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
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
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
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
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
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
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现象的体和用。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
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
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
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
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
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
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
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
满的器形上,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
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
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
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
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
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1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字
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
在仁。礼之本还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
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
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
都根基于此。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
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
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
波澜壮阔的造诣!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
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
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
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
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
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
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
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
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
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
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
2
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在没有人的地方
也会不能自己。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
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
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
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
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
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
治”。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基础,“礼”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构成社会
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B.中国人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有条理的,其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比西洋探求的“悲剧精神”的艺术境界高。
C.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但两者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靠国家的权力推行,礼则不需要有
形的权力机构维持。
D.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乡土社会中,
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诗和乐尤其能陶冶性灵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以
感情动人,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
B.在中国的文化里,物质器皿,礼乐生活,天地境界,三者由实用性的低层升华到形而上的
高层境界,界限清晰。
C.法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礼是人们从教化中自动形成的秩序,即使在
没有入的地方也会有主动服膺的习惯。
D.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变迁很快的时
代是不会出现礼治社会的。
3.下列选项,最能表现材料二中的“合于礼”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孔子谓季氏:“八僧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乐记》里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3
c.《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吾其还也。”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礼,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礼记》记载:“天子可享用九鼎八蕉、诸侯七鼎六蕉、大夫五鼎四答、上士三鼎二篌、
下士一鼎一意。”(M,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九鼎八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请结合
材料分析其体现的文化内涵。(4分)
(-)现代文阅读H(本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地之灯
欧阳杏蓬①
①日出的时候,地里的庄稼汉们已经汗湿鬓角,头发短的,脑顶子上已经闪出了微薄亮
光,背上的衣服也湿了一片,贴在后背上。东干脚的农民,不喜欢戴草帽。尤其是男人,不
仅不戴草帽,汗巾也不会备一块。汗润湿了衣裳,牵扯了行动,爽性脱了衣服,光着上身,
什么蚊虫尘土,随便。女人讲究些,年纪大点,戴一顶黑顶黄边的棕丝斗笠,在高粱地里、
玉米地里、红薯地里,忘乎所以地挥动双手。年纪轻点,顶一块带着缗子的绿花白汗巾,偶
尔捋起垂在胸前的一角擦擦脸,脸上是细细密密的汗珠子。
②日落的时候,太阳像卡在了西山的平顶上。苍茫之中,一片通红,要把山顶半边天熔
化。夕暮下的大地,染了一层淡黄的夕光。天上鳞状的、片状的、絮状的、肉瘤状的、不可
名状的云,像烧红的铁。云间的阳光像金光,道道射出来,还没落下,在半空里就消逝殆尽,
把天空的瓦蓝衬托得更为深远。夜幕苍黄,人们在地头收捡工具,不忘回头看看村庄,机耕
路上、阡陌上、村口晒谷坪上,见不着一个人影。庄稼地边土坡下的田野,已经完全被山阴
和暮色笼罩,绿色已经染了夜色,一潭死水般乌青。
③太阳落山,最肆无忌惮的,是蚊子。在地里干活的人受了蚊虫的侵扰,干不成活了,
不甘地回头看一眼庄稼地,才轻缓地往水田方向走去。
④农民的算计,不是在地里,就是在田里。
⑤农民的时间,不是在地里,就是在田里。
⑥农民遵循着自然规律,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直到归士前,还在想着一年的庄稼,
还一门心思扑在作物上,还一门心思想着饭碗,没有所谓的诗和远方,心头在乎的只是春播
秋收和温热的一日三餐。
⑦东干脚,是农民用了几代人在南岭山区扎下的一个楔子。
4
⑧这个小盆地四围都是山。北面的阳明山余脉像个“人”字,左边一撇撇在了西边,像
一条蛇逶迤,也像牛背脊一样平实,直接撇到了宁远县城北面的仁河,与南面九疑山的北向
余脉相撞,撞出了县城那块谷地。东边的山是“人”字的那一捺,也是阳明山的余脉,直接
捺到了新田的武当山。捺到几公里之外的朱家山,用一座不长寸草的岩峰做了总结之后,再
往东就是适合杉木生长的黄土岭。
⑨东边的东春水,西边的西春水,隔着一片二十几里的山地,泛着波光,向着南边的阳
明山余脉奔流。它们在流过这片大地之后,在南边山尾名曰“五百亩”的地方相会,之后舍
掉了春水之名,成了“仁河”,继续向南汇入潇水。两河之间,村庄、水田、庄稼地、道路、
阡陌交织,这片天地里的十数万人口,靠山靠水,悄悄默默,生生不息。
⑩山不巍峨,却层层叠叠。河不滔滔,却弯弯曲曲。山是那么坚硬,水是那么微弱。唯
有这里的人,不屈不挠。烟火味道在天底下弥散开来,悲凉与温润交替,希望与四季纠缠。
蜷蚁一般的人前赴后继,咬着牙关洒着心血,推着生活向前。
⑪我是惧怕白天的。
⑫白天的劳动无止无休。除了田里除草施肥耕种收割,地里也是刨挖不尽。偶尔抬起头,
看到的是庄稼,是山林,空气含含糊糊得裹人,让人有种莫名的窒息感。
⑬黄昏也不得闲。踩着暮光回家,挑着猪草,或搂着柴草。回屋,鸡鸭猫狗猪,都要伺
候。点灯,在厨房、杂屋、猪圈一顿忙,鼎锅的米饭熟了,灯也搬到堂屋中间的饭桌上,-
家人看向灯时,一天的事情才算清了。
⑭男人吃完饭,会在大门口的石墩子上歇歇脚,默默然卷上一根烟,对着月亮消遣。爱
喝酒的大伯父,把小酒桌搬到门口的空地上,省了灯油,趁着月光,一个人自斟自酌,一个
人叹息,一个人咂摸。其他喜欢饭后闲聊的人,有的洗澡了才赶往晒谷坪,有的还轮不上洗
澡,摸上一条澡帕,一边走一边挥着赶蚊子,赶向晒谷坪,来“打话平伙”(聊天)。
⑮月光里的晒谷坪铺满月辉,柔柔的,像极了一个水波平静的池塘。人凑在晒谷坪边缘,
或坐着、或蹲着,或站着,像极了蛙或鸭。闲话之后,人人皆自还家,田里的各种蛙鸣虫叫
叽叽呱呱哇哇混在一起,像汹涌春潮般覆盖过来。
⑯门外遍地月光。放眼望去,大地像个无边的湖面。四边的山岭,像码头,堆满了盖了
篷布的货物。那些模模糊糊的村子,大大小小,像泊在湖边一动不动的船。田野中间的苦楝
树,像水文标志杆。村前的石板路,像铁甲,闪着清冷的光。草丛里,帼蛔、土狗子巳经一
声响一声断,要打洋了。稻田里,田块上,青蛙偶然会叫一声,像往湖里投下了一颗石子,
响了一声,没有回应,也偃旗息鼓了。
5
⑰龙溪河从柳林里出来,过了桥底,在桥前的滩头铺了一滩闪闪的银光,哗哗地,奔向
春水,潇湘。河水的浪花像白杨树在风里翻动着银叶子。
⑱附近的庄稼她鬼影瞳瞳,我屋子里的那盏油灯,像鬼央眼的星星一样微弱幽远。
⑲我像一只孤独的虫。
⑳正在我意兴阑珊时,在遥远的西南大山下的春水边上,有一盏灯,像星星落在地上。
西春水在大水田边上带起一番绿意,龙一样向南进发。
㉑月已向西。在茫然和模糊的夜里,居然还有一盏灯,像一瓣桃花一样神秘,像一个弹
孔一样隐藏着故事,像一个故事一样埋伏着传奇……
㉒但它和我一样寂寞。
㉓春水边上的那盏灯并不能给我温暖和希望,我身后的那盏灯亦不能照亮我前行的路。
在这片天地,在最含混不清的时候,总会有一盏灯,不是指明方向,只是给人一点亮光,不
至于绝望。就像我们无休止的劳动,谈不上丰功伟业,但一定有创造。为一日三餐,为心有
所系,为一生平安,我们愿意日复一日,不怨劳累,不怕麻炀,如一根灯芯插在大地之上。
(有删改)
【注】①欧阳杏蓬:湖南人,现居广州。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东干脚人过着规律而望不到头的生活,这是漂泊多年,与乡土渐行渐远的作者对过
去的回望和检阅。
B.文章写东干脚农民的日常生活,劳作是辛苦的,时间都花在田地里,透露出一种浓浓的无
奈感和绝望感。
C.作者笔下的乡土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山川,更是无休止的劳动所创造出的天地,是“大地
之灯”的隐喻。
D.全文语言质朴生动,句式参差错落,有写实与诗化的和谐交融,实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
实的相统一。
7.以下对“月光下的东干脚”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没月升,自卷烟的烟味,自斟自酌的身影,使月光下的东干脚自有一番微醺的生活味道。
B.作者运用比喻,写出了月光下晒谷坪的平静,衬托出田里的各种蛙鸣虫叫吵闹而扰人心绪。
C.月光下的大地无边寂静,作者笔下的万物姿态形象又富有趣味,萌动着生命,释放着力量。
D.月光遍地,东干脚结束了一天的艰苦、劳累,春水边上的灯亮着,寂寞却又含着一股坚韧。
8.本文的描写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6
9.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村庄》中说:“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
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请分析本文中作者和
故乡之间的“意味不尽的关联”。(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
高适者,渤海普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
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
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簿于文雅,唯以举
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
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
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且南阳之师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蚕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磷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
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
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
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节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
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
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迂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
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
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
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
战/安可得
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
战/安可得
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
战/安可得
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
战/安可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业”,职业。“生业”意为“生涯”“职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
“业”意思不同。
B.“体格”意为“体裁格调”,与《红楼梦》第三回中“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体格”
意思不同。
C.“薄”意为“靠近”,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意思相同。
D.“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
镇守南阳。
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磷造反,肃宗
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
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
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蚕毒,未足为耻也。(4分)
⑵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4分)
14.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T6题。
锻蒯①篇
8
曹植
叙触游潢潦②,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僖。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傩高念皇家③,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注】①敏:同“虾”;一说大鲸,一种小鱼。能:即“鳍”,黄鳍一类。②潢潦:雨水积
的水池。③“解高”句:一作“高念翼皇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即勃发一股怫郁不平之气,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也表明了
自己的一腔壮志豪情。
B.第五至十句,进一步说明世之有识之士应当效鸿鹄之志,以成就大德、大业,可世人大多
汲汲奔波于仕宦之途。
C.自十一句以下,转入对诗人志向内涵的生动披露,展现了一位烈烈多气的壮士形象,英挺
而柔美之姿腾跃而出。
D.结尾慨然长啸,是慷慨高歌中突发的变徵之音,与开篇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不遇知音、
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悲怆。
16.本诗为拟乐府《长歌行》之作。从古诗“长歌正激烈”可知,它的曲调是激烈悲壮、动人
心魄的。本诗是如何体现“激烈”这一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
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2)《书愤》中,“,”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
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3)“社”是土地神,“社日”是古代祭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作为古代一
个民俗节日,“社日”或“社”频繁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来,《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等集结普通人诗歌作品的诗集出版上市,朴实的
文字、浓烈的情感,让人为之感动、沉思。
9
民间诗人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目前就有约60万人在
写诗。诗歌不是远去的风景,也不是①的盆景,而是近在身边、可与众人共同品味的生
活图景。一首《赶时间的人》获数万点赞,2000万阅读量,被称为“劳动者之歌”;一本出
自农村诗人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超10万册;一名自称“隔花人”的“地摊诗人”,
在社交平台上圈粉数十万……不同的人,共同选择以诗歌的方式,留下普通人的见证。
有人说,在当下谈论诗歌,似乎②。当短视频的流行碰撞经典书籍的阅读,当人工
智能一气呵成写出五言七律,人们是否还需要字斟句酌、嘉续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传统?
我们还需要诗歌。学生在视频网站的评论区,用诗歌倾诉青春的苦恼和甜蜜;上班族在
手机备忘录里,用诗歌记录工作的点滴、家庭的温情;工人在视频号里朗诵自己的诗篇,用
诗歌定格感悟和浪漫。通过这些③的主题、独一无二的诉说,我们得以感受更为多样的
精神世界,了解更具个体魅力的生命情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C.三十多年来,港澳台同胞一直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D.每次公益劳动,他都有理由不参加,可真让人“佩服”啊!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审美意义上的身材胖瘦,有着各花入各眼的多
元。然而,凡事皆有度,微胖萌萌哒,略胖显富态,但过胖往往就存在一些健康隐患了。人
在吃,秤在看,甚至要为健康“买单”。据评估,全球2020年因肥胖和超重造成的医疗费用
等经济损失达1.9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2.5%左右。可见,①演化成了健康问
题、社会问题。
我国肥胖人群基数较大,地区分化趋势同样值得关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肥胖率前
十名中没有一个南方省份,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五座中国城市
却全部在南方。成都以“万物皆可涮”闻名遐迩,其所在的四川省肥胖率却排全国倒数第五,
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膳食结构。四川人“无辣不成席",辣椒恰能促进新陈代谢。
广东人“一日叹三茶”,茶叶具有刮油解腻助消化等功效。由此可见,②注重膳食营养均
衡,才能避免肥胖症“病从口入”。
10
也要看到,饮食习惯或许因地、因人而异,③。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
人民网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广州、成都分别位列全国10大运动活力城市的
第三、四名。美食与运动皆不可辜负,既热爱碳水也享受汗水,或可在美食自由的同时确保
身体健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22.5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肥胖防控,是我
们的责任”。请结合材料内容,拟写一副对联(不包括横批),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网络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名著避雷帖”,即以看网络文学的方式来看名著,做出标
签化的判断,如批评名著指出其坏处或对名著提出唯一的武断的不可变的看法,提醒阅读者
“慎人”。有人认为不可对文学名著做标签化的判断,也有人认为不必完全拒绝对名著的批
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11
参考答案
l.Bo“比西洋探求的'悲剧精神’的艺术境界高”错误。
2.DoA项“教育的目的是以感情动人”错误,“以感情动人”是“艺术的作用”,而不是教
育的目的。B项“界限清晰”错误,“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C项
“自动形成的秩序”错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
序”,自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3.CoA项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僧,诸侯用六僧,卿大夫用四僧,士用二僧。季氏
是正卿,只能用四侑,他却用八僧。这是不合于礼的。B项讲礼乐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讲合
不合于礼。D项项羽、项伯本是主人,可他们却占据了坐西朝东的尊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
被安置在坐南朝北的座位上。这是不合于主客之礼的。C项仁是礼的内核,晋文公遵从“仁”,
拒绝攻打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秦国,这里晋文公的做法是合于礼的。
4.①材料一论述的重心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乐与艺术的关系,“礼”构成社会生活的秩序,
“乐”滋润群体内心的和谐,礼乐反射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
②材料二论述的重心是乡土社会的秩序模式,辨析了“礼”和“法”的概念,维持礼的力量
是传统,乡土社会如果变迁,传统没有效力,那么礼治就会往法治方向转变。(每点2分)
5.①天子、诸侯、大夫在使用“鼎”和“答”在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种类和数量
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体现的是礼的秩序条理。
②礼乐使“鼎”和“第”从烹调器和食器升华到艺术领域,升华到国家的至宝,“天子可享
用九鼎八篇”表出政治的权威,是中央政权的象征。
③鼎能表象天地人,能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爱,能表现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每
点2分,答出2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Bo不是绝望感,应当有满足感。
7.Bo不是衬托,也没有吵闹,而是生机。
8.①日出劳作场景具有画面感。运用外貌、动作和细节描写,写出日出时农民劳作的火热场
景,表现农民的辛勤耕耘。
②日落而息场景具有画面感。运用动作描写、小场景叠加等,真实再现了结束农事后东干脚
农民简单又充实的生活。
③自然风景描写具有画面感。如第2段,运用视觉描写、比喻修辞、色彩点缀等,生动地描
绘出日落时暮色下天空大地的多姿多彩;又如第8-10段,运用空间转换、比喻拟人的修辞,
准确地呈现出东干脚的山水姿态;再如第15-17段,运用堆叠的比喻、动静结合等,将月色
下的事物一一生动呈现,晕染出月色下大地的静谧等。(此点依点给分)
12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①作者与故乡的景的关联。坚硬的山、微弱的水、遍地的月光等自然风景,是作者回忆中
东干脚的生活背景和底色。
②作者与故乡的物的关联。故乡的“灯”映照着东干脚的生活,也是作者成长的见证,是作
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③作者与故乡的人的关联。故乡的农民勤劳不息,不屈不挠,寄寓了作者对劳动创造的赞美,
对平凡生活的讴歌。
④作者与故乡的关联。故乡是作者旅居漂泊生活中的慰藉和力量来源,寄寓了作者内心深处
对乡土的缅怀和眷恋。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0.Bo
11.C。文中“薄于文雅”的“薄”为轻视的意思。
12.Ao文中“征于翰讨禄山”指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而不是高适征讨哥舒翰。
13.(1)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给分点:“因此”1
分、“蛋毒”1分,“未足”1分,句意1分)
(2)高适崇尚气节,谈论王业与霸业,滔滔不绝,从不厌倦。他遭逢国家多难之时,以建功立
业自我期望(给分点:“尚”1分,“王霸”1分,“衮衮”1分,句意1分)
14.①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
②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
③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
④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解析】不是柔美,“柔”是安定的意思。
16.①三四两句以“鸿鹄”自喻(自况),抒写遨游天地的壮志,气势极大。
②“摊高”两句直抒胸臆,直接展现诗人难以遏制的报国热情。
③“抚剑”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夸张,表现诗人的豪迈壮烈。
④通过多重鲜明的对照(对比),如''潢潦”“藩柴”与“江海”、苍穹之比,“敏胆”“燕
雀”与“鸿鹄”之比(浙睿talk),诗人高志与世人混迹世俗之比,诗人心比天高却身世飘
零之比等,突出诗人的慷慨悲愤。
⑤敏胆、燕雀之喻,登岳、抚剑之说,皆语出有典,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感奋交融,创造出
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积分商城积分购物合同模板
- 补充合同的条款解说
- 正规权威严谨委托检测服务合同
- 招标启示政府服装采购
- 香烟酒水紧急购销合同
-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重要通知
- 购销合同中英文版合同争议解决
- 印花税购销合同的合同纠纷执行和解
- 工艺品购销合同范本电子版
- 供应商合同中的供应商信用政策
- 新概念第一册语法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 建筑力学完整版全套ppt课件
- 【课件】Unit4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量表
- 1.我们生活的世界
- 第9章 政府单位预算会计核算
- 欧陆590系列数字直流式调速器中文说明书
- 分布函数(课堂PPT)
-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20150305)..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期末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