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公开课_第1页
《审计学》公开课_第2页
《审计学》公开课_第3页
《审计学》公开课_第4页
《审计学》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计学》公开课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导言

《审计学》(第七版)共有17第1-8章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第9-14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对定期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第15-17章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以外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第1章总论第1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2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第3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第1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5新中国政府审计大事1982.12.4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宪法91条和109条1983.9.18国家审计署成立1988.11国务院审计条例1995.1全国人大审计法(94.10发布)2003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000.1.28-2004.4.21审计署令第1号至第6号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6新中国CPA审计大事1980.12.23

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暂行规定。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的标志1981.1.1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1986.7.3

国务院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88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91

恢复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1993.10

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起施行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7新中国CPA审计大事1996.1.1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10个)(内含1个序言、1个基本规则)1997.1.1

第二批独立审计准则(11个)1999.7.1第三批独立审计准则(11个)1996.1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1997.5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接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正式会员,并同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成员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8新中国内部审计大事1985.8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的暂行规定》1985.10《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1989.1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95.7《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9新中国内部审计大事1996.12《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发布)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10个具体准则(发布)

第二批5个具体审计准则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0至此,我国形成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第1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2第1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1、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3、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3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审计人审计委托人被审人审查业务接受审查报告结果委托业务委托经济责任履行经济责任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委托代理关系(是否忠诚?)原因:目标不一致(利润最大化和报酬最大化)——同时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的产生:利润受努力程度和经济大环境影响)解决办法:(报告制度、激励制度、监督体系)——都与审计有关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5第2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经济责任。审计定义的几个要素审计的主体:专职机构或人员审计关系:接受委托或授权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6第2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审计的对象: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审计的目的: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基本特征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权威性: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7第2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二、审计的属性(独立性的经济监督)1、机构独立2、经济独立3、人员独立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8第3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一、审计的目标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

1、真实性和公允性

2、合法性和合规性

3、合理性和效益性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9第3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二、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0第3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审计的主体:是指审计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即审计监督的执行者。 审计的客体:是指接受审查、监督与评价的被审计单位。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指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审计所依据的信息载体:是指形成审计证据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等。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1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审计的职能主要有:1、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经济鉴证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2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1、经济监督不是任何审计都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审计要具有济监督职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监督必须由权力机关实施。非权力机关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社会审计组织是一种非权力机关,社会审计一般不具备经济监督职能。(2)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例如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经济效益的好坏依据不同的企业实体的客观情况而定,没有绝对的界限和严格的标准。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不具有监督的职能。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3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2、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指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预算和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是高是低度,以及管理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4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3、经济鉴证经济鉴证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依赖的程度,并做出书面证明,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对信任。审计人员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的意见,这是鉴证的明显例子。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5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性作用揭示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

2、促进性作用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6第2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第1节审计的种类第2节审计的方法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第4节审计程序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7本章讲述了三个内容:种类、方法和程序。其中审计的种类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志将审计进行划分,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它。审计的方法部分向大家讲述了审计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技术方法,同学们应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它。审计的程序讲的是审计工作从准备到结束时的先后步骤。第2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8第1节审计的种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9审计三大分支的区别: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0按照审计的内容分类

财政财务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所进行的审计。

财政审计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本级和下级政府的组织财政收入、分配财政资金的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财政决算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1按照审计的内容分类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则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以会计报表为媒介集中反映的,因而财务审计时常又表现为会计报表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2第1节审计的种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3第2节审计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审计的基本方法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4第2节审计的方法二、审计的技术方法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5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审阅法是阅读审查书面资料中是否存在错误或弊端的地方。利用审阅法可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资料(计划,预算,决策方案,合同等)。核对法是对各种书面资料上所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数字和内容进行对照检查的方法。利用核对法可进行证证、账证、账账、账表、表表核对。查询法。查询法又分为面询和函询两种。面询是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内外的有关人员当面征询意见,核实情况。函询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来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往来款项的查证。比较法。比较法大多通过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指标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分析法。审计分析法按其分析的技术分类,可以分为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账户分析、账龄分析、平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6顺查法(正查法)指依照会计处理顺序进行检查的方法。逆查法(倒查法)指逆着会计处理顺序进行检查的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7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详查法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和报表或某一项目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查的方法。抽查法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8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盘点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其数量,品种,规格及其金额等实际状况,借此证实有关实物账户的余额是否真实,正确,从中收集实物证据的一种方法。盘点法按其组织方式,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

2、调节法。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结存日(书面资料日期)数量=盘点日的盘点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发出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收入数量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39例题【例】某企业2001年12月31日账面结存A材料2000公斤,通过审阅和核对并无错弊。2002年1月1日至15日期间收入35000公斤,发出34500公斤。1月1日期初余额及收发数额均经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2002年1月15日监盘实存量为2800公斤。调节计算如下:结存日数量=2800+34500-35000=2300(公斤)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0课堂练习某工厂2007年12月31日账面结存A材料750件。B材料270件,经审阅和核对无差错。2008年1月1日至3月10日收入A材料320件,B材料130件,发出A材料120件,B材料80件,经核对审阅和验算无误。2008年3月10日审计盘存数为A材料800件,B材料320件,试调节。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1课堂练习A材料编报日结存数=800+120-320=600(件)B材料编报日结存数=320+80-130=270(件)经以上调节,推算该企业2007年末A材料盘存数为600件,与结账日账面结存数750件不符,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应进一步查明原因。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3、观察法。指审计人员亲临现场观察业务操作,以核实制度、办法的实际执行情况的方法。

4、鉴定法。指对书面资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分析、鉴别,超过一般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而邀请有关专门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行确定和识别的方法。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3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技术方法。

抽样包含:从总体中来,再回到总体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4

审计历史上的三种抽样类型:

1、任意抽样:为了减少工作量,而对于抽样的规模、技术和内容等均无规律可循,只是任意抽取样本。2、判断抽样: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抽查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结果。3、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效样本来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2024/3/2845统计抽样现代审计采用统计抽样的理论依据:有充分的数学依据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依据有合理的经济依据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1)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2)统计抽样中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判断;(3)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其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4)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6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的关系:抽样风险与样本成本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7抽样风险1)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信赖过渡风险: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风险。2)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误受风险(β风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误拒风险(α风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8抽样风险对审计的影响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影响审计的效率影响审计的效果影响审计的效果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9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二、属性抽样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的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

1、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

2、确定精确度

3、确定可靠程度

4、确定样本数量(统计表)5、选择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

6、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1.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即估计账目或内部控制系统出现错误或异常的频率,用百分比表示就是预计差错发生率。2.确定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根据样本结果,以一定的正数和负数为界限设定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就是抽样误差的容忍界限,这个容忍界限就叫精确度。3.确定可靠程度可靠程度就是表明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性质的可靠性程度。例如可靠度为95%,表示总体的真实特征有95%的可能性落在特定的精确度范围内。5%称为风险度。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原则:在抽样时,总体项目被抽中与否必须完全由随机率因素决定,即完全是盲目的、偶然的,决不让主观因素起任何作用,因而每一个总体项目都有同等被抽中机会。(1)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法对审计对象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一般利用随机数表)选取样本的方法。随机数表,亦称乱数表,就是任意组成五位数字,同时把这五位数字完全随机地纵横排列所构成的一种表格。操作步骤:(1)定位数(2)定起点(3)定路线(4)过范围则不取(5)重复则不放回重选审计人员对销售发票审查,从编号100——800的销售发票中抽取10张样本进行审查。利用随机数表抽样。要求:从第2行第一列开始,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选取随机数表中的前3位数字。

练习(2)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又称间隔抽样法、等距抽样法,是以总体中某一标志排列为出发点,按照固定的顺序,每隔一个固定的间隔抽出一个单位组成样本的一种随机抽样方法。运用步骤:(1)计算抽样间隔(抽样间隔=总体数量抽样数量)(2)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选择随机起点(3)等距选样

审计人员对某单位1000张销售发票审计,运用系统抽样抽取100张为样本。(假设随机起点为6)即:(1)抽样间距=1000

100=10

(2)确定随机起点为6

(3)等距选样,前10个样本为:

6;16;26;36;46;56;66;76;86;练习系统抽样法的优缺点:优点:方便、省时、适用于无穷大总体缺点:总体不随机排列时,会产生非随机样本。(3)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对每一层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层抽样法的特点是依据审计人员的判断,将总体分成若干性质相近的层次,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因此,分层抽样法可以理解为判断抽样与统计抽样的综合运用。分层举例:应收账款函证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是先将总体项目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群,然后使用随机数表抽样或系统抽样法抽样,整群地抽取样本项目的方法。比较样本差错率与确定样本时所使用的预计差错发生率的差异:(1)样本差错率与预计差错发生率大致相同,说明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2)样本差错率小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较大;(3)样本差错率大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过小。这时就应以样本差错率代替预计差错发生率重新确定样本规模,并抽取和审查新增的样本项目,重新计算样本差错率,直至样本差错率等于或小于计算样本规模时所使用的预计差错发生率为止。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样本结果评价表)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61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三、变量抽样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它适用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

1、平均值估计

2、差异估计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62第4节审计程序一、审计的准备阶段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4、分析审计风险5、编制审计计划一、审计的准备阶段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ZZZZBest公司是一家地毯清洁公司,由15岁的高中生BarryMinkow于1981年创立。该公司在1983年一1985年间发展迅速,但Minkow还是认为发展不够快。因此,他雇用了几个有犯罪记录的人员,并构想了一项为保险公司修补受损建筑的计划。这样,一项项数百万的合同就被认为发生了(后来发现完全是虚构的)。当会计师事务所坚持要去施工现场查看时,Minkow花了几百万美元租了一栋房子,并且使它看起来像一项合法的修补工程,借此来掩盖欺诈的事实。直到1987年他的弄虚作假行为才被揭露。事件败露后,公司股票一文不值。分析:该案例清楚地说明,接受一家快速成长的新生公司的风险性以及对公司关键管理人员背景进行调查和客户业务情况进行了解的必要性。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1)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1)客户的经营环境2)客户的组织机构3)客户接受审计的情况4)其他与签订的业务约定书相关的情况(客户是否面临经营困境等)(2)了解客户管理当局的状况1)客户管理者的品质、经验和风格2)客户管理者的变更情况(3)了解客户的委托目的和动机(4)考虑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的审计项目时提交给给审计单位的正式文件。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控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程序和人员职责分工等是否合理,处理程序和手续是否科学,从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工作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签发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4.分析审计风险

5.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根据审计任务和具体情况所拟定的审计工作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二、审计的实施阶段1.进驻被审计单位2.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3.审查财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4.收集审计证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其他有关资料有关文件三、完成审计工作阶段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编写审计报告单选题:1、在进行存货计价测试时,由于依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效率低下的风险是().A、误拒风险B、信赖不足风险C、误受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A

2、统计抽样样本及非统计抽样样本的重要区别是统计抽样样本()。A.不需要判断,任何项目是由公式所算出的B.所需样本数较少C.可获得较正确的结果D.控制抽样风险可量化D3、有关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能认同的是()。A、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会降低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会影响审计效果C、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D、审计抽样只与审计风险中的检查风险相关D4、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从连续编号的发票中抽取5%进行审查,在抽取样本时,每个样本之间的间隔为()。A.10B.20C.50D.100B5、审计人员决定抽查3、8、13、18、23……号凭证进行审查,这种选样方法称为()。A.分层选样B.随机选样C.系统选样D.属性抽样C6、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A.信赖过度风险B.信赖不足风险C.误受风险D.非抽样风险D多选题:1、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会产生非抽样风险。A.未能查出交易中的错误B.运用了不恰当的程序C.错误解释样本结果D.选取的样本过少ABC1、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不能根据所测试项目中发现的误差得出审计对象总体的误差。()V2、注册会计师不论选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V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84第3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第2节内部审计机构第3节民间审计组织第4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85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一、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政府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模式根据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政府审计立法模式: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机构行政模式:隶属于行政机构司法模式:隶属于司法体系,拥有司法权的独立模式: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

体制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关系的不同,审计机关有三种领导体制。一是垂直领导体制,即全国审计机关统一由最高审计机关领导。二是非垂直领导体制,即各级审计机关只负责本级的审计工作,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三是双重领导体制,即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下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我国的设置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审计模式,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中央政府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地方政府国家审计机关——县级以上审计厅、局派出机构——审计特派员办事处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89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二、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1.政府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审计监督。共15个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客体的范围,对各单位的有关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2.政府审计机关的权限:

一般权限:政府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有规定的监督检查权;处理权: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被审单位,可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3.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活动的原则。政府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活动的原则是:(1)合法性原则。程序、取证、依据、决定(2)独立性原则。组织上、法律上(3)强制性原则。被审计单位必须配合、必须执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91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三、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在经济监督体系中,与财政、税务、金融、工商行政管理等经济监督相比,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1、政府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它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侧面与整体)2、政府审计的地位和性质也决定了它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本部门效益与政府和全体人民利益)3、政府审计实施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经济监督(更全面)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92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的、一个由联合国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组成的永久性国际审计组织,联合国组织及其任何一个专门中的所有成员国的最高审计组织均可参加,但各国政府对国际审计组织不承担任何义务。第1节政府审计机关1.宗旨:互相介绍情况,交流经验,推动和促进各国最高审计组织更好地完成该国的审计工作。2.机构设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设有代表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3.机关刊物:《国际政府审计》1974年1月创刊,编辑部在华盛顿,以英、法、西班牙、德、阿拉伯五种文字发行。4.我国审计署于1983年正式加入。第2节内部审计机构一、内部审计机构1.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或单位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核和评价,查明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专职经济监督活动。2.分类: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不管是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还是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都有其专职业务,其性质和会计检查并不相同,因此必须单独设立,并由本部门或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二、内部审计的特征1.我国内部审计的特征:(1)服务上的内向性。(东西共有)(2)审查范围的广泛性。(东西共有)(3)作用的稳定性。(我国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4)微观监督与宏观监督的统一性。(我国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2.与外部审计比较具有的特征:审计对象确定;审计范围广;审计机构相对独立;审计目的内向服务;审计时间的经常性与及时性;审计结论的非强制性;更侧重于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审计。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我国的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依据审计条例和其他财经法规而建立的,为了便于其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法规中对其职责权限也作了明确规定。1.职责。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工作人员对本单位及本单位下属单位的规定事项进行审计监督。7项2.职权。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有规定的职权。此外还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所在单位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经济处理、处罚的权限。五、国际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师协会西方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一般有:1.受本单位主计长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4.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1987年年间,内部审计师协会在美国纽约举行了理事会,经过讨论通过,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以国家分会形式加入该组织。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98第3节民间审计组织一、民间审计组织及人员

1、民间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成立于1988年。

3、民间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主要由注册会计师所组成。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99第3节民间审计组织二、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1、鉴证业务-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复核业务-保证业务2、管理咨询业务3、税务服务业务4、会计服务业务5、其他服务业务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00第3节民间审计组织三、西方国家的民间业务组织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3、制会计师事务所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5、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01

第4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技术守则

3、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

4、对同业的责任

5、业务承担中的职业道德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一)经济利益,例如:

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3.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二)自我评价,例如:1.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

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三)关联关系,例如:

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2.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

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

4.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四)外界压力,例如: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

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

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周林是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宏达公司是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之一,假定周林为:(1)宏达公司2000年度的财务经理(2)宏达公司总经理的女儿(3)宏达公司总经理的好朋友该会计师事务所2006年1月对宏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查,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分别说明周林是否应回避?为什么?题解(1)周林离开宏达公司未满两年,应该回避。因为周林离职未满两年,可被视为与宏达公司有利害关系,在形式上不独立(2)周林与宏达公司总经理是直系亲属关系,应该回避。因为与宏达公司负责人存在直系亲属关系,周林在实质上和形式上都不独立(3)周林不应该回避。私人间友谊不损害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基本案情:X银行拟公开发行股票。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2006和2007年度的会计报表。双方于2007年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假定A会计师事务所于X银行存在以下情况:1)A会计师事务所与X银行签订的审计业务书约定:审计费用为150万元,X银行在事务所提交审计报告时支付一半。剩余一半视股票能否上市决定是否支付2)审计小组成员D注册会计师自2006年以来一直协助X银行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分别就上述情况说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CPA的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说明理由分析1)将损害其独立性。这种收费方式将诱导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收取剩余的费用而放弃审计原则,甚至帮助银行粉饰其财务状况,使事务所与银行有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2)损害D注册会计师的的独立性,因为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使由D注册会计师协助编制的,这样属于注册会计师兼营与鉴证业务不相容的业务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履约责任:按时按质完成审计业务保密责任:收费责任:以服务的性质、工作量的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等为主要依据,按规定的标准收费,除有关法规允许的情形外,不得以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的高低注册会计师对同行的责任

-尊重同行

-禁止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委托人变更委托后,前任对后任应予以支持和合作(介绍基本情况、提供以前的审计档资料等)

-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诋毁,不“挖墙角”,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CPA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承接方式

-CPA执行的各项业务,均应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之间的业务委托关系,基于双方自愿选择;

-会计事务所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帮助取得业务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介绍费、佣金、手续费或回扣等

-对外宣传(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不得降低费用招揽业务等某日报载一家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开业启事,其中部分内容为:“本所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至此隆重开业之际,谨向多年来与我公司合作并给予支持的国内外各界朋友致以深切谢意,并愿继续竭诚为各界人士、各国客商提供会计、审计、企业咨询、税务等方面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请问开业启事中哪几处违背了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为什么?题解:这则开业启事违背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有关要求。根据《职业道德准则》的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在新闻媒介上做诋毁同业或自我夸张、内容虚假、容易引起误解的广告。而此则启事中的“第一家”、“世界一流”字眼,则是有自我标榜,容易引起误解性质,使启事本身已超过了仅公告各界本事务所开业的目的。在客观上起到了夸大自己,贬低同行,从而招揽业务的作用,违反了注册会计师不得运用广告方式来招揽业务的规定。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1

第4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过失责任:普通过失,重大过失欺诈责任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2第4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预防

1、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

2、谨慎选择委托单位

3、招收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助理人员

4、严格签订审计约定书

5、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

6、聘请懂行的律师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3第4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第1节审计准则第2节审计依据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4第1节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1、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的;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5第1节审计准则

2、审计准则的作用公众信任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审计交流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6第1节审计准则二、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1、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它主要用于民间审计所从事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2、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1、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年)

2、建立审计准则阶段(1994-2005年)

3、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2010年)

4、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12年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第1节审计准则四、中国国家审计准则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始于20世纪90年代。

2010年9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签署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七章。修订后的国家审计准则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19第2节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的含义所谓审计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第2节审计依据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由于审计的目的不同,所以各种类型的审计所遵循的审计依据也不相同。不同种类的审计依据有不同的用途,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选用。

(一)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

1.国家颁布的宪法、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

2.地方颁布的财经法规和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财经法规

3.规章制度。

第2节审计依据第2节审计依据

(二)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

1.可比较的历史数据。

2.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

3.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三)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1.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3.内部审计制度。

第2节审计依据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一)层次性。根据适用范围和效力大小、制定单位管辖区域的大小,审计依据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相关性。审计依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依据要与审计结论相关联,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依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审计结论。

(三)时效性。各种审计依据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是任何时期都能适用的。

(四)地域性。从空间上看,许多审计依据还要受到地域性的限制。

第2节审计依据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1.有法依法。

2.无法可依从理。

3.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

(二)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对某项被审计的经济活动,如果几种审计依据均适用,就要认真仔细地进行研究,辩证地分析问题,分析该项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的主要方面。第2节审计依据

(三)利益兼顾原则

1.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兼顾。

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

3.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四)真实可靠原则审计依据必须真实可靠,数字要准确,凡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经过亲自核对,切忌照抄照搬;凡列举的技术标准,必须查证核实,均有文件资料,切勿主观推测。单选1.目前,我国审计准则中提出的审计方法是(D)。A.账项基础审计

B.制度基础审计C.财务基础审计

D.风险导向审计单选2.合理保证的保证水平(A)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单选3.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鉴证业务准则的概念性框架,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在该基本准则确定的适用范围中,不包括(A)。A.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B.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C.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D.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多选1.下列业务属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业务有(ABCD)。A.审计企业财务报表B.验证企业注册资本C.内部控制审核

D.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多选2.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下列属于鉴证业务的有(AB)。A.审计业务

B.审阅业务C.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D.代编财务信息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31第5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1节审计证据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32第1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1、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2、审计证据的特性

-客观性

-相关性

-合法性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33第1节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按审计证据的表现形态分类

1.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适用于各种有形资产,如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缺点:不能证实所有权;对价值的判断不够深入。证明力:较强2.书面证据书面文件形式的证据,最主要的审计证据,也称基本证据。审计程序:除观察外的所有程序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一、外部证据:由外部机构或人员编制(1)直接递交给CPA

证明力最强。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专家证明函件(2)由客户提交给CPA

证明力较强,但有变造的可能。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3)注册会计师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证明力强。二、内部证据:由客户自己编制(1)在外部流转,获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2)只在内部流转,如:会计记录、账薄、记账凭证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在外流转过的内部证据证明力强于只在内部流转的内部证据。3.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有关人员对CPA的提问做出的口头答复所形成的证据。口头证据可发掘出一些重要线索,但需得到其他证据的支持,属于辅助证据。审计程序:询问证明力:较弱4.环境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有关内部控制情况;②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③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环境证据一般不属于主要的审计证据,审计程序:观察或询问证明力:弱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直接证据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能单独、直接证明被审计事项的资料和事实。例如审计人员亲自监督现金盘点情况下的盘点记录。2.间接证据与被审计事项相关但是不能直接用来证明被审计事项的证据。(应收账款对销售收入)

按审计证据的来源分类分为自然证据和加工证据1.自然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随时可以获得的不需要加工的资料和事实,可以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得,或从外面单位或个人获得。2.加工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亲自对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和制作所形成的教系统和明晰的资料,如会计分录调整表,审计差异调整表,内部控制调查表等。按重要性进行分类(1)基本证据基本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的证据,它对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具有直接影响。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2)辅助证据作为基本证据的必要补充,补充说明基本证据的证据。(3)矛盾证据矛盾证据是指与某一证据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证据。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3、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4、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5、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证据中哪些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练习: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3第1节审计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

1、监盘

2、观察

3、询问

4、函证

5、检查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144审计证据的收集1.监盘通过实地监督盘点取得的审计证据,如对库存现金,材料,固定资产等实物的监盘,是取得实物证据的有效途径,能够对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提供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不能保证所有权。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5审计证据的收集2.观察观察是审计人员在现场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内部控制的执行、财产物资保管情况等所进行的实地观察。审计人员通过亲眼目睹的事实,可获得较为可信的审计证据。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6审计证据的收集3.询问询问是审计人员对有关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析的过程。查询的方式有口头(做书面记录,并要求被询问人签字作证)和书面两种。证明力较弱4.函证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审计证据而向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者发函询证的一种方法。函证方式分为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两种。证明力较强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7审计证据的收集5.检查检查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和有形资产的审阅和复核,从而获得审计证据的途径。分为检查记录或文件(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和检查有形资产(存在性)。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如: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帐和明细帐、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8审计证据的收集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如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49审计证据的收集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中的重要比率或金额及其变动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发现的异常项目及异常变动进行调查的审计方法。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审计学》(第七版)2024/3/28四、审计证据的鉴定1、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客观2、审计证据的重要性—价值、质量衡量标准:审计事项是否影响使用者的判断3、审计证据的可信性—来源可靠;

—证据本身可靠。

第1节审计证据150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各种证据可靠性强弱的比较:

CPA自行获得的证据强于由客户提供的证据;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强于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书面证据强于口头证据;外部证据强于内部证据;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证据能相互印证时,证明力更强。原始文件要比复印本、草本更为可信。审计证据的鉴定151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CPA的审计意见。即CPA形成审计意见应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数量上要能“胜过合理的怀疑”。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5、审计证据的证明力被审计单位对证据的支配力越小,证明力越强6、审计证据的经济性考虑成本效益性审计证据的鉴定152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53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的档案性原始文件。底稿是船,证据是船上的货物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54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注意两点:一是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方式有两种,即编制和获得。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55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

2、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3、有利于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

4、便于编制、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

5、便于制定以后各期的审计计划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56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

1、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人员记录、编制和收集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和文件等。对于具体的审计事项,由于性质、目的、要求、采取的方法的不同,与之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也不尽相同。

2、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工作事项表;内部控制测试表;试算表工作底稿;调整工作底稿;分析、计算表;盘点表。内容和格式: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的名称审计时间或期间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审计标识及其说明:∧:纵加核对<:横加核对

B:与上年结转数核对一致

T: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

G:与总分类账核对一致

S:与明细账核对一致

T/B: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

C:已发询证函

C\:已收回询证函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59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原则完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真实性与相关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60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有关复核人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等所作出的明文规定。作用: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计划顺利执行,并能够不断地协调审计进度、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便于上级管理人员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质量监控和工作业绩考评。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61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要点所引用的资料是否详实可靠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基本要求:作好复核记录复核人签名和日期书面表示复核意见督促编制人及时修改、完善审计工作底稿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62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要点所引用的资料是否详实可靠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基本要求:作好复核记录复核人签名和日期书面表示复核意见督促编制人及时修改、完善审计工作底稿第2节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为复核人,对审计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制度。

注册会计师复核又称详细复核[一级],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底稿逐张复核项目负责人复核称为一般复核[二级],它是对工作底稿中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把关,以及检查审计人员是否遵守了国家有关规定。主任会计师复核亦称重点复核[三级],它是对审计人员是否遵守了事务所的内控制度,是否存在重大遗漏,证据与结论是否存在不一致进行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分类永久性档案: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底稿。当期档案:记录内容在各年度之间经常发生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底稿。

所有权

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归档归档期限: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完成归档。如事务所中止了后续审计服务,其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保管

永久性审计档案应长期保存,不是永久保存当期审计档案应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练习1.()是指以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A.环境证据B.口头证据C.书面证据D.实物证据2.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所有权归属于()。A.会计师事务所B.被审计单位C.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D.委托单位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68第6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1节审计计划第2节重要性第3节审计风险审计计划的含义: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一、审计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第1节审计计划

2024/3/28《审计学》(第七版)170

第1节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的作用:1、使审计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2、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审计计划,预先对审计工作做安排,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实际与计划的对比,检查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

3、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通过审计计划,可以与被审计单位事先进行协调,使被审计单位能及时提供资料,避免产生矛盾。两个层次A、总体审计策略B、具体审计计划二、审计计划的种类和内容-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一)总体审计策略1.总体审计策略的含义2.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3.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1.总体审计策略的含义总体审计策略,是指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用以确定审计的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2.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可以通过分析性复核确定。(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的人员工作安排表。(4)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6)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目的: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7)其他有关内容。3.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