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声声慢》教案篇《声声慢》教案1
一、导入:
宋代的张世文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就是――李清照.李清照的词作大家课前有所积累了,下面我们作一个小组诵词竞赛.(小组竞赛后)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积累古诗词受益无穷.今日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更提升一个层次,读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声声慢,学习如何鉴赏古典诗词.
依据你的积累阅历,说说理解鉴赏一首词从哪些方面着眼?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了解词人生平,有的说要读好词,有的说要理解词句深层含义……
二、了解词人生平,鉴赏的立足点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是作者内心的倾吐,情感的宣泄,了解词人生平,有助于词的理解与鉴赏、说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依据学生的发言总结: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土,南宋女词人。诞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进士出身,是学者兼文学家,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两人是文学知己,志同道合。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只身经验了国破家亡的苦痛,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分前后两期:
一、前期多写悠然生活,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趣情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爽明丽;
二、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苦痛的生活,悲叹身世,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三、把握感情基调,饱含深情朗读
1、自由朗读:读这首词,我们要读出词人的什么情感?———愁苦
2、一生试读,一生评怎么样才能读好?明确:语速要缓慢,声音应低沉,表情带哀愁更好、
3、举荐一生范读、效果较好,班里许影雪同学曾获临海市古诗词诵读竞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齐读
四、揣摩词句鉴赏语言精妙
问:愁苦是词人内心情感,在词中,词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愁绪满怀,哪些动作能表现这愁情?圈出动词、师总结:寻寻找觅借酒消愁不堪摘花守窗盼黑黄昏听雨
五、领悟词的意象,探究词的内涵
1、师问:词人选取了哪一季节的景物?————生齐答:秋天
2、又问:有哪些景物?又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秋雁秋花梧桐秋雨
3、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凄苦之音、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4、背景材料: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家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跑,全部保藏丢失殆尽。
绍兴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5、李清照词作拓展: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今年海角天际,萧萧两鬓生华。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总结归纳:词人李清照的家乡情是多么浓,爱国之情是多么剧烈,但统治者呢,他们是照旧————学生齐背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丈夫离去,孤苦无依,国家颓败,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国恨家愁交织,诗人只能长叹一声,”怎一个愁字了得!”她的这时愁已不再是”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是离黍之愁,是国家民族之愁、这声声慢是浓缩了她一生坎坷和全身伤心苦的词,满纸哽咽,为千古绝唱,词论家评”千古创格,绝世奇文”、“愁”的丰富内涵:情愁--独居之孤独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六、从词作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创建性解读的超越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清照,写一段话、李清照啊,你是__________,你——————
郭沫若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七、把握词的意境创建性改写词
八、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评价: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好像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多数的词人诗人,写着多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子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附件:创建性改写词声声慢
学生习作一
当片片绿叶变成黄色,秋天就来临了。萧索的秋风吹动女子的发梢,她就这样倚在窗前,纹丝不动,远看好像一座经风霜的石像。女子身边最重要的两大支柱倒下了。国家颓败,丈夫病逝,一夜之间,她乌黑的秀发有了很多如霜的感觉。她注视窗外,想找到些什么,却一无所获。
天气慢慢转凉,她的身上还穿着单薄的衣衫,那是丈夫那年送她的礼物。但那点凉又怎么比得上她心中的寒意呢?手中的酒杯已不知满了几次,又见底了几次,或许是她在麻痹自己?否则又怎么不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呢?又是一阵凉风吹过,几杯酒已抵不了销人的愁情。天空中飞过一群大雁,她不禁想起家乡,这该是旧时相识的吧?南方与北地,山重重,水迢迢,雁儿啊,你可以飞回从前的巢,而我呢?院落中的菊花已重重积累,开得正浓,但没有人可以陪她去采摘,她的心一颤,记得丈夫最喜爱她泡得一杯淡淡的菊花茶。窗前的梧桐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天空中下起朦胧的小雨,莫非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这时一片落叶飘进窗里,落在她的脚边,就如她那般孤苦无依。
那晚,她一夜无眠,辗转反侧,写下了心中的苦与愁——《声声慢》,带着她的血与泪传诵千古,她不是别人,她就是结着愁怨的词人李清照。
——初二(9)班金也
学生习作二
无情地病魔缠上了丈夫,尽管他怎么样尽力,还是摆脱不了、就这样,病魔毫不留情地从我身边把丈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丈夫走后,只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眼泪曾流淌出我内心的伤感与悲闷,可我心中更多的苦,更多的闷无法倾诉出来,也找不到任何发泄的理由、我真的得好难过,有谁能够奢侈丢给我一份怜悯,叫我不再这样迷惘、
空旷的屋子,那种悲凉的气氛冷淡到了极点、我在屋里转来转去,找寻一个能够与我分担苦痛的缝隙,可是什么也找不到,只觉得那凹凸不平的地被我那沉重的步伐给踏平了、可怜的我惟有泪千行、桌上放的两只酒杯,平日都是我和丈夫兴奋时一起饮酒庆贺或冷时用酒来驱寒的而如今我把全部的愁都寄予在这几杯酒上,希望它能带走我的愁苦,无力的身体再也站不了、我趴在梳妆台前、窗外,天空可能是为我才变得灰暗,尽管如此,还是有成排成队的大雁飞往到南方、它们还是去年我在家乡看着它们朝北飞的,如今又从北方飞往南方了、时间好快,已过了一年了、不知家乡的父母是否安好,女儿一年没见他们,真得好惦念、什么时候我能回到南方看看他们呢?老天,既然你可怜我变了脸色,为什么不再黑一点,只有天黑,我闭上眼睛,才不会痛不欲生地去惦念丈夫,惦念我那久别的家乡和父母、
丈夫知道我非常喜爱花,花象征着温馨、漂亮和华蜜,就好不简单地在后园为我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五彩的花。花盛开时真的好美,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丈夫总会陪我一起赏花,要是我特殊喜爱,我们就摘回去插在花瓶里。而今呢,丈夫再也陪不了我,只我一个人,连浇花水的人都没有,我有什么心情来观赏呢?老天最终感动了,他为我三滴、两滴——地掉起眼泪来。他劝慰不了我,我的心都有倦了,谁也感动不了。日子如此漫长、余生又有谁能伴我共度呢?
——初二(9)班管娟娟
《声声慢》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育酷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声声慢》抒情主子公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同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伤。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对于作者,梁衡用“乱世中的美神”来界定,那么何谓“乱世”?又何谓“美神”呢?“乱世”是指金兵入侵、国土沦丧、家破夫亡、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无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诗词、词论、史学、金石学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现。郭沫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李清照纪念堂中题有对联,可以显示其艺术女神的风采:“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后主”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词风婉约,出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写“愁”的经典作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二、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老师最终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
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3、部分学生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
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同学们对本词有哪些阅读期盼,想要学习哪些内容,驾驭哪些学问。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采纳研读的方式分组合作学习,探究以下问题。
1、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词中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的?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诗中有如下表现:
①用“寻寻找觅”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愁情。这三句共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打击后,诗人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只有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中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内心则充溢惨戚。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子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的忽暖忽冷,改变多端,亦示意时局的纷乱,让人难以适应,更让诗人有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进而抒发自己内心难以安静的心情。
③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风”: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黄花”: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积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爱好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细雨”: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简单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难过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裂的心上。
2、概括本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颖 ,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悲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借景抒情:“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3、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主子公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一位孤独、孤独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阅读,自主发觉问题
依据学生学情的不同,让学生再回读诗文,激励他们去发觉新的问题,提出后由大家分析、探究、解决。
五、强化练习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无望》,阅读这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呼喊!呼喊!
恳求!恳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苦痛!苦痛!我的心充溢苦痛!
仍旧!仍旧!
恒久!恒久!恒久!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无望》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无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开干脆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六、小结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闻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殊是那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觉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今日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宏大的却又让人述说不尽的艺术女神,我们在对《声声慢》这首诗的学习中了解了她的苦痛和哀痛,也懂得了她的漂亮与愁情!
七、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醉花阴》)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8、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尝意境,赏析情感;了解个人的生活遭受和创作的亲密关系。
实力目标:通过“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化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并体会词人之愁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情感。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爱好和热忱,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育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酷爱。
二、学习重点
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厚重愁情的深化体会。
学习难点:通过与早期词作的比较阅读,深化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愁情的厚重。
课时支配: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①知人论世
通过李清照两首《如梦令》和《武陵春》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②诵读法
③“情境法”教学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肯定的看法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④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沟通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验生疑、冲突、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人类灵魂不朽的造化。徜徉诗歌的殿堂,我偏爱易安一人,今日,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易安的词作,易安的世界。
2、知人论世
诵读李清照前后期的三首作品[《如梦令》两首、《武陵春》],让学生发觉、总结李清照前后期词作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诗词。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悠然、充裕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此时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爽明丽;后期饱经离乱、颠沛凄苦的生活使她的词多写其悼亡之悲、怀旧之思,词风哀婉凄凉。而《声声慢》写于词人南渡后,笔下流淌的已经不是闲愁。
3、涵咏词韵,走进作品
(1)学生自由诵读,把握词的基调
(2)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诵读,诵读者自己评析为什么会这样处理情感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自我点评中进一步明确词的基调和情感。
(3)全班齐读,把握节奏,情感、,老师做最终点评。
4、合作探究,解读作品:
老师提问:找出你喜爱的`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并作赏析
学生合作探究后展示,老师引导总结。
课堂预设:
(1)缘愁选景——感悟叠词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找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验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妙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找,也没有什么须要寻找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予自己空虚孤独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找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四周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心情。音韵上徘徊宛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2)缘愁选景——品意象析愁情
分析“酒”、“风”两个意象:
明晰:酒是“三杯两盏”,量并不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抗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说明并非酒淡、酒少,而是愁浓。“乍暖换寒时候”并非天冷,而是词人的孤寂孤独与凄清。
分析“雁”这个意象
明晰:“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难过,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难过,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难过难受。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闻。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劝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劝慰了,使我难过。
(三)作者的家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家乡的思念,所以使她难过。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予怀乡之意。
分析“黄花:这一意象
明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积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难过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积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爱好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故花盛,则以乐景衬爱情;花衰,则以哀景写哀情。
分析:“梧桐”、“细雨”两个意象
明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裂的心灵,使她哀痛至极。
老师总结:“到处景语皆情语”,词人借助一系列意象来表达她浓浓的愁情,虽不见一“愁”字,但字字读来皆是愁。
(3)以愁作结——品内涵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愁之内涵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亡国之恨
5、诵读提升
在理解作品之后,再次诵读作品,品尝作者浓浓的愁情。
6、拓展延长
结合你对作品或作者身世的理解,选取本词的相关意象或词语,完成下面的对联。
淡酒怎敌晚风,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窗酌酒,雁过天寒风愈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当堂完成写作并展示
7、课堂总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宏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验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世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终,让我们齐读《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8、课后作业: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无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多数的词人诗人,写着多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你们知道哪些呢?课后请收集相关写愁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
《声声慢》教案4
一、导入
人世间有万般情感:欢乐、欣喜、哀痛、忧愁……
情感须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调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词人呢?用词。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今日,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详细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困难,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探讨),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找什么?往昔欢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欢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找?人在什么状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行以,感情逐层深化: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深厚。
举例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起先,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观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退,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联系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漫步。
3、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雁: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旧相识”: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一剪梅》,而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
岁月依旧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
4、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人共摘:联系往昔生活,明诚插花清照发,小俩口恩爱特别。当日与之共同赏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样,而后来世事改变,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细雨: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
四、体会意境。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在南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头,秋风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无依无靠。她寻找着往日的美妙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难耐。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啊。
这样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朗读体会)
加深了理解后,再次自由朗读,依据我们刚刚对词的分析和理解来处理。(要求:提高)
提示:除了语速舒缓外,或许我们还应当在个别字上面,加以重音、语调的处理,情感投入。
表扬。
五、写作方法指导练习
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词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化作了南飞的大雁,化作了满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细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详细的意象。
历史:其实不仅是李清照,古往今来,许多词人都是如此传达他们的愁绪的。(投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问题:体会;回答分别是通过那些意象写愁的?写出了愁的量、形、重。
小结:抽象的愁通过意象一下子变得详细可感,愁托付给了一江春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黄梅雨……
现实:联系我们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也有万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通过详细的意象去勾画,去表达呢?或许一不当心,一个大文豪就诞生了。(练笔)
练笔展示。
老师展示。老师也有愁绪,面对时间。共赏析。
六、知人论世。]
凡人皆有愁。那么李清照有什么样的愁呢?使得她化为这曲《声声慢》。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出身官宦世家,这样的出身使得她能够饱读诗书,这样就使得她既“貌美如花,又内秀如竹”。18岁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另一半――她的丈夫赵明诚,他们志同道合,恩爱特别。但造化弄人,上天把最大的华蜜和最大的不幸都统一到了李清照的身上。国家破裂,清兵入侵,李清照经验了人生的三大磨难:一是丈夫早逝,遭受感情生活磨难;二是国家破裂,身世飘舞,居无定所;三是晚年孤独,身边无亲无友。
晚年李清照,想把毕生所学传给一位孙姓女童,“才藻非女子事也”,拒绝了她。一代才女,却无人能懂。
李清照的一生,经验了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蜜的华蜜,也承受了一个女子所无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个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国家的破灭的.哀思。是李清照在这国家与个人灾难性的打击下依旧不屈,依旧坚韧的呈现出自己全部的美。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靠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华蜜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DD李清照。
她是一代才女,是乱世美神。
齐读。
机动: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好像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多数的词人诗人,写着多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子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恒久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很多苦痛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望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找觅的美神。
《声声慢》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
2.驾驭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
3.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
4.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
1.叠字运用的妙处。
2.用韵的特点。
3.细腻而又步步深化的感情蕴涵。
4.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
三、文本详析
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第一句“寻寻找觅”不是写实,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寄予、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所寻找的是什么呢?词中没有明说,但联系作者的生活经验却不难体会。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静而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趣。然而,靖康之难葬送了从前的一切,丈夫赵明诚离开人世,心爱的文物古籍毁于兵乱,失于窃贼,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国土的沦亡。词人在多难的岁月里备尝艰辛,故而坐立担心,不由自主地希求寻到一点安慰。作者并没有干脆描绘这种心理,而是赋无形于有形,通过“寻寻找觅”这一虚化的行动来形象地加以表现。其次句借环境的凄清、肃杀来表现心情,“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舞、孑然独处的孤独之感。第三句则直抒愁怀。这句中的六个叠字是近义词,相互间有微小区分:“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忧惧。词人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国破家亡为自己造成的极深的精神创伤。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最难将息”表面上是就早晨气候而言,实际又与上文“寻寻找觅”相呼应,表明女主子公从一清早便心神不宁,沉痛的家国身世之感蕴于其中,却又无处遣愁。“雁过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主子公的悲愁心境。征雁“却是旧时相识”,这之中饱含困难的情味:一则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词人早年生活中丈夫远游在外时,曾热切幻想大雁为自己带来亲人的消息,为丈夫捎去自己的书信,《一剪梅》词中便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征鸿,独咽哀痛。二则南渡之后,词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被金人占据的家乡。她曾在词中沉痛地写道:“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而今望见大雁,想到这雁正是从北方沦陷区飞来,不禁生出浓重的思旧怀乡之情。此处“旧时相识”并非实指,是词人借特定景观将种种情愫凝合为一体,以突现天际沦落的哀痛。
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到处含愁。下片紧承上文,依旧就主子公之愁铺叙开去。“憔悴损”即是写花,又是自喻,比兴之中,倾注着一腔悲情。“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更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觉,又示意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长夜亦不知怎样捱过的忧愁。这两句用语平易,但作为韵脚的“黑”字属于极难押的险韵,故诗家罕用。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稳妥又自然,赢得评论家赞许。“梧桐”二句与上片“晓来风急”相呼应,写黄昏时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时点出这首词描述的是一成天的情状。自汉代枚乘《七发》中写过“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人们常用“梧桐半死”比方丧偶。而今,梧桐已使词人悲伤,再加上连绵秋雨,使人越加郁闷难耐。“更兼”二字,点出不堪听闻之意,“到”字诉说时间之长,“点点滴滴”则既写声音、状态,也写主子公感受。
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雁过、黄花积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镜头组成一幅自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处的“愁”,实为全篇总旨,从而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峰。而反诘的语式,既收束全词,又辟出新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就艺术性来看,这首词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先,叠字的运用,突现了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叠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加重语气,增加情感,突现事物特征,同时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不过,在李清照之前,诗词中叠字的运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为限,而李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且质朴清爽,自然流畅,精确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后来有些作家曾着意仿效,如元代乔吉连用二十八叠字作成的《天净沙》(见课本“平行阅读”),但雕琢之痕非常明显,无法与之媲美。
在韵律方面,词作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造诣。《声声慢》的词牌历来多平韵格,李清照却选择了入声韵。入声短促幽咽,创建出一种饮咽吞声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词中又配以众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一百零一个字中,这类字竟占五十七个,如寻、觅、凄、息、积等齐齿音字,点、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叠,造成一种啮齿切语的音调,仿佛女主子公在哀哀自诉。
在章法上,《声声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子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采纳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写愈深。同时,词作在结构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层层铺开,一气贯注,在心境与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冲突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将愁绪聚结到难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四、思索题思路提示
1.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化。
如作者抬眼空中“雁过也,”内心感受悲凉,“却是旧时相识”;又如眼前“满地黄花积累”,愈加触动情怀,“如今有谁堪摘”,景随步移,情触景生。
2.你所读过的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也是借助声调韵律来抒情写意?
如李颀的《送陈章甫》,李贺的《送沈亚之歌》、《浩歌》及《罗浮山人与葛篇》。
3.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
伤感和惆怅,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情感,它不是剧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觉体验,而是一种莫名的孤寂感。通常它总是发生在气质敏感、感情细腻、学养天分较高的诗人词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状况
李清照(1084一?),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诞生于一个注意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到熏陶。她的丈夫赵明诚历任知州一类的地方官。他们两人都喜爱保藏和探讨金石书画,著有《金石录》。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记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经验。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诗和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词。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据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写她在赵明诚离家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以及一些描写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里。
她在后期避难到南方,经验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很多苦痛涌上心头,写了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哀思祖国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指斥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词中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声声慢》(“寻寻找觅”),都是抒写她所经验的乱离生活的苦痛和寄予她的故国之思。和她的诗比起来,词显得委婉细腻。
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的词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秾丽,而是用朴实清爽的语言表现她对四周事物的感受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情,经常写得显明生动,感情色调很浓。有时还采纳口语入词,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过去有人赞扬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爽之思”(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或者说“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宋张端义:《贵耳集》),这都说出了李清照词语言的特色。
李清照写有一篇《词论》,从词的兴起谈到词的写作问题,其中对北宋一些重要的词家都有所评论,谈了他们词作的优点和缺点。她提出写词要“协音律”,认为“词别是一家”,不能和诗一样。这些主见对于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存词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王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靠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杨慎《词品》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当代学界对“易安体”也有所研讨。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显明的特性风神。其特点:
一是倾掳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胜利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纸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哽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很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别出心裁的显明特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建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爽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细致体会,却含意多层,非常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爽,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简单却艰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建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哀痛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化、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会不尽的。
四是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确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意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
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其词作以优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漱玉词》特有的阴优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使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行替代的审美价值。《漱玉词》继承婉约派的创作风情和手法,又有所开拓创新。其表现是笔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开阔,风韵柔中带刚,时露崛强之气。。《漱玉词》的这些特色确与苏、辛有一脉相通之处。沈曾植《菌阁琐谈》谓“易安调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词以婉约称胜,但它是柔中有刚,婉中含豪,刚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构,且长于四六骄俪,博于用史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愫。绝不拘囿于闺帏闲情,诚如古人所评,显见出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据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诗、词、文、赋悉有独诣,在艺术风调上阴优美臻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穿。
《声声慢》教案6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受与作品创作的亲密关系。
2、让学生初步驾驭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很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难过,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好像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那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板书: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信任大家并不生疏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全班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验有着亲密的联系。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学问,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老师进行明确。)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当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索这个问题)
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受来品读,抓住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来品读,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找出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好像要被愁所沉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这时我们就必需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①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快乐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日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白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是愁的象征。
②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挡晚秋凄凉的冷风。秋风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③详析“过雁”。“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难过”?
明确:
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际沦落之感。
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予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④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舞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慢慢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比方女子憔悴的容颜。
⑤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苦痛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显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改变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缘由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尝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实力迁移
让学生依据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赏析《一剪梅》,体会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声声慢》教案7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尝、提高审美情趣,培育学生诗词观赏实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观赏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尝。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观赏、品尝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像的诗词句。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沉醉。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耀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今日我们将观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
《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会面之事。《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
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高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留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靠近前辈。”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华蜜的生活,夫妇在一起经常诗词唱和,观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间。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她的词1
以北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来写,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后期词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三、朗读观赏(依据词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尝词的音韵美。)
1.学生试读
2.老师导读
(一)《鹊桥仙》词的上片写这对仙侣奔赴鹊桥会面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许久相爱的誓言互勉。全词人物的感情喜忧交加,但基调是昂扬的,读时以欢快为主。词上下两片的结构相像,都可以分为两小层: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全词四小节又类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读时须有与此相应的语气,要有显明的层次感。最终一小层即“两情若是许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语速,声音要柔软些,且有余韵——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多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声声慢》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振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丈夫病故,夫妻细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作,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基调深厚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读时以“愁”为主。
词的起句很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朗读起来,特别哀婉凄楚,有如听到一个难过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当她自己还未开口时,听众已感觉到她的悲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悲伤的心情还没有散去,一种稀里糊涂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充满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3.学生齐读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读中点拨、品尝、观赏(现在我们来边读边品位这两首词)
(一)《鹊桥仙》词一起先即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温柔多姿的云彩,改变出很多美丽奇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致绝伦。那些正在疾驰长空的闪亮的星星仿佛正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相思之苦,忧恨之长]。“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极力形容银河的宽阔,“暗渡”二字点出“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写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会面。此句写牛女相距之远,相见之难,。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调的争论赞美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多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会面了,这美妙的一刻,便抵得上人间卿卿我我,千遍万遍的缠缠绵绵。词人以“风”是“金”的、“露”是“玉”的来热忱歌颂这种爱情的圣洁与永恒。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那两情会面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顺缠绵[写爱情的回报]。可会面的时间又是那么短促,这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刚刚相见怎么又到分别的时刻!怎么让人忍心回头去看回去的“鹊桥归路”呢!“忍顾鹊桥归路”,是写别离,那刚刚借以会面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真是“相见亦难别亦难”(让人不忍心回头看)啊!此时无声……
词笔至此,词人忽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是写主子公互赠誓言,充分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久长分别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珍贵得多。歌咏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这种爱情是一种“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心之相印。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一反常人对爱情难舍难分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并奇妙的与上篇的争论遥想呼应,升华了人世间夫妻之间的感情。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非常难能珍贵的。[下面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自我观赏《声声慢》,并和《鹊桥仙》作对比]
学生自赏要求:
1.找对比点:基调:情感线索表达方式艺术表现手法
2.找关键词:
(二).《声声慢》
「寻寻找觅」词人心中孤独空虚,想找到失去的东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寻寻找觅”的心思。然而,寻找的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身的冷清和满心的悲伤凄楚,觅无所得。]这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女主子公冷清、凄惨、悲伤、极度空虚、孤寂无依的凄凉境况。
加之天气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热],实为最难将息[调养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本应是借酒消愁,但愁仍难排遣,因为愁情,加之“晚来风急”三杯两盏淡酒“敌不过”。可谓“借酒浇愁,愁更愁”,可词人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一个“晚”字,示意“到黄昏....”的境况。这三句,实为开头三句的延长,所谓情在词外。
“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蓄未说之事略加点明。仰视天空过雁,却勾起的是对往事的难过回忆。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好像是“旧时相识”
勾起了家乡之思,可谓“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今年海角天际,萧萧两
鬓生华”《清平乐》;“旧时相识”也是作者早年写给赵明诚《一剪梅》词中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撩拨了思夫之情。“旧时相识”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把词人久经飘泊,独在异乡,今非昔比的境况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很多愁。”真是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生者独自悲啊!这就更加增加了词人的天际沦落和孤独无依之感
下片直承上文。俯视满地盛开的菊花,然而,自己却因悲伤憔悴而瘦损了,那有知己共赏共摘呢!孤孤寂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啊!
好不简单挨到黄昏,却又下起了绵绵细雨,这种境况,怎么能用一个“愁”字说得尽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里,一点雨就是一点愁,“点点滴滴”的雨就是千丝万缕的愁,连绵起伏的愁。假如说自然界的风雨是吹打在梧桐树叶上,那么,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无形的风雨却打在愁人的心上!愁啊!愁!愁-愁-愁!假如用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形容,我倒认为这种愁还有量度,可以释怀、可以流放;而李清照的愁却如泰山压顶,又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词人重重的压住、团团的围住,让她喘不过气来!是掉进深渊的愁,是无限愁!这种“愁”也不是《一剪梅》中的“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这种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愁,任何比方在此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结尾的反问句式,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功效!使词人的愁显得无限的长….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三).感情基调(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出一条线索)
《鹊桥仙》主子公有“弄巧”“传恨”的相思之苦——但也有“暗度”相逢的喜悦情怀——更有“柔情似水”的蜜意缠绵、互吐衷肠的回报——虽有“忍顾”时难舍难分的别离——但因有别后的互赠誓言、有久长情的劝慰,为下次的相逢“暗度”增加了信念——可谓“天际咫尺”,所以是情有所寄。
《鹊桥仙》人物的感情虽是喜忧交加,但基调是昂扬的。为什么呢?客观现实虽然是黑暗的、冷酷的,但主子公能“金风玉露”“暗度”“相逢”其生活的看法,奋斗的精神是昂扬、难能珍贵的。虽然相逢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相逢是甜蜜的、华蜜的。因能有下次的相逢而信念百倍、互慰互勉。
《声声慢》:主子公因孤独空虚寻找——其结果依旧是冷清、凄惨、悲伤、[觅无所得],加之“乍暖还寒”更加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难将息——虽想借酒消愁,但“淡酒”“敌不过”晚来劲风,却是愁更愁—-有旧时相识[却独在异乡、物是人非、阴4
阳相隔]――有满地盛开黄花[却无知音共赏共摘]—-只有独守窗儿[无奈地听雨打梧桐之声]这是多么凄惨、悲凉的境况啊!词人寻找的结果是掉进了愁的深渊!—-无限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词的基调是深厚凝重、哀婉凄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以是情无所托。
2.艺术特色
(1)写法上都具有独创性:两位婉约派词人都是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的刻画
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但都各有特色。
(2)表达方式上。《鹊桥仙》全词熔写景、抒情、争论于一炉。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声声慢》是以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于一体,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动,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受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哽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附:板书设计
基调感情线索主旨艺术手法
写景抒情争论环境烘托
昂扬情有所寄:弄巧、传恨——暗度——风、露——柔情、佳期——忍顾——互赠誓言
(相思苦)—(相见难)-(胜却)-(回报)(别离)(情久长)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天际咫尺
深厚凝重情无所托:寻找——冷凄忧——暖寒酒——雁.花——独守——梧桐.细雨
哀婉凄苦孤、空觅无得难将息敌不过旧时相识凄凉愁无限
愁更愁睹物伤怀
铺叙写景抒情
《声声慢》教案8
教学目标:
1、驾驭寓情于景的分析方法。
2、感受《声声慢》的意境美,体会婉约词的含蓄美。
教学设想:
1、尝试让学生先背诵,然后质疑,老师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诗词。
2、尝试让学生举一反三,以《声声慢》为重点,在分析词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就“情景交融”这一点让学生进行实力迁移。
教学难点:
意境与意象的区分
教学过程:
1、“背”词:(全班齐声背诵)
2、“解”词:依据学生质疑,老师解疑。
老师依据学生的提问将问题归类:关注字、词;关注感情;关注创作背景及词人生平;关注开头叠词的用法。
3、“读”词:(配乐朗诵)重现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词:老师由学生的质疑,提出学生关注的内容:
何情?
何由?
如何鉴赏?
老师引出意境一词,诠释之后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老师提问:
l此词写了哪些景?
l这些景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
5、实力迁移
w《踏莎行》王国维称秦观《踏莎行》中的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为“词境凄厉”,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总结本课学过的《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三首词的情景交融手法,老师提问: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可以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作业:
1自读李清照的《一剪梅》,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2课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此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婉约词的特点
《声声慢》教案9
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的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尝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索;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育主动的鉴赏看法,注意审美体验,在诗歌的鉴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以有效课堂为原则。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进行一切设计。
文本:此词是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词人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写成的。因词人生活的改变,词的风格已由前期的清爽明快发展为哀婉凄凉、忧愤深厚。而作者这种深厚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干脆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营造富于深蕴的意境,加之创建性的连用叠词等来渲染和传达的`。
学情:1.作为高二学生,虽了解肯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精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与长于用典的辛词相比,清照词擅用口语、铺叙日常生活,这更简单被学生理解、接受,清词备受学生宠爱,学生鉴赏的主动性会很高。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驾驭叠词的效果及作用。
2、捕获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化体会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驾驭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娴熟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设计目的: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1、品尝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化体会词人别样“愁”情。
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精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
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设计目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自主方能突显特性解读,合作弥补特性之不足。
一、导入设计:(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画像及其词园对联,请同学猜是谁?)
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
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没错,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权社会,她却凭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词坛竖起一面显明的旗帜,她的词作哀婉凄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仅仅是我们女同胞的傲慢,更是我们山东的傲慢。因为她是我们山东人。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啊?(《如梦令》)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她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畅所欲言话清照
1、学生自由发言。(课前打算任务查阅李清照相关资料)
2、老师相机补充(幻灯片出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南渡是李清照词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过很好的教化,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18岁嫁与宰相赵挺之子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酷爱为主。词风真挚细腻、清爽明快。
后期:宋朝南迁,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孤独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终路程。后期词反映战乱苦痛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流离之苦、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哀婉凄凉。
三、美读感知——以声传情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依据预习时对这首词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2)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倾听,点评,老师总结诵读要领。
(3)师播放范读录音,配以《汉宫秋》的乐曲和“黄花满地,雁排长空,一女子翘首凝视”的图画,营造氛围,进入意境,感受音韵美。
(4)通过读,你所感受到的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悲凄低沉)
四、整体把握——专心体情
师多媒体引导:诗词中有诗眼、词眼之说,“眼”,传神之所。“词眼”就是最能传达词人内心情感的字词。以形容词、动词居多,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诗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学生结合预习状况,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研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旅游景区厕所新建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行业市场预测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配送车辆及仓储租赁合同
- 代加工合同模板
- 二零二四年商务信息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科技公司专利许可与技术合作合同
- 主题餐厅装饰漆施工合同协议书
- 溜冰场租赁合同
- 智能小区门禁系统施工合同
- 计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
-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探讨4200字(论文)】
- 高精度脑电采集方案
- 楼体亮化施工设计方案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表格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5的分解组成》
- 2023年重庆市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
- 米兰大教堂完整版本
- 膝关节损伤护理查房
- GB/T 15622-2023液压缸试验方法
- 《我爱宁波》四年级教材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