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练习五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周末练习五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周末练习五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周末练习五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周末练习五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末练习五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苏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太湖的湖畔更是风景旖旎,色彩斑斓。12月,候鸟迁(xǐ)进入高峰期,浩瀚的天空热闹非凡。数以万计的鸟类云集于太湖,或经停或留居,为此,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特意开放出一条冬季观鸟的游览线。这真是苏州人民的一大乐事!瞧,它们在这里甲,或休憩于细软的湖滩之上,或盘(xuán)于金黄色的稻田之上,或在湿地(piān)然起舞、享用“大餐”,与碧波荡漾的太湖湖景交相呼应。一幅(róng)合了生命与自然之关的生态画卷展现于眼前。乙。(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迁(xǐ)②盘(xuán)③(piān)然④(róng)合(2)填入文中“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天衣无缝B.怡然自得C.目空一切D.周而复始(3)请在文中“乙”处补写一句总结性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著阅读。(1)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言志”和现在所谓的“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C.“礼”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天下就治了。D.魏晋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最爱游山玩水,他崇尚自然的哲学和出世的哲学,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的外部条件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使之终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请从《经典常谈》中任选一个任务,结合书中相关内容,谈谈这个任务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前,现代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大,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请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为“环保‘风暴’“配一句话,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甲]春思二首(其一)[唐]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乙]西亭春望[唐]贾至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①。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注释]此两首诗为贾至被贬期间所作。①窅(yǎo)冥:深远难见的样子。4.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柳树,它们在全诗中有什么共同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说[甲]诗的后两句似乎不合常理却很奇妙,请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面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乙]诗中“春心”一致的一项是()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B.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山中留客》)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年十八,适①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开皇七年,擢授永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城。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家有旧业,资产素般,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共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有删改)[注释]①适:恰好。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彦谦幼年在他兄长的亲自教导下,能背诵数万字的书籍,宗亲们都感到很惊异。B.房彦谦任主簿时,朝廷纲纪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彦谦任职后,清正廉洁遵纪守法,齐州境内,上下肃然,官吏、百姓无不敬畏。C.房彦谦的为人深受薛道衡敬重,在道衡任襄州总管时,彦谦与他经常往来,双方常常在路途上交错而过。D.附朝政事渐渐混乱,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却洁身自好,可见他为人正直,坚守道义。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最后引述房彦谦的话:“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结合你的理解,说一说他留给了子孙什么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1~14题。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话,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共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乌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③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禹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赞赏。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诗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流洲草,紫殿红楼党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代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定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吟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念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1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几段和第几段之间?为什么?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5~18题。雪上加箱,并非灾上加灾①最早源自宋代《景德传灯录》的成语“雪上加霜”,是比喻人们连续遭受灾难、打击,处境难上加难、生活苦上加苦的意思。大体与成语“祸不单行”同义,使用相当频繁。②不过很有趣,如果从气象学看“雪上加霜”,却并非灾上加灾。而且,这种现象在自然界还是平常事一桩。③首先,在自然界“雪上加霜”并不意味着连续遭受重大灾害。④当然,雪和霜都是古代穷苦农民的灾难。大雪意味着严寒,意味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____。但是,雪上再加霜,实际上并非意味着另一场大灾。雪上的霜,甚至连灾都算不上。因为大雪多发生在冬季,而冬季中田里庄稼已经收割,或者在地里越冬(例如华北冬小麦),因而再有多少场霜,对庄稼、对农民生活都没有直接影响。反而,当夜间水汽凝华成霜时还能放出凝结潜热,减缓气温下降;次日晴暖的阳光,则有利于白天升温迅速化霜,因为农谚说“浓霜毒日头”。⑤有人问,如果严重霜灾后再来场大雪,即“霜上加雪”又如何呢?这在节气顺序上是可能的,因为一般霜在先,雪在后。这样一来,庄稼全毁在地里,灾后连剩余都收不回来,那就真成了文学意义的“雪上加霜”了。不过,在自然界里,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霜后多晴天,上午都化完了;而雪一般是下一次天气过程的序幕,哪可能加在这场霜上呢?⑥其次,“雪上加霜”在自然界实际上是经常出现的。因为降雪过后,当地逐渐进入高气压中心区拉制,风静云散,晴夜中雪面的辐射冷又特别强烈,再加上雪面多少有点水汽,因此雪面上是经常会出现白霜的。我国高山和北方冬季,许多气象站观测报表的天气现象栏中,常常都是积雪和白霜并记的。⑦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组“雪上加霜”这个成语呢?⑧我认为,首先,在古代形容人连续受到重大打击,英过于用农民视为身家性命的庄稼连续受到重大自然灾害作比喻;第二,在双重自然灾害打击中最重的莫过于连续遭受同类重大灾难,这会使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霜、雪就属于这样的灾害;第三,雪是白色,霸也是白色。双重白色叠加,在组词上有一种美感。雪和霜可以说是天生的最佳同类灾害名词的组合,所以我国古代成语中霜雪连用的例子还很多,例如“霜凌雪妒”“雪压霜欺”“卧雪眠霜”“做雪凌霜”等等。⑨实际上,古人组“雪上加霜”类成语,取“霜”“雪”作要素也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自然灾害中只有“冰”“寒”和“风”等可以代替雷或霜字连用,但都难能组出“雪上加霜”这样朗朗上口、广泛流传、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⑩当然,成语属于文学苑明,组成成语目的常常是以事物喻人,喻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即用气象名词组成的文学成语喻社会的人和事。因此文学成语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倒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雪上加霜这种例子在成语里还是很常见的。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浓霜毒日头”是因为白天霜融化时散热,温度迅速上升。B.霜降节气在前、小雪节气在后,“霜上加雪”的情况经常出现。C.“雪上加霜”比较常见,对庄稼和农民生活没有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