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教材分析本课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下联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除了带给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外,还唤起了中国社会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虽因顽固派的阻挠等原因未能挽救民族危亡,却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义和团运动举起“扶清灭洋”的旗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帝斗争。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义和团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图谋,避免了中国社会在肢解中沦为殖民地,但民族战争的失败又急速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二、课标要求认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结合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时空观念:了解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程。历史解释:了解19世纪末的中国现状,理解“托古改制”的局限性与分析“扶清灭洋”的口号。史料实证: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教学难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对它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史料阅读法、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六、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高一学生,对应的是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素养水平1和水平2。通过初中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对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几个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清晰。本课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深重的灾难同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精神的觉醒。——梁启超《咏中国》中国!暗的一面堆积着贫穷、瘠弱,残破不堪、战火连天的土地,麻木不仁的人民,五千年文明的太阳似乎要熄灭,你不应衰亡于此。中国!你渴望着蓝天,渴望着飞翔,不断冲击困你的囚笼,甚至不惜流血折翅,血与泪,不屈与英勇的人民,开辟新征程!这一次,我把右手俯上左胸膛,感受到砰砰直跳的心脏,依旧,作出无数次同样的回答,中国!冲破枷锁,冲向蓝天!设计意图:今人和时人共同表达了对当时中国的认识:挽救中华危机、挽救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时代背景促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趋势。一、民族精神的觉醒——戊戌维新运动(一)如何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努力通过时间轴的展示,18911895(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1895年春(百日维新)、18951897(进一步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6月11日(颁布变法诏书)、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二)民族精神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目标追求主要内容政治: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冲击了旧官僚体制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教: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促进新思想传播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推动新式军队的形成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阅读材料,指出上述变法内容与维新派所鼓吹的政治诉求有何差别?(开国会、设议院、行宪法)维新派为代表的康梁派别所推行的变法,主张开国会、设议院、行宪法,百日维新变法的内容则是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即维新派主张没有得到实行。该不该在变法中提出这个要求?不该提出,因为不符合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即觉醒力度不够。(三)民族精神觉醒历史回音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康广仁《致易一书》力量太弱、操之过急、敌人太强三个局限:变法措施局限(如不敢彻底跟旧制度决裂)社会基础局限(如不能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阶级局限(具有鲜明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三个觉醒:思想觉醒(解放思想,促进新思想);经济觉醒(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觉醒。(从“器物”到“制度”)。一个启示:资产阶级维新道路行不通(2021山东高考)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B)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A)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二、民族精神的凝聚—义和团运动(一)农民阶级民族精神凝聚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背景: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作为:大“破坏”大法国,去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口号:“扶清灭洋”——义和团揭帖(二)民族精神的凝聚过程时间轴的形式:1898义和团运动兴起凝聚:反帝爱国运动,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局限:盲目排外,不能承担起反帝反封的任务。19005.28八国联军侵华6.10进入津京6.21“宣战”67东南互保8月中旬北京失陷1901.9.7《辛丑条约》东南互保:1900年6月,清朝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影响:中央权力式微,地方势力加强,严重动摇统治阶级的根基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D)A.具有空想性B.革命任务不明确C.目标不清晰D.指导思想不科学民族精神的摧折—家国之哀内容:政治:严禁反帝、设外务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朝廷经济:赔款4.5亿;民族共耻外交:划使馆界;“国中之国”军事:拆炮驻兵;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文化:禁止科举;心理征服中国小组合作探究:《辛丑条约》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A.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 B.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C.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各抒己见,回望历史,不忘国耻,面对新“八国联军”,中国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