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四川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看法,现在一般认为,幸福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持
续地觉得满意的感受,当然这通常是以占有资源或者物质享受为前提,所以个人
的幸福感受有着较强的主观性、个人性或个体差异,它与人的品德、性格等内在
条件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完整的美好生活,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彼岸对象,而是
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的经验状态,它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情境之中,而这一
切全都有赖于美德这个内在条件的支撑与保障。
美德首先是指勇敢、节制、慷慨、诚实这样的伦理美德。它们合在一起,就
构成了一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在心理层面,它们意味着行为者的情感和欲望在
处理实践事务时的适度状态。为了获得适度性,行为者需要将情感或欲望建立在
理性的基础上,这种理性就是一种“实践智慧”,或者说理智美德。没有实践智
慧这种理智美德的养成和运用,就不会有勇敢、节制这些伦理美德的呈现和实施。
美德为实现幸福奠定主体方面的基础,但美德并非实现幸福的充分条件。因
为,幸福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整体描述,是一个人全部的、完整的美好生活。
作为个人的整体的生活美好,幸福当然会有着某些普遍的客观维度,包括主体自
身的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要实现幸福,除了行为者自身的内在条件,
外在条件也不可或缺。当然,在诸多条件中,美德的优先地位也必须得到承认。
不论个人的幸福感受有什么样的主观性,幸福总是需要有某种客观物质条件
作为基础,缺失这些客观性要素,幸福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物质财富的丰裕是获
得幸福的初始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贫穷对普通人来说,往往成为其不幸的根
源。社会公正、仁爱秩序是普遍幸福的社会制度条件。对公正的追求是人们一种
非常基本的内在的心理倾向,人们期望能够拥有基本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能免除
自己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担忧。仁爱也是社会制度一种应然追求,要提高社会的
普遍幸福感,必须补好这个短板。幸福还以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为滋养条件。
经验表明,社会的精神文化状况与幸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社会优秀精神文化
的繁荣,能够给人民的精神素质提升以深入的滋养,增强他们发现和创造人生意
义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一种更稳定、更有价值的幸福感。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须塑造自己的社会
性本质,还须将社会关系整合到我们品质之中。一个没有他人和社会的眼界的人,
就是只能汲汲于私利私欲满足的人,其幸福感是不健康的、病态的,甚至会发展
为变态的。如果走出小我的限囿,在生活和工作中,把自己的成就动机与社会责
任有机结合起来,与自己的人伦志向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在履行自己的社会伦
理责任中获得生活的永不枯竭的意义感,从而感受一种高尚的、持久的幸福。
(摘编自《幸福的条件》)
1.根据原文,下列对“幸福”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一个人全面、整体的生活美好,它既有主
观性,又有客观性。
B.幸福不是一种虚渺的精神想象,而是一种具体的经验感受,与具体的现实
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幸福的实现需要诸多条件,其中美德有优先地位,因为它是一个人获得幸
福的主体方面的基础。
D.幸福的获得需要社会公正、仁爱秩序等制度性条件,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
人们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幸福的客观维度,变现为主体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它们都作用
于群体,而与个人无关。
B.人都有物质享受的追求,丰裕的物质财富是获得幸福的初始前提,贫穷往
往是普通人不幸的根源。
C.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能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有利于人幸福感的获得,
增强创造人生意义的能力。
D.一个人如果将社会关系整合到自己的品质中,就可以避免局限于私欲的满
足,从而感受高尚、持久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及获得教育、发展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这些
都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
B.美德不只是人的优秀品质,还包括实践智慧,它们会规范人的正常情感或
欲望,使之处于适度状态。
C.作为获得幸福的内在条件,美德具有主观性,但它不是纯个人性的表现,
而有一定的社会性本质。
D.幸福的前提是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这导致幸福具有较强的主观
性、个人性和个体差异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
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
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
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
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
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
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
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
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
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
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
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
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
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
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
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
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
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
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
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
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
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
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
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
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
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
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I此,
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0《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
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
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
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
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
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
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
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
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
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
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
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
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
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三者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
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
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
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
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
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6.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
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
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
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
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
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
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
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
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
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
To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
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
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
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
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
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
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
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
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
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
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
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
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
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
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
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
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
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
是在梦里?
Oil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
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7.下列对这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之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
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结尾一段语言简淡、自然,但意蕴丰富,用意深刻:“冷雨”将作者拉回
现实,凸显内心的悲凉;“到处漏雨”则含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C.废园中有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
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D.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
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8.*多次写到园中的花木,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相关文字作简要分析。(6分)
9.*主要描绘了“废园”的景象,但作者却以“废园外”为题,这是为什么
呢?请根据*的内容和叙写角度加以探究。(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
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
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
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
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会议桧襁礼,同议当,遂用之。洪武元年,与侍
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
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
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刻切言之。
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同
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
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
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
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
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
帝从之。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
之,随类增入焉。是年赐敕致仕,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
久之,起承旨,卒。同以*结主知,应制占对,靡勿敏赡。帝尝言*宜明白显易,
通道术,达时务,无取浮薄。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
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B.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
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C.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
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D.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
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
是乡试中试者的统称。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教育管理
机关和最高学府。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
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规
范,乐指音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詹同聪颖异常,深为他人赏识。先被虞集称道;后仕陈友谅处;太祖攻下武
昌后召他为国子博士,并赐名为同。
B.詹同因事纳忠,善于把握时机。刘基谈论古时励廉耻存国体一事,他正好
侍立皇帝身边,便及时取《戴记》及贾谊疏进谏。
C.詹同履职勤勉,深得皇帝赞许。他主持编修《日历》《皇明宝训》,记录
皇帝事迹,用以宣示天下,退休时皇帝对它赞赏有加。
D.詹同长于为文,反应敏捷。他凭借*结欢主上受知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
文或对答皇帝询问,都敏捷而富有才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
(2)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
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惯。经惯③,
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
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
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感,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15.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
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博学而笃志,。(《论语子张》)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两人年少时的欢乐时光“,”,反衬其
婚姻失败的绝望心情。
(3)李商隐《锦瑟》中“,”两句,以锦瑟多弦为喻,抒发了诗人对青春
年华的追忆。
第H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月亮坡村鳞次栉比的黄土地上,一棵棵梨树张开扇形的枝丫,姿态妖娇。
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的梨园竟是座座荒山。
B.云图书馆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的大数据管理,在运行后台,借阅情况都有
相关的数据统计和排名,哪本书最受学生欢迎,一目了然。
C.今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宗明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统摄全文的总纲。
D.中华先民对大自然、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层层递进,有如剥茧抽丝,
传达出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求大同的共同价值观。
E.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患者治疗,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
性。细菌一旦出现耐药性,再高明的医生也相形见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首台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每天在线任务量已超1400个,就运算
速度、服务领域等方面即使是欧美国家级超算中心也很难达到。
B.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地质作
用,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自然产物,是不可再生的地址自然遗产。
C.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工人的女儿拒绝平
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2015年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文化消
费、互联网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亮点频现。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日常实用的写字,。,,,;,所以书法有技
法方面的规范、笔墨的规律、构成关系等诸多要求。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字,它的目的就是传达、沟通信息
②它没有技法、形式等方面的要求
③书法创作和日常实用写字是有本质区别的
④然而书法不行,书法是通过汉字的造型、组合,把汉字变成一个美学对象
⑤你只要能准确表达、对方能看清楚就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班开班讲话稿15篇
- 感恩活动总结(集锦15篇)
- 年会企划方案(7篇)
- 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学前教育老师如何做好校车安全工作
- 智研咨询重磅发布:中国机场地面特种车辆行业供需态势、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辐射源识别与超视距直接定位算法的研究
- 2025版能源行业数据采集与节能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住宅小区物业接管与维修基金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行业数据录入与旅游体验优化服务协议3篇
- 医保政策与健康管理培训计划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长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上讲话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で」的用法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散货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查房
- 厨房食材补货方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AB合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