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一日克已复礼,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已,_____________?(《论语·颜渊》)(2)_____________,定而后能静。《大学之道》(3)_____________,当其无,有车之用。(《老子·第十一章》)(4)是以圣人欲不欲,____________,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第六十四章》)2.按要求选择。(1)我校团委将推送一篇关于校运会的文章,主题是“青春跃动”,副标题是“——记校运会”。以下选项最合适做主标题的是()(2分)A.乘风破浪,直挂云帆B.鹰隼试翼,风动云起C.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D.雄关真如铁,迈步从头越(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的道德谴责可能也会有自以为是、体现自己道德优越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就像望远镜一样,永远用小镜头看待别人的错,放得很大很大,但却习惯于用大镜头看待自己的错,总是缩得很小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指责他人中会获得快感,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当我们指出他人的失败,叫人无地自容,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从而不断地助长我们的骄傲和自大。①他们的特点是“严于律他,宽于律己”②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③但却忽视自己的问题④有人习惯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⑤这种人很容易发现他人的问题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④②①C.⑤③①④②D.④②①⑤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美术”小议①我在2006-2007年应《读书》之邀开设“美术纵横”专栏,首要责任应该是对读者说明专栏内容。“纵横”,顾名思义是全方位的意思:纵指历史的发展,横指地域的延伸。我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纵横驰骋,惟意所之”的领域,从多种视角引出对美术史的反思和想象。②比较难于解释的倒是“美术”这个常见字眼。我之所以纠结要不要使用“美术”一词,与美术史这个学科的范围和内涵有关。实际上,这个学科即使在西方也从来没有过固定的“科学”的定义。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新一代美术史家对美术史自身发展过程加以审视,一些学者相当有力地证明。这个学科不断变化的内涵实际上都是不同时期与地区的特定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又和该时期与地区的文化、政治、社会及意识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③这种把美术史“历史化”的努力可以看成是对传统美术史的解构,但其结果却并没有导致学科的缩小或消失,而是出乎意料地引起它迅速膨胀。新一代的学者们没有退入“为艺术而艺术”的范围,而是把大量“非美术”的视觉材料纳入以往美术史领域,任何与形象(image)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④以我所在的大学为例,目前美术史系的十几名教授中只有一两位仍继续研究传统美术史中赫赫有名的大师和杰作,其他人的研究则包罗万象;从教堂仪式和朝圣者的经验,到光学仪器的发明所引起的视觉行为变化,从欧洲中世纪绘画中花草的医学价值,到现代法院建筑的权威形象。这些研究题目不再来源于传统的艺术分类,而是取决于研究者对更广泛的人文、社会及政治问题的兴趣。因此这些题目从本质上说来是“跨学科”的,其长处在于不断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互动,对美术史以外的研究领域提供材料并施加影响。当然,对学科的跨越可能造成美术史本身的危机,如研究者身份的日益模糊——美术史家越来越像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宗救学家甚至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越来越多地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视觉形象,有的甚至改行成为美术史家。在这一系列动荡和变化中,“美术史”这个名词变得越来越没有学科含义,悲观者甚至因此而想到了学科的死亡。但从积极的方向想,今日的美术史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学科概念:不再奠基于严格的材料划分和专业分析方法之上,而是让它成为一个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各种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的互动场所。⑤所以当我试图给这个专栏起名时,我的第一冲动就是找到一个新词,以概括这些虽然目前包括在美术史研究之内、但又不能被“美术史”这个传统名称包含的内容。我考虑过用“图像”一词代替专栏标题中的“美术”。这个词出自中国传统语汇,指对人物形象的复制或再现。但遗憾的是“图像”有两个重要局限:其一是“图像”主要指对现实的再现,因此适合于指涉具有写实凤格的绘画和雕塑。但是现在美术史的研究对象远远不止艺术再现,还包括了大量非再现类型的形象。其二是“图像”对艺术作品物质性的拒绝。以前,欧洲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绘画发展常被表述为绘画对其承载物的征服,比如把一堵墙或一幅画布转化为一扇通向幻想世界的窗。传统中国书画研究中对笔墨的强调具有同样的作用:鉴赏家越是把笔墨单纯作为欣赏对象,绘画也就脱离承载它的卷轴或册页,越趋独立。现在美术史中的一个重要发展刚好反此道而行之:由于研究的范围不断超越对风格和图像的分析,美术史家越来越重视艺术品的物质性,包括媒介、尺寸、材料、地点等特征。通过研究这些特征,他们才能判定艺术品的使用、观赏和流通,进而决定它们的社会性以及精神、文化和经济价值。⑥因此,我最后还是决定使用“美术”一词,并把专栏称为“美术纵横”。希望以上文字所叙述的思考过程能为我在本书中将要谈的“美术”做出一个说明。3.第③段中的“膨胀”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4.简述第④段为得出“今日的美术史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学科概念”的结论而展开的推理过程。(4分)5.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第⑤段画线句例证的一项是()(3分)A.面对一幅肖像画,当代美术史家会研究画中入物的服饰搭配B.面对一幅肖像面,当代美术史家会研究画面表现的构圈布局。C.面对一幅肖像画,当代美术史家会研究画面反映的风格流派。D.面对一幅肖像画,当代美术史家会研究画作背后的创作意图。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美术学科的内涵与历史研究发生叠合,并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相关联。B.当大量“非美术”图片视觉材料被纳入美术研究,形象也就成为了研究对象。C.美术史研究题目所呈现出的“跨学科”特性,与研究者自身兴趣广泛有关。D.关注艺术作品的物质性,为当下的美术史学科发展提供了文化和经济价值。7.结合全文,归纳作者最终确定以“美术纵横”为专栏标题的理由。(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那人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墨子说,“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径奔店主所指点的处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很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墨子说:“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了起来。“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他问道。“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门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8.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墨子的学生曹公子以及管黔敖,都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做好备战工作。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人深思。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9.文章划线句中出现了两处“饭碗”,请对其表达效果加以分析。(4分)10.结合文本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鉴赏墨子的人物形象。(4分)11.对文本二注释中所说的“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结尾,鲁迅的《非攻》中却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5分)(三)阅读以下诗歌,完成各题。(8分)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②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②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③蹇(jiǎn)驴:跛脚图片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12.本诗押韵字数是()(1分)A.3个B.4个C.5个D.6个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标题的“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B.首联充满哲理,形象生动,后来被广泛传诵,凝缩图片一个成语“雪泥鸿爪”。C.颈联写僧死成新塔,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表达对人事无常的感慨。D.尾联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都表达了达观的人生追求。14.宋诗深沉精辟有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1分)荆轲列传(节选)[汉]司马迁①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②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③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④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爱者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⑤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⑥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2)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4)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16.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图片一项是()(2分)A.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B.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C.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D.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C.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8.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B.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C.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D.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20.分析第②—③段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21.以第⑥段为例,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图片表现手法。(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试笔说[明]方孝孺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