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经典解析+精品模拟试题+高考真题链接+统
编教材经典例句
虚词,语法学术语,亦称“语法词”,与“实词”对称。虚词不能单独
充当句子成分,但与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虚词包括介词、连词、
助词、语气词等。一般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想要了解虚词,
首先要知道我们高考需要掌握的18个虚词是什么。它们是: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者、之。虽
然现在大部分考区不会将虚词单独设题考查,但也不代表虚词就不重要
了。正确理解虚词,才能顺利理解全文大意。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
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
解进行的。
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例如:“以、因”,意思为“拿、凭借、
依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因以讽谏。(《张
衡传》)
引出动作的对象;例如:“于、与、因、为、乎”,意思为“同、跟、
给、替、对、对于、向、通过”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②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引出动作的原因;例如:”于、以、为",意思为“由于、因为”①业
精于勤而荒于嬉。(《进学解》)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例如:“于、乎、自、从、缘”,意思为“在、
从、至h沿着”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②生乎吾前。(《师
说》)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2.代词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
量等的词。在语境中辨析某一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是考查的重点。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予、余、我;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
脊轩志》)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③余于仆碑,又以
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①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
通“汝”)(《诗经•静女》)②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③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诗经•氓》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
脊轩志》)
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
说》)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复数:属、辈、类、徒;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苏厉、乐
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
(2)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例如:“是、止匕、斯、兹、之、然”,意思是:”这、这个、
这里、这样”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②某所,而母立
于兹。(《项脊轩志》)
远指代词:例如:“彼、夫、其”,意思是:“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无定指代词:例如:“或、莫”,意思是:“有的,有的人;没有谁,
没有哪一个”①或师焉,或不焉。(《师说》)②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
辅助性代词:所、者;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例如:“谁、孰”,意思是:“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邹
忌讽齐王纳谏》)
代事物:例如:“何、胡、奚、曷、盍”,意思是:“什么、哪里”①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③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例如:“安、恶(乌)、焉",意思是:“哪里”①彼且恶乎待
哉!(《逍遥游》)②沛公安在?(《鸿门宴》)
3.连词
表并列:例如:”与、及、既/且、而、以/且…且…/载…载…”,意思
是:“和/又/又…又…/一边…一边…”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
经•氓》)②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表承接:例如:“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意思是:”于是、
就、便/然后/至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表递进:例如:“而、且”,意思是“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劝学》)
表因果:例如:“以、为、因、由、缘/故、是故、是以、以故”,意思
是:“由于、因为/因此、所以”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
歌》)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表假设:例如:“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纵、纵使、
纵令、藉第令”,意思是:“如果、假如/即使”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
足以拒秦。(《阿房宫赋》)②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
中留客》)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表转折:例如:”而、然、贝h然则、可”,意思是“却、可是、但是、
但”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
少。(《游褒禅山记》)
【注意】连词“以”与“而”连接的前后两项间有对谓语动词的修饰关
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注意辨别。“尉挺剑,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前者的
“夺”与“杀”,后者的“举”与“示”,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
后顺序,属承接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木欣欣以向
荣。(《归去来兮辞》)前者的“终日”与“思”,后者的“欣欣”与
“荣”,是同时发生的,前后有修饰关系。表修饰的“而”“以”可译
作“地”“着”。
4.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
定等意义的词。
(1)时间副词
表过去:例如:“既、业、己、曾、尝、适、初、曩、昔、向、乡、遂”,
意思是:”已经、过去、刚才”。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
源记》)
表现在:例如:“方、会、适”,意思是:“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
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表将来:例如:“且、将、欲、行、垂”,意思是“将要”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表短暂:例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
乍、暴、忽”,意思是:“不久、一会儿、突然”。①坐须臾,沛公起
如厕。(《鸿门宴》)②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表持久:例如:“常、雅、素”,意思是:“经常、时常、一向”。素
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表否定:例如:“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
意思是:“不、没有"①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表禁止:例如:“毋、勿、莫、无”,意思是:“不要、别”①将子无
怒,秋以为期。(《诗经•氓》,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
南飞》)
(3)范围副词
表全部:例如:“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
意思是:“全、者R,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①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
花源记》)③悉以咨之。(《出师表》)
表部分或个别:例如:“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意
思是:“只、仅、只是"①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②而彭祖乃
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4)程度副词
表深度:例如:“很、极、甚、绝、至、良、颇、酷、颇、孔、少、殊、
稍、微、略”,意思是:“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
微”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②陵见其至诚。(《苏
武传》)
表比较:例如:“益、弥、尤、愈、力口、滋”,意思是:”更加、尤其、
更、越”①圣益圣,愚益愚。(《师说》)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
褒禅山记》)
(5)情态副词
表方式:例如:“俱、并、间、微、窃、固”,意思是:”一起、暗中、
坚决”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表速度:例如:“遽、卒(猝)、立、即、旋、暂、稍、渐、益”,意思
是:“立刻、暂且、逐渐、稍微”①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②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表频率:例如:“数、亟、累、屡、仍、辄、每、复”,意思是:“多
次、重复、任何一次”①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②每览昔人兴感
之由。(《兰亭集序》)
(6)语气副词
表确认:例如:“即、必、诚、信、果”,意思是:“就是、一定、实
在、的确、果真”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②臣诚知不
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
别》)
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例如:“其、盖、殆”,意思是:“大
概(是)、恐怕(是)”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②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表意外的惊异:例如:“乃、曾”,意思是:“竟然”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桃花源记》)
表祈使:例如:“其”,意思是:“还是、可要”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吾其还也。(《靖之战》)
表反诘:例如:“岂、其、庸、巨(说)、宁”,意思是:“难道、哪里、
怎么”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②其可怪也欤!(《师
说》)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7)指代性的副词
相:例如:“互指、偏指”,意思是:“相互、我、他”①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②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见:例如:”动作行为的接受”,意思是:“自己、我”①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陈情表》)②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8)谦敬副词
表敬:例如:”请、敬、谨、幸、惠、辱、垂、蒙”,意思是:“承蒙、
有幸、请允许我……”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②大王亦幸赦
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谦:例如:“敢、窃、忝、猥、伏”,意思是:“私下地、伏在地上
相……”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②伏惟启阿母。(《孔雀
东南飞》)③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5.助词
音节助词:例如:“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不译。意
思为“……的样子”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句首助词:例如:“夫、盖、维、惟、唯”,表要发议论等,不译。①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
壁赋》)
句中语气:例如:“盖、也、与”,表停顿,不译。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师说》)
句末陈述:例如:“也、矣、焉、耳、已”意思为:“罢了”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句末疑问:例如:“诸、欤、乎、邪、兮”意思为:“吗”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句末感叹:例如:“哉、乎、也、夫、兮”意思为:“呢、啊”①其皆
出于此乎?(《师说》)②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考向研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⑵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
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漫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
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日:"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
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
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
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
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
却弗受,反踞以货,遣归。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指打扫房间。汛,洒
水。
1.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1)(2023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报为廉颇为赵将
B.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若属皆且为所虔
C.按籍而还之羽化而登仙
D.二子以米馈寿毕,请以剑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可采用位置推
断法。"何以报为"的"为",位于句末,作语气助词,表反问;"廉
颇为赵将"的"为",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作谓语动词,译为“担任"。
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B项,可采用句式推断法。"封"是动词,"所
封"构成"所"字结构,"所"为助词;"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被动句,
"为所",构成"被……”的句式,表被动。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C
项,可采用语境分析法。”按籍而还之","按籍"是"还"的伴随状
态,意即"按照记录的数目归还",故"而"作连词,表修饰;"羽化
而登仙"中"羽化"的行为先发生,"登仙”的动作后发生,所以"而"
作连词,表顺承关系。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D项,可采用已知代入
法。”寿毕,请以剑舞"的"以"是介词,意为"用",将其代入"二
子以米馈"中,译为"他的两个儿子用米馈赠给李疑",句意通顺。二
者意义和用法相同。故答案为D项。
2.掌握实词殆、假
(2)(2023新编,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殆之,不肯舍殆:
②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答案:①认为……危险②借(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语境分析,前
文语境说范景淳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照顾,"不肯舍”是说没有
人愿意收留他,"之"在这里代指范景淳,可推知"殆"在这里是人们
对范景淳的看法。再联系《庖丁解牛》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殆"
是"危险”的意思,可知,"殆"在本题中为意动用法,译为"认为……
危险"。②句,联系后文李疑为范景淳准备床褥的内容和《劝学》中"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里"假"的含义,可推知本题中"假"是"借"的
意思。
参考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都到他家里求教,(如此他能够)
得到一些粮食供给自己的生活。(李疑)本来就十分贫困,却偏偏喜欢周济
有急难的人。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朋
友,人们都认为他生命垂危,不愿意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
门口,对李疑说:"我不幸患病,没有人肯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
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李疑答应了。请他到家里坐下,打
扫房间,准备好床铺、被褥、炉灶让他居住,找来医生给他把脉诊断,
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每天早晚拉着他的手问他哪里不舒服。不久(范景淳)
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
每天给他擦洗身子,没有一点不情愿的神情。范景淳感动得流着眼泪,
说:"我连累您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袋子
里有金银四十多两,在(我)原来住过的旅店里,希望您自己取来。”李疑
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应该如此,要回报干什么呢!"范景
淳说:"如果您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得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居一起去,带着袋子回来了。当着范景淳的面打开袋子,
记下数目,封存起来并做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就死了,李疑拿出自
己的钱为范景淳买了棺材,葬在城南的聚宝山,拿出原来封存好的袋子,
存放在邻居家里,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
李疑和他们一同拿回袋子,按原来记录的数目把钱还给他们。两人用米
馈赠给李疑,李疑却推辞不受,反而送给他们财物,让他们回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⑸题。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①,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
语出《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该词的意
思是使老人获得安逸,使少年得到关怀。文中指在位者所施的德政。
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
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
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
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②"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
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
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
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
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
是之中,过矣!
(节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天札:因病而早死。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
上,艺成而下”。艺,技艺。
3.掌握实词是、绝、见
(3)(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是:
②今天下医绝矣绝:
③医之效立见见:
答案:①这②绝迹③显现(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可采用课内联想法。①句,
"即"表判断,译为"是",所以句中的"是"在这里作代词;再联系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的"是"可知,这里应译为"这"。
②句中的"医绝矣"与后文中"讲学一流转未绝"相对应,大意是说现
在的名医很少,但讲学的人却反而不缺乏,再联系《三峡》中"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可推知,"绝"是"绝迹"之意。③句可联系《屈原列
传》中“靡不毕见","见"是"显现"之意,将该义项代入题中,可
译为"医生的治疗效验是立即显现的",符合文意,所以此处"见"应
译为"显现"。
4.用"而"字替换法辨别虚词"以”的词性
(4)(2023新编,3分)分别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
用法:;意义:
②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用法:;意义:
③相公借布衣以自重
用法:;意义:
答案:①介词用,凭借②连词表并列③连词表目的,来(每题
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运用"而"字替换
法来区分"以"的词性。①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翻译不通,
故"以"为介词。其后接名词"术",可知译为"用,凭借",即"先
生能用医术施仁于他的民众",句意通顺。②句,将"以"替换为"而",
原句可理解为"又何必舍弃这个而追求别的东西呢",句意通顺,所以
"而"作连词,表并列。③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可理解为
"高官借助平民而抬高自己",句意通顺,符合语境。所以"而"作连
词,表目的。
5.用删除观察法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2023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孰大于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B.一瓢先生其理学乎其道通于神圣
C.虽子之仇,无异词也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D.医之为艺,尤非易言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采用已知代入
法。"学孰大于是"的"于"比较简单,是介词,"比"的意思,将其
代入"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翻译不通。故二者意义和用法不
同。后一句中的"于"应是介词,"在"的意思。B项,采用句式推断
法。前一句,"其……乎"为固定句式,表推测、疑问或反问;后一句中
的"其",为代词"它的"。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采用位置推
断法。两句中的"也"均用于陈述句末尾,为语气助词,无实义。D项,
采用删除观察法。将"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的"之"删除后,句意不
变,同时"之"位于主谓之间,故应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将”而
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的"之"删除后,句子缺少"宾语",故"之"
为代词"他",指"先人"。故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
学问责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莫过于仁学,先生能用医
术施仁于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使老年人
安定,使青年人怀归”的学问。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
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这个而追求别的东西呢?文恭是
位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高官借平民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平
民倚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你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
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
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会有不同的意
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先人立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事为先
人立传,恐怕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
的具体体现啊。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只是从表面上
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
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
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绝迹了,唯独讲学一流仍然没有绝迹,为什么
呢?医生的治疗效果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人中没有一个;理
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先人放在百
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的村儒学究中予以轻
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
考向研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⑵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
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漫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
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
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
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
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
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
却弗受,反踞以货,遣归。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指打扫房间。汛,洒
水。
1.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1)(2023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报为廉颇为赵将
B.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若属皆且为所虏
C.按籍而还之羽化而登仙
D.二子以米馈寿毕,请以剑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可采用位置推
断法。"何以报为"的"为",位于句末,作语气助词,表反问;"廉
颇为赵将"的"为",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作谓语动词,译为“担任"。
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B项,可采用句式推断法。"封"是动词,"所
封"构成"所"字结构,"所"为助词;"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被动句,
"为所",构成"被……”的句式,表被动。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C
项,可采用语境分析法。"按籍而还之","按籍"是"还"的伴随状
态,意即"按照记录的数目归还",故"而"作连词,表修饰;"羽化
而登仙"中"羽化"的行为先发生,"登仙”的动作后发生,所以"而"
作连词,表顺承关系。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D项,可采用已知代入
法。"寿毕,请以剑舞"的"以"是介词,意为"用",将其代入"二
子以米馈"中,译为"他的两个儿子用米馈赠给李疑",句意通顺。二
者意义和用法相同。故答案为D项。
2.掌握实词殆、假
(2)(2023新编,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殆之,不肯舍殆:.
②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答案:①认为……危险②借(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语境分析,前
文语境说范景淳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照顾,"不肯舍”是说没有
人愿意收留他,"之"在这里代指范景淳,可推知"殆"在这里是人们
对范景淳的看法。再联系《庖丁解牛》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殆"
是"危险”的意思,可知,"殆"在本题中为意动用法,译为"认为……
危险"。②句,联系后文李疑为范景淳准备床褥的内容和《劝学》中"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里"假"的含义,可推知本题中"假"是"借"的
意思。
参考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都到他家里求教,(如此他能够)
得到一些粮食供给自己的生活。(李疑)本来就十分贫困,却偏偏喜欢周济
有急难的人。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朋
友,人们都认为他生命垂危,不愿意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
门口,对李疑说:"我不幸患病,没有人肯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
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李疑答应了。请他到家里坐下,打
扫房间,准备好床铺、被褥、炉灶让他居住,找来医生给他把脉诊断,
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每天早晚拉着他的手问他哪里不舒服。不久(范景淳)
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
每天给他擦洗身子,没有一点不情愿的神情。范景淳感动得流着眼泪,
说:"我连累您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袋子
里有金银四十多两,在(我)原来住过的旅店里,希望您自己取来。"李疑
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应该如此,要回报干什么呢!"范景
淳说:"如果您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得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居一起去,带着袋子回来了。当着范景淳的面打开袋子,
记下数目,封存起来并做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就死了,李疑拿出自
己的钱为范景淳买了棺材,葬在城南的聚宝山,拿出原来封存好的袋子,
存放在邻居家里,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
李疑和他们一同拿回袋子,按原来记录的数目把钱还给他们。两人用米
馈赠给李疑,李疑却推辞不受,反而送给他们财物,让他们回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5)题。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①,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
语出《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该词的意
思是使老人获得安逸,使少年得到关怀。文中指在位者所施的德政。
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
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
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
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②"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
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
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
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
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
是之中,过矣!
(节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天札:因病而早死。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
上,艺成而下”。艺,技艺。
3.掌握实词是、绝、见
(3)(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是:
②今天下医绝矣绝:
③医之效立见见:
答案:①这②绝迹③显现(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可采用课内联想法。①句,
"即"表判断,译为"是",所以句中的"是"在这里作代词;再联系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的"是"可知,这里应译为"这"。
②句中的"医绝矣"与后文中"讲学一流转未绝"相对应,大意是说现
在的名医很少,但讲学的人却反而不缺乏,再联系《三峡》中"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可推知,"绝"是"绝迹"之意。③句可联系《屈原列
传》中“靡不毕见","见"是"显现"之意,将该义项代入题中,可
译为"医生的治疗效验是立即显现的",符合文意,所以此处"见"应
译为"显现"。
4.用"而"字替换法辨别虚词"以”的词性
(4)(2023新编,3分)分别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
用法:;意义:
②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用法:;意义:
③相公借布衣以自重
用法:;意义: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用,凭借②连词表并列③连词表目的,来(每题
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运用"而"字替换
法来区分"以"的词性。①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翻译不通,
故"以"为介词。其后接名词"术",可知译为"用,凭借",即"先
生能用医术施仁于他的民众",句意通顺。②句,将"以"替换为"而",
原句可理解为"又何必舍弃这个而追求别的东西呢",句意通顺,所以
"而"作连词,表并列。③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可理解为
"高官借助平民而抬高自己",句意通顺,符合语境。所以"而"作连
词,表目的。
5.用删除观察法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2023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孰大于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B.一瓢先生其理学乎其道通于神圣
C.虽子之仇,无异词也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D.医之为艺,尤非易言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采用已知代入
法。"学孰大于是"的"于"比较简单,是介词,"比"的意思,将其
代入"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翻译不通。故二者意义和用法不
同。后一句中的"于"应是介词,"在"的意思。B项,采用句式推断
法。前一句,"其……乎"为固定句式,表推测、疑问或反问;后一句中
的"其",为代词"它的"。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采用位置推
断法。两句中的"也"均用于陈述句末尾,为语气助词,无实义。D项,
采用删除观察法。将"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的"之"删除后,句意不
变,同时"之"位于主谓之间,故应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将”而
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的"之"删除后,句子缺少"宾语",故"之"
为代词"他",指"先人"。故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
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莫过于仁学,先生能用医
术施仁于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使老年人
安定,使青年人怀归”的学问。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
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这个而追求别的东西呢?文恭是
位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高官借平民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平
民倚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你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
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
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会有不同的意
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先人立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事为先
人立传,恐怕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
的具体体现啊。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只是从表面上
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
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
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绝迹了,唯独讲学一流仍然没有绝迹,为什么
呢?医生的治疗效果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人中没有一个;理
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先人放在百
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的村儒学究中予以轻
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
十八个文言虚词用法一览
1.【而】
(1)作连词
①表并列,译为“并且、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②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
例:置之她,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表递进,译为“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④表转折,译为“却、但”。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⑤表假设,译为“如果、假使”。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⑥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例: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⑦表修饰,译为“着、地、的”。
例:吾尝跋而望矣。(《劝学》)
⑧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
例:绶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2)作代词
表第二人称,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3)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译为“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而况】即“何况”,表反问的语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译为“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I)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而:连词,表
示承接关系,不译
(2)(2020•新高考I卷)阉人愤而去。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
(3)(2020•新高考II卷)酎而哭者百里不绝。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2.【何】
(1)作疑问代词
①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为“哪里,什么”。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作定语,译为“什么”。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作疑问副词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译为“多么”。
例: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3)通“呵”,译为“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4)与“何”有关的复合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
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反问语气。
例: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何许】译为“什么地方”。
例: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大铁椎传》)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表程度。
例: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链接高考】
(1)(2020•江苏高考)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
无何:不久、没多久
(2)(2020•江苏高考)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
痛,博己一快也?若之何:为什么
(3)(2020•全国卷III)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何:疑问副
词,怎么
3.【乎】
(1)作语气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
例: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片制作合同范本速览
- 布艺购销合同
-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条款
- 广州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汽车座椅调角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生产管理心得体会(30篇)
- 装饰公司质检员年终总结范文(3篇)
- 开业主持稿领导讲话致辞篇(3篇)
- 年后教学计划7篇
- 音乐课教育调查报告6篇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件
- 直销成功之推崇配合带动教学课件
- 低倍组织检验课件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
- 事业单位政审表
- 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施工现场临时水电消防监理细则
- 山东东营市商业市场调研
- 一代元帅刘伯承
- 高压电力用户报装容量测算方法
- 学科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科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