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正确使用修辞
从2022年高考开始,可预见的数年内,高考对语基的考查都将做“回归性调整”,
“典型任务下的语文素养”是第一关注要素,考查形式、考题选材将服务于这一宗旨。语
用部分试题全部依托于情境化材料,强化了对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文段组合型语
用题遵循新课标“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要求,在同文情境中
考查不同的考点。涉及的考点主要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变换句式、选用句式、压缩语
段等。2022年的多卷真题验证了这一考查特点。
【立足考情】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共
考查8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些都是考
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过去,修辞手法是放在仿写等语用题中间接考查,现在单独设题
考查,凸显了高考对此的高度重视。命题也不再是判断修辞手法的简单考法,而是重点考
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
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体现了考查的深度。
【真题解读】
(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
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
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
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
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跳躅不敢言。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蝉”是借代,
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
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一、比喻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
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需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
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
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1
例如:A.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一一那扇铁门一推开........B.
我爱北京一一祖国的心脏。
④反喻。武汉不是一座孤城。(亦是暗喻)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A.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B.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黑。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A.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B.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
来写
(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分类(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
《荷花淀》)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
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
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欢快的动作
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
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
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
描绘的环境氛围.
牢记重点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
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②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
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
体不出现。③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
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三、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
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
2
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
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
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
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
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
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牢记重点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②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
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
用,但总是喻中有代。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处。c.借喻可以
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四、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
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
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
态度,语言生动。(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
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
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
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五、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
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
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
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3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
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鹫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
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
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
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
牢记重点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基本特征不同。对偶重“偶”,基本特征是对称;对比重“比”,
基本特征是对立。②表达效果的侧重不同。对偶重结构形式,对比重内容意义。但有的对
偶也是对比。六、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
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
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
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
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
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
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周大新《向上的台阶》)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牢记重点对偶与排比的区别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
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②词语
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
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
此要求。七、反复(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
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
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
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
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
就惊诧了!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牢记重点排比与反复的区别①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②
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次以
上。③排比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八、设问(D
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
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
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
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
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
青《乡音》)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
物的思想活动。
九、反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
辞手法。(2)种类。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
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
服力。
牢记重点设问与反问的区别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
或否定的内容。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
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模拟练习
一、修辞手法的判定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
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
因为细胞完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
火焰才会遇合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②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地转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
循环的一种方式。……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
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
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A.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代指细胞,使其特征更
加鲜明。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C.第
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的情形。D.第④句使用了夸
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答案C解析A项考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是“代”,强调相关性,借喻是“喻”,强
调相似性,此处为借喻。B项考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此处为比喻。D项考查对夸张的掌
握,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刻意夸大或缩小,此处细胞及发挥作用部分本来就很小,并非刻意
夸大或缩小。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古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唐乐中,绝不是取悦于喧闹的殿堂宴饮歌舞场合,而是企求在
“简静”的意境中表现内在的情思和感受,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超越尘世的音乐境界。A.战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更幽。D.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答案B解析B项与文中画线句子均使用了拟人。A项对比。C项反衬。D项夸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很少有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
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
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
一片片汉服一一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
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一一青色的汉服,凝结了
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5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0而构树这满枝头的小小绿叶,依
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
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
心动魄的情感。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C.借
代、比喻、对偶、夸张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答案A解析“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满枝头的
小小绿叶,依然青翠”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一一自然是指
它的叶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了对
偶的修辞手法。“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了
排比的修辞手法。
【方法总结】
判定修辞手法应注意两点:1.注意区分易混修辞手法.(1)比喻与比拟(2)借喻与借代(3)
对偶与对比(4)排比与反复(5)对偶与排比(6)设问与反问2.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同一个句子有时运用了两三种修辞手法,应注意全面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七电场第2讲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练习含答案
- 《品牌规划方案》课件
- 高中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初探》教案 沪教版选修5
-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第2课时 压强的综合运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 游三峡-小数除法信息窗2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法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离子反应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4章 圆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教案 (新版)沪科版
-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应急管理工作格言
- 食堂管理制度概要
- 【8物(科)期中模拟】合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物理作业试卷
- 情商与智慧人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榆林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空乘人员生涯发展展示
- 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读写教程参考答案Language-focus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提升机关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 新闻类文本阅读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