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与古埃及和古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起源于独立的封闭性很强的河谷不同,中国早期

国家起源于一个地形较破碎由河道连接组成的盆地群,中国的早期国家不像上述两个文

明一样是在同一地域内连续地成长起来的,而是有一个明显的二次整合过程。这说明

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B.世界文明的孤立性

C.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D.世界文明的交融性

2.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

城,古代中国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

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B.文字和国家机器的出现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D.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3.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如图),各文明因自然环

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诞生了维护平民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B.②处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不定期泛滥有关

C.③处文明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

D.④处诞生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4.下表为雅典城邦法规在公民权问题上的改变,其目的在于

时间内容

公元前451年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是雅典公民,并禁止雅典

人与非雅典人结婚

公元前429年(伯罗奔

尼撒战争和雅典大瘟疫只要父母一方是雅典人,且年满18岁即可成为雅典公民

期间)

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拥有公民权,一个男性雅典公

公元前403年(伯罗奔

民和外邦女性结合所生的子女被称为私生子,且当年及此后

尼撒战争结束后)

出生的私生子不应拥有公民权

A.缓和社会矛盾B.维护城邦的整体利益

C.限制婚姻自由D.打破社会的传统秩序

5.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

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

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该学者的话可以用来说明()

A.文化发展的多源性导致多元性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C.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D.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传播

6.波斯帝王尊重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在必要时还把自己当做是当地的

神所指定的继承者,并为这些神重建神庙。如大流士重建了巴比伦神庙;冈比西斯在巴

勒斯坦重建了耶和华神殿,在埃及接受了传统法老的头衔。波斯帝王的这些举措()

A.反映了对地方统治的灵活性B.体现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削弱

C.旨在推动帝国内部文化融合D.维护了多元文化竞争的格局

7.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图中描述的帝国是()

◎经历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

◎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宣布君权神投,地方实行行省制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官职,推广希腊文化

A.亚述帝国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

8.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掉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

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两

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明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

试卷第2页,共10页

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隔阂

D.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

9.为了提高罗马军团的机动性,古罗马在高卢省建设的公路就长达1.3万里,即使在

偏远的不列颠地区,其建设的公路也长达500里,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公路的

建设

A.弥合了公民与非公民间的距高B.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与统一

C.阻碍帝国商业繁荣与市场运转D.意在加强民间人员往来与交流

10.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

古巴比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河流域

公元前6世纪征服两

波斯帝国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

河流域

亚历山大公元前4世纪末,灭波宣布君权神授,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

帝国斯帝国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A.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B.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D.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11.法兰西卡佩王朝腓力二世在位时期的若干举措

◎1202年,取消英王在法国顿土上的领地,进攻诺曼底

◎1214年,在布纹战役中打败了约翰组织的反法同盟

。在位期间,扩张了法国王室三倍的领地

◎营建巴黎城,修建道路和城墙,修建卢浮宫

O积极扶持已攀大学,授予其师生免税权和独立的民事、刑事裁判权

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民族意识觉醒B.建立近代国家

C.打击基督教会势力D.强化世俗王权

12.关于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有这样的描述:“封建领主不但

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

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由此可推知()

A.领主可以随意剥夺农民的土地B.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劳役

C.庄园农民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D.庄园是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单位

13.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中传说和神话故事:

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

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

T

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14.下图为中古时期的某一帝国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

A.1—2世纪的罗马帝国B.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D.16—17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15.伊凡四世(1530—1584)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

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

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此举使得俄罗斯

A.强化了中央集权B.废除了农奴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D.摆脱了蒙古统治

16.世界中古史上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A.波斯帝国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17.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中世纪时代,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

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

试卷第4页,共10页

术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I,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

火种。这表明()

A.基督教会统治严重阻碍欧洲发展B.阿拉伯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C.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D.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8.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

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

地消化进化。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社会转型B.幕府时期天皇专制日趋强化

C.倒幕运动实现日本民族独立D.明治维新使民主化改革完成

19.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区域名称发展历程主要成就

玛雅公元前4世纪前后兴起,3-15世纪城市建筑宏伟,陶器制作精美,

文明兴盛,15世纪中期衰落。数学和天文历法先进。

中美

阿兹

洲,1农业经济发达,都城水渠和道路

特克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达到鼎盛。

纵横交错。

文明

南美印加12-13世纪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道路系统

洲文明初达到鼎盛。发达。

A.美洲文明具有多源共生的特点B.中南美洲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文明

C.美洲文明都有完善的国家治理D.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特性

20.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公元前后埃塞俄比亚地区

A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进入文明时代

1112年,法国琅城居民起义,1128年,法王路六世颁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

B

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自治的主要方式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以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此时欧洲民族国家已经形

C

强大的王权成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印加帝国实现了对整个美

D

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统治洲的统治

A.AB.BC.CD.D

21.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

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

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

22.中世纪的地理观认为世界由一系歹『‘海洋群岛”所环绕,而当时人们所知的只有十余

座。未知的岛屿和流传的海岛神话结合在一起对有冒险欲望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

引力,如“失落之岛、“金岛”、“银岛”等一直刺激着欧洲航海人,连哥伦布在航海时也

曾试图寻找“失落之岛据此可知

A.《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探险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

C.欧洲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早期海上探险活动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人寻求新的海外市场

23.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

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一文艺复兴一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理性主义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4.恩格斯说产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

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

需求

25.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亚

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多数的糖,财富却

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这反映

试卷第6页,共10页

A.西方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C.欧洲殖民扩张给拉美地区经济产生巨大破坏作用

D.亚非拉地区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26.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

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

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

从根本上是为了()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加强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27.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

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经地中海

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28.在18世纪中期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下表所示状况。据表可知()

北美英属殖民地北美法属殖民地

立法

有民选的立法议会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

机构

行政

运委任的总督只能请求和怂恿民选的立法议所有官员均由巴黎任命,命令会

行规会采取某种行动步骤被部下严格执行

A.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C.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D.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当地民主进程

29.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

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

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这一变化

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推动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

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

30.“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

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一个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

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31.世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

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

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

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

解释。

——【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

材料二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47年)创办的学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

第一所大学。在这里出现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前322年),一个更全

面和平衡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多产的思想家,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他的历史

影响与柏拉图的一样,大得难以清楚界定。两千年来他的作品提供了关于生物学、物理

学、数学、逻辑、文学批评、美学、心理学、道德和政治的框架,他还创立了直到19

世纪晚期才被取代的逻辑学,这些巨大的成就,类别不同但是影响绝不亚于柏拉图。

——摘编自《企鹅全球史(第一卷):古典时代》

材料三无论是在16世纪还是在今天,在向欧洲人解释美洲的真实情况时,总是会

出现这样的问题,欧洲人总是坚持认为其征服行为是正义的,他们只不过是遇到了一些

“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而这些部落“最近”才从亚洲穿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

陆,并且他们同欧洲人一样,都没有权利拥有新大陆及其巨大的资源。然而如果人们抛

弃这些虚假的猜测,那么事实就会很清楚。同世界其他三个大陆的文明一样,美洲文明

也是从某些中心地带发展起来的。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时,美洲大陆上至少已有十几个

这样的文明中心。

试卷第8页,共10页

——商自罗克珊•奥尔蒂斯《美洲的印第安人:地缘政治学的分析》

(1)指出材料一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古代西亚地区成为世

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三项苏美尔人创造的人类最早的

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释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的含义。概述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在“古典时代”取得的历史成就。

(3)阅读材料三,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玛雅文化的成果对该观点予以论证。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

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

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美]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

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

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摘编自李腾《秩序重构下的117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古时期亚洲伊斯兰文明的代表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2世纪西欧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影响。

33.某教师在进行“全球航路的开辟”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

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问题清单:①新航路开辟为什么会在16世纪前后?

②当时西欧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人们开辟新的航路?

③为什么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英、法等国

家?

④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去寻找香料、黄金和传教?

⑤哪些因素促使了航海家们的持续远航?⑥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坚持到东方

去?

⑦葡萄牙和西班牙得到了什么好处?⑧直接的商业联系对西欧有何好

处?

⑨商路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有什么影响?⑩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什么变

化?

(1)选取恰当的角度,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归类。

(2)选取新的角度,为“问题清单''补充一条问题。

(3)结合上述角度,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

文,叙述完整;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古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与古埃及、古两河流域是不同的,各具

特色,反映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孤立的一面,排除B;材料强调

中国古世界的比较,而不是强调延续性的一面,排除C;材料强调差异,而不是交融,排除

Do

2.D

【详解】从材料中的“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

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走向文

明时代的显著特征,D正确;文明的多元、阶级、国家机器和法律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

除A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③处为两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C项正确;①处为尼罗河流域,

而《汉谟拉比法典》为两河流域文明成就,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而非平民利益,排除A项;

②处为爱琴海文明,而尼罗河为非洲河流,排除B项;《摩诃婆罗多》为古印度史诗,而④

为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雅典有关公民权的法规一再反复,是以维护雅典城邦的整体利益以及雅典社会的传

统和秩序为出发点。故答案为B项。A项公元前429年的规定,是处于战争时期的权宜之

计,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该变化是为了维护传统秩序,排除。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的交流。根据材料“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

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

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可知,因为人类是同源

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表现

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说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化交流以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发展,即

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的多源性,材料认为人类是同

源的,排除A项;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不可能”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世

界古代文明大部分属于区域性文明,这不阻碍文化的传播,因此“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

答案第1页,共9页

传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波斯帝王尊重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其意在用怀柔策略统治社会发展

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以维系庞大的帝国,反映了其对地方统治的灵活性,A

项正确;“体现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削弱”,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波斯帝王的举措客观

上推动了帝国内部的文化融合,但并非是其主观目的,排除C项;波斯帝王尊重被征服地

区原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只是一种统治策略,波斯境内不存在多元文化竞争的格局,排除

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

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

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C项正确,排除B

项;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年一公元前612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公元前27

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

C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

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

影响,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产生冲撞和交融,排除B

项;C项中“开始”一说不恰当,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表明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

文明的交流,没有体现“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为了提高罗马军团的机动性,罗马建了许多公路通向远方,公路的

建设方便了军团的作战和流动,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与统一,B项正确,排除D项;公

路的建设与公民与非公民的距离无关,排除A项;公路的建设有助于帝国商业繁荣与市场

运转,排除C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体现了政治制

答案第2页,共9页

度的传承,“地方实行行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体现了文明的推广,故选D;

古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不是一个国家,排除A;古巴比伦无法体现实行中央集权制

度,排除B;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不符合亚历山大帝国,排除C。

【点睛】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3世纪(法国)。据材

料“取消英王在法国领土上的领地……扩张了法国王室三倍的领地……积极扶持已建大

学……”等信息,可以看出通过取消英国的领地,扩大法国王室的领地,扶持大学,来强化

世俗王权,D项正确;民族意识觉醒属于客观作用,并不是这些措施的目的,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强化王权,而此时仍处于中世纪时期,并不会建立近代国家,排除B项;仅

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基督教会势力的措施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材料“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体现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庄园具有政治、经济双重性质,D项正确;农民的份地,领主不能随

意剥夺,排除A项;材料与农民为领主服劳役无关,排除B项;庄园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

人,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中古西欧社会中,教士是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而且世俗王权也对教会敬畏,最终

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平等的二院政治格局,这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中基督教会地位的特殊性,

B项正确;教会在社会中地位的特殊不等于社会黑暗以及束缚人性,排除A、C项;材料信

息无法证实当时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

项。

14.B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地跨欧亚非三洲,

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湖的帝国,最有可能是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B项正确;1一2世纪的

罗马帝国的首都是罗马不是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的领土不包括

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排除C项;16—17世纪以莫斯科为首都的俄罗斯帝国,版图

与图中范围不同,并未扩张到非洲一带,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答案第3页,共9页

【详解】根据“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

由国君直辖'’等信息可得出,俄罗斯此举,通过对地方行政区划的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控

制,强化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是1861年,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不能缓和矛盾,

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阿拉伯

帝国时期。根据材料“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

军事和宗教大权”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

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B项正确;

波斯帝国疆域横跨亚细亚洲I、阿非利加洲、欧罗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采取一

系列改革,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定都君士坦丁堡,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

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

了欧洲智慧的火种。”可知,材料强调阿拉伯对保存欧洲文化做出的努力,点燃了欧洲智慧

的火种,说明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D项正确;基督教会统治严重阻碍欧洲发展,

与材料中描述的主要信息不符,排除A项;欧洲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排除B项;题干只

强调了阿拉伯学者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此著作传回欧洲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

种,所以无法得出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

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仿

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成封建社会,A项正确;幕府统治

时期日本天皇权力被削弱,实权被幕府控制,排除B项;倒幕运动是推翻了幕府统治,天

皇权力得以加强,但日本并未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天皇主持的自上而下

的改革,保留了很多封建因素,改革不彻底,“民主化改革完成”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

答案第4页,共9页

选A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3-15世纪兴盛……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达到鼎盛……12-13世纪兴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可知,中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南美洲的印加

文明共同构成了美洲文明,在一定时期,这些文明同时存在,可以得出美洲文明多源共生的

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南美洲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文明,排除B项;美洲文明都

有完善的国家治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

特性,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0.A

【详解】阿克苏姆王国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埃塞俄比亚进入了文明时代,A正确;西欧

城市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购买,B项结论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只能证明当时英

国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而非整个欧洲,排除C项;D的史实不能得出印加帝国的统治范

围扩张到整个美洲,排除。故选A项。

21.D

【详解】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

墓,说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故选D,排除A、B;

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分别是美洲I、非洲文明的象征,二者都是文明的象征,C错误。

【点睛】

22.C

【详解】材料的文字描述了中世纪地理观影响下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的文化因素,故选C;

题意没有涉及《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的描述,排除A;材料体现了欧洲人当时对世界的

认知还停留在中世纪水平,天文地理知识没有进步,排除B;材料中欧洲人海上探险是追求

财富,而非寻求海外市场,排除D。故选C。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至

16世纪的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名词有资本主义萌芽、

“寻金热”、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A项正确;工业革

命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新名词,排除B项;黄金不是新名词,在15—16世

纪之前就已经有了,排除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中后期的新名词,排除D项。故

答案第5页,共9页

选A项。

24.D

【详解】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益强烈,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社

会根源,故D项正确;当时的商业危机是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商路,黄金是解决

不了问题的,A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只是为了寻找黄金,B错误;《马可・波罗行纪》

只是引导欧洲人向东方寻求黄金,不能说影响很大,C错误。

25.C

【详解】据材料“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

几乎停滞''并结合所学可知,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却给拉美地区经济造成巨大

破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张给拉美地区造成的消极影响,故A、B两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带来的灾难,与技术创新和引进无关,故D项错误。

26.B

【详解】据材料“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俄罗斯人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

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17世纪探寻南北半球的新世界,其动力是殖民掠夺,扩大

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其目

的是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排除A项;C项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材

料强调的是西欧人,而非哪一国,故与提升国际地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7.D

【详解】根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

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由表中

的商品可以看出欧洲与亚洲I、非洲之间存在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排除A项;

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并未在地中海沿岸,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贸易内容的前后对比,无法

看出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28.A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英属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和行政运行规

则与英国相同,北美法属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和行政运行规则与法国相近,反映出殖民地延续

了各自宗主国的政治传统,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殖民方式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排

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分权制衡理念,排除C项;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答案第6页,共9页

29.C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欧洲中世纪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宗教所认知的范围扩大到

更广阔的世界,反映出人们世界观的变化,C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还没有兴起,排除A

项;材料中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当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排除D项。故选

C项。

30.B

【详解】根据材料中“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

大陆或一个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人地图”可知,欧洲的殖民扩张拓宽了人

们认识世界的眼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早于欧洲的殖民扩张,

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殖民扩张对先进生产方式的作用,排除C项;欧洲的殖民扩张

加剧了世界的冲突,不利于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

31.(1)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因:生产力发展,最早进入农耕文明。成果:楔

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乌尔纳姆法典》等。

(2)含义:古典时代是对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希腊文化繁荣时期的称谓,是古

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成就: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

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

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⑶观点:美洲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经出现文明中心。

论证: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大陆与其它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印第安人创造出了

自己的独特文化。如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其中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发明了“玛雅历”,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并且玛雅人创造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与埃及人把金字塔作为陵墓不同,他们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祀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

尽。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西亚。理论:材料“直接的物质的生

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