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_第1页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_第2页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_第3页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_第4页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细节决定成败思考决定高度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0年——581年】1.【单元综述】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使中国历史结束大一统进入政权分立时期。期间,西晋虽然短暂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特别是民族交融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阶段特征】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0年——581年】(1)政治: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交融。(2)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北人南迁,南方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思想:以老庄解释儒学,形成魏晋玄学。佛道兴盛,儒学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书法绘画的发展。3.【时空定位】4.【复习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4)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5)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5.【知识梳理】知识点1:三国鼎立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

双方特点结果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公元200年

袁绍-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9年孙权

建业(南京)魏蜀吴5.【知识梳理】知识点1:三国鼎立前提国号发展状况魏蜀吴①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②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③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1)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5.【知识梳理】知识点2:西晋与东晋的兴衰西晋建立统一衰落灭亡东晋建立事件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魏灭蜀—晋灭魏—晋灭吴)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420年,东晋灭亡。383年,与前秦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统治相对稳定。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266年,司马炎称帝,洛阳5.【知识梳理】知识点3: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人口迁徙少数民族内迁时期民族影响北人南迁时期原因区域影响区域开发江南开发时期原因影响氐、羌、匈奴、羯、鲜卑促进了民族交融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东汉、魏、晋时期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西晋末年以来躲避北方战乱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开发江南地区的发展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5.【知识梳理】知识点3: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5.【知识梳理】知识点4: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人物目的措施迁都推行汉化性质影响民族交融方式表现意义439年,北魏(鲜卑族)统一北方;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孝文帝(拓跋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迁都洛阳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战争、和亲、人口迁徙、改革“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少数民族内迁—从北方迁往中原②北人南迁—从中原地区迁往长江以南地区五胡内迁: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内迁民族起兵反晋,推翻西晋,形成十六国局面顺应历史趋势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开发人口迁移脉络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影响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交融5.【知识梳理】知识点5: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数学人物祖冲之朝代成就农学《齐民要术》作者朝代地位书法形成曹魏王羲之时期代表作特点作品誉为本人美誉绘画顾恺之时期作品石窟南北朝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贾思勰北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艺术东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书圣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钟繇、胡昭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①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北方经济的恢复③民族交往和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④宗教文化的传播5.【知识梳理】知识点1:6.【单元建构】7.【主题整合】

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不同点侧重点目的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都取得了成功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并都巩固了国家统治侧重于富国强兵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应符合国情;*改革要勇于创新,善于学习,重用人才。启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之比较

8.【模拟演练】材料一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1)材料一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2分)(1)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1分);张骞通西域(1分)。8.【模拟演练】材料二(2)写出材料二中方框A的政权名称。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分)(2)西晋(1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分)8.【模拟演练】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3)材料三中“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魏主”时期哪一重要举措?结合所学,再举一例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历史作用?(5分)(3)北魏孝文帝(1分);迁都洛阳(1分);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1分,任写一点给1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8.【模拟演练】(4)上述材料反映了促进民族交融的哪几种形式?(2分)(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2分,答到一点给1分)。8.【模拟演练】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1)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族大量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8.【模拟演练】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