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_第1页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_第2页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_第3页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_第4页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时、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译文及注释】

作者:张南辉

小序

陈亮自浙江省东阳县来会见我,留居十日。我俩同游鹅湖(江西铅山县境内),后又同赴紫溪等候与朱熹会晤,而朱没来。陈亮明天就要飘然东归,我非常恋恋不舍,追送他一程。走到鹭鸶林,遇雪深泥滑,我难以前进,与他分别。便独拘束方村饮酒,惆怅了许久,恨自己挽留不住好友。我于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甚悲,便写下了《贺新郎》寄予情思。过了五天,陈亮来信索取此词,我俩千里相隔而心思相同,料想彼此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译赏

想起我与陈亮在驿亭饮酒话别,我曾说他的才能和文采像陶渊明,满腹经纶和政治理想可比诸葛亮。(这里通过赞扬陈亮,写出二人志同道合,友情深厚无比。)不知何处飞来乌鹊,把松枝上的积雪急促地踏下来,落在我的破帽上,似乎我头上多添了白发。(这里借景抒情,写自己年近五十,破帽苍颜,蹉跎岁月,报国无门,不胜感慨!这是神来之笔,自嘲庸碌年轻,且与赞美陈亮的话相对比,奇妙!)当时,正值岁末寒冷,草木凋零,大地是剩水残山,缺乏美妙景物(无态度),只有几枝疏梅装饰风光。两三只雁,在长空发出凄厉的叫声。(这里明写自然景物,示意: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只落得水剩山残。“疏梅”“两三雁”影射力主抗金的志士,势单力薄,困难困苦。字里行间,蕴含深远的忧国情思。)陈亮是品德美妙的佳人,重约守信,如约前来相见,聚谈十日之后,又轻易地离别。此时,清江(指江西信江上游)水深冰冻,不能渡越,我很愁苦。车轮路断,似乎轮生四角,难以行动,使我不能连续追送他,深感离别的哀痛,销魂直到骨髓!不禁发问:谁使陈亮(兼指自己)如此极度愁怨?是我俩志趣相投、同仇敌忾的深厚友情,才产生了如此临别依依的万千愁怨,犹如费尽人间铁才铸就的错刀钱币一样【注】。于是,我们的离别之情,而今便可喻之为相思错。(“相思错”暗含深意:当时南宋国运衰危,朝廷腐败,使人民群众颠沛流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当然是南宋当政者的错误,也是辛陈二人“愁绝”的主要根源。“错”有双关语意,既指错刀,也指错误。但后者不便明说。)耳听长夜笛声凄凉,更添愁苦。盼望吹笛人悠着点儿,莫把笛子吹裂了。

据《資治通鉴》第265卷记载:唐哀帝天佑三年,魏州节度使罗绍威为应付军内冲突,借来朱全忠军队,又大铸错刀钱币,供应朱军军饷。历年积蓄用之一空,自寻衰弱,悔而叹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在这里,“错”字语意双关,既指错刀,也指错误。

【赏析】

这首追忆与陈亮的交会与抒发别情的词作,写得勃郁动荡,笔力奇重,是稼轩词中的名篇。

长达一百二十余字的词序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苏东坡之后,词序在词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词人多以只字片语的小序交代词的写作背景、本领或主题,稼轩词亦多有词序.但百字以上的序终究不多见。这篇序叙述了两人相见、分别,以及别后复追、无奈路途阻隔,欲追而不得,怅然独饮,继而收到友人书信的情形.几乎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小散文来读。与词作相协作,则事与情俱佳,所渭“合则兼美”,棺得益彰。它不仅不与词作内容重复,还能与原词相互生发,交映生辉。这样的效果,是连宋代最擅长写作词前小序但多与词重复的姜夔也难以相比的。

全词主要抒写了他与陈亮之间志同道合的深挚友情,同时在写景抒情中都含有深刻的象征意味。上片起句,从长亭送别写起,古时在大道上设亭供行人休息,通常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人们送行时总在长亭饯别。所以一说到长亭,总有一种依恋不舍之情。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得好:“天下难过处,劳劳送客亭。”这里首句说长亭饯别,就点染了一种依恋惆怅的气氛。不正面写彼此的留恋之意,而以一“说”字,领起下文。下文中长亭送别的谈说,也只是他们酌古准今的内容之一,他们都觉得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和起而用世的诸葛亮可以被看成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一样风流,但其中实有深意。这里作者把陈亮比做陶渊明和诸葛亮,意在说明,他那不愿做官、憧憬自由的品行很像陶渊明,而那风流潇洒的风度和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又实在极像当年高卧隆中、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其实,这并非溢美之辞。陈亮住政治、军事上确有卓越见解,他曾三次向孝宗上书,主见改革内政。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在《中兴十论》中,还详细规划了收复中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从这些方面看.陈亮的确可与当年隆巾对策的诸葛亮相比。长亭饯别原来够惆怅的了,何况又是与这样不平凡的人分手,留恋之情自然更深了。这两个古人,原是词人自己宠爱的,自己所欲,奉之于人,足见其诚意。

飞鹊踏雪两句,即景生情,点画他送别陈亮时的长亭景色,但不是静态描绘,而是灵幻生动。“要破帽”句,则以戏谑的语言,传达年华老大的悲感,明松暗紧。这三句是回想两人分手前畅聚的开心心情,但却只用旁笔描绘当时的环境:两人正谈得亲切,不知从哪片林子里琶来几只喜鹊,把松树梢上的积雪踢落下来,点点落在他们的破帽上,似乎有意要使我们增加一些白发。这里寥寥几笔,不但点明白季节,而且把两位知友当时在松林雪地中倾心交谈的神态和愉悦的心情生动地烘托了出来,笔调也特别敏捷风趣,使人回味无穷。虽无正面描写聚会状况,但气氛已足。所以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片萧瑟景象:举目望去,寒冬的山水凋枯得不成样子,失去了姿势和神情,幸亏还有几株梅花把它装饰一番,牵强点缀成一番景致。在天空中,虽有两三只飞雁南鸣,也究竟是萧条凄凉。这上片歇拍前的这四句,写冬日萧瑟景象,和疏梅、稀雁点缀于这种景象中时,所赐予词人的印象。但意思不止于此,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比兴手法,有着象征意义,隐含着作者对山河破裂、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绝望,和对南宋越来越少的爱国志士无望的坚韧表示感慨之意。这是他隐居时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的政治情怀的较明显的传达。

上片是围围着送别来写的,但无论写景抒情都远远超过送别的范围,而具有浓郁、深邃的余情逸韵。下片则重在抒发眷念不舍的友情,把惜别之情抒发得极为深挚动人。换头就点出陈亮的别去,这就为下文写他追逐伴侣、为风雪所阻的情景作预备。以下写清江冰合,陆路泥泞。水陆都不行以前行,追逐也就成了泡影。实际上,他这一次是从陆路追逐伴侣的,但是特用水路为虚衬,显示出无路可通的极度绝望,车轮生角一语,化用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行路的困难,在这样的路途上依旧想追挽伴侣,其下的“行人销骨”一语。就成了顺势而下的深挚抒情了。“问谁”一句,凭空虚拟一问,自问自答,不仅使词意可以从无可伸展处再生波澜,而且写出了别情的不行解脱。

于是以下一韵,在问句的追逼下,他以极夸张的笔墨,将自己的没有能够挽留住道友的懊悔,倾身一发,词刚气烈。费尽人间铁来铸就相思错,这是很大的圆满,表明白作者心中特别激烈的感情。同时,就像上片后两韵的景语中包含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一样,此处也颇有一语双关的妙味。它兼有责备了南宋统治者实行投降路线,结果弄得南北分裂,山河相望而不得相合的莫大错误。这样的抒情重笔,只有包含了这种重量的内涵,才使人在夸张的笔墨中观察他的真实感情。结尾“长夜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