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标导航课标导航1.通过观看各个地区的地图,初步了解中古时期亚洲5个地区发展状况、理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伊斯兰文明影响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和朝鲜。2.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地历史时间和空间发生的,通过分析《阿拉伯帝国形势图》、《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等,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相关方法,并且不断提升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学习中古时期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知识点拨知识点拨点拨1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1)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①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②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阿拉伯人的扩张:(1)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2)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阿拉伯帝国鼎盛:4.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贡献:(1)阿拉伯帝国文化成就①②③(填写正确序号)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②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③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①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②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点拨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建立帝国:(1)征服小亚细亚:①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②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攻占君士坦丁堡:①14世纪中期,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3)地跨亚非欧三洲: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3)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笈多帝国:(1)帝国的兴起:①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②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2)帝国的宗教: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1)德里苏丹国的建立:①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②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德里苏丹国的统治:①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3.日本:(1)日本社会的发展:①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②秦汉之际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从646年“大化改新”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3)日本的幕府统治。幕府的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幕府的统治①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锁国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4.高丽王朝:(1)高丽王朝的建立。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2)高丽王朝的统治。①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②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3)高丽王朝改国号为朝鲜。①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②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了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一、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区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侵略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定都先以麦地那,后都城为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建立帝国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措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政治体制政教合一政教合一对外来文化态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政治体制创新的伊斯兰世界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既接受了波斯帝国以来的西亚地区传统,又带有鲜明的特色。经济阿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沟通当时世界贸易;经济繁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征收重税,影响了世界发展文化兼容并包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政治方面:参考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2、建筑风格:日本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3、语言文字: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4、教育方面:天智天皇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5、文学方面: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6、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7、科学技术: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8、生活习俗: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当做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知识延伸知识延伸一、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奥斯曼帝国对世界的影响1、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使被征服各国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海外贸易: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受到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3、地区局势: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国际关系紧张,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4、文化传播: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三、从大化改新的内容看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以才选官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人民收为国有、变为公地公民。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教育: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外交:派遣唐使,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四、日本幕府统治的影响1、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2、使手工业、农业技术得到进步;城镇逐渐形成;加快了内外贸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使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3、德川幕府严格的等级制和锁国政策保护了封建制度,但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也失去了利用工业革命等海外优势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造成了日本的落后,为19世纪中期的内外危机留下了隐患。五、朝鲜半岛发展分期1、三国时代(前57—668):高句丽、百济、新罗。2、统一新罗(668—90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3、后三国时代(822—936):新罗、后百济、泰封。4、高丽王朝(918139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5、李氏朝鲜(13921910):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6、日本殖民时代(19101945年)7、南北分治时代(1945年至今)【材料解读】【材料解读】解读一: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带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快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摘编自[英]尼科尔森《阿拉伯文学史》材料三:种姓制度……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婆罗门——祭祀和学者,离神最近;刹帝利——王公与武士,俗世掌权者;吠舍——农商手艺人,辛勤劳动者;首陀罗——佣人与苦工,供人驱使者:达利特——孤立无种姓,不可接触者。——摘编自纪录片《金砖五国》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11.【答案】(1)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原因:统治者提倡和重视;阿拉伯人热爱学习、热爱文学;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兼容并蓄、开放性。(2)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一套严格的阶层划分和细致的职业分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中“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综合和创新”等信息,概括得出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二中“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和“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等信息进行提炼归纳,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者重视、吸收外来文明等进行分析得出原因。第(2)问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特点,可先从材料三中“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及有关职业分工分析说明,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方面,综合归纳得出。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2世纪80年代,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模仿血缘、家族结成的主从关系被称为御家人制度。这种主从关系不只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道义之上的,并与祖辈以来的同族观念、血缘观念等相结合。室町时代将军与守护大名并没有建立主从关系,他们只是一种联盟的关系,而真正结成主从关系的则是各守护大名及武士团内部的武士。这些武士团与室町幕府建立的只能是一种间接的主从关系。德川主从关系比镰仓和室町主从关系更为牢固,武士以绝对的忠诚换取物质生活资料,以保证其子孙后代的武士身份与地位;其所获得的生活资料是俸米,这种“俸米制”则进一步强化了德川时代的主从关系。——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材料二: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均是以土地(采邑)为纽带而结合的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说利益是这个关系结合的纽带,一旦利益消失,这种关系将不复存在,这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但是两者发展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主从关系最后演变为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封君封臣关系最后朝着法律方面发展,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交换。——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解读】根据材料“镰仓幕府模仿血缘……建立在相互信任和道义之上”“武士团与室町幕府建立的只能是一种间接的主从关系”“武士以绝对的忠诚换取物质生活资料”可得出各自特征;需要在对三者进行比较之后,可得出其变化的趋势。【例题解析】【例1】【即学即练1】下图反映了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B.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是穆罕默德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D.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与中国唐朝军队有过正面交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穆罕穆德不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但是他是缔造者。后人是经他传教后,汇集统一,继而建立了阿拉伯帝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与中国唐朝军队有过正面交锋。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举一反三】《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阿拉伯A.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C.继承、发展、融合古代世界文化 D.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故事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可知,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融合,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的特点,而未涉及其疆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的文化,而不是阿拉伯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例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奥斯曼及其后继者的力量大部分来自源源而来的伊斯兰教勇士,他们不断地从中东各地前来与伊斯兰教的基督教敌人作战。而信基督教的农民因受到不法地主和教会官员的残酷剥削,也大为不满,他们接受这些土耳其人,甚至向土耳其人欢呼致贺,把他们当作将自己从无法忍受的命运中解救出来的救助者。”这说明A.奥斯曼帝国矛盾重重 B.拜占庭帝国内忧外患C.波斯帝国分崩离析 D.罗马天主教众叛亲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奥斯曼帝国攻击的对象是拜占庭帝国。由题意可知,拜占庭帝国外部遭受奥斯曼的攻击,内部农民对拜占庭的统治大为不满,统治秩序不稳,所以说明拜占庭帝国遭受了内忧外患,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矛盾重重,而非奥斯曼帝国矛盾重重,排除A;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早已经不复存在,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罗马天主教的内容,排除D。【举一反三】奥斯曼土耳其不断扩张,导致的后果主要是①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②阻碍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③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④加速了基督教神学的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不可能传播基督教神学,排除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在统治范围内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对统治区域内的工商业者和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东西方的贸易,故②③正确,①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①④错误,排除ACD。【点拨基础检测】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写道:“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他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这指的是A.罗马人的崛起和扩张 B.亚历山大的远征C.阿拉伯人的扩张与征服 D.匈奴的强大和迁徙【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阿拉伯各部落走向了统一,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军事大帝国,C项正确;罗马人早在公元前27年已建立起罗马帝国,排除A项;亚历山大的远征是在公元前4世纪,排除B项;匈奴的强大和迁徙是在两汉时期,即公元前1世纪前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的众多土邦王国。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的宗主权和纳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状态A.德里苏丹以印度教为国教 B.使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C.印度王公特权被完全取消 D.一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土邦承认德里苏丹的宗主权和纳税”可知,德里苏丹国的这些统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排除A项;材料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B项;印度王公所控制的土邦处于半独立状态,可知这些王公在地方上仍然有一定的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3.8世纪时,日本农民上缴政府的稻谷要自行送至郡或京城,且途中费用自理。农民壮年时还需服三年兵役,并要自备武器和粮食。政府向农民发放贷款的利率甚至高达50%。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B.大化改新以失败告终C.农民饱受幕府的压迫 D.中央集权下潜伏危机【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日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农民被迫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兵役负担,遭到政府的高利贷剥削等,反映了当时的日本,在中央集权下潜伏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和统治危机,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日本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排除A项;仅材料现象不能说明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大化改新是失败的,排除B项;据所学,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末,排除C项。故选D项。4.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贫困不能阻,艰险不能移,沙漠的酷热,大海的惊涛,他们都视之坦途。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是圣战的信念。”这侧面反映出(

)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 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识C.伊斯兰教崇尚知识 D.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答案】A【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远行求学,积极吸收各地先进文明,把追求知识作为遵循主命的行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A项正确;B项是材料直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C项是材料直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相对的自由与平等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可知,中世纪的欧洲,领主和附庸具有双向契约关系,即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相对的自由与平等”,排除B项;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纽带是封土,不是血缘关系,排除C项;行政管理关系指的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6.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有①波斯帝国

②俄罗斯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波斯帝国疆域西抵北非,北达巴尔干半岛,东部疆域覆盖了伊朗高原,①正确,阿拉伯帝国西抵伊比利亚半岛,南到北非,东部疆域覆盖了西亚地区,③正确,奥斯曼帝国疆域西抵埃及北非地区,北到黑海沿岸的欧洲部分,东部地区覆盖了小亚细亚、西亚地区,④正确,C项正确;俄罗斯帝国疆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部和欧洲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洲,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7.某校组织一个文明展,其中可以用在阿拉伯文化展板中的内容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这说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B.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美三大洲有关C.阿拉伯人广泛融合东西文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成就D.阿拉伯人发明了造纸术,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亚。根据所学阿拉伯文化相关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阿拉伯文化,说明其广泛融合东西文化,故事集《天方夜谭》等表明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成就,C项正确;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B项;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排除D项。故选C项。8.公元4至6世纪,阿拉伯人常将用艺术手法书写的诗歌带到集市去进行展示传扬,供人们欣赏,或刻于神庙作为“悬诗”;7世纪以来,艺术化的文字成为阿拉伯人美化和装饰环境的主要对象,建筑物及各类工艺品上,往往装饰着由文字组成的美丽图案纹样。这可用于解释,古代阿拉伯(

)A.诗歌创作热潮的兴起 B.书法艺术发展的缘由C.商品经济繁荣的影响 D.宗教祭祀活动的实质【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至7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常将用艺术手法书写的诗歌带到集市去进行展示传扬,供人们欣赏,或刻于神庙作为‘悬诗’”“7世纪以来,艺术化的文字成为阿拉伯人美化和装饰环境的主要对象”可见古代阿拉伯人通过展览书写的诗歌和将文字艺术化等手段,注重追求和欣赏书法艺术的美,这推动了书法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书法艺术的发展,并非诗歌创作,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商品经济繁荣如何影响了书法艺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祭祀活动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9.“田乐”原是日本农民插秧时的祭神歌舞,经传播、提炼发展为中世纪重要的戏剧“能乐”,后又经武士文化人加工,变为武家必赏的高雅艺术。此外,诸如“狂言”“连歌”“袛园祭典”以及“御伽草子”等都存在大同小异的变迁过程。这说明(

)A.民族文化形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C.中世纪是日本传统文化复兴时代 D.武士阶层在中世纪后期地位提高【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田乐”“能乐”狂言”“连歌”“袛园祭典”以及“御伽草子”等在日本农民、武士等群体加工改造下而不断发展,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B项正确;根据材料“后又经武士文化人加工,变为武家必赏的高雅艺术”可知,民族文化的形成不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也包括其他群体的改造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未体现武士阶层的地位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世纪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他们对数字和零符号系统的改造与推广做出了贡献,以致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种数字最早起源于A.古代中国 B.古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美洲【答案】B【详解】古印度的数字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史实,排除。11.镰仓幕府时期,将军对被称为“御家人”的武士头领施“御恩”,承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并授予其新的领地。“御家人”要宣誓效忠将军,必须服从将军的命令,有战事的时候要随同作战。这一制度的实施(

)A.吸收了唐朝的制度成果 B.确立了封建庄园制度C.强化了天皇的集权政治 D.巩固了武士集团统治【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要宣誓效忠将军,必须服从将军的命令,有战事的时候要随同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镰仓幕府通过对武士头领的赏赐来强化武士对幕府将军的效忠,巩固了武士集团统治,D项正确;这一制度与唐朝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政治层面,与经济制度无关,排除B项;这一制度强化武士对幕府将军的效忠,不会强化天皇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2.7世纪初,新罗开始与唐结盟。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帮助下征服百济。668年,文武王和金庾信打败新罗北边的高句丽。这意味着()A.朝鲜半岛分裂局面基本结束 B.新罗成为唐朝的稳固藩属国C.区域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D.民众的兵役负担将继续增加【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7世纪初,新罗开始与唐结盟。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帮助下征服百济。668年,文武王和金庾信打败新罗北边的高句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分裂局面基本结束,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罗与唐朝的藩属关系,故B项错误;“区域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众的兵役负担将继续增加”,故D项错误。13.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材料旨在说明A.商人自觉承担传播文化使命 B.中阿文化交流活跃C.阿拉伯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 D.亚洲文明领先世界【答案】C【详解】材料“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说明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起着文明桥梁的作用,C正确;商人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并非是为了文化的传播,A排除;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4.古代日本“幕府”一词指将领的军帐。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此事件的影响是A.幕府统治开始 B.武士集团形成C.社会矛盾尖锐 D.天皇权力加强【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这一时期天皇权威基本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掌控,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5.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布杜·马立克正式规定阿拉伯语为官方通用语,并且在强制推行阿拉伯语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伊朗民族语言的流行。这一做法旨在(

)A.维护帝国统治 B.整合区域内的文化C.扩大统治基础 D.积极推广阿拉伯语【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据材料可知,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在统治区域内推行统一的语言以取代原有的伊朗民族语言,这样做的主要日的在于维护帝国统治,A项正确;限制伊朗民族语言的流行并不会促进区域内文化的整合,排除B项;这一做法将会激化矛盾,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C项;推广阿拉伯语也是为了维护帝国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6.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A.是地方豪强以血缘建立的政治集团 B.是日本建立的正规国家军队C.是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的私人武装 D.效忠将军,但无纳贡义务【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是军事集团而非政治集团,C项正确;这一阶层是军事集团而非政治集团,排除A项;武士是私人武装,排除B项;武士效忠将军,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排除D项。故选C项。17.公元前6世纪,____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材料中“____”处应填入(

)A.罗马 B.亚述 C.阿拉伯 D.波斯【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6世纪,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是波斯帝国,D项正确;罗马兴起于欧洲,排除A项;亚述没有地跨欧洲,排除B项;阿拉伯兴起于公元7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8.下列左侧为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右侧为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些钱币能够印证①朝鲜和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

④儒家经典在朝鲜广为传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日本和朝鲜仿照唐朝的货币形制铸造本国货币,说明朝鲜和日本效仿中国的制度,同时也意味着当时的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A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得出大化改新的重点是币制改革,而且题干信息并没有儒家思想的相关材料,排除B、C、D。19.据下图可知,日本“大化改新”(

)A.抑制了幕府势力的增长 B.增强了武士集团的影响力C.限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推动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后,“豪族”变成了“官僚”,说明日本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国家,D项正确;12世纪晚期,日本建立起了幕府统治,题干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武士集团的力量日益壮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大化改新与土地兼并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后期仍然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0.“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答案】A【详解】据所学知识,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而此时的中国唐朝统一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题干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背景。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拜占庭衰亡的命运与远东的中华帝国和近东的阿拉伯帝国是如此相似:中华帝国曾经有过盛唐的开放、宋代的辉煌、明代的繁荣,但却同时滋长了妄自尊大,自命世界“中心”的观念。拜占庭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材料二

在这种内部矛盾日炽,外部压力益大的形势下,日本不能不向社会的改革寻求出路,而被看作“法式备定”的唐帝国又提供了可资学习的现实榜样。这时,圣德太子时代派往中国的留学生纷纷学成回国,带回了有关唐朝封建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向皇室及贵族子弟传授,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从公元645年政变到公元702年《大宝律令》的颁布,改新运动历时半个世纪,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封建制度,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日本社会由此实现了自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摘编自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拜占庭和日本两国历史进程中所得到的启示。【答案】(1)原因:拜占庭帝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帝国对外战争频繁,国力日渐衰弱。(2)措施: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解决日本问题。影响: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3)启示: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先进文明;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前进。【详解】(1)原因:根据“拜占庭衰亡的命运与远东的中华帝国和近东的阿拉伯帝国是如此相似:中华帝国曾经有过盛唐的开放、宋代的辉煌、明代的繁荣,但却同时滋长了妄自尊大,自命世界‘中心’的观念”得出拜占庭帝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根据“拜占庭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得出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根据“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得出帝国对外战争频繁,国力日渐衰弱。(2)措施:根据“圣德太子时代派往中国的留学生纷纷学成回国,带回了有关唐朝封建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向皇室及贵族子弟传授,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得出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解决日本问题。影响根据“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封建制度,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日本社会由此实现了自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等信息可知,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先进文明;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前进。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古欧洲有句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1)材料一反映了中古西欧的什么制度?它与什么共同构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材料二反映出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其他:庄园、农奴制度。(2)特点:多元开放,兼容并包。(3)原因:客观上,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主观上,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和创造,形成阿拉伯文化。【分析】(1)制度:由材料“中古欧洲有句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西欧以封赐土地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其他:由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共同构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特点:由材料“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开放,兼容并包的特点。(3)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积淀深厚;由材料“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知,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和创造,形成阿拉伯文化。23.浩瀚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雅典城邦的所有官员,在任职之前都要经过资格检查。……每个官员在短短一年的任期内,需要接受十次任职审查。……当选执政官的财产限制由放宽而实际取消。国家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外,都改用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为了保证非富有的公民也能在实际上担任国家公职,这时又制定公职津贴制。……在公民大会上,如果有6000名公民对一个犯法的公民投反对票,那么,犯法者就要面临放逐——从本城向外地流放10年。——据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1)材料对其所处历史时代的呈现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虚构的。请据此对材料一进行分类。(2)据材料二,提取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答案】(1)真实的:ABDE。虚构的:CF(2)信息: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雅典城邦的所有官员需要接受严格的审查;财产资格限制逐步取消;国家一切公职大部分采用抽签选举;公职人员采用津贴制;为了保障民主实行陶片放逐法。【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真实的有ABDE;虚构的有CF。(2)“信息”,依据材料二信息“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得出: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材料信息“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得出: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由材料信息“雅典城邦的所有官员,在任职之前都要经过资格检查。……每个官员在短短一年的任期内,需要接受十次任职审查”得出:雅典城邦的所有官员需要接受严格的审查;由材料信息“当选执政官的财产限制由放宽而实际取消”得出:财产资格限制逐步取消;由材料信息“国家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外,都改用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得出:国家一切公职大部分采用抽签选举;由材料信息“为了保证非富有的公民也能在实际上担任国家公职,这时又制定公职津贴制”得出:公职人员采用津贴制;由材料信息“在公民大会上,如果有6000名公民对一个犯法的公民投反对票,那么,犯法者就要面临放逐——从本城向外地流放10年”得出:为了保障民主实行陶片放逐法。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面所讨论的权利与义务限于封君封臣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者说理论上的封君封臣关系,实际上的封君封臣关系要复杂的多。首先,一个人往往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也有自己的封臣,但封君只对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故法国14世纪有这样的原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君只有通过自己的封臣,才可以联系到更下一级的封建主…在中世纪西欧的不同地区,封君封臣制一般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结合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摘编自绳会敏《浅析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材料二日本的主从关系是日本整个幕府时代的政治权力基础,随着武士阶级的崛起应运而生……这种主从双方出于扩大武力和满足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而结成的主从关系,是维系式士集团的纽带,主从双方终身乃至子孙后代均生活在这种关系羁绊之中。江户时代的经济学家海保青陵认为:“主从关系是主君给予从者领地、米、佣金等以保证从者的生活,从者则尽心为主君忠勤、奉仕,两者的关系完全是相互的。”——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和日本的主从关系的相似之处。【答案】(1)特点:封君封臣关系复杂;层层封受;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影响:将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势力大大削弱。(2)相似之处:均是以利益为纽带而结成的契约关系;主从或君臣双方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实际上的封君封臣关系要复杂的多”可知,封君封臣关系复杂;根据“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也有自己的封臣”可知,层层封受;根据“封君封臣制一般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可知,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可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将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根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君只对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可知,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根据“封君只有通过自己的封臣,才可以联系到更下一级的封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势力大大削弱。(2)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二中“(日本的)主从关系是主君给予从者领地、米、佣金等以保证从者的生活,从者则尽心为主君忠勤、奉仕,两者的关系完全是相互的”,联系材料一中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质和内容等方面分析可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和日本的主从关系均是以利益为纽带而结成的契约关系,主从或君臣双方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答案】(1)原因: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任答三点即可)特点:君主领头,军队开路;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时间久长,中心稳定。(任答两点即可)(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说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可知,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君主领头,军队开路;根据材料“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可知,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根据材料“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可知,时间久长,中心稳定。(2)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说明: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不同于婆罗门教以“梵”(由祈祷而得到的力量,亦引申为世界的主宰)为至高无上的观念,(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学界普遍认为当时“佛教是人类至上的宗教,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一宇宙观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婆罗门教是印度宗教思想的大集合。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对教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实现了教义的基本统一。婆罗门只是一个阶层,除了种姓家族关系外并无其他关系。佛陀在传教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宗教团体一僧团,使佛教成为有组织的宗教。——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因此得以广为传播并扎根于中国本土。此时的佛教以其奥义打动了一流的学者,佛教著作呈现出剧增的趋势,不但外来的佛教经典得到了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也纷纷问世。国人还主动西行取经,点燃了佛经“经典翻译”的热潮,如法显西行就是中外交流史上的壮举。佛经的翻译也使得佛学流派和思潮出现,对后世佛学思想带来深远影响。佛学还攀附当时中国的文化,与道家和儒家等中国本土文化汇通,借以传播并丰富了中国人的思想世界。——摘编自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度早期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主要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为例,简析公元36世纪佛教传播的表现及意义。【答案】(1)差异:早期的印度佛教以人为中心,反对祭祀和种姓制度,强调平等和组织性,实现了教义的统一;婆罗门教强调信仰“梵”,强调婆罗门阶层特权,维护种姓制度。(2)(2)表现:佛教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佛教著作和信徒众多;佛经的翻译和著述纷纷问世;法显为代表的中国人主动去印度取经和翻译佛经;出现了众多的佛学流派和思潮;形成了儒佛道三教并行的局面。意义: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政治、文化交流;丰富了佛教教义和儒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详解】(1)差异:根据材料一中“不同于婆罗门教以‘梵’为至高无上的观念,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佛教是人类至上的宗教,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可知,早期的印度佛教以人为中心,反对祭祀和种姓制度,强调平等和组织性,实现了教义的统一,婆罗门教强调信仰“梵”,维护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和种姓制度。(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此得以广为传播并扎根于中国本土”可知,佛教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根据“打动了一流的学者,佛教著作呈现出剧增的趋势”可知,佛教著作和信徒增多;根据“不但外来的佛教经典得到了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也纷纷问世”可知,佛经翻译和著述纷纷问世;根据“国人还主动西行取经,点燃了佛经‘经典翻译’的热潮,如法显西行就是中外交流史上的壮举”可知,中国的法显等人主动去印度取经和翻译佛经;根据“佛经的翻译也使得佛学流派和思潮出现”可知,出现了众多的佛学流派和思潮;根据“佛学还攀附当时中国的文化,与道家和儒家等中国本土文化汇通,借以传播并丰富了中国人的思想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中国人还主动西行取经,点燃了佛经‘经典翻译’的热潮,如法显西行就是中外交流史上的壮举”可知,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中印两国的往来和文化交流;根据“佛经的翻译也使得佛学流派和思潮出现,对后世佛学思想带来深远影响”可知,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佛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根据“佛教以其奥义打动了一流的学者,佛教著作呈现出剧增的趋势,不但外来的佛教经典得到了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也纷纷问世”“佛学还攀附当时中国的文化,与道家和儒家等中国本土文化汇通,借以传播并丰富了中国人的思想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传播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27.文明共享·命运与共(1)某校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览胜”主题活动,请你参与策划。环节一:图片展示布置。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环节二:遗址简介说明。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历史遗产简介说明①文艺复兴发源地之一②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的体现③古代城邦国家重要遗址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材料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也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摘编自张清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交意义》(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材料四,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答案】(1)环节一:①B

②A③C环节二:①A②B

③C(2)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保存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并使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观点:现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的,其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过程。时代价值:①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②核心要义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③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④构建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环节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①处位于地中海,其遗址应该为古罗马,故①处选择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②处位于中国,其遗址应该为秦兵马俑,故②处选择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③处位于南美洲,其遗址应该为马丘比丘城,故③处选择C项。环节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艺复兴发源地之一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故①处应选择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的体现是金字塔,故②处应选择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城邦国家重要遗址是雅典卫城,故③处英选择C项。(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亚洲)。影响: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可知,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知,保存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并使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知,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世界)。观点: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可知,现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的,其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过程。时代价值:根据材料“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可知,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材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核心要义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根据材料“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可知,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根据材料“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可知,构建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也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延喜式》卷30载,日本朝廷在任命遣唐使后,对他们赠物。其中留学生、学问僧得到的物品仅次于大使且高于判官,几乎等同于副使……此外,日本朝廷还托人带黄金等物给在唐朝久留的留学生、学问僧。日本仁明朝的学问僧圆载、请益僧圆仁曾得到日本朝廷各二百两黄金的资助。——摘编自范广融《遣唐使中留学生及学问僧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贡献》材料二平城京可以说万事部仿效长安,是长安的翻版……奈良时代大型寺院的宏伟建筑,安置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佛像雕像,画在墙壁和顶棚的佛画以及使用的各种工艺品,都是卓越的艺术品。在学问僧、留学生的传播下,无名的制造者巧妙地吸收中国技术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把随时代而发生变化的中国形式一个个几乎原原本本地抄袭过来……这种艺术与其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还不如说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流派。——摘编自[日]井上清《日本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朝廷资助留学生、学问僧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建筑受唐朝影响的表现,并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派留学行为与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的认识。【答案】(1)历史作用:为留学生和学问僧长期在华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使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产生强烈的报国情怀;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表现:宫城都是坐北朝南;均设有东西两市作为固定交易场所;街道均采用棋盘式布局;作为城市中轴的南北向街道,均以“朱雀”命名;城内皆有佛教建筑分布;佛教建筑式样及其内部的陈设、装饰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认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国家的建立,为官派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物质保障;日本统治者对国家进步的渴求,成为官派留学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古代日本官派留学事业具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多、政治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