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3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4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

自然地理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必修1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内容索引考点一地球的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点四四季和五带内容索引考点一地球的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考点呈现体系构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向解读难度降低,淡化光照图的考查,多以生活化的情境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以选择题为主考点呈现体系构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向解读难度降低,淡化光考点一地球的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考点一地球的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知识梳理]1.地球的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______________的椭圆。

(2)方向:______________。

(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天______________时9分10秒。

正圆自西向东3656[知识梳理]1.地球的公转特征(1)轨道:近似______(4)速度。

地点公转位置时

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______________较______________B点______________7月初较______________1月初快远日点慢(4)速度。地点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_____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示意

赤道黄道23°26'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示意赤道黄道23°26'(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之间周期性往返运动。

南北回归线3月21日夏至9月23日冬至(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之间基础反馈(2020河南郑州高三一模)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在墨尔本,小明发现很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第1~2题。基础反馈(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图示小区住宅楼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2020河南郑州高三一模)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______________各纬度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40°N,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0°的时间为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时,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的纬度约为23°26'×4÷365(一年按365天计算),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的时间为(23°26'-10°)÷题意表明,该日该地(40°N)昼长为15小时,那么从日出到正午的时间约为7.(3)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_____________线所示。其主要影响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季节变化和五带分布。6月22日,昼长约为15小时,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1.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A.大楼甲的①墙面 B.大楼甲的②墙面C.大楼乙的③墙面 D.大楼乙的④墙面2.为使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小可能是(

)A.14° B.32° C.45° D.59°(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暑假期间即每年的7、8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墨尔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中午时,太阳在正北方向。所以大楼甲的①墙面不能受到太阳照射。A项正确。第2题,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采光即可。由图中信息可得知,北半球冬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所以夏至日日出东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也应为31°。若使①墙面日出时可以受到太阳照射,夹角需大于31°。夹角α最小可能为32°。B项正确。答案1.A2.B[能力突破]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其主要影响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季节变化和五带分布。[能力突破]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运动产生地理意义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其理解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真题通关(2014江苏卷,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第1~2题。图1图2真题通关图1图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答案

1.D

2.D解析

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2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别位于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答案1.D2.D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知识梳理]时

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代表日期是___________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________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______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2代表日期是______________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________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__________现象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______________(如图3所示)

昼长夜短6月22日大极昼昼短夜长12月22日小极昼昼夜等长[知识梳理]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特别提醒

日出、日落太阳方位的确定(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纬度太阳正东升,正西落。(2)太阳直射北半球某地时,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3)太阳直射南半球某地时,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特别提醒日出、日落太阳方位的确定基础反馈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第1~2题。基础反馈1.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6:00 B.8:00—9:00C.12:00—13:00 D.17:00—18:002.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1.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读材料,行道树照片是面朝正东方向拍摄的,说明图a正前方方向为东,则左侧为北,右侧为南,与正前方相反的方向为西。再观察图a中树木的影子,影子朝向是左下角,即影子方向为西北,而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若为5:00—6:00,可判断出这一天天津昼长夜短(日出早于6时),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天津的日出方向应为东北(从日出到6:00前太阳都在东北,6:00为正东),此时太阳不在东南方向,A项错;8:00—9:00,太阳位于天津的东南方向,B项对;12:00—13:00、17:00—18:00太阳都在天津的西南方向,C、D两项错。答案1.B2.C第2题,读图b,由甲到戊期间北半球的极夜面积由0增大到最大再减小到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向北移回到北回归线。天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由甲到丙,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南移到南回归线,则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由丙到戊,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北移至北回归线,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则树影越长,反之则越短,因此由甲到戊期间树影先变长后变短,选C项。第2题,读图b,由甲到戊期间北半球的极夜面积由0增大到最大再(2020辽宁沈阳月考)右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阴影部分)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据此完成第3~4题。3.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拉萨4.该地该日昼长约(

)A.13小时20分

B.12小时20分C.10小时40分

D.9小时40分(2020辽宁沈阳月考)右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答案

3.C

4.A解析

第3题,该地地方时12时时太阳光从正南方向射向阳台,12时的太阳光与图示太阳光夹角为30°。因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的速度为15°/时,故图示时刻该地地方时应为12+2=14时,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故当地经度为105°E,C项正确。第4题,以二分日阳光照射情况入手分析。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日出正东,只有太阳升到东偏南30°时,太阳光才能照到阳台。也就是日出2小时后,太阳光开始照射阳台,直到日落,照射时长为12-2=10小时。该日太阳照射了10小时40分,比二分日长了4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长了40分钟,则该日昼长比二分日长80分钟。故该地该日昼长为13小时20分。A项正确。答案3.C4.A[能力突破]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能力突破]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极夜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某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北半球某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3.极昼、极夜的分布变化(1)春分日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夏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秋分日消失。秋分日过后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此后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冬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至次年春分日消失。(2)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极点附近极昼和极夜的时间长达半年,极圈上极昼极夜的时间仅为一天。(3)发生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3.极昼、极夜的分布变化方法技巧

昼(夜)长的计算方法(1)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利用昼弧计算:昼长=昼弧度数/360°×24=昼弧度数/15°。(3)利用太阳高度角计算:昼长即为某地太阳高度角大于0的时段间隔。方法技巧昼(夜)长的计算方法(2)利用昼弧计算:昼长=昼弧(4)利用对称“互补”规律计算。①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长和为24小时(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夜长)。②同一地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推论: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A、B两天,则A的昼长等于B的夜长,A的夜长等于B的昼长。(4)利用对称“互补”规律计算。真题通关(2017全国Ⅲ卷,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第1~2题。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C.9月2日 D.11月2日真题通关答案

1.B

2.D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其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根据当地黑夜漫长,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地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有金黄的落叶,现在是深秋,即将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纬度较高,但较丁地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入秋的阶段,并且丙地处于北半球但纬度较低。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项。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后到次年3月21日前后),故选D项。答案1.B2.D3.(2015四川卷,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3.(2015四川卷,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思维流程“青岛号”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为2013年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半球,并向______移动。

北北昼长夜短东北6

高长大短答案

B

思维流程“青岛号”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为2013年4月5日,(2020山东卷,7~8)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第4~5题。(2020山东卷,7~8)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4.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5.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7:20以前 B.7:20—7:39C.7:40—8:00 D.8:00以后4.图中“魔鬼营地”是()答案

4.A

5.A解析

第4题,甲地位于北部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丙、丁两地位于地势较高的山脊,乙地位于鞍部,空气流通通畅。故选A项。第5题,温州与珠峰顶部纬度相同,因此昼长相同,据此可计算珠峰顶部的日出时刻大约是地方时5:08。珠峰顶部与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经度相差33°,可知两地时差为2时12分,由此可知珠峰顶部日出时刻大约是北京时间7:20。珠峰顶部海拔高,日出时间略早于海拔低处,因此珠峰顶部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7:20以前。故选A项。答案4.A5.A[常考图形之3]

光照图

[判读方法]光照图是地球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的信息载体。对光照图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解读可以确定时间(时刻、日期、季节)、角度(黄赤交角、直射点经纬度、太阳高度角)、长短(昼夜分布与变化)。夏至日昼长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如下图所示。[常考图形之3]光照图[判读方法]2022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知识梳理]1.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______________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示意图

直射点[知识梳理]1.纬度分布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示意图(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_____________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_____________线所示。

(3)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_____________线所示。

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a赤道b(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______________向2.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___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______________各纬度

冬至_____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

______________各纬度

春、秋分______________—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赤道2.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基础反馈(2020湖北仙桃第一中学月考)下面图1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PM一线所做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2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2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基础反馈1.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A.60天

B.100天C.120天 D.180天2.6月22日,昼长约为15小时,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1.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沟南侧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60°,沟内小树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40°N,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0°的时间为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时,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的纬度约为23°26'×4÷365(一年按365天计算),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的时间为(23°26'-10°)÷(23°26'×4÷365)×2≈100天,B项正确。答案1.B2.C第2题,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角为0°,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26'。题意表明,该日该地(40°N)昼长为15小时,那么从日出到正午的时间约为7.5小时,每小时太阳高度角变化约为73°26'÷7.5。而当太阳高度角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被照射,期间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为(73°26'-60°)×2=26°52',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26°52'÷(73°26'÷7.5)≈3小时,C项正确。第2题,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角为0°,利用正午太下面左图为北京(约北纬40°)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右图为专为高层楼房开发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原理图。据此完成第3~4题。下面左图为北京(约北纬40°)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右图为专3.图示小区住宅楼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采光 B.通风

C.地价 D.美观4.该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若要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时取得最好的集热效果,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度数应该约为(

)A.15° B.45° C.35° D.25°3.图示小区住宅楼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答案

3.A

4.D解析

第3题,高层楼房对阳光遮挡较强,为更好地采光,多采用错位布局的形式,使得太阳光能够照到更大的范围和面积。A项正确。第4题,要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时取得最大集热效果,也就是集热器面板与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垂直。此时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应等于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40°+23°26')=26°34',D项最符合。答案3.A4.D[能力突破]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如图2所示)。图1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图

[能力突破]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图1太阳高度角示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2)方法:若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南或北),“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所求地点与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南或北),“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3)示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角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角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1)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着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下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2)确定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4)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则最小楼间距L=h/tanH。(4)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所示)。(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真题通关(2014海南卷,12~13)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地经度为(

)A.30°E B.30°WC.60°E D.60°W2.该地纬度可能为(

)A.10°N B.10°SC.50°N D.50°S真题通关1.该地经度为()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北京时间为18时,而该地为12时,利用时差可算出该地的经度为30°E,A项正确。第2题,题干并没有提到图示为具体哪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因此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纬度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经计算,该地的纬度为21.5°~68.5°,只有C项和

D项符合。再依据图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只有C项符合。答案1.A2.C(2014全国Ⅰ卷,3)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第3题。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C.全年P<1 D.冬至日P>1(2014全国Ⅰ卷,3)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答案

D

解析

北回归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影长为0,故P=0;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43°08',此时影长大于塔高,P>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影长小于塔高,P<1。答案D考点四四季和五带考点四四季和五带[知识梳理]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

3.四季:3、4、5月为______________季,6、7、8月为______________季,9、10、11月为______________季,12、1、2月为______________季。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春夏秋冬回归线热带[知识梳理]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和__基础反馈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对应(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2.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基础反馈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对应()答案

1.D

2.C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最上面的城市夏季最长,春、秋季相连,为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的广州;第二个城市春、秋季较短,冬季较长,故其为纬度比哈尔滨稍低的北京;第三个城市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为纬度最高的哈尔滨;第四个城市夏季较长,冬季较短,因此其纬度也较低,是武汉。第2题,高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因此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季节更替不明显;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夏季漫长而冬季较短或无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也大,故四季更替最为明显。答案1.D2.C[能力突破]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规律北半球夏季(7月)北半球冬季(1月)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较慢较快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昼长大于夜长夜长大于昼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极夜太阳升落方位(极昼、极夜区除外)东北升、西北落东南升、西南落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晚于6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较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较短较长[能力突破]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规律北半球夏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自然地理现象夏季(夏半年)冬季(冬半年)对流层厚度较厚较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偏南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干季季风气候区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低气压(亚洲低压)高气压(亚洲高压)海陆等温线大陆上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出大陆上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自然地理现象夏季自然地理现象夏季(夏半年)冬季(冬半年)典型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山体雪线的高度较高较低海域海水的温度较高较低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小较大温带、寒带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不结冰结冰长江口处的海水盐度较低较高天山牧民放牧山地牧场山麓牧场自然地理现象夏季(夏半年)冬季(冬半年)典型的气象灾害台风寒真题通关(2017天津卷,6~7)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图1

校园局部平面图

图2

二十四节气

真题通关图1校园局部平面图图2二十四节气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 B.东南C.西北 D.西南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答案

1.C

2.A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