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型”作文写作指导课件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型”作文写作指导课件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型”作文写作指导课件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型”作文写作指导课件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型”作文写作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权衡选择型”之观点类作文写作指导教育的焦点应该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放在让学生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上。——教育家戴维·乔纳森《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何谓“权衡选择型”之观点类作文这类作文,常常会在陈述完事件或者现象之后,罗列出在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看法、说法、做法,从而让考生做出选择或判断,阐发成文。二、写作指导(一)首先要明确各个观点之间的关系明确作文材料中给出的情景、纷呈的观点后,接下来就是要根据题干要求全面权衡这些观点,对它们进行辩证分析,分析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然后根据辩证分析来做出立意上的抉择。纷呈的观点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不外乎以下四种:(1)多个观点不对立可统一例如:2016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2)多个观点只对立不统一例如: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3)纷呈的观点不对立也不统一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梁漱溟则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你更认可何种观点?请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4)多个观点既对立又统一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二)精准立意,力求深刻(1)多个观点不对立可统一针对这类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各条途径(观点)都有理,彼此不是正反对立关系,甚至彼此可以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所以对这三条途径的思维方向可以是:既是此也是彼,彼此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个整体。这样,可作如下立意:(1)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思维路径:既是此也是彼,A+B+C)。(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维路径:A+B+C,侧重B+C)。(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思维路径:是此,肯定A)。(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思维路径:是彼,肯定B)。(2)多个观点只对立不统一多个观点只对立,不统一。观点正反对立,权衡选择时,只能是此而非彼,或非此而即彼。针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应先肯定一方的观点,再对其它对立的观点进行批驳,从批驳中再次确定自己的观点。如果知识一味地肯定自己的观点,那文章论证就显得比较肤浅,容易模式化。例如:2019全国1卷的作文如下构思:粒粒最辛苦劳动最光荣(标题)劳动助推个人发展(段1)劳动助推民族发展(段2)劳动助推国家发展(段3)例如:热爱劳动实现价值(标题)热爱劳动实现价值需要吃苦耐劳精神(段1)需要主动担当精神(段2)需要爱国报国情怀(段3)

上述作文构思看似层次清晰,但细看却发现其问题严重。上述实录均由“劳动概念”引出,经过考生格式化之后,都远离了“劳动”的本质内涵,存在概念不清,偷换话题的问题。范文欣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开门见山,表明观点。)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捕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回溯历史,举例论证劳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强调劳动的重要意义,由现象到本质,思维逐步深刻。)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静默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还写着一排无形的大字——勤劳的中国人。(从古到今,劳动都不可或缺。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对材料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次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让文章具有思辨,更深刻。)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再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深化主题。)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3)纷呈的观点不对立也不统一针对这样的作文,我们可以既肯定其它观点的合理性,但更肯定自我观点的正确性,这样的选择是优中选优。也可以在行文时也可以采用“驳论——立论”的模式,在承认另外两种观点的部分合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谬误,驳倒对方后,树立起自己选择的观点,接着阐明己方观点的合理性。范文欣赏:站在“山腰”看自己梁漱溟认为人生应如山脚般恬淡闲适,无欲无求;杜甫认为登顶可使人“顿生浩然之气,豪情于胸”;而我却认为尼采的看法更有道理,人生当如处山腰,仰可揽山顶之雄奇,俯可收山脚之俊秀。站在山脚,虽说稳稳当当、平平淡淡、悠闲自在,但向上仰望时,只见满目繁枝树叶,令人眼花缭乱,不知西东。这好比一个人工作刚开始就安于现状,面向远方则目光迷茫、停滞不前,认为自己的目标遥不可及,宁愿在原地打转,也不愿意向上攀爬。与站在山腰相比,没有经历爬山的奋斗与付出,也无法领略过沿途风光,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懦弱者。

诚然,站在山顶上风景尽收眼底,风光无限,俯视群山,鸟瞰天下,油然而生山高我为峰之感。此时若谨小慎微,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态尚能维持巅峰之势,稍有不慎则堕入万丈深渊。何况,处于山巅者容易自我膨胀,目空一切。回首清王朝,历经康乾盛世,国力鼎盛,乾隆更是认为自己是“十全老人”,自我极度膨胀,自视大朝天国,不屑与海外夷国交往,殊不知某些方面已经和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大,随即才有了不堪回首的近代史。可见居高者,贤人有堕入深渊之危险,常人则容易自我膨胀。而处山腰者,进退自如,既无坠入悬崖之险,又不滋生自我膨胀之念;仰可揽山顶之形胜,俯可收山脚之风光,两全其美,不亦悦乎!

的确,为人处事就应该像尼采所言:站在半山腰看世界。站在山腰上的人,既能回顾过往历程,吸取经验教训;又有继续攀登,积极奋进的目标。既不会像居山脚下的人那般视野狭隘,又不会像临山顶者那般进退两难;既可观赏到由山脚到山腰的美丽风景,又可积累经验教训,收获了迎难的信心,积蓄了再创新高的勇气。亦如当今的中国,处于山腰看风景,既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又积极追求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蓝图。向下以自身的奋斗经历给亚非拉国家提供建设的范本,向上告诉那些高度发达的国家我们执着的追求。君不见,对于朝鲜核扩散问题,我们既不居高临下急哄哄地对予以制裁,又不消极避于山脚没有态度,而是持中坚持六方会谈为解决的唯一途径。先哲云: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庸。中庸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持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中庸之道既是处世之道,又是治国之道。山腰之道亦是如此:持中而处,进退有据。立足于山脚夯实基础,仰望山顶催生动力。既不安于山脚之现状,又不涉及山顶之倾覆;既能俯视山脚之秀美,亦能仰视山峰之雄奇。点评:全文论说条理清晰:肯定表态——比较山脚——比较山顶——正面阐述山腰优点——总结升华,论证层次分明。充分体现权衡型比较说理的优中选优特点,彰显观点,说理针对性强,同质例使用恰当到位,极赋说服力。篇末引用名言将理由推向高潮,回味无穷。

(福安六中李清老师)(4)多个观点既对立又统一针对这类作文题目,关键是找到对立统一的转化条件。范文欣赏:要面包,更要水仙花勒内·托姆曾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古人为何要保存火种。两位古人类学家说是为了取暖御寒,获得鲜美的肉食。勒内却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为了欣赏灿烂的火光。同一个问题却有两种不同境界的回答。古人类学家研究古人类多年,脑中充斥着现实主义。他们严谨科学,得到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类的答案;而勒内却与这两位常年浸泡在实用主义忘记了“美”的古人类学家不同,他身为著名数学家,拥有一颗理性之心的同时,却同时拥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两种回答两种心态,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别。实用主义注重人的物质生活,注重使生活要素有机组合以便利人民生活;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以美的要素充实人们的心灵。实用与浪漫,物质与精神,两对矛盾,鲜明对立。(由现象到本质,找到由对立到统一的转化条件。)

究竟哪一种更好更优呢?实用主义可以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实用主义,哪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哪有如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先进的航空航天?人类哪能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为今天这般模样?而浪漫主义可以充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没有浪漫主义,我们哪能阅读那么多精奇梦幻的故事,哪能看见那么多神奇美妙的绘画,听见那么多震人魂魄的音乐?由此可见,二者虽是对立,但我们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方。二者在这方面是统一的,共同改变了人类,发展的人类。(权衡比较中,找到了二者的统一)然而现实往往是,人们更多注重物质富足,却轻视了灵魂陶冶。有些家长认为厚重的文学书籍无用浪漫,浪费时间,不如买教辅;有些房主在布置房间时以为花草盆栽、绘画摆设无用,不如多买几张桌椅,几个电器;有些城市认为绿地森林无用,不如多建几栋工厂,发展经济、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态,实用主义似乎独占鳌头。非也,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