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史综合训练题三(含解析)_第1页
统编版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史综合训练题三(含解析)_第2页
统编版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史综合训练题三(含解析)_第3页
统编版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史综合训练题三(含解析)_第4页
统编版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史综合训练题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中国史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面临着重新建国”的过程,他们不仅要平定当

地部族的反抗,还要“移风易俗”地重建社会秩序。这说明分封制

A.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B.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D.增强了周王朝的实力

2.史载,春秋战国时期出产铁矿石的山有3609个。在山东省淄博市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冶铁

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在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有井巷支

架,还有运输、通风、排水等设施。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B.矿冶业获得较大发展

C.区域技术交流日益频繁D.政府垄断经营矿冶业

3.“其实儒家思想的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

衍化为参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关于新儒

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儒学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家的胜利

B.新儒学顺应时代需要,有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

C.新儒学使君权无拘无束,在君民关系上突出了君本位

D.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和佛教思想

4.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被征发去渔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秦朝一位叫“喜”的基层官吏所著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

征……水雨,除兴(遇雨,免除征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司马迁之说已成通论,不可质疑B.二者均是一家之言,不具史料价值

C.喜是亲历者,其记载更贴近真实D.《史记》与《徭律》都是第二手史料

5.五代以后,许多过去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的经史典籍,现在变得多而易得,“学者无笔札

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而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自此,知识分

子再“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雕版印刷术的大规模运用B.活字印刷改变了文化传播途径

C.书院盛行满足了教育需要D.文化商业化推动了知识的普及

6.在宋代的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武术社团,产生了各种武术游戏、武术表演等活动。习

武者开始与江湖艺人交织在一起,武术成为市民娱乐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重文轻武国策的贯彻B.民间武术的出现

C.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D.商品经济的繁荣

7.元朝地方行省权力集中的程度,比中书省略有过之,中书省至少在制度上不掌军权。但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制,重要政务“事从公议”;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

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体现出元朝

A.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征B.群官负责制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行省官员取得“便宜行事”的权力D.行省权力过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8.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载“包谷(玉米)送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

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乾嘉后,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开始传入中国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逐渐确立

C.中国日益卷入欧美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外来农作物传入和传播,使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9.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

也”。“变局”实质反映出

A.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B.两人呼吁清廷革新图强

C.外来入侵冲击国人夷夏观念D.国民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10.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

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

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11.梁启超认为:“中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谓之天下,而后谓之国也,盖视吾国

之外,无他国焉。自甲午一役,我师败绩,割地赔款,创巨痛深。于是谋保国之策者,所在

多有。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为国也。"材料旨在说明

A.梁启超的爱国主义具有理性色彩B.甲午战争推动了国家意识的觉醒

C.维新派较早认识到民族独立的意义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1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

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

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

C.坚持“中体西用”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

13.有学者认为,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将条约关系推向新的阶段,中国的主权遭受空前的损

害。条约中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

条约后

A.列强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B.列强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14.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

“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15.1920年,孙中山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米革

新事业之预备……社会遂蒙极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无可疑也。这表明

A.孙中山决计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B.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

C.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孙中山已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16.“这次战役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

尼黑阴谋予以很大打击……此战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的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材料中评价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

17.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

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

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规定

A.适应了党的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18.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

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

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A.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B.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

C.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

19.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

A.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D.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

20.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老挝、缅甸等国家

保持了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南部和东盟十国、西部和中亚五国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

得到了全面深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倡导并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酷吏,是封建社会专事严刑峻法、武健严酷的官吏。《史记・酷吏列传》共载酷吏十

三人,除郅都任职于景帝以外,其余十人皆事武帝,多为其重臣。景帝时,郅都身任雁门太

守,驻守边地,“匈奴引兵”不敢近雁门。任中尉时“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其则侧目而

视。《史记•酷吏列传》载,张汤起初是长安县书写狱辞的“见习生”,后官至廷尉,“治淮南、

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曾诛杀严助(曾私受淮南王厚赂,与之交私议论)及伍被(淮

南王反汉谋主),奏请汉武帝造白金及五铢钱,垄断天下盐铁之利,排富商大贾,铲除豪强

兼并之家。酷吏所治之地,出现了“道不拾遗”“野无犬吠之盗”的安定景象。张汤死后,“家

产值不过五百余”,都是“所得奉赐,无他业

——摘编自马建石、徐世虹《论西汉酷吏的产生、职能和特点》

材料二明朝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迷恋炼道修玄,侈兴土木。在此背景下,严嵩历任吏部尚

书、太子太师等职,开始了其长达二十年擅专国政的历程,史书评价严高“惟一意媚上,窃

权罔利”。在明代后期,实权官员利用权力优势要求治下官员瞒报税收、虚报灾情、抵抗监

察。本意为“为联耳目”的地方提刑按察使有权监督、弹劾监察御史,但是因为御史的深重实

权与皇帝信赖,在明朝历史上几乎没有提刑按察使弹劾监察御史的案例。有学者言:“到明

中叶,随着监察官员威权日重,腐败加剧,反使得地方不法官员变本加厉、有恃无恐。”

——摘编自漆晨航《明代监察制度衰败成因分析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酷吏的特点并分析西汉酷吏产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中叶后监察制度衰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简要说明

从中得到的启示。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了筹办“新政”的上谕,并陆续颁布了整顿吏治、废除科举、

派遣留学生、办理警务等法令,从而拉开了警政建设的序幕。

1902年5月,袁世凯参照外国的办法,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一所、分局五所,挑选五百巡

警分布城厢内外,直隶的警政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巡警学堂,

聘请洋人充当教员,并编译外国有关警务书籍,教授警务知识,令各局巡警学习。次年,将

保定巡警学堂并归天津,改称北洋巡警学堂,培养巡警官弁。其后又增添河巡、马巡、暗巡

和消防队等,把警察制度推广到各府、县及铁路,在全省建立起警察网。

袁世凯的首创被清政府当做经验推广到全国,广西、福建、上海、浙江等地纷纷仿效。警察

制度成为国家机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侯宜杰《袁世凯传》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建立警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警察制度创立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振兴经济,向城市输送数量多、质量好的人才,苏联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指

示和决议,着手整顿农村普通教育。联共十七大(1934年1月)规定从1937/38学年起把农

村地区四年制小学毕业生全部招入五年级学习。1929〜1937年农村新建学校26351所,占

新建学校的82%,接纳学生名。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农村就学人数达到2700多万名。

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学校中有4所七年制学校和1所中学,而1955/56学年,差不多每3所学

校就有1所七年制学校,每10所学校中就有1所中学。1955/56学年,全苏55.6%的学校设

在农村,比1914/15学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

——摘编自《苏联农村教育的演变及其历史成因》

材料二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政府基本上对农村教育没有投入。1951年,第一

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

加强了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1953年我国小学生人数已达到五千五百余万,与中

国历史上小学生数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

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在冒进的路线指导下,全国开

展了缩短学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学生被迫辍学,使得农村教育迅速滑落,学

校规模急剧减少,小学生升学率由1952的96%,骤减到1962年的6%。总体而言,这个时

期我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全国普遍教育严重缺失,但党和政府始终将扫盲和构筑小学教育

多元体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摘编自《建国后30年中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村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特点。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

动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

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

1948年,英国首相丈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

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福利生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社会力量,

得以迅速发展。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福利生产发展的某些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为此民政部于1992年发布《关于加强社会福利生产管

理工作的决定》,强化了福利企业的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

童福利院;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家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

也作了适当调整。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

变动部分用于发展的需要,在福利基金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对职工更福利。从1978年民政

部倡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会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1992年,各类社区

服务设施已达11.2万个。为了规范社会服务业,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家联合发

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摘编自刘翠霄《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主要举

措,并说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与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区别。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