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五)_第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五)_第2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五)_第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五)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卷(五)

(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Si-28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B)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2.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

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

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过量

KOH

溶液

A.检验钱根离子B.处理酸性废水C.检验气体成分D.证明反应发生

4.贵州人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说法。酸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

对维持肌体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酸汤中还含有一种酸叫柠檬酸,其化学式为C6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柠檬酸在水中能解离出H+B.柠檬酸由3个元素组成

C.柠檬酸属于有机物D.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5.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C)

A.变化与守恒:依据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氧元素

B.模型与推理:因为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C.宏观与微观: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集满NBU的试管倒扣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N小

与水反应

6.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

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B.44℃时,Na2cCh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

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Ch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48分。

7.(7分)化学改变生活,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烧水用的水壶其手柄所用的塑料应具有热固性(填“热固性”或“热塑性”).

(2)体温计中的金属是汞,它是由原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一种创可贴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囊区,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镀固体

被挤破混合,利用硝酸核固体溶解时温度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4)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实验室可用盐酸除铁锈,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I=2FeC13+3H2O«

(5)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6)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施用相应化肥有助增产增收,磷酸二氢钾因可为作物提供K、

P(填元素符号)营养元素被称为复合肥料。

8.(7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如

图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氢氮氧氟钠硫

元素符号HHeOFNaS

原子结构

(+11)281

示意图0)@)07;a芍

①图中氧原子的核电荷数x=8,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如图所列的6种元素

中,位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有2种。

③氧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图中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④由图中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O2o

(2)水是生命的源泉。为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氯气(CL)作为消毒剂,

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曹氯原子

O氧原子

ABCD•氢原孑

①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填物质代号)。

②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

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1+

AgN0,=AgClI+HNO„利用此方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

9.(8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

ABDF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水槽。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2H2。2兽2H2O+O2t.

(3)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若要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填字母)。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

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

足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若用F装置收集并验满CO2,其验满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端。

10.(6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新能源页岩气,正在冲击传统能源体系。据报道,我国页岩气储量排名世界第一,合

理开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川南页岩气田分布在泸州等地。页岩气是藏身于地

下3000多米的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在此高压环境中,还有部分溶解于裂缝中存在的少

量石油里。目前,开采页岩气时从地表钻井到页岩层,向地下压入大量水和沙,使页岩气

所在的地层产生缝隙,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其藏匿处逸出。这些水和沙将被抽回地面,

形成返排液。

(1)页岩气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H4,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的原因是压强降低,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2)返排液是油、水溶液和沙组成的混合物。从返排液中分离出沙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

滤;下表是某返排液中水溶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离子是Ca2+,这

些离子的含量远高于自然水。

离子K+Ca2+Mg2+HCO3-cr

含量(mg/L)31049112947026.1

(3)结合上文分析,对返排液集中净化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水体污染(写一点)。

(4)页岩气中还可能含有乙烷(C2H。写出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2c2H6+7。2盘=4co2+6H2O。

11.(7分)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一种“氢

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下图(写化学式)。

Cd(CdO)(Cd(OH)2)(CdCl2)

_____________1111_______________

单质氧化物碱让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BC(填字母)。

A.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出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C.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设计三种制备硫酸镉的方案(要求含镉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

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的反应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

①Cd+CuSO=CdSO+Cu

44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略

CdO+H2SO4=CdSO4+H2O

Cd(OH)2+H2SO4=CdSO4+2H2O略

12.(10分)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L上加入硫酸钾溶液L,一加入氢氧化领溶液Ly一加入稀硫酸L—加入“…生稀硫酸.

过量氯化钾溶液

D

(1)实验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BaSO4o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OH)2=2KOH+BaCO3I,反应后

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三种。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酚酸溶液确定该溶液中溶

质的组成情况。

(3)实验C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

行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

方案一无气泡产生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

方案二有蓝色沉淀生成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试管中,加入硝酸铜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经过反思,认为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如果反应后氢

氧化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