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_第1页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_第2页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_第3页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_第4页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园共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共识,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幼儿园已经形成了一定形式的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受到地域影响产生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个性化的家园共育方式进行解决,但现有的家园共育形式不能完全满足家园的需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了解当地家园共育现状和国内外家园共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家园共育问题的核心,发现家园共育滋生了家园沟通摩擦增加、家园共育形式单一、家园共育中家长观念陈旧、教师家园共育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加强沟通减少摩擦、丰富家园共育形式,调动家长积极性、更新家长家园共育观念,家园共进、加强教师培研同时信息化支撑家园共育的解决策略来论述如何解决问题,响应国家对帮助家长进行良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号召,提升家长的满意度、教师的教育能力、家园共育的质量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园共育;家园共育优化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homeco-breedinghasattractedmoreandmoreattention,andthenecessityofhomeco-breedinghasbecomeaconsensus.Undertheinfluenceofthenewcurriculumreform,certainformsofhomeco-breedinghavebeenformedinkindergartens.Homeco-breedingisaffectedbydifferentregionsandhasdifferentproblems,whichneedtobesolvedbypersonalizedhomeco-breedingmethods.Onthebasisofunderstandingthecurrentsituationofhomeco-breedingand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resultsofhomeco-breeding,theauthorexploredthecoreofhomeco-breeding,andfoundthathomeco-breedingbreedssuchproblemsasincreasedcommunicationfriction,singleformofhomeco-breeding,outdatedconceptofparentsinhomeco-breeding,andurgentimprovementofteachers'homeco-breedingability.Throughinvestigationandresearch,thispaperputsforwardthesolutionstrategiesofstrengtheningcommunicationtoreducefriction,enrichingtheformsofhomeco-parenting,mobilizingparents'enthusiasm,updatingtheconceptofhomeco-parenting,homeco-parenting,strengtheningteacherresearchandinformationsupportinghomeco-parentingtodiscusshowtosolvetheproblem,andrespondstothenationalcallofhelpingparentstocarryoutgoodhomeco-parentingto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children.Improvethesatisfactionofparents,teachers'educationalability,thequalityofhomeco-educationandenrichtheeducationalresourcesofkindergartens.Keywords:Familyeducation;Homelyco-breeding;Homeco-breedingoptimization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近年来家园共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家园共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童的发展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在家庭的帮助下,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家园共育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过去的几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线上家园共育形式受制于幼儿园家长教育理念、家长的工作性质、教师的教育水平、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资源、整个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家园共育难以因材施教的充分发挥作用。在2021年国家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教师要依托现有资源,利用各种方式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促进家园共育的顺利开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家园共育成为研究重点之一,许多学者对疫情下家园共育出现的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新的家园共育形式填补的家园共育中的部分空缺,同时也引起我们对家园共育的思考,家园共育的不足还有很多,现有的家园共育能否接受下一次的冲击,都是需要去进行研究持续完善。1.1.2研究目的本文希望通过对过往参考文献的分析和调查资料,整合家园共育的新问题寻找解决对策,为家园共育的研究奉献出一份力量,给予教师一定的理论参考,帮助教师立足于幼儿健康成长,既把家长当作受教育者又把家长当作教育者,帮助他们成为家园共育的建设者、参与者。1.1.3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对家园共育、家庭教育理论的整合,对区域内的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家园共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家园共育的理论研究,为后续对家园共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2)实践意义本文所提出的建议对策有利于改善家园共育的问题,提升家园共育的工作成效,为幼儿教师进行实践提供了方法,使区域内的家园共育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平等、和谐的进行家园共育。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研究思路本文就是依托家园共育的理念来确定家园共育的研究范围,通过阅读期刊论文总结学者关注点,运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当地的教师、家长进行访谈、填写调查问卷,分析教师和家长在进行家园共育中存在的家园沟通摩擦增加、家园共育形式单一、家园共育中家长观念陈旧、教师家园共育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挖掘问题的成因以及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体系和对其他省市优秀案例的学习,找到加强沟通减少摩擦、丰富家园共育形式,调动家长积极性、更新家长家园共育观念,家园共进、加强教师培研同时信息化支撑家园共育的解决方法,为家园共育的研究进行补充。1.2.1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和家长填写对家园共育的满意度等问题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得到需要的资料信息作为论文的研究依据。(2)访谈法通过对区域内的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及家长对疫情背景下教育工作中的家园共育现状、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3)文献法利用中国知网查阅期刊文献和相关的理论内容,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系统地研究问题,本文的资料主要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论文、期刊作为文献参考,其中数据主要来源于万方数据、维普等相关的大数据报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观点和数据支持。第2章家园共育的相关理论2.1概念定义2.1.1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的,家庭和幼儿园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信息共通,促进家园理念一致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李庆云认为,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工作[2]。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引,幼儿园和家庭平等、互助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2.1.2家庭教育国家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认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3]。”邓佐君指出:“家庭教育是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4]。”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家庭中的,针对未成年人的发展进行身体、心理、行为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社会需要的人教育。2.2家园共育的形式幼儿园通过网上交流、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公众号推送、亲子活动、家长会和其他家园共育形式和家长进行家园共育。网上交流主要以微信、QQ、钉钉等软件教师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分享幼儿的照片,展示班级的教学活动和成果、班级群消息。幼儿园大多规定家长在校门口接送幼儿,家长对园所环境、幼儿在园生活不够了解,幼儿园会在学期中开展1-2次半日开放活动,家长可以进班参观班级的环境设施、幼儿在园状态、教师的授课水平等。公众号推送是指幼儿园通过在本园公众号发布育儿知识、绘本分享、教师教研活动、幼儿园活动照片和家长进行家园共育。亲子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活动之一,幼儿园开展运动会、庙会、毕业典礼、六一儿童节表演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和幼儿一起进行有趣的亲子活动,锻炼幼儿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幼儿园定期开展家长会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了解幼儿的发展目标、家长育儿注意事项、幼儿入园必备物品、幼儿共同出现的问题等,和家长交换幼儿信息。其他家园共育形式是通过家园信息栏、家长会、放学接送、与幼儿交流、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主要以家长配合教师为主,并没有以家长为主导,受到时空的一定限制,无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并和每个家长因材施教的对每位幼儿进行家园共育。第3章家园共育的现状3.1家园沟通的现状表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题目项选项频数百分比家长年龄25-40岁21360.5%40-60岁13237.5%60岁以上72%家长学历高中9928.1%大专8925.3%本科12736.1%硕士及以上3710.5%家长独生子女是24268.8%否11031.2%幼儿所在幼儿园城市公立幼儿园15343.5%民办幼儿园11031.2%农村公立幼儿园8925.3%是否赞同家长要积极主动和教师进行家园共育非常赞同8323.5%比较赞同9627.3%不确定9125.9%不赞同6317.9%非常不赞同195.4%由表3-1显示,参加调查的家长的年龄、学历、幼儿所在幼儿园分布不均衡,对于教育理念的认知不同,增加了家园沟通摩擦,不利于家园共育的良好开展。通过对家长和教师的访谈得出,家长和教师的家园摩擦并没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善,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家园摩擦反而增加了,出现更加细小的沟通问题,是广大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3.2家园共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图3-1幼儿开展家园共育的主要形式由图3-1可以看出,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主要形式是当面约谈、接送交流、电话微信等私下沟通、班级群聊或群文件。其中开展最多的是电话微信等私下沟通(84.5%)、接送交流(88.6%),当面约谈(63.9%)、班级群聊或群文件(75.8%)次之。表3-2家园参加家园共育的频率题目项选项百分比教师每学期开展家园共育频率2-3次4.1%3-6次67.8%6-10次23.1%10次及上5%家长参与家园共育频率经常26.7%偶尔70.2%几乎不3.1%由表3-2得出,教师每学期开展家园共育次数主要在3-6次,占67.8%,约23.1%的教师每学期开展家园共育6-10次,只有4.1%的教师每学期开展家园共育2-3次。家长参加家园共育的频率比较积极,首先,经常参加家园共育的家长占26.7%,其次,70.2%的家长偶尔参加家园共育,最后,只有3.1%的家长几乎不参与家园共育。3.3假期家园共育的情况表3-3假期家园共育情况题目项选项频数百分比教师开展家园共育经常3718.5%偶尔6530.5%几乎不10251%家长维持幼儿良好习惯经常6117.3%偶尔10429.6%几乎不18753.1%由表3-3可以看出在假期中,教师几乎不开展的家园共育的占51%,30.5%的教师偶尔开展家园共育,经常开展家园共育的教师占比18.5%,教师在假期中开展家园共育的次数较少。家长在假期中几乎不维持幼儿良好习惯的较多(53.1%),在假期中偶尔维持幼儿良好习惯的次之(29.6%),较少(17.3%)的家长在假期中经常维持幼儿良好习惯。3.4教师家园共育能力现状表3-4教师家园共育培训情况题目项选项频数百分比教师开展培训次数经常10954.5%偶尔7437%几乎不178.5%教师培训方面家园共育4120.5%教学技能12160.5%教育技术2713.5%其他115.5%教师家园共育评价体系是否存在是4422%否15678%由表3-4显示,幼儿园对教师开展培训较多(54.5%),偶尔对教师开展培训次之(37%),只有极少的幼儿园几乎不对教师开展培训(8.5%)。幼儿对教师的培训主要在教学技能方面(60.5%),比较少(20.5%)涉及家园共育能力的培训。大部分的幼儿园不存在家园共育的评价体系。第4章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4.1家园沟通摩擦增加家长与教师沟通时间不够充足缺乏深入交流,主要集中在接送幼儿上下学和线上沟通,短暂的沟通无法准确表达彼此的情感与态度,语言文字使用不当很容易产生误会。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幼儿园家长的年龄、教育认知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46.3%的幼儿家长年纪较大,对年轻家长和年纪大的家长沟通方式不同,教师把握不好方式反而使摩擦增加,疏远和家长的距离。幼儿园既要服务家长群体,也要接受上级领导的安排,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教师的解释不到位,家长对幼儿园的措施不了解出现不配合的现象,降低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可度。在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大部分年轻家长都是独生子女,年轻家长对于独生子女二代养育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加注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互联网的发展加剧这一现象。网络上负面信息使家长对教师秉持怀疑态度,认为教师偏心其他幼儿对自己的孩子关注度不够,这种现象在私立幼儿园尤甚,家长在教育支出上花费较高,认为幼儿园应该以更好的态度服务家长和幼儿,大部分私立幼儿园的监控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家长对于教师是否全面关注自己孩子十分重视,有的家长在教师发布的课堂视频不关心幼儿的表现反而分析幼儿出现了多少秒,对于不满教师的地方会严厉指出,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近了心远了矛盾却增加了。随着时代发展家园共育形式发生许多变化,幼儿园举办各种活动促进家园共育,例如森林运动会、手工制作、绘本阅读打卡、云种植,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城市幼儿园的家长九成积极参与家园共育活动,但农村幼儿园以爷爷奶奶育儿为主,家长教育认知比较落后,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积极性较低,对于活动有抵触心理,不可避免和教师产生摩擦。4.2家园共育形式单一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家园共育大多以幼儿园为主体且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显示,家长对于家园共育比较配合,但许多家园共育活动都在工作日开展,家长必须请假参加活动,有的家长无法参与活动,使得家园共育的效果得不到提升。家园共育不仅仅是开展家访、家长会,还包括观察植物生长、绘本阅读打卡等活动。通过对家长和幼儿的访谈调研后发现,家长和幼儿的焦虑点和我们原先预设的指导内容不一致,呈现出三方各自都在不同的信息茧房中[5],教师只是收集自己认为好的家园共育活动推送给家长,原有的家园共育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一代家长的需求,年轻一代家长喜欢自由、有趣的家园共育形式,加之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的理解不够深刻,产生教师单向沟通缺乏家校双向沟通的问题,教师在组织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就会忽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忽视了家长的角色正在转变。教师没能做到充分地让位和退位,因此出现了兴趣减退,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忽视儿童和家长的问题[6]。4.3家园共育中家长观念陈旧大多数家长出现重智力发展而轻视德育的现象,比较重视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幼儿兴趣爱好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7]。更注重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对于幼儿假期的行为习惯的保持情况关注度不高,认为假期是幼儿的放松时间,不应给予规则限制。寒暑假幼儿居家时间较长,大部分家庭父母双方都要工作,主要以老人照顾幼儿为主,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不够重视,放纵幼儿的不良习惯,教师针对假期家园共育难以开展。家庭作为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家庭教育存在随意性较大、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教育能力;家庭成员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缺乏一致性;家庭教育意识不足等多种问题[8]。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都响应国家号召生育第二胎,调查显示幼儿园家长以二孩家庭为主,二孩家庭中一孩总体以中小学生居多,因此家长主要精力用在处于中小学紧要时期的一孩,忽视了学前期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幼儿园规律的作息和家长的约束,幼儿的良好习惯难以维持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和家长和教师的访谈显示,家长更倾向于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而非精神需要,幼儿社交发展是精神需要的一部分。幼儿园的教育不只是教师的“教”服务学生的“学”,通过环境、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利用假期中空闲时间进行视频一对一家访,受班级人数、家长和教师工作的限制,教师进行家访的时间较短,教师通过视频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幼儿居家生活,大多数幼儿都表现出想念和同伴进行交流玩耍,幼儿在家活动单一,主要以看电视、玩玩具为主,缺乏与年龄相仿同伴的交往,尽管幼儿园提供一定的教育资源,仍旧无法替代人际交往在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居家交流的范围仅限于和父母爷爷奶奶,社会性发展受到限制,长期居家会产生情绪不佳、感到孤独的状况。4.4教师家园共育能力亟待提升幼儿园中既有新手教师也有老教师,区域内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教师的家园共育经验不一致,有的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局限于通过教研和赛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不涉及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基础普遍薄弱,尤其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在信息化技术能力方面缺少经验,如要自己拍摄视频、剪辑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他们对互联网平台的操作也不够熟练,和家长视频时经常有家长反馈声音听不清,网络不稳定;还有教师操作不熟练,导致在连线时没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等。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目标不够清晰,例如如何调动每位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有哪些途径可以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在培训评价与反馈方面,目前还缺少家园共育优秀案例成果可供教师参考学习,教师们对于自己目前所开展的活动成效如何,尚缺少必要的测评与反馈。第5章针对家园共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5.1加强沟通减少摩擦教师增加家访次数及时和每位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家长在了解幼儿和教师的基础上,沟通更加便利不易滋生摩擦。幼儿园总是通知布置任务给家长,而很少向家长阐明任务背后的教育价值与发展意义上,容易导致家长无法在思想与行为上达成一致[9]。在班级群发布通知的时候多进行解释幼儿园措施的目的意义,对于家长的疑问通过视频、详细的解释让每个家长都能看到幼儿园各项措施的目的意义,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教师面向的家长比较固定,需要长期工作才能积累丰富的沟通经验,幼儿园对于如何与不同年龄的家长进行沟通进行培训,帮助教师迅速成长,形成良好的沟通方法。幼儿家长中幼教工作者比较少,对教师的工作不了解,幼儿园录制教师一日工作视频、邀请有时间的家长助教参与课堂,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不易,拉近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减少对教师的不信任,理解教师的苦心才能将心比心。幼儿园邀请家长和教师参与谈心会,家长分享他们对教师教育工作不满的地方,教师面对家长的不满处理方式的原因,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如何和教师进行同步教育,学习教师的教育方式,才能有效减少家园摩擦。调查家长感兴趣的家园共育活动设计家长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前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更新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观念,用小奖品鼓励家长参加家园共育活动。5.2丰富家园共育形式,调动家长积极性5.2.1收集意见优化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向家长和幼儿发放问卷调查、开展座谈会或进行访谈收集他们的意见,对家园共育中的问题进行改善,促进家园共育朝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把家长关心的繁多的活动任务由繁化简,减少形式化的拍照不强求家长参与活动,增加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幼儿居家生活环境资源,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活动。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开展家务活动打卡,大班幼儿扫地中班幼儿扣纽扣小班幼儿穿袜子,针对打卡次数比较多、完成比较好的幼儿给予“坚持之星”“闪亮之星”等的奖状或者给予奖品,培养幼儿努力坚持的优秀品质也引导家长参与促进幼儿发展。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鼓励幼儿读喜欢的故事或者自己编故事并讲出来,发展幼儿的语言领域和创造力,根据班级或年级比赛,邀请大家投票选出讲的最好的小朋友,丰富幼儿的生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对活动的参与度。5.2.2创立家长育儿分享课堂教师分享的育儿知识专业名词多且晦涩不够通俗易懂,家长不能理解也看不到成效。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可以开展线上家长育儿课堂,不耽搁家长的工作,同时调动家长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的积极性,邀请往届有优秀幼儿经验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帮助课堂顺利开展,有育儿心得的家长分享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居家育儿时的困惑,其他家长有良好解决办法的可以分享出来,拉近家长之间的关系同时解决了家长的疑问,聘请幼儿专家对他们进行点评指导,提升家长对家园共育内涵的认识,梳理家长内心的疑问更好的应对幼儿的发展。5.2.3主题活动开展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居家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如妇女节、植树节、劳动节、中秋节等,教师立足五大领域设计精密结合的主题活动,有的父母对于家园共育复杂的活动避之不及,可以让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讲讲在他们听到的节日的故事、习俗或者传说,既完成了家园共育的活动又不会感到复杂。站在幼儿的角度,让主题活动走进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现在是春季,让在家的幼儿自己发现家里的春意,可以自己画下来或者讲给爸爸妈妈,分享给小朋友,让小朋友观察春天的菜有什么不一样,春天很多家庭都会买竹笋吃,可以观察竹笋外形、手感、了解竹笋要焯水去除毒素才能吃,也可以告诉幼儿竹笋从在地下变成鲜美的菜肴的过程,这些内容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精力也能取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通过儿童的眼睛去发现世界,也是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5.2.4电子版的成长档案家长陪伴幼儿的时间较多,在家期间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了很多活动,教师鼓励家长收集幼儿在家期间的点滴,无论是照片视频、音频或者画作都是珍贵的成长记忆,将它制作成电子版成长档案,通过对比发现幼儿成长变化,间接引导家长参与线上家园共育活动,完善成长档案不错过陪伴幼儿的时光。5.3更新家长家园共育观念,家园共进利用互联网平台制作面向家长的短视频、趣味育儿文章等,适应网络潮流,满足家长对教育幼儿的需求以及对于复杂教育知识的排斥,帮助家长循序渐进更新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理念更新比较缓慢,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进行家园共育,改善家园问题。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难以维持的问题,幼儿的生活习惯既包括作息时间也包括卫生习惯。要明确每个家庭的作息时间不同,不能用同样的作息时间表来规范幼儿,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配合家长的作息时间以及幼儿在家的一日活动,设计专属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表可以在假期期间帮助幼儿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在返园后能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教师可以录制提示音频提供给家长,例如“到了吃饭时间啦小朋友洗好小手吃饭哦”对幼儿一日活动进行提醒,可以帮助幼儿自律,提升幼儿的内驱力。幼儿独自在家社会性不能得到良好发展,教师根据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的空闲时间将幼儿分组,每组30-45分钟,让幼儿做沟通的主人,幼儿在视频通话中可以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缓解幼儿无法与朋友交流的孤单,也减少教师一对一和幼儿视频的时间减轻工作压力,假期结束后教师通过观察对比幼儿放假前后的情绪状态以及社会性的发展。总之,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桥梁,才能让幼儿在家、在园一个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0]。5.4加强教师培研同时信息化支撑家园共育教师家园共育的水平不均衡表明要加强教师培训,目前本区没有优秀的家园共育案例供全区学习,教育局站在本区教育发展的点上,邀请幼儿园专家或者别的省市优秀教师对所有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同时委派不同幼儿园的优秀教师代表前往省会城市,在家园共育做的好的幼儿园进行研习再将学习到的优秀经验进行推广,提升各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水平。建立家园共育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教师的能力也评价家长的配合度,采取教师家长互评、幼儿园专家评价的方法,通过评价结果看到各大幼儿园的不足,针对性的倾斜资源改善家园共育工作的不足,提升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水平。教师个人设计家园共育课程不够完善也分身乏术,建立全区家园共育课程资源库供教师选择,减少教师的设计压力也留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本园家园共育课程丰富课题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技术支撑,搭建合作平台让他们的想法能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在课程中,信息化人员的加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合作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运用能力[11]。第6章结论只有树立研究意识,不断发掘家园共育的问题,完善家园共育的方法,使教师的指导更为专业,家长更主动、平等的参与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一纸空谈。对幼儿和家长的教育不充分会影响幼儿的发展,考验每一个教师和每一所幼儿园能否在时代的洪流中解决问题站稳脚跟,教育的对象不仅有幼儿也有成年人,必须建立双向沟通模式加强家园对话,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能力,不断创新优化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在实践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发挥全部力量,只要坚定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一定会走向更完善的未来。在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中,教师和家长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在教育的路上家园携手同行,一定能培养出顺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个人理论与实践水平有限,论文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