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牙位记录_第1页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牙位记录_第2页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牙位记录_第3页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牙位记录_第4页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牙位记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第二节一、牙的组成(一)外形观察牙冠:牙体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行使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大部分暴露于口腔,形态因功能而异。牙根:牙骨质覆盖的部分,包埋于牙槽骨中行使支持功能,形态与承受的咬合力相关。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形成的弧形曲线。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的外部形态釉柱排列方向模式图第x节(二)剖面观察1.牙釉质(1)组织结构:釉柱是牙釉质的基本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在牙尖和切缘处,釉柱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放射。(2)牙釉质的表面结构:①釉小皮是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②釉面横纹是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3)临床意义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2.牙本质(1)组织结构1)牙本质小管: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呈放射状排列。2)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呈整齐的单层排列。3)细胞间质A.原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本质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2)牙本质的增龄性变化与反应性改变1)增龄性变化:①原发性牙本质为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②继发性牙本质为牙根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2)反应性改变:①修复性牙本质;②透明牙本质;③死区。(3)临床意义A.原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本质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3.牙骨质(1)组织结构1)细胞牙骨质位于根尖部1/3处。2)无细胞牙骨质分布于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牙颈部往往全部为无细胞牙骨质。3)釉牙骨质界。4)牙本质牙骨质界。(2)临床意义:临床正畸治疗时牙移动的基础。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4.牙髓

(1)组织结构: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2)功能和临床意义牙髓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pr.前期牙本质;cf.乏细胞层;cr.多细胞层分类数目功能牙冠牙根颊(唇)舌面观邻面观切/

面观切牙8切割梯形楔形切端单根尖牙4穿刺撕裂五边形楔形1个牙尖长而粗大,单根前磨牙8撕裂捣碎五边形四边形2~3个牙尖扁,可有分叉磨牙8~12磨细梯形四边形4~5个牙尖上颌牙:颊舌向3根下颌牙:近远中向2根牙的分类比较二、牙的分类(一)按形态及功能分类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二)按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乳牙:6个月左右萌出,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在口腔存在5~10年。乳牙可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恒牙: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齿,6岁左右萌出,12岁左右出齐。在口腔存在时间较久,脱落后再无替代,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三、牙的功能(一)咀嚼功能(二)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三)保持面部形态协调美观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四、牙体解剖常用名词和表面标志(一)牙冠各面的命名中线: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唇面:前牙牙冠靠近唇的一面。颊面:后牙牙冠靠近颊的一面。舌面:牙冠靠近舌侧的一面。腭面:上颌牙牙冠舌面亦称腭面。近/远中面:牙冠邻面中靠中线较近的一面称近中面,离中线较远的一面称远中面。

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冠各面切端:前牙有切咬功能的部分。面: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面。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二)牙体解剖应用名称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纵轴。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体长轴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部位称接触区,也称邻接点。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线角:牙冠上两相邻牙面相交于一线,该线上所成的角称线角。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点角: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角称点角。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外形高点:以牙体长轴为中心,牙冠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冠各面的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外形高点牙体三等分:为了明确牙各面上一个部位所在的区域,将牙各面分为三等份。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切牙牙体三等分牙尖:为位于尖牙的切端及后牙

面上的近似锥体形的显著突起。(三)牙冠的表面标志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尖牙尖牙尖牙尖结节:为牙冠某部釉质过度钙化所形成的小突起。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切端结节(箭头示)舌隆突:为切牙及尖牙舌面颈1/3处的半月形釉质突起。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舌隆突舌隆突舌隆突牙尖嵴:从牙尖顶端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尖嵴边缘嵴:位于前牙的舌面近中、远中边缘处和后牙的

面与轴面相交处的嵴。切嵴: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釉质隆起。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切嵴、边缘嵴三角嵴:从后牙牙尖顶端斜向

面中央的嵴。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三角嵴、斜嵴横嵴: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相连,且横过

面。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横嵴轴嵴:在牙体的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颈嵴:位于前牙唇面和后牙颊面的颈1/3处的牙釉质突起。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轴嵴、颈嵴窝:为位于前牙舌面及后牙

面的不规则凹陷。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窝沟:为牙冠表面的细长凹陷部分。点隙:几条发育沟相交或沟的末端所形成的点状小凹陷称为点隙。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发育沟、副沟、点隙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牙尖斜面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生长叶五、牙位记录法(一)临床常用牙位记录法(部位记录法)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乳牙的牙位记录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恒牙的牙位记录(二)通用编号系统ABCDEFGHIJTSRQPONMLK12345678910111213141516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恒牙的牙位记录乳牙的牙位记录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三)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

恒牙:

1X2X4X3X

乳牙:5X

6X8X7X牙列分区5554535251616263646585848382817172737475乳牙的牙位记录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1817161514131211212223242526272848474645444342413132333435363738恒牙的牙位记录第二节牙的基本特点与牙位记录方法思维导图第一章口腔口腔的结构口腔的界线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