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美育人是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艺术课程育人宗旨之一。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音乐在美育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塑造学生的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品格美、情感美等。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音乐核心素养,也是影响音乐课程美育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在乐曲之中蕴含着节奏之美、歌词之美、情感之美等,但是,如果学生对这些“美”感知不清晰、不准确,那么,音乐以美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全面发挥。鉴于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解锁音乐之中的节奏、歌词、情感密码,让他们至真至切地感知乐曲的节奏之美、歌词之美以及情感之美,以此培养、发展、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促进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一、解锁节奏密码,感知节奏之美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教师引领学生感知音乐之美的一个触点。[1]节奏之美,美在或快或慢的速度,美在或长或短的时值,美在或强或弱的力度……因此,教师可以启迪、引领学生通过聆听、数唱、舞动等途径,从速度、时值、力度等方面解锁节奏密码,进而让他们清晰、准确地感知音乐的节奏之美。(一)在聆听中辨识节奏之美速度变化、时值变化、力度变化等各种“变化”,共同构成了音乐的节奏之美。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解锁音乐节奏密码时,可以让他们细致入微地聆听,仔细、准确地听辨、感受节奏之中速度的快慢变化、时值的长短变化、力度的强弱变化等。《彩色的中国》是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一首歌曲。在指导学生聆听解锁这首歌曲的节奏密码时,教师清晰指出了聆听的侧重点、关注点,例如,让学生在第一次聆听过程中,侧重于听辨节奏快与慢的变化,关注点是“速度”;在第二次聆听过程中,侧重于听辨节奏长与短的变化,关注点是“时值”,尤其是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在第三次聆听过程中,侧重于听辨节奏强与弱的变化,关注点是“力度”。在每次聆听过程中,不同的侧重点、关注点,让学生的聆听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归因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锁定了听辨的侧重点、缩小了聆听的关注点,所以他们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感知这首歌曲中交织着的速度变化、时值变化、力度变化等,进而感知其节奏之美。(二)在数唱中掌握节奏之美掌握节奏是深情演唱歌曲的前提与基础。在准确听辨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数唱歌曲中的节奏,并让他们在数唱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节奏之美。仍以《彩色的中国》这首歌曲为例,本着让学生准确、熟练掌握这首歌曲节奏之美的目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数唱节奏。例如,学生可以一边拍手,一边数唱“1-2-3……”;可以一边按照“四三拍”中速数唱节奏,一边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按照“左-右-上……”的顺序画“三角形”;还可以一边数唱节奏,一边敲打手鼓、编钟等。在或数唱、或拍手、或敲打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中的节奏感知更加清晰、掌握更加牢固。显而易见,通过组织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数唱节奏,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习音乐的过程变得趣意盎然,还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清晰感知节奏之美。(三)在舞动中表现节奏之美鉴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手舞足蹈中释放天性。既然是释放天性,那么,当学生在兴致勃勃舞动节奏之美时,教师就应该充分放手,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鼓励他们根据乐曲的节奏手舞足蹈,并在欢乐、尽情、忘我的舞动中表现音乐的节奏之美。还是以《彩色的中国》这首歌曲为例,在舞动节奏环节,教师率先示范,一边吟唱“嘭、嚓、嚓”,一边和着歌曲“四三拍”的节奏跳起了圆舞曲。看到教师舞动节奏的情形,学生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站在座位旁边的走道内,也一边吟唱“嘭、嚓、嚓”,一边模仿教师跳起了圆舞曲。学生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内心感受着节奏的变化,肢体表现着节奏的律动……对于学生的种种表现,教师不仅没有制止,而且还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他们一起舞动节奏之美、表现节奏之美……在与教师一起舞动歌曲节奏之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为清晰、准确地感知、体会、理解、掌握歌曲速度快慢的变化、时值长短的变化以及力度强弱的变化等,进而发展、培养自身感知乐曲节奏之美的能力。二、解锁歌词密码,感知歌词之美歌词是蕴含美的一种载体,是表现美的一种媒介。[2]为了引领学生清晰、准确地感知歌词之美,教师应该引领他们以“歌词所表现的主题、歌词所选取的素材以及歌词所塑造的形象”等为切入点,解锁歌词密码,感知歌词之美。(一)感知歌词多视角表现主题之美歌词之美,美在其多视角表现歌曲的主题,让主题更为立体化、细致化、完整化。鉴于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分析歌词表现主题的不同视角,解锁歌词主题中的密码,进而让他们感知歌词多视角表现主题之美。《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湘艺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课中的一首歌曲,“欢乐”是这首歌曲的主题。在引领学生鉴赏这首歌曲的歌词时,教师启迪他们思考歌词从哪些视角表现出了“欢乐”。通过深入浅出地赏析歌词,学生就会发现:从“水中鱼儿……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等不同的视角,凸显出了少先队员的欢乐心情,表现了歌曲的主题。当学生以歌词为媒介,从多个视角感知、体会、领略到歌曲的主题美之后,他们对歌曲主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对歌曲思想的感悟就会更加通透。同时,学生鉴赏歌词之美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二)感知歌词多方面选取素材之美歌词之美,美在其取材广泛,或取材于真实感人的故事,或取材于意境优美的古诗词,或取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指导学生感知歌词之美时,教师应该让他们解锁歌词的取材密码,即让他们深度了解歌词的取材范围、取材来源等,以此让他们感知、体会歌词多方面选取素材之美。例如,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歌曲《我的祖国》取材于故事《上甘岭战役》;第九课的民歌《天黑黑》《风吹竹叶》《采茶歌》,其歌词均取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音乐天地”这一板块中的歌曲《阳关三叠》,其歌词取材于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当学生对歌词的取材有了清晰、准确的了解之后,他们就会更为真切地感知到歌词中所描绘的情景、表达的情感,更为清晰地感知歌词之美。此外,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感知歌词多方面选取素材之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查阅、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歌曲素材的资料。此举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三)感知歌词多方法塑造形象之美文无定法。词作家在创作歌词时,并没有固定的方法,而是围绕主题,运用各种恰当、有效的方法,塑造歌词中的形象。因此,歌词之美,美在多方法塑造形象之美。在引领学生鉴赏歌词时,教师应该启迪学生解锁歌词塑造形象的密码,进而感知歌词多方法塑造生动、逼真的形象之美。以湘艺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歌曲《溜溜山歌》为例,通过赏析歌词,学生会发现:歌词每一段第一句都具有押韵的特点,例如,“不成林”“成树林”“孤零零”“一条心”,且在歌词中出现了许多衬词,例如,“溜溜”“啊”“呀哈”等。歌词的押韵特点,以及歌词中的衬词,让整首歌听起来更加富有律动、更加悦耳。同时,衬词的运用还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活跃歌者的情绪……显然,在上面的案例中,巧妙的押韵、合理的衬词运用,都是歌词塑造形象之美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让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有力,让歌词中所描绘的“树”“鸟”“绳”等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逼真、清晰。三、解锁情感密码,感知情感之美当一个人烦躁不安时,通过聆听音乐,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当一个人悲痛欲绝时,通过聆听音乐,可以缓解悲痛、调整情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音乐之中蕴含着情感之美,或忧伤、或喜悦等。[3]因此,教师还应该引领学生着眼于乐曲的结构、旋律的变化以及节奏的律动等,解锁乐曲的情感密码,感知歌曲的情感之美。(一)从乐曲的结构,感知情感美结构是乐曲凸显主题、表现情感的一种基本方式。不同的乐曲,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构,诸如,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不同的乐曲结构,所表现的情感之美也会有所不同。以湘艺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小鸟小鸟》这首歌曲为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会发现这首乐曲的结构是“两段体”曲式。同时,学生也会感知到在“两段体”曲式中,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在旋律、节奏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例如,在《小鸟小鸟》这首乐曲中,第一乐段是由四个弱起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是由二声部合唱组成的。第一乐段以明快的节奏展现了小鸟轻快跳跃的可爱形象;第二乐段以富有动感且舒展的节奏表现了小鸟自由飞翔的活泼形象……通过解读乐曲的结构密码,小鸟可爱、活泼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从乐曲的结构变化之中,学生也能够清晰、真切地感知到对小鸟的喜爱、热爱之情。(二)从旋律的变化,感知情感美旋律,又称曲调,被视为音乐的灵魂。旋律的变化,主要有向上、向下和起伏等。不同的旋律,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乐曲的旋律,是其情感脉搏。以旋律为切入点,可以解锁乐曲的情感密码。以湘艺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为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一乐段以起伏的旋律表现了亲切、婉转的情感;第二乐段中的第三乐句,出现了旋律音程大跳的变化,即向上的变化,表现出了清晰、明朗、奋起的情感,第四乐句则以变化的旋律,表现出了欢快、活泼的情感……从旋律的各种变化中,学生能够逐渐揭开乐曲的情感“面纱”,准确感知、真切体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即乐曲的情感之美,进而提升自身在乐曲旋律方面的审美感知能力。(三)从节奏的律动,感知情感美节奏,被称之为是音乐的骨骼。节奏的律动,则是指节奏有规律的跳动、运动。节拍和速度是构成节奏的基本要素。节拍强弱的交替变化和速度的快慢变化,演绎、彰显了乐曲的节奏的律动。以湘艺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蜻蜓》这首歌曲为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节奏律动有了清晰的感知:在第一乐句的开始两小结中,歌曲的情绪直接拉伸到了最高音。之后,又是一个六度的下行,降至了“1”。然后,又缓缓地从“2”微微上扬至“3”。从这些节奏的律动中,学生能够感知到歌曲之中饱含的深情。与第一乐句相比,第二乐句节奏的律动比较平稳。整首乐曲的力度表现都比较弱……这些节奏律动,能够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让学生感知到乐曲中所蕴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分析、理解乐曲节奏的律动,学生可以对乐曲中的情感变化有一种清晰、完整的认识。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