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会计课件:个人所得税会计_第1页
纳税会计课件:个人所得税会计_第2页
纳税会计课件:个人所得税会计_第3页
纳税会计课件:个人所得税会计_第4页
纳税会计课件:个人所得税会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税会计

个人所得税会计第1节个人所得税的认知第2节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第3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本章内容

【能力目标】】(1)能根据相关业务资料计算个人所得税。(2)能设置个人所得税的会计科目,能根据相关业务资料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3)能根据相关业务资料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能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第1节个人所得税的认知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可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一)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11项个人应税所得。。(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如表5-1所示。

表5-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1500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表5-2所示。表5-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15000元的50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750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3750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975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14750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也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故其实际税率为14%。(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表5-3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20000元的2002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五、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或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包括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包括:(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即3500元/月。(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劳务报酬所得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经常性,不便于按月计算,所以,规定凡属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五)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稿酬所得,则可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按分次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税额的计算(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七)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算财产租赁所得一般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再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再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分别为:(1)每次(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20%(2)每次(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20%(八)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按次征收,以每次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不得扣除任何费用,也就是说,其应纳税所得额即为每次收入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第2节个人所得税的

会计核算一、个人所得税会计科目的设置个人所得税有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缴纳方式。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明细科目,其贷方发生额反映扣缴义务人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借方发生额反映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扣缴义务人尚未上缴的个人所得税。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三)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