小,则测定的pH增大,影响了测定结果,故B错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而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故D正确.【答案】D【例题3】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考点三化学用语1.八种图式结构示意图S2-:Al3+:电子式Na2O2:Na+【eq\o\al(·,·)eq\o(O,\s\up11(··),\s\do4(··))eq\o\al(·,·)eq\o(O,\s\up11(··),\s\do4(··))eq\o\al(·,·)】2-Na+H2O:Heq\o\al(·,·)eq\o(O,\s\up11(··),\s\do4(··))eq\o\al(·,·)H球棍模型甲烷:乙烯:比例模型甲烷:乙烯:结构式CO2:O=C=OHClO:H-O-Cl结构简式乙烯:CH2=CH2乙酸:CH3COOH分子式臭氧:O3化学式明矾:KAl(SO4)2·12H2O最简式烯烃和环烷烃:CH22。六种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如2FeCl2+Cl2=2FeCl3。(2)离子方程式:如2Fe2++Cl2=2Fe3++2Cl-.(3)热化学方程式: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4)电离方程式:如CH3COOHH++CH3COO-.(5)电极反应式:如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6)电解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H2↑。【易错警示】(1)任何纯净物均有化学式,只有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有分子式。SiO2、NaCl属化学式,P4、C2H4是分子式。(2)球棍模型表示有机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键的情况和相对空间位置;比例模型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大小比例和相对位置,两种模型若原子大小比例不同,表示的物质不同,例如CH4和CCl4等。(3)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要切实注意明确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切勿漏掉未成键电子对;理清原子的排列顺序,如Heq\o\al(·,·)eq\o(O,\s\up11(··),\s\do4(··))eq\o\al(·,·)eq\o(Cl,\s\up11(··),\s\do4(··))eq\o\al(·,·)。(4)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O2N,不能写成NO2。(5)各“式”切勿张冠李戴: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6)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符号的使用。【例题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3115P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CaCl2的电子式: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考点四化学与STSESTSE试题一般不会简单地考查类似“科普”知识的内容,更多地体现出和生产、生活有关现象、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所用的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知识,难度也有所增大。试题关注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安全和科技等领域,从中选择与中学化学相联系的某物质或某知识点命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推介新技术、介绍新成果。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就必须在牢固掌握双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该类试题的选材热点如下:1.安全与健康.人类健康是高考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关注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如生活中的有毒物质、食品添加剂、新药物合成、新物质或已有物质的新用途开发利用等。2.环境保护。关注近期的有关环境的社会事件;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最新开发的绿色材料在环保中的作用;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3.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究是化学发展的方向。关注新型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利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应用。4.最新科技成果.研究高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成为高考选材热点。【解题指导】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例题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专题演练】1.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古代文献的记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精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B.《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C.《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D.《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2.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用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纳米铁粉有很好的吸附性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B硅胶可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SO2有毒不能做食品防腐剂D肥皂水显碱性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胺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可增加肥效B.氢氟酸刻蚀水晶饰品体现其酸性C.电渗析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为清洁能源4.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A.氧化钙B.碳酸钠C.氢氧化钾D.次氯酸钠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酒精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B.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析氢腐蚀C.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织物漂白剂D.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材料的制造6.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选项污染物处理措施方法类别A含Cr2O72—废水加FeSO4沉降物理法B含纯碱的废水加石灰水反应化学法C含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加硫酸盐沉降化学法D含复杂有机物的废水通过微生物代谢生物法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性,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B.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C.用纳米铁粉的吸附性去除污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D.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8。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9。谚语诗词中蕴含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0.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纯净物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碱石灰乙二酸纯碱氧化铝二氧化碳B盐酸冰醋酸小苏打氧化镁一氧化碳C过氧化氢硬脂酸苏打过氧化钠二氧化硫D五水硫酸铜油酸碱式碳酸铜氧化钠三氧化硫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②阴离子不含金属元素,阳离子含金属元素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⑥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⑦酸酐一定是氧化物⑧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中的H原子数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A。①②④⑤⑦⑧B。①③⑤⑧⑨C.①②③⑤⑥⑦D。③⑤⑦⑧⑨12。下列古代发明与所给化学变化对应错误的是()选项古代发明化学变化A生产陶瓷SiO2+CaCO3eq\o(=,\s\up7(高温))CaSiO3+CO2↑B黑火药爆炸S+2KNO3+3Ceq\o(=,\s\up7(点燃))K2S+N2↑+3CO2↑C湿法炼铜CuSO4+Fe=Cu+FeSO4D用谷物酿酒(C6H10O5)n→C6H12O6→CH3CH2OH13。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①指南针②黑火药③转轮排字④黏土制陶瓷⑤用玻璃瓶盛装“强水"(古书中记载一种能腐蚀五金的液体)⑥用明矾溶液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⑦湿法炼铜A。①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③④⑦D。①③⑤⑥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O、Na2O2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SiO2、CO2均为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FeO、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与氢碘酸反应均只发生复分解反应D.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分散质均不能通过滤纸孔隙15.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用于人民币票面方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8OB.Mg2+的结构示意图:C.硫化钠的电子式: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17.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陶瓷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烧结黏土制陶瓷的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B.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C.“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D.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18.下列化学用语只能用来表示一种微粒的是()A.B.C.CH4OD.C参考答案1。【解析】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项错误;《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物质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除杂杂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C项错误;“熬胆矾铁釜亦化为铜”说明Fe和CuSO4反应生成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项正确。【答案】D2.【解析】A、铁是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A错误;B、硅胶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与水不反应,B错误;C、SO2有毒不能做食品防腐剂,C错误;D、肥皂水显碱性,可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D正确。【答案】D4。【解析】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为Ca(OH)2,两者反应生成CaCO3和KOH,由题意可知C正确.【答案】C5.【解析】A.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酒精不属于化石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B.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发生析氢腐蚀,故B错误;C.Na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作织物漂白剂,故C正确;D.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材料的制造,故D正确.【答案】B6。【解析】A、加FeSO4沉降含Cr2O72-废水,是化学方法,选项A错误;B、Na2CO3+Ca(OH)2=CaCO3↓+2NaOH,溶液碱性更强,污染更严重,选项B错误;C、CuSO4不是沉淀,处理措施错误,选项C错误;D、通过微生物代谢含复杂有机物的废水,是生物法,选项D正确。【答案】D7。【解析】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A项正确;诗句中的“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B项错误;纳米铁粉和Pb2+、Cu2+、Hg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而治理污染,与吸附性无关,C项错误;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进行杀菌消毒,利用其氧化性,而酒精是使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消毒的效果,D项错误。【答案】A8。【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答案】C9.【解析】“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活动性很弱,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前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后者是物理变化。【答案】D10.【解析】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盐酸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概念,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油酸属于酸,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答案】D11.【解析】①O2和O3组成混合物;②AlOeq\o\al(-,2)含有金属元素,NHeq\o\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