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等级提升训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1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等级提升训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2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等级提升训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3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等级提升训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等级提升训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A.玉米B.番薯C.小麦D.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故选D项。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C.曲柄锄耕D.铁铧犁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可知材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选B项。3.古代耕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耒耜耕作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耒耜耕作、石器助耕都是原始的耕作方式,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A、B、C三项错误;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D项正确。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故C项正确。5.代田法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的耕作方式,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代田法能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6.我国古代农业十分发达。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A.耧车 B.水排C.高转筒车 D.曲辕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耕作工具,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7.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评”“入土也深”“入土也浅”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农具指的是曲辕犁。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故选C项。8.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井渠”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李冰”“成都平原”“水利工程”可知是都江堰,故选A项。9.“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求雨”“踏车”可知是需要人力的灌溉工具,故可知是翻车,A项正确。10.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 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C.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 D.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答案D解析据图片材料可知,都是中国古代的农具,既有耕作工具,也有灌溉工具和播种工具,故D项正确。1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灌稻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B项。1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脚踏翻车、高转筒车说明了()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答案D解析脚踏翻车、高转筒车都是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多样化,D项正确。13.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脆弱性 D.田园生活,美好安逸答案A解析材料“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体现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故选A项。14.《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项。15.“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凭借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材料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一,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答案(1)生产模式:个体小农经济。主要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精耕细作。(2)政府赋税沉重,贫富分化严重,贫苦农民陷入绝境,社会风尚奢靡。(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解析第(1)问,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可以看出政府赋税沉重;“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生活窘困;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可看出商人生活奢靡,也显示了贫富分化严重的现象。第(3)问,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分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多样,不能体现农耕经济形式多样,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是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材料农具种类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古代农业工具有耕种工具、收获工具、加工工具的分类,每一类种类多样,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的精耕细作特点,故C项正确;个体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商代 B.西周C.春秋战国 D.西汉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农具,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取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3.《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农具是耦犁,耦犁不能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故A项错误;耦犁用于开沟播种,能够大幅提高劳动效率,故B项正确;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的是曲辕犁,故C项错误;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的是灌溉工具,不是耦犁,故D项错误。4.“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是汉代的耧车,故B项正确。A项耦犁、D项曲辕犁均为翻土工具,C项反映的是耙地技术,均与材料不符,排除。5.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知,汉代牛耕画像石在陕西、山东、江苏等地皆有出现,说明当时牛耕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故C项正确。A、B两项从表格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夸大,排除。6.下面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两张图片,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B.提高了集体耕作效率C.形成了封建自然经济D.推动了耕犁技术普及答案A解析从图一汉代的耦犁到图二唐代的曲辕犁,体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说明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故选A项。7.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作垄。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广种薄收C.休耕轮作D.少种多收答案C解析材料“代田法……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作垄”反映了代田法利用沟和垄进行轮作,故C项正确。A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不是代田法的特点,B、D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8.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材料是代田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B项正确。9.黄俞诗云:“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华阳国志》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材料盛赞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龙首渠C.灵渠 D.大运河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岷江”“古离堆”“天府”可知指的是四川成都地区的水利工程,应为都江堰。故A项正确。10.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众人……协田”“千耦其耘”“宋代”“村庄儿女各当家”“耕织”可知农业经营方式是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故C项正确。11.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答案D解析自耕农是国家徭役和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叶茵《田父吟》诗云:“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漤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漤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答案(1)原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2)特征:起源较早;小农经营;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3)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材料一“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因为有了太湖漤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第(2)问,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