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A.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从封闭走向完全开放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D.从分散走向整体2.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 B.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C.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 D.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3.如图所示是画家对17世纪初的南美城市波托西的描绘。波托西于1545年围绕白银矿山建城,到1611年已有16万居民,是当时美洲最大的城市,有教堂80余座。19世纪上半叶,波托西人口一度减少到1万左右,而第一所大学直到1892年才建立。波托西城的兴衰(

)A.可印证殖民侵略的两面性 B.缘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同步C.深受拉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D.与种植园经济的兴衰同步4.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拔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ne(搬运)、okra(秋葵)等。这反映了(

)A.美洲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C.殖民扩张推动了文明交流 D.美国文化具有独特性5.下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A.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B.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6.16世纪初,意大利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商业公司都清楚地认识到,为了防止葡萄牙的好望角航线带来的威胁,他们必须暂时搁置冲突。这反映出当时(

)A.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缔结成同盟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世界贸易格局C.地中海沿岸兴起了资本主义萌芽 D.葡萄牙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殖民7.15世纪后期,葡萄牙逐渐与亚洲、非洲等地区广泛建立贸易关系,取代威尼斯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帝国。1482年,葡萄牙人到达刚果河口,进行以象牙、黄金和奴隶为主要商品的劫掠贸易;1497年,葡萄牙开始拥有香料贸易的垄断权。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B.葡萄牙垄断了全球贸易C.跨大西洋航线已经开辟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8.如图是美国学者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目录摘编。据此可知,该书旨在(

)A.说明地理差异决定文明发展 B.多视角分析历史发展的进程C.阐述病菌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D.基于技术演进视角解读历史9.下表为16~17世纪西欧贵金属存量及粮食、工业品价格的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白银数量(kg)白银指数黄金数量(kg)黄金指数英国粮食价格指数英国工业品价格指数1544919000010081500010010010016002140000023211920001462441871600312700003401580000193316257A.催生了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 B.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阻碍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10.对如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C.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D.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11.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这说明,全球航路开辟后(

)A.殖民扩张加速 B.世界各地区文明的交融C.社会结构解体 D.商业贸易中心发生转移12.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A.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商业革命的兴起C.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印刷技术的传入13.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它管理外汇兑换,铸造硬币,开放提供信用和贷款的支票服务,为存款提供担保,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此银行的成立(

)A.反映了价格革命的影响 B.助推了荷兰的海外殖民C.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资金 D.标志着资本原始积累完成14.400年前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页,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奴隶贸易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新的城镇和经济中心开始兴起,货币被广泛采用,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等。这说明奴隶贸易()A.进步性是主要的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影响具有双重性 D.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15.位于伦敦西郊的汉姆别墅花园是一座建于17世纪的贵族府邸,这里保存有完整的日式壁柜、屏风,中国漳州产的青花瓷茶具,还有印度杉木茶桌和一个藤编椅面的靠背椅。这座建筑内的陈设可以用来佐证(

)A.殖民活动的残酷 B.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C.世界贸易的发展 D.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白银进口量及来源(1550—1700年)(单位:吨)日本菲律宾葡萄牙贩运到澳门合计1550—1600年128058438022441600—1640年196871914828351641—1685年1586108016941685—1700年4113701781500—1700年合计487515484286951——摘编自谢丰斋《古代“丝路贸易”的延续》材料二

巴西棉花、咖啡、稻米、蓝靛等农产品和畜牧业的生产,金矿和金刚钻矿的开采,主要靠黑人奴隶来进行。随着种植场的扩大和出口农产品的不断增加,畜奴的数量也随之扩大。1532年黑人奴隶开始被运到巴西,到十八世纪末叶,在巴西的黑人奴隶已比白人多百分之五十,有些地区黑人奴隶超过白人二十倍。在19世纪中叶,停止奴隶贩卖之前运入巴西的黑人奴隶约为一千五百万人之多。——摘编自谢启晃《奴隶贸易与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中国白银进口相关的国际贸易路线。(2)根据材料二、指出巴西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17.近代东西半球的交流深刻影响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真丝及其制品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货物,也是最贵的商品。除了纯真丝制品,还有那些进一步加工混合而成的原料制品,譬如锦缎和精纺毛纱制品,和自公元7世纪以来的精细陶、瓷器皿。除了贵金属,人们也用琥珀、玻璃器皿、香料、肥皂和(用薰衣草等植物作为原料的)化妆品等其他在中国尚未出现的产品进行交换。皮革主要由东欧经过琥珀之路以及由日耳曼地区经过古罗马之路继续向中国转售。还有类似于鹰的飞禽和带有异国风情的非洲动物(譬如当时中国还没有的狮子等),也同样地被运往东方。从东方运往西方的商品还有香料,也就是那些中国从南亚进口的调料,然后又继续向西方销售。——摘编自(德)海尔曼-约瑟夫·弗里施《丝绸之路的世界》材料二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摘编自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外丝绸之路商品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商路长期存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正负参半”。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科学家们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两半球的联系之后,数以千计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对于长期居住于旧大陆的人们来说,从美洲新大陆获得的真正财富是马铃薯、玉米和红薯三种作物。与此同时,小麦、燕麦和牛、马、猪等随着欧洲殖民者一起来到美洲。此后,北美大平原上收获的小麦和玉米远销欧洲,南部种植园则大面积种植着烟草和棉花等作物。作物物种的全球大交换催生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增长,殖民者还把奴隶种植庄园体系复制到美洲大地,当他们发现当地美洲土著人口满足不了劳动力需求时,又将目光投向了非洲大地。欧洲人还把一种特别重要的物种——蚯蚓带到了美洲。这些微小的生态工程师,重塑了美洲大地,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不过欧洲的天花、非洲的疟疾也使成千上万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非命。——摘编自崔凯《谷物的故事:解读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大交换”时期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社会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不仅打破了世界各大陆间的隔绝状态,还使得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橡胶、可可以及烟草等种植作物传入旧大陆。15~16世纪,玉米、马铃薯先后被带入西班牙,并在欧洲传播,最终被引入亚、非诸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土豆每到一个国家都获得一个或几个名称,如:意大利人称其为“地豆”,法国人称其为“地苹果”,美国人称其为“爱尔兰薯”,中国人称其为“洋芊”“土豆”等,马铃薯高产、易储存的特点,使其备受欧洲人推崇,爱尔兰人曾一度主种马铃薯,因此引发了马铃薯晚疫病,导致粮食大危机。——摘编自马莉《美洲印第安物质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材料二

明清之际,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不仅改变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还使边际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棉花与玉米、玉米与甘薯的间作以及小麦与玉米、水稻与甘薯的套种模式也在各地获得一定发展。西葫芦、笋瓜、辣椒等也在部分省区渐成蔬中要品、每食必备;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了农民谋生致富的重要手段。——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在世界传播的原因及其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传播对明清社会的积极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D项正确;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A项中的“国际贸易中心”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部分国家,如亚洲的中国、日本等仍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B项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应为开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的影响,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500年前后”,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6世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这是因为白银流入中国损害西班牙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中西班牙主要是加强了对与中国的贸易的管理,而非加强对殖民地的管控,不能得出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排除A项;贸易量的增大如果能给西班牙带来利益,那么西班牙不会限制对华贸易,“贸易量过大”不能说明材料所述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当时造船技术进一步发展,并非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从材料中看出近代南美城市波托西因殖民侵略开采矿山而兴起,19世纪上半叶又因殖民侵略而人口减少,可见殖民侵略具有两面性,A项正确;城市的兴衰缘于殖民侵略,排除B项;城市的兴衰受殖民侵略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和种植园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式英语中之所以包含了许多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的单词,是因为随着近代殖民扩张的发展,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同时也通过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交流中出现了材料中所提及的现象,所以说殖民扩张在客观上推动了文明交流,C项正确;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是因为殖民扩张导致的,并不是开发美洲带来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交流的结果,并不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排除B项;美式英语中包含部分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的内容并不足以说明美国文化具有独特性,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该图涉及亚洲、非洲、美洲及欧洲地区物种交换的路径信息,说明反映的是农业起源地与农作物外传的相关内容,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主要区域在亚非拉地区,说明其并不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情况,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其核心地带在英国,不符合图示信息,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与图示中的路径方向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为了防止葡萄牙的好望角航线带来的威胁,他们必须暂时搁置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世界贸易格局,冲击了旧的商业渠道,损害了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商业公司的利益,B项正确;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商业公司暂时搁置冲突,不代表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缔结成同盟,排除A项;地中海沿岸兴起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14—15世纪,排除C项;葡萄牙没有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殖民,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取代威尼斯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帝国”、“1497年,葡萄牙开始拥有香料贸易的垄断权”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逐渐崛起,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说明世界贸易格局在发生变化,A项正确;“垄断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张,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葡萄牙的贸易范围主要是围绕非洲西海岸,没有体现跨大西洋,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也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学者戴蒙德从地理、病菌、技术及世界联系等角度去分析历史发展的演进,说明的是多视角分析历史发展的进程,B项正确;“地理差异决定文明发展”错在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不光涉及病菌和技术的影响,还涉及了地理环境,排除C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来欧洲物价飞速上涨,出现了价格革命,这是当时欧洲出现新的经济现象,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C项正确;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体现的是价格革命,无法体现商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未体现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它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00-1640年(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的发展和早期殖民扩张,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材料中1540年以后英国小麦价格的上升趋势正是价格革命的体现,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题干反映的粮价上涨是因为价格革命,而非国际市场需求,排除A项;粮食产量增加会导致供大于求,造成麦价下跌而非上涨,排除B项;高产作物引进增加粮食产量,人口增长也是粮食供应有所保障的体现,粮食产量增加会造成麦价下跌而非上涨,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根据材料“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及所学知识,全球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故出现了材料中“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没有涉及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没有涉及欧洲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排除B项;仅通过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能体现社会结构的解体,不能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和新型资产阶级的崛起,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新式地图与地图集”“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和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对外部空间的认知得到更新,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印刷术在此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据材料“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有利于吸收各国资本,进而使得荷兰对外扩张有了更加充足的经济条件,所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助推了荷兰的海外殖民,B项正确;价格革命指的是伴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欧洲,导致欧洲出现白银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00年前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原始积累并没有“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非洲)。根据材料“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可知,奴隶贸易即给非洲带来了灾难,又在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双重性影响,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时间是20世纪初,排除B项;欧洲的圈地运动,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一座英国贵族的府邸,有日式的家具、中国的茶具和印度的桌椅,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市场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C项正确;材料反映世界贸易的发展,与殖民活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一座英国贵族府邸的装饰,无法得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权力中心的转移与英国政治变革有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1)路线: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贸易网络;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路线;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2)趋势:黑人占比不断提升,远超白人。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殖民巴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旺盛;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矿业的发展;黑奴贸易的扩大。(答出3点即可)【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国际贸易路线:依据“葡萄牙贩运到澳门”结合所学,可得出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贸易网络;依据材料“日本”结合所学,可得出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路线;依据材料“菲律宾”结合所学,可得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小题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巴西。趋势:根据材料“到十八世纪末叶,在巴西的黑人奴隶已比白人多百分之五十,有些地区黑人奴隶超过白人二十倍”,可得出黑人占比不断提升,远超白人。历史背景:根据材料“随着种植场的扩大和出口农产品的不断增加,畜奴的数量也随之扩大”联系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殖民巴西;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旺盛;根据材料“巴西棉花咖啡、稻米、蓝靛等农产品和畜牧业的生产金矿和金刚钻矿的开采”等,可得出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矿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在巴西的黑人奴隶”联系所学,可得出黑奴贸易的扩大。17.(1)特点:以真丝及其制品为主;东西方贸易相互交换;商品交换具有多样性。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东西方的正常需要;政府的支持。(2)阐释:哥伦布大交换是指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大规模文化、人种、植物、动物等交换。这个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人将宗教、语言、风俗、艺术等各种文化带到美洲,美洲人也向欧洲传播了自己的文化。随着欧洲人的大规模移民到美洲,美洲土著人口逐渐减少。同时,欧洲人也把非洲人作为奴隶带到美洲,这些非洲人的后代在美洲逐渐形成了黑人种群。欧洲人将一些在欧洲非常普通的作物和家畜带到美洲,例如小麦、马、牛、羊等。同样地,美洲也将玉米、土豆、巧克力、番茄等作物带到欧洲,这些物种的引进在全球农业生产和食品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人带到美洲的病菌,如麻疹、天花、流感等,对美洲原住民的生命造成了威胁,导致了人口大量减少。总的来说,哥伦布大交换是全球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打破了欧亚大陆和美洲之间长期的隔绝,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深远的文化、人种、生物等影响。【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世界)。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真丝及其制品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货物,也是最贵的商品。”可知,以真丝及其制品为主;根据材料一“除了贵金属,人们也用琥珀、玻璃器皿、香料、肥皂和(用薰衣草等植物作为原料的)化妆品等其他在中国尚未出现的产品进行交换。皮革主要由东欧经过琥珀之路以及由日耳曼地区经过古罗马之路继续向中国转售。”可知,东西方贸易相互交换;根据材料一“类似于鹰的飞禽和带有异国风情的非洲动物(譬如当时中国还没有的狮子等),也同样地被运往东方。从东方运往西方的商品还有香料,也就是那些中国从南亚进口的调料,然后又继续向西方销售。”可知,商品交换具有多样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商路长期存在的原因,可以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东西方的正常需要;政府的支持等角度进行说明。(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首先,根据材料二“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结合所学知识,对哥伦布大交换进行解释,如:哥伦布大交换是指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大规模文化、人种、植物、动物等交换。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描述,如:这个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人将宗教、语言、风俗、艺术等各种文化带到美洲,美洲人也向欧洲传播了自己的文化。随着欧洲人的大规模移民到美洲,美洲土著人口逐渐减少。同时,欧洲人也把非洲人作为奴隶带到美洲,这些非洲人的后代在美洲逐渐形成了黑人种群。欧洲人将一些在欧洲非常普通的作物和家畜带到美洲,例如小麦、马、牛、羊等。同样地,美洲也将玉米、土豆、巧克力、番茄等作物带到欧洲,这些物种的引进在全球农业生产和食品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人带到美洲的病菌,如麻疹、天花、流感等,对美洲原住民的生命造成了威胁,导致了人口大量减少。最后,总结升华,如:总的来说,哥伦布大交换是全球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打破了欧亚大陆和美洲之间长期的隔绝,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深远的文化、人种、生物等影响。18.(1)交流: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燕麦、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2)社会影响:促进大陆间的物种双向交流,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粮食危机,增加人口,改变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当然哥伦布大交换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了交流地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疾病的传播,使大量美洲印第安人死亡;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又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美洲)。交流:根据材料“从美洲新大陆获得的真正财富是马铃薯、玉米和红薯三种作物。与此同时,小麦、燕麦和牛、马、猪等随着欧洲殖民者一起来到美洲。此后,北美大平原上收获的小麦和玉米远销欧洲,南部种植园则大面积种植着烟草和棉花等作物。”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