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合创】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_第1页
【麒麟合创】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_第2页
【麒麟合创】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_第3页
【麒麟合创】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_第4页
【麒麟合创】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麒麟合创】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第七章以血缘为纽带的南社宗祠文化——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巨野子木

醉红颜

谢氏大宗祠“兰桂腾芳”

第五问:南社谢氏宗祠中建筑时间有记载为早的是哪一间?据说谢氏大宗祠内存有一个保存地契和族谱的神秘的大箱子,是真的吗?

2013年3月12日,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第四次走进南社,专访谢氏大宗祠。因为谢氏大宗祠是南社村谢氏家族的总祠堂,数百年来,一直是南社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是宗族之间村内村外集约议事的总部。

谢氏大宗祠不仅建筑历史悠久,而且环境幽雅。据《南社谢氏族谱》载:谢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乙夘岁(1555年)。这是有建造年代记载众多祠堂中最早一座。大宗祠位于村中心祠堂塘北岸,前有隔塘相望的樟岗岭,峰峦如聚,远可遥见梧桐宝脉围绕,侧枕靠马头岭,背负罗浮山,汇朝暮风云之变化,集四时山林之秀。祠堂不仅踞有全村的中心位置,论风水也可以称得上群山环绕,绿水长流的幽美环境,的确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2008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第一次走进南社拍摄谢氏大宗祠.

谢氏大宗祠大门两侧楹联

难怪谢氏大宗祠门口对联“前拱樟岗盘旭苍箐气势峥嵘如锦绣,后负马头奔腾澎湃春风回鹤映山河”,用凝练的笔墨描绘了宗祠周边之形胜。

凡游客初游南社,从西门入,沿中心塘北大道徐徐而行,过五百年古榕,谢氏大宗祠赫然眼前。

据《南社村志》载:“谢氏大宗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两进天井。纵深二十五点五米,横宽十二米,占地面积为306平方,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

大宗祠最引人注目之处当头进(前厅)陶瓷博古屋脊。前厅屋顶装着一道琉璃瓦双面正脊,屋脊分三部分,左右两端为夔龙纹饰,两端倒悬于屋脊之上的五彩琉璃鳌鱼,寄寓独占鳌头之意,同时飞扬的鳌鱼之须就是避雷针,起到防雷的作用。居中部分排列着宫殿亭阁,塑有各种人物,有端坐、侍立、交谈、迎宾、下棋、操琴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一一数来,屋脊上竟然塑有人物四十多位,流光溢彩,美仑美奂。头进屋脊前后两面相同一道,像十几米长的彩带高悬于蓝天白云下,巍峨壮观,犹若矫龙在天。

琉璃屋脊上有题款“公元一九九六年冬重修(丙子年)”,亦有落款“石湾美术陶瓷厂”。原来,这条壮美的人物花脊是1996年特地到佛山陶瓷美术厂按原来图案订造之仿制品。那么原来的屋脊哪儿去呢?文革中,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将屋脊砸烂毁去,不能不令世人唏嘘感叹。再回首,壮观的花脊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犹如悬于天空的七彩虹,像征着谢氏家族的繁荣昌盛。

重修谢氏大宗祠,让曾经的辉煌重现

谢氏大宗祠吸引人们第二点是位于祠堂前的旗杆石。何谓旗杆石?旗杆石,又名夹杆石、功名碑,亦有人名之为桅杆,原来中国古代的书生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即可刻碑铭功,立于祠堂左右,凡重大节日升旗祝贺,用以光宗耀祖,激励后人。

谢氏大宗祠前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如蚁排衙的旗杆石。祠堂之左侧旗杆石由内向外依次排列为: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年进士谢遇奇立、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进士钦加礼部郎中祠祭司行走谢元俊立、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试第二十二名进士钦点蓝翎侍卫谢汝鏐立、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试第六十五名进士钦点营用守府谢遇熊立、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中试第十九名举人谢廷璋立、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乡试中试第十四名武举谢彪奇立、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乡试中试第八十四名武举谢遇熊立等;祠堂之右侧旗杆石亦立有相同的旗杆石,另有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乡试中试第二十八名武举谢朝章立、光绪五年乙卯科乡试中试第五名武举谢汝鏐立等。

游客透过这一列旗杆石,可以感受到到数百年来谢氏子弟在科举考试中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的付出,触摸到南社历史深处文韬武略的余温,认识到南社人才辈出的根源之所在——尊师重教,奖掖学子。

功名竖立在祠堂前,成了村人的榜样

游客至此,对谢氏大宗祠有所了解,但深入其中,继续追寻大宗祠的第三点吸引眼球的亮点——追祖敬宗。

祠堂前有两尊石狮,有1997年重修时所造,并没有什么特色。头进前有抱厦,左右有包台,立有柱廊两根,安装有铁制栅栏,上有“兰桂腾芳”四字,寄寓着南社谢氏对子孙后代的厚望,这也是岭南人最常用的一个词语,多见于祠堂、民居、神龛、檐板等处。凹斗式大门立于两座门枕石上,门额上高悬红底黑字的“谢氏大宗祠”金色门匾及“乌衣世胃,玉树家风”楹联,既彰显南社谢姓之大气,又体现谢氏宗族历史之绵长。

谢氏大宗祠的门枕石古雅大气

入大门,绕中门,至天井,两旁为廊屋,拾级而上为正厅,厅面阔3.4米,深7.4米,檐高4.7米,厅中尖脊檀高达7.6米。厅堂空间高敞,横梁上端高挂着红底金字的“崇恩堂”堂匾,闪闪发光,厅内柱子与两侧墙上悬挂着多幅楹联,使厅堂充满着祠堂的神圣气氛。尤其是“间关越险寄迹芦荻墩,乐业安居开基独识南畲蓢“的楹联,高度概括了南社谢氏始祖谢尚仁初来东莞定居之所,勾勒出谢氏家族艰难的创业历史,更给祠堂增添了人文文化底蕴。

谢氏大宗祠柱子上的楹联庄严而神圣

转入后天井,大宗祠专门设置祀厅,后墙设有神龛,神龛上刻有瓜瓞绵长的花纹图案及“百子千孙”的字样,寄寓谢氏子孙福泽绵长之意。神龛分层供奉着始太祖谢希良、始祖谢尚仁等宋元明清历代最有名气,且为族人最尊重的八十六位谢族历代宗祖之牌位。

神龛花罩上的百子千孙图案寄寓着谢氏子孙福泽绵长之意

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宗祠还保存有始建时祭祀专用的刻有“崇恩堂”三个字的汉白玉香炉。前文曾经提到,曾经有村民在“打竹篙”的时候受伤,都会到谢氏大宗祠的这个汉白玉香炉中取香灰便立即止血,伤口也不药可愈。

崇恩堂上的汉白玉香炉在哪里呢?里面的香灰果然能止血?

大宗祠中,有一块立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岁次癸丑十二月吉旦”的红石碑,碑文曰:“大宗祠肇建于嘉靖之乙卯,其费出之十世孙彦眷、彦庆为多,地则十一世孙俸任卑三分之一。岁既久材或匪贞,不无朽窳,众子姓相率撤而新之,以今年癸酉十月十三日上梁材,而有因有易有增,费视昔加焉,今纪其出资于左……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吉旦”。这块石碑真实记录了当年大宗祠建造的历史和筹资过程,也足可以看出谢氏宗族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从而实现凝聚族人的决心。

记载明万历四十一年修建谢氏大宗祠的建造过程的红石碑刻

后厅还有重修的一棺“祖图”碑,尊谢尚仁为南社谢氏一世祖,而纵观“祖图”,南社谢氏族脉渊流一目了然,现在南社谢氏均为谢氏七世祖谢松英(号晚翠)之后裔,历十二世方有发展,至十四世始散枝开叶,人烟鼎盛,至今已历二十八世,子孙数千。

祖图碑让我们精神一振!

“祖图”左旁有注解曰:“一世祖,字东山,会稽人,宋名进士也。身为广州太守,慈惠廉明,四民歌颂,解组归道,经东莞,覩南社峰峦叠翠,地脉钟灵,遂肇基业。我十三世祖,字子达,性孝,少失怙恃,而号泣欲绝。其实,地方又遭兵燹,恐难延一线之传。赖祖母陈太孺人善筹护身之策,即于明崇桢丙戌年由南社携我十三世祖迁到连州之东坡立居焉。迄今人丁兴旺,瓜秩绵长,何其都也。然世远族繁,犹恐宋支失绪,谨将列代相传绘诸祖图,使我祖人,时时警览,方几共知,木本水源,而追报有自也,遂刻石以求不朽云。同治十年辛未岁冬至前五日十九世孙玉阶敬撰。”这段注解,详细叙述南社谢氏源流,尤其是明末十三世祖因兵燹而迁居连州之史事,弥足珍贵。

“祖图”右旁有世系辈份口诀,石上刻为“班派”。班派,古称为昭穆。《礼记》:“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称班派,表示一个姓族的辈份顺序,这在旧时代,是受到普遍重视的。班派字一般由老祖宗排定,后辈人则依班派字命名。看那班派名字,就知道他在本族的辈份。不过这是男丁们的事,女子是只知道自己的辈份而不依派命名的。而南社的班派则为:“文学宗东国,勋名显泰州,风流千载在,富贵万年标。”

南社谢氏班派口诀

无论是大宗祠初建时的明代汉白玉香炉,还是记录初建大宗祠的石碑,单单是清代的石刻祖图(虽然是重刻)都足以让后人明晰谢氏发展的延变和脉络,均俱有较高的文物史料价值。由此可见,谢氏族人十分重视宗祠的重要,并将宗祠作为维系宗族内在的血缘关系的纽带,世代维护。

据《南社谢氏族谱》载:崇恩堂家族常规,每年合族祭祖人春秋两次,分别为农历三月十二日,和九月十二日。在旧封建时代大祠祭祀时,只许男性族人进祠堂,女性则在祠堂外。堂内供桌上摆放烧猪,三性等祭品,燃点香烛,由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领头三跪九拜。仪式结束后,将祭品及祭金分赠给男性族人。每人一份,六十岁以上分得更多,以表示对老人尊敬。但女性不入围,只有望着祭品兴叹。建国后,旧例取消,男女平等。

你也曾在这张独具匠心的供桌上摆出三牲酒礼诚心祭拜先祖?

2008年4月20日,南社谢氏来春山始祖及各先祖墓进行祭祖活动,恰逢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带领中国电视台《乡土》摄制组来南社拍摄《南社古村落》专题片,纪录下了这精彩的一幕。

当日,南社村中扶老携幼,悉数来至春山墓地,墓地周边青草萋萋,野花照眼。村中男子抬烧猪数只,又有提篮端盘者数人,一时间墓前平台上摆满烧猪、烧鸡、熟肉等三牲供等供品,一个木盘中摆放三双筷子、三只茶杯或酒杯、三碗白米饭、一盘苹果、一盘蒸包,由族中年长有威望者主祭。

祭祖,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后辈团结、孝道的教育

祭祀之时,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头的鞭炮齐鸣,青烟乍起,黄土及红屑飞扬,弥漫在整个春山之上。

2008年4月20日,中国电视台《乡土》摄制组来南社拍摄专题片,纪录下南社祭祖的精彩一幕

2013年6月19日,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第十五次来到南社,专门考察南社最早的火车站遗址、谢氏先祖春山墓地、狗屎岭的沙井水。当天,我们在谢成运、谢忠稳两位老者的带领下,来到南社曾经的火车站遗址,穿过长长的隧道,眼前即是南社先祖春山墓地。据说当年因为港九铁路的修建而要求谢氏迁坟时,竟然惊动皇帝,最后责成告老还乡的谢遇奇协调此事,详情后表。

春山谢氏始祖之墓背靠主山,山坡上还有几座古墓。据《南社谢氏族谱》载:春山墓图,葬有始祖东山暨配吉氏之墓、二世祖士昌号康歧妣黄氏孺人之墓、三世祖培庵妣麦氏孺人之墓、四世祖孟贤之墓(自拆户后,亦无闻。万历间众魂葬于此,传谓东坑唇田系其后裔,未知是否?)、四世社敬贤号悦耕府君妣黄氏孺人(二房祖)之墓、五世祖伊俊号槐堂妣何氏孺人之墓、六世祖云林暨配李氏之墓、八世祖梦草妣李氏孺人陈氏孺人之墓。

《南社谢氏族谱》记载“春山墓图”

谢氏墓园除春山之外还有竹子萝、青岗等处。

谢成运先生就墓的风水向我们详细介绍。原来,南社谢氏始祖墓地在春山。风水局为“鲤鱼地”,寓意鱼跃龙门的意思,风水十分好。在未筑广九铁路之前,南社祖先的墓地是面朝大海(实为东江支流)的,水出南畲(y?)塱。

原来,南社谢氏始祖墓地的风水局为“鲤”鱼地!

在始祖的墓地右侧有一座墓地,是上元村的。为什么上元村的祖先会葬在属于南社的春山呢?传说当年南社人运棺木回村必定要经过上元村的。上元人见南社人丁兴旺,百姓殷实,便断定是南社祖先的墓地风水好,便要求南社让上元的祖先安葬在春山,来换得运棺木之路。南社人没有办法,故准许上元的祖先安葬在春山。而上元先祖的墓地风水则为“畲(y?)东鸡”,与南社谢氏始祖墓地一样均属风水宝地。

上元先祖的墓地风水则为“畲东鸡”!

谢氏大宗祠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尤其是村中婚嫁、庆寿、庆生、开灯之时,仍然会在祠堂中摆喜宴、摆灯酒。我们在大宗祠的廊下依然发现与开灯相关的两张红纸告示。

其一为“恭贺新禧——南社村各村小组花灯报喜名单公布如下:东坊(卫*登子、卫*强子、谢*平孙、谢*钦孙、谢*良子、黎*棠曾孙)、南坊(谢*堆孙)、西坊(谢*安孙、谢*发孙、谢*才孙、谢*富大子二子、谢*枝孙、谢*枝孙、谢*祺子)、北一(谢*文孙、谢*全孙、谢*明孙)、北二(谢*广孙、谢*贱孙)、上巷(谢*滔子)、上边(谢*鸿子、谢*兴孙)。”由这张开灯告示,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南社村2012年新生的男孩约为23人。其中谢*富为大子、二子开灯,不知是双胞胎还是大子原来未开灯,这次一起摆酒宴?

读这张2012年南社村新生男丁开灯名单,我们祝愿这些孩子平安健康,快高长大!

其二为“南社村2013年正月十五大众庆灯收支公布”,其中“收入:23人*600元/人=13800元”;“支出:灯头利是23人*10元/人=230元;开灯围数100围*998元/围=99800元;猪肉、鸡、大吉、金银纸等用品468元;炮竹两排1238元;五子莲灯5个600元;工作人员用餐和利是2460元;支出合计104796元;超支90996元,由村委会垫付。)”告示最后有村委会负责人、会计、出纳、灯头人代表等签名。

账目摆在面前,但是主人家也许在乎的只是在新春佳节,乘着新生的男丁点灯让乡亲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

这两张开灯告示,或许这是大家第一次接触,但这个习俗已经在东莞存在至少数百年,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那么何谓开灯呢?

开灯,又名“开丁”,最初的意思是指族中长者或祠堂负责人将新生儿之名添到家谱上,相当于注册今天的户籍。据《香山县志》记载:“正月灯节,添丁者挂花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约俟清明则焚之,曰结灯。”

一盏盏花灯,承载着莞人一个个美好的祝愿。点灯,也点亮了莞人的幸福人生路

何谓“丁”?在中国的历史上习惯称男子为“丁”,女子为“口”,“丁口”称之为“人口”或称为“人民”。而古代的男子到了十六岁,称为“人丁”,也称之为丁年、丁男、丁壮等。因此,古代就有了“丁役”,沿袭到民国称之为“壮丁”。由此,岭南自古以来,不论城乡,凡是生下男婴,均称之为“添丁”;而生下女婴则称之为“添口”或称为“执个妹”等。

据东坑镇彭屋彭先生回忆旧时开灯习俗:凡生子,下一年正月初二或十五就要开灯(又叫点灯)。开灯时,灯头就集资在祠堂摆酒席。每次酒宴后的晚上,灯头就提着灯笼,敲着铜锣到各家去派茶山泥公仔(俗称眼屎公仔)。一般都把泥公仔放在各家门口的门官土地菩萨那里。如果开灯人家是新婚的,便要由新婚夫妇的家姑来接泥公仔,这时家姑总会用围裙来接,有个别恶作剧的灯头用水淋到围裙上还喊道:“好睇呀!妹仔赖尿呀!”

2012年6月12日,我们到东坑塔岗村时发现正月开灯留下的灯还在.

开灯习俗中必然要送茶山泥公仔

开灯习俗虽然好,但开灯酒席的费用也曾经成为村民的负担,在东坑彭屋甚至出现过为给小儿开灯而卖大儿的悲惨之事。当然,现在村民富裕了,借此与村中父老乡亲热闹一番也未尝不可,但观其规模和费用有些惊人,竟然高达100围,耗资10万之巨,这就超出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

在大岭山矮冚村则有开灯、庆灯和结灯的习俗。2012年2月17日,恰逢正月十六,正是矮冚岭村结灯的日子,80岁的成叔告诉我们:“今年有36个灯头呢!”按照村里的说法,一个灯头则代表一个点灯的男丁。矮冚村的风俗是初一开灯,十六结灯。开灯当天,主人家到祠堂祭祀、宴请亲朋好友不在话下,结灯当天也会以糯米酒加碌堆、鸡蛋、腐竹、花生煮成糖水祭祀,求得宝宝快高长大、富贵吉祥、人丁兴旺。

2012年2月4日,恰逢大岭山矮冚岭村结灯,叶氏大宗祠喜气洋洋

东莞“千角灯”的制作早期仅是东莞赵氏家族所独有。据有关史料和《赵氏族谱》记载,赵匡胤的小妹赵美容(皇姑)因逃难定居东莞。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莞城艺人扎作“千角灯”,并亲手绣上“二十四孝图”的灯带24条,称为“皇姑带”(文革时已被毁)。

“千角灯”是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寓意“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同时,用一千盏灯组合成一盏彩灯,独特的创意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民族灯文化的瑰宝。

非遗传人张佛先生亲手扎制的千角灯(现存人民公园内)

在农耕社会的中国,劳动力直接影响着国力。开灯,实际是人们对“人丁兴旺”的美好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错过了开灯,怎么办呢?原来开灯是可以补的。

塘厦镇蛟乙塘村的赵老师(80岁)则告诉我们,他的儿子生于文革时期,开灯这样的仪式在当时是被称作封建迷信的,所以没有开灯。改革开放后,很多风俗慢慢地恢复,开灯仪式也在村中悄然兴起。赵老师的孙子出生那会儿,就是在村里开灯的。有趣的是,当年开灯,赵老师的儿子和孙子是一起开灯的。祠堂中的两盏灯,成了赵老师回忆中最幸福的镜头之一……

2013年7月19日,塘厦蛟乙塘的赵老师告诉我们,原来开灯还可以补的!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历经六年的行走发现与创作,也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关于开灯的故事。

据说在开灯之风俗盛行的东莞,有一条村子是不开灯的。这个习俗来源于一段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非常贫穷,他们住的是草房,吃的是粗茶淡饭,可是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有一年,夫妻添了个男丁,俩人非常高兴,便在正月的某一天在草房里点了一盏灯挂在墙上。

半夜里,一阵风吹来,灯里的火苗窜出来,点燃了草房的稻草和竹子,一家三口一下子被团团烈火包围着,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辛辛苦苦撑起的一间草房也化为灰烬了!于是从那以后,这对夫妻就立下规矩,以后再也不开灯了!

《南社村志》载: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家里生了男孩子,以自愿为原则在祠内摆灯酒,宴请六十岁以上男女老人,庆贺开灯。

当你游罢大宗祠,再回首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老祠堂兀自蹲居在阳光下的塘边,仿佛一位饱经岁月的老者,那般的安详,那般的气定神闲,那般地从容和淡定,虽然经历朝代更迭,虽然经历战乱兵燹,虽然经历过多次重修,时至今日却依然散发出迷人的色彩。(未完,待续)

从谢氏大宗祠出来,下一站我们将去哪里呢?

温馨提示:

【麒麟合创】系列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谢谢!相关链接:

1、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一)/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0957&extra=page%3D1

2、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二)/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2921&extra=page%3D1

3、解秘南社千年古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三)/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4925&extra=page%3D1

4、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7477&extra=page%3D1

5、第三章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下)——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8468&extra=page%3D1

6、第四章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url=/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